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之研析.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0853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之研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之研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之研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之研析.doc(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之研析.精品文档.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之研析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目的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一節 韓國音樂產業概況第二節 日本音樂產業概況第三章 我國音樂產業概述第一節 音樂產業發展現況第二節 音樂產業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分析第三節 現行音樂產業輔導政策第四章 我國音樂產業輔導政策之檢討第一節 金曲獎活動 第二節 法國坎城國際唱片展與台灣音樂交流活動第三節 臺灣原創音樂大獎徵選活動第四節 建構政府與業者間雙向溝通的平台第五節 辦理反盜版保護智慧財產權宣導活動 第五章 我國音樂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第六章 結論與限制

2、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第二節 研究限制參考資料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目的政府為因應全球化之挑戰及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爰推動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其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方面,與有聲出版產業相關者,重點係規劃推動台灣在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中具有競爭力與發展優勢的音樂產業。睽諸國內音樂產業發展環境,目前面臨之主要問題包括:產品創意及多元性不足、唱片通路市場的重整、新興娛樂活動的增加、網際網路音樂下載的興起、盜版盜拷的問題,以及大陸的磁吸效應等,亟待政府與民間業者從生產方面、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經營策略等方面思考因應之道。 爰此,政府除應協助或輔導國內音樂產業解決前述問題外,更應藉公部

3、門相關計畫之推動,整合產業界資源,建置一個適合音樂產業發展的環境。本文首先就日、韓等國文獻,探討鄰近國家扶植音樂文化的政策,再就我政府音樂產業輔導政策及發展計畫加以闡述,並探討台灣音樂產業競爭優劣勢,以供產業清楚自身的競爭優勢及本局研擬具體、務實產業輔導政策的參考。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一節 韓國音樂產業概況 韓國政府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後,重新規劃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致力屬於韓國自己特有的文化產業。近幾年,韓國在文化產業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韓國推動的成功事例適足成為我國學習借鏡的對象。壹、韓國音樂產業主管機關: 韓國音樂產業係由文化觀光部轄下文化產業局之文化內容振興課負責政策規劃及部會協調,業務之

4、執行則由文化觀光部督導的財團法人韓國文化内容振興院負責,各機關業務職掌如下:一、文化內容振興課主要業務:有關動漫畫及音樂等產業振興計畫之擬定與施行、支援產業相關團體製作活動、專門人才培育、流通結構改善與資訊化、投資活性化及進出海外等相關事宜、KTV業相關事業、唱片製作業與配銷業申報、文化內容推廣促銷及國際交流等。二、文化內容振興院:組織與業務職掌如圖一。 圖一:理事會院長 戰略企劃本部人力技術本部 產業振興本部負責預算計畫及管控 負責人力培育政策 負責擬定輸出戰略、企畫宣傳與網頁運作 開發與評價、供需 輸出實績與指標管理、文化產業中心之經營 現況調查、文化創 海外交流協力、海外辦擬訂政策、統計

5、調查 意產業學院等人力 事處及輸出綜合情報運、評價、法令制度修 培育產業規劃運作 作、支援開發新市場、改、擬定文化產業 ,擬定、開發、活 海外宣傳、參與海外展振興基金運用計畫 用文化原型產業戰 示會、推動海外輸出、推動投資融資、擬 略,擬定文化內容 漫畫及動畫產業的創定地區文化產業政策、 著作權保護、文化 作。指標開發等業務。 內容網站經營、公 共內容著作權管理 等業務。貳、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基金:韓國政府為大力扶植知識型經濟,由文化觀光部、財政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協助籌措強化文化產業競爭力之政策資金,於1999年制定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並依據該法自國庫中撥款,成立文化產業振興基金,其事業大致分為

6、融資事業與投資事業。過去基金運作多偏向融資事業為主,係針對具技術能力與創意或擔保能力不足之業界進行支援。自2000年開始也進行投資事業。截至2003年底基金總額約2億7千8百多萬美元。有關風險(創投)企業支援制度係透過對文化內容有發展願景之創投企業之評價指定方式,以營造具國際競爭力的高品質文化創意內容商品製作,作為擴大投資之條件。主要評價部分在文化創意內容(動畫、漫畫、造型、音樂、公演、廣電影像、Mobile網路內容、VR等)之製作、技術、流通業務。參、韓國音樂產業現況:韓國在政府及民間致力於知識型經濟發展,近幾年文化影視產業形成一股韓流,遍及亞洲地區,該國唱片產業及數位唱片的發展現況分述如后

7、:一、 唱片產業與數位唱片產業規模比較:據韓國文化觀光部出版2005年唱片產業白皮書統計資料顯示:韓國唱片產業總產值逐年遞減,實體唱片累計跌幅近50,惟數位唱片產值卻呈現大幅成長趨勢,以2002年1345億韓元與2004年2014億韓元相比較,成長近50。韓國唱片製作公司雖仍有成長,惟實體通路商已漸退出市場,小盤商自2000年5800家,到2004年僅剩350家,大盤商僅剩5家。究其原因,為音樂載體變更,實體唱片通路逐漸式微。韓國數位唱片產業類型以手機鈴聲(通話聯結聲)、streaming下載為主,手機鈴聲產值驚人,佔整體產值91。肆、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輔導音樂產業措施:韓國音樂文化產業係由文

8、化內容振興院負責執行,該院之輔導措施如下:一、 支援數位music video之製作:對於個人事業者及法人事業者中登錄為音盤(唱片)製作者,就唱片Package商品、國內artist於國內公演實況DVD給予經費補助,事前必須經過審查委員會審查程序,每年選定5個企畫給予補助,每件企畫補助韓幣3000萬元。二、 支援輸出用企劃音樂內容之製作:支援唱片製作業有關電影、戲劇之音樂內容共同版權、海外及國內artist製作。每年選定6件,每件企畫支援製作費韓幣3000萬元。三、 支援海外音樂Showcase之舉辦事宜:針對舉辦海外showcase的artist及職員提供機票與住宿膳雜費支援,每年支援5個企

9、畫案,並提供每個artist或團隊最多韓幣1000萬元。伍、小結: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已成為亞洲各國仿效的對象,其成功策略包括:一、 政府政策的支持與獎勵:(一) 韓國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歸功於政府投注於研發的預算增加。韓國政府重視文化內容的自主與創造,相當關注外國輸入與本國原創比率,以培養自己的產業及文化。(二) 積極立法:以減稅或提供利率的優惠方式,鼓勵企業投資拍片。(三) 成立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全力輔助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二、 積極培育人才,汲取國外經驗:在影視方面效法美國及日本,派遣優秀專業人才前往國外觀摩學習,以提升國內影視人才之專業水準。三、 民間企業的自覺:韓國於金融

10、風暴之後,極力扶植文化創意產業,其民間大型企業也紛紛響應,投入資金贊助。第二節 日本音樂產業概況日本現有唱片公司42家,均為日本唱片協會之會員,唱片公司均兼營行動電話音樂及網路音樂,其音樂類型包括CD唱片錄音帶、錄影帶、音樂軟體及DVD,總產值為553114百萬日元(如表一、表二),音樂產業周邊商品產值更是驚人,尤其網路音樂產值僅次於美國,為國際排名第2之音樂大國。表一:日本音樂產業產值概況表 單位:百萬日元音樂類型產值CD唱片錄音帶367237音樂錄影帶54973音樂軟體422210DVD185877合計553114 表二:音樂產業及周邊商品產值概況表 單位:百萬日元項目產值CD等音樂類型5

11、53114網路音樂及行動電話音樂34283009卡拉OK市場、CD租賃市場及演唱會等1.7兆網路音樂帶來巨大商機,惟網路非法下載問題應運而生,據日本唱片協會調查,日本違法網路使用者增加,大約佔全體網路使用者之5.4(約100萬人)。音樂複製權利保護對策益形重要,該國為杜絕網路盜版問題,自2003年開始發售防止複製之音樂CD。日本政府輔導產業多以委辦方式交由民間業者或協會推動,不採用補助方式,如此政府除可掌握主導及監督作用,也可避免民間團體挪作私人用途。壹、日本音樂產業主管機關日本音樂產業主管機關為文部科學省之文化廳,惟文化廳並不介入音樂產業者之經營管理與著作權紛爭;且輔導產業多以委辦方式交由民

12、間業者或協會推動,不採用補助方式。該廳係授權民間之社團法人日本唱片協會及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管理音樂著作權及日本音樂產業之輔導與管理。謹將日本音樂產業相關業務分述於后:一、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主管音樂作品之著作權,包括著作權思想的普及、音樂文化之振興及協助音樂之利用、開發等研究。二、日本唱片協會主管商用唱片音樂2次使用費之徵收、管理音樂租賃等權利。其任務包括促進唱片及音樂CD等之普及、擴大需求之相關事業;著作權思想普及之相關事業、唱片正當利用之技術研究、唱片之調查研究、資料之蒐集、出版品之發行;二次使用費及出租唱片報酬等之徵收、分配等文化廳指定團體之業務,私人錄音及錄影補償金之收取及分配等業務。三

13、、日本映象產業振興機構(VIPO):受到鄰近韓國全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一股韓流之刺激,日本政府於2004年6月核准成立映象產業振興機構,專責統合推動該國內容產業發展,其為非營利法人團體,政府並未提供經費補助及參與其內部運作。該機構成立宗旨係為協助日本電影、電視節目、動畫、遊戲軟體、音樂等產業,透過支援研發、製作、本地及全球市場開發,以提升其國際競爭力。該機構並無政府預算支援,以會員繳交會費為主。其具體輔導措施包括推動影視等產業之人才培訓、協助降低業者營運成本給予創業援助、開拓內容產業國內外市場、輔導企業融資及鑑價等。四、 日本經產省也輔導民間企業成立TMF3投資事業有限責任工會中小企業內容製作

14、支援基金,主辦單位為日本數位內容股份有限公司,基金規模為10億日圓,輔導中小企業從事動畫、卡通、音樂、GAME等相關產業的創作,預計輔導30-40家,每家約新臺幣568萬-1136萬元。貳、日本音樂文化產業著作權:日本音樂文化內容產業著作權的管理,在傳統實體通路或媒體運用上,先前已建立一套完整的付費、回饋與分配系統,對於著作權人權益已達到保護目的;對於使用者也能進行有效監督。日本政府於面臨數位內容的運用,對於產業使用之條件、載體的開發與運用,也重新擬訂付費標準,建立合理分配制度。參、小結日本民間企業為振興自營產業所展現積極主動之精神,頗值我國業界學習,且日本參酌英美作法,成立民間專責機構負責推

15、動產業之發展,省卻繁複行政程序,且建立政府與民間雙向合作的體系,值得效法。另,該國對於音樂文化內容產業著作權之管理相當完善,台灣於面對數位音樂時代的來臨,勢必就音樂著作權進行結構重整,日本數位授權機制頗值得參考。第三章 我國音樂產業概述 第一節 音樂產業發展現況依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4年12月止,有聲出版業計有6136家,大部分業者集中於臺北、臺中及高雄等人口密集、資訊便利、商機興盛的都會地區。臺灣地區發行的有聲出版品依其內容區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音樂歌曲類,包括國語、台語、歐美流行歌曲、中外古典與流行音樂演奏曲,另外,客語、原住民族語、傳統樂曲、兒童幼教及宗教音樂等亦有一定的市場

16、。二是語言帶類,除國語外,尚包括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及阿拉伯語等有聲書。以經營型態觀之,有專營出版者、或兼營國外代理業務者、或兼營錄音、伴唱帶製作業等。惟就市場實際營運而言,由於有聲出版業之產銷,多需投入大量資金,因此中小型公司,因資本有限,產品數量不多,對整體市場影響不大;而規模較大之業者,尤其是跨國投資之國際性企業公司,因擁有完整的企劃、製作、行銷能力,為市場上的活躍主力。目前,臺灣地區人口約有2,300萬,一般認為,有聲出版品的主要消費者年齡層介於15歲至35歲之間;而臺灣地區所銷售的有聲出版品種類,則以鐳射唱片為主,網路下載音樂則為近年新興的消費方式。從表1:臺灣地區唱片銷

17、售統計表顯示,臺灣地區之有聲出版品在1994年至1997年間均呈穩定成長,在1997年唱片銷售額高達120億元,惟自1998年起,臺灣唱片業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盜版盜拷問題、數位音樂的興起等因素衝擊,呈現大幅衰退,截至2005年底銷售值僅剩約29億。台灣曾經是全球華語音樂創作中心,全球80的華語音樂在台灣創作,1997年前,在亞洲地區儘次於日本,惟至2003年,台灣唱片市場卻退居亞洲第5位(次於日、韓等國)。表1台灣地區唱片銷售統計表年度銷售項目及數量(單位:百萬張片)銷售金額(單位:百萬元)單曲唱片錄音帶鐳射唱片合計美元新臺幣83年0.130.315.345.7337.88,930.484年

18、0.123.917.641.6336.48,912.985年0.425.521.747.6415.911,401.786年0.718.928.548.1427.812,332.387年1.111.827.540.4303.59,173.288年1.26.128.615.9306.89,886.789年0.94.722.027.6243.87,612.890年1.00.517.519.0169.95,775.891年0.60.216.617.4143.94,977.792年0.4015.115.5139.84,821.093年0.3014.915.2137.14455.294年0.3010.81

19、1.190.22933.2第二節 音樂產業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分析 音樂產業具有創作特性,為高度專業化及知識勞力密集產業,各國均將其歸類為文化創意產業。國內知名企業家施振榮先生曾以微笑理論主張未來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是核心能力落在創意與行銷兩端的產業,尤以流行音樂產業是少數核心能力兼具的產業,最具有國際競爭優勢,我政府也體察現勢,將音樂產業列為文化創意產業重點扶植產業。惟台灣的音樂產業在面臨大陸的崛起與競爭,以及盜版盜拷、MP3的衝擊,政府如何以國家的力量來支持及推動音樂產業,續保台灣為華文音樂重鎮,首先宜就音樂產業的優勢及劣勢進行分析,以清楚自身固有以及潛在的優劣勢,以強化產業本身競爭力,並

20、做為本局輔導音樂產業的參考。壹、 優勢: 一、 臺灣是全球華語音樂的創作中心:台灣具有音樂創意開發及產製過程的競爭優勢,加上成熟數位網路環境及通路產業之結合,具有成為華文音樂中心的條件。二、 量多且質精之音樂創作人才,促使臺灣流行音樂在華語市場具領先優勢:台灣擁有華語地區優秀的創作及管理人才,這些優秀的創作人才使台灣音樂出版品無論在創意、製作、行銷及經營管理上,均居於領先的地位。三、 臺灣為自由民主開放國家,社會及經濟穩定,提供流行音樂發展豐富且多元的環境:台灣在歷經解嚴與廢止出版法等多項變革後,由於言論更為自由,政治更為民主開放,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為音樂創作者提供更自由、多元的發展空間。四

21、、 通路銷售:台灣音樂產業在企宣策劃與跨國通路見長,掌握整合華文音樂市場的最佳利器。貳、劣勢:一、傳統通路萎縮,內需市場無法滿足產業規模台灣唱片產業產值自1997年度破百億的產值,急速萎縮到2005年的29億,市場大量萎縮,業者也改變經營形態,增加唱片行銷費用,造成宣傳行銷成本過高,以致許多的唱片業者及周邊業者不堪負荷而退出市場。同時,通路市場改變,唱片零售商逐漸退出市場,剩下的大型連鎖通路,銷售利潤也相當微薄。二、消費型態轉變,網路盜版興起:消費者對於音樂市場的觀念,已經從聽唱片的文化、娛樂形式轉化為消費市場的附加價值如卡拉OK、KTV文化,到網路、遊戲文化等。盜版問題在消費型態轉變後,大批

22、光碟的盜版生產已變為較少採行的方式;網路下載、個人小規模的燒錄,才是目前最大的盜版市場。消費者消費習慣和通路的改變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三、欠缺創意人才養成基礎:目前台灣流行音樂市場胃納縮小,在產業外移萎縮下,創意人才之養成已現警訊,且有逐步被其他新興科技娛樂產品所取代,例如線上遊戲。四、產品欠缺國際行銷機會:除國際五大唱片公司既有之行銷體系外,國內獨立唱片公司在國際行銷上多為單打獨鬥,需要適時提供國際交流訊息及行銷產品之機會。五、大陸之磁吸效應:大陸由於市場大、高經濟成長率、創作空間相對較以前寬鬆,雖盜版率居高不下,但仍甚具商機,吸引台灣人才及資金不斷投入,長此以往,勢將影響台灣流行音樂出版

23、市場。六、國內表演空間不足:台灣創作人才汲汲,但是缺乏展演空間, 以國內現有中、大型場地設計及管理方式非為流行音樂表演設計,相關法令未能與時俱進,對於民間自有展演場地的管理項目及方式不當,主管單位不明,政府各單位協調不足,造成民間申請公有場地困難、使用成本過高。七、音樂數位發行相關配套措施未健全:優秀的頻寬骨幹,ADSL推廣的成功,是台灣在網路發展上的成就,但是快速的網路科技發展,雖便利了網路音樂的下載,也使得傳統音樂產業未蒙其利,反先遭受非法下載及傳播的害處。由於有關音樂數位化的相關法令、金融配套措施尚未完整,以及業者對於網路防盜技術的疑慮,使得傳統音樂產業遲遲不敢向數位化跨步。而國內不論是

24、科技業者或唱片業者間少有對話交集的空間,使得二方各行其道,也不瞭解對方之困難所在,對於唱片業進行數位發行之實現有所妨礙。參、機會:一、 國內原創音樂人才汲汲,亟待激勵與挖掘。二、 在臺灣唱片市場由五大國際唱片公司瓜分之下,本土唱片業轉型往製作公司及經紀公司整合發展。三、 盜版與MP3固然強力沖刷流行音樂市場的獲利規模,卻也促使音樂產業不斷蛻變,創造新的文化活力。四、 台灣擁有豐沛且優質的創意出版人才,以及基礎雄厚的電子資訊產業,具發展數位音樂有利條件,未來數位版權機制建置完備,及民眾消費習慣逐漸改變後,數位音樂市場將為業者帶來無限商機。肆、威脅:一、 大陸市場龐大,高經濟成長率、創作空間逐漸開

25、放,對資金、人才或技術具磁吸效應,恐造成臺灣唱片業未來在華文音樂市場被邊緣化之危機。二、 兩岸關係敏感,大陸市場充滿不確定因素。三、 臺灣本土唱片業多屬中、小型企業(公司),資金與市場佔有率均難與國際大型唱片公司抗衡。第三節 現行音樂產業輔導政策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並將音樂產業視為重點扶植工作,擬訂發展流行音樂產業計畫據以推動。該計畫,除原列之經常性業務工作外,也積極融合制度面改革及擴大獎勵誘因等面向,並經多次滾動修正,研擬相關積極性鼓勵措施,茲就該計畫目標、策略分述如后。壹、 計畫目標:一、 資金面:建立音樂產業之融資貸款制度,強化產業資金能力,建置完善投資環境。二、 創意面:提

26、供創作發表平台,補助、獎勵優良的有聲出版業者及人才,以激發創意,提升產業競爭力。三、 市場面:加強國際音樂展演活動之交流與聯繫,強化有聲出版業者之國際競爭力。四、 人才面:舉辦音樂競賽活動及專題研討會,培育本土音樂創作人才、強化音樂工作者專業能力。貳、現行相關政策內容概述:一、鼓勵優質出版品,普及音樂風氣: 辦理金曲獎及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活動:音樂之發展,有不同的主、客觀條件,但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在於行銷,其中尤以舉辦簽唱會或大型演唱會方式,吸引媒體關注與報導,絕對是音樂產業必要的行銷 手法。每年定期辦理金曲獎活動,除獎勵有聲出版事業及其從業人員,及對有聲出版工作有特殊貢獻或成就之團體或個人外

27、,該獎項不僅是台灣音樂界,亦是華人音樂界眾所矚目的年度盛會。歷年來透過該獎項而達致音樂成就者不計其數,未來金曲獎更應扮演國內流行音樂產業創作動力火車頭角色,鼓勵更多音樂人以不同的表現形式與創作手法,創造更多元的音樂,也讓台灣本土流行音樂向下紮根,並強化台灣音樂的創作力量及保持台灣音樂的優勢地位。二、激勵及培育音樂創作人才:(一)舉辦臺灣原創音樂大獎競賽活動:台灣音樂文化的發展與成長,端賴人才與創意。台灣的音樂如要續保九年代以前華人音樂生產中心的優勢,不被中國大陸市場與消費潛力取代,則台灣音樂製作者與出版者,應以亞洲音樂文化交流的媒介角色重新定位,以階段性的策略協助台灣音樂產業並激勵人才,以創意

28、、在地特色、國際專業水平、音樂資訊發達的交易平台,重新取得優勢。為激勵及發掘臺灣本土創作人才,特別舉辦臺灣原創音樂競賽活動,希望藉由音樂競賽活動鼓勵各族群以自己最熟悉的母語創作歌曲,一方面為台灣音樂產業注入新活水,一方面也加強推廣母語,呈現台灣多元的音樂文化風貌。(二)辦理音樂產業專題研討會:邀請國內音樂產業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舉辦演講座談,並舉行專業研討會,讓業者隨時掌握產業最新情勢,並藉由研討課程增加音樂從業人員的專業智能與經驗。三、建立政府與業界間雙向溝通的管道:為積極與產業界溝通,深入瞭解業者需求及激發創意,成立雙向溝通的平台定期聚會及交換意見,使業者瞭解政府在音樂產業方面相關輔導措施,另

29、一方面,政府亦可透過此一機制瞭解音樂產業的脈動,進而擬訂具體可行的產業輔導措施。四、整備環境,維護版權機制: 音樂盜版盜問題嚴重及缺乏音樂與數位通路產業互利商業模式,造成CD銷售量直線下滑,以2003年為例,盜版品市場佔有率高達42,音樂侵權問題,不僅使許多唱片公司對投資開發新產品卻步,也使得國內數位音樂市場規模未見明朗前景。解決此一問題,除由著作權主管機關建置完整法規,俾相關業者遵循遊戲規則外,無疑地,需教育消費者從事正當消費行為。因此,本局每年均規劃舉辦各項音樂展演相關活動,以加強宣導反盜版、保護智慧財產權觀念,並鼓勵及建立民眾購買正版CD的正確消費行為,這不僅是政府打擊非法盜版行為之展現

30、,亦可宣示政府維護智財權之決心。最終目標係提供有聲出版業者及音樂工作者一個良好創作環境的重要作為。五、積極輔導唱片業者參與國際性音樂交流活動,拓展國際市場:(一)協助國內唱片業者組團參加國際性市場展:台灣流行音樂除了在華人市場受重視外,過去從未真正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要讓台灣的音樂被世界聽見,就應有國際視野及操作手法,主動出擊,參加國際大型音樂展演活動(如:法國坎城Midem唱片展)或其他含中國大陸之活動,以推廣台灣音樂作品為優先考量,突破國際樂評對台灣流行音樂既定的印象,引起國際樂評的注意與重視,並藉以與國際音樂市場接軌。(二)補助民間團體辦理國際性音樂交流活動:輔導民間團體邀請國外知名樂團

31、來台進行展演,藉由國際間音樂交流活動,拓展國內音樂從業人員國際視野,並提升表演技能。(三)推動兩岸音樂交流活動:積極促進兩岸有聲出版業者之互動與交流,補助有聲出版業者相關團體組團前往大陸進行文化交流,以拓展大陸唱片的市場。六、健全經營環境,提高投資意願:(一) 協助有聲出版產業融資貸款:輔導有聲出版業運用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貸款辦法申請融資。(二) 鼓勵創投、爭取資金:為輔導國內數位內容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行政院特別指示行政院開發基金提撥5年200億基金投入,鼓勵相關業者開拓市場經營規模。 第四章 我國音樂產業輔導政策之檢討 第一節 金曲獎活動壹、金曲獎沿革 行政院新聞局為鼓勵流行歌曲創作並提

32、升創作水準,於民國75年開始辦理好歌大家唱活動,辦理三屆之後,由於各界之支持及平面與電子媒體廣泛報導,逐漸獲得社會大眾的重視與喜愛。後來,為擴大該活動之參與面,及提昇活動的重要性,行政院新聞局在77年底,開始著手籌劃設置金曲獎獎項,經多次邀請唱片業者、音樂界從業人員共同研商訂定金曲獎獎勵要點,在各界殷切的期盼與鼓勵下,第1屆金曲獎終於在79年1月6日順利舉辦。 第1屆到第7屆的金曲獎係為流行音樂所設立之獎勵活動,為使金曲獎獎項更多元,並成為國內最高榮譽的音樂獎項,行政院新聞局經過多次檢討與改進,自第8屆(86年)起將唱片金鼎獎與金曲獎二項活動合併辦理,並重新設計獎項,除保留原有的流行音樂獎項外

33、,並增加了古典音樂、民族樂曲、地方戲劇、民族曲藝、口語說講及兒童樂曲等獎項,從而區分為流行音樂類及非流行音樂類二大類獎項。另為打破國內作品才可參選的限制,亦首次接受世界華人作品及大陸地區作品參賽。 為使金曲獎發展成為國際性音樂活動,行政院新聞局修訂87年的第9屆金曲獎獎勵辦法,取消參選者國籍或地區之限制,只要作品係於台灣地區首次發行者均可報名參選,並增設獎金,以使該獎更具實質的獎勵意義。另外,因非流行音樂類一詞引起一般人誤解為不受歡迎的音樂類別,行政院新聞局因此在90年(第12屆)起改為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 為鼓勵及尊重各族群的音樂創作,及為解決愈來愈多的心靈音樂、世界音樂報名金曲獎無適當獎

34、項可供參選的情況,行政院新聞局特地邀請歷屆評審委員及相關專業人士開會研商,決定自92年(第14屆)起將原有的最佳方言男、女演唱人獎取消,增設最佳台語男演唱人獎、最佳台語女演唱人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最佳原住民語演唱人獎及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93年(第15屆)為鼓勵MV導演,將原為出版獎項的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改為個人獎項的最佳音樂錄影帶導演獎。94年(第16屆)為發掘本土各族群演唱新人,又將最佳演唱新人獎改為最佳國語演唱新人獎、最佳台語演唱新人獎、最佳客語演唱新人獎及最佳原住民語演唱新人獎。由於各界頻頻建議評選每年最具代表性的單曲,以為當屆之歌曲典範,95年(第17屆)爰重設最佳年度歌曲獎。另依各

35、界建議,將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由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改列為流行音樂作品類之獎項。貳、金曲獎鼓勵創作之實例鼓勵音樂創作是金曲獎設立的主要宗旨之一,金曲獎自開辦以來,不論是作品件數、專輯總數或參選家數大多呈顯正成長的趨勢,且成長幅度甚高。以87年到95年的統計為例,在作品件方面,87年計有1013件單曲參選,95年則有6883件作品參選,累計增加5870件之多。在參選專輯總數方面,87年計有230張專輯參選,95年則有399張專輯參選,累計增加169張。至於在參選家數方面,87年共有51家報名,95年有153家,累計增加102家(詳下表),均呈現高幅度的成。 歷屆金曲獎報名參賽數量統計表年度參選家數

36、專輯總數作品件數87年51230101388年64261163489年86292239790年103347388091年113404460492年128353481293年157400522294年157419620895年1533996883參、金曲獎發掘新人之實例為鼓勵新人參選,從而挖掘演唱新人,金曲獎自第一屆開始就設有演唱新人獎,凡是當屆參賽作品錄製發行期限以前未曾錄製發行有聲出版品者,且參選作品係當屆規定期限內出版發行者即可報名參選。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一向受到業界的重視,因為業界可藉金曲獎參選機會評估新人實力,所以金曲獎的參選可以說是新人未來發展的試金石,也無怪乎業界人士認為:每一年雖然

37、新人輩出的程度不一,但在金曲獎的最佳新人獎的環節還是備受大家的注目(Leoliu,2003,8,2 馬雅音樂網站)。以下即為歷屆金曲獎新人獎得獎者名單:屆次得獎者報名單位第1屆伍思凱可登有聲出版社有限公司第2屆黃小琥可登有聲出版社有限公司第3屆霍正奇飛鷹製作有限公司第4屆蔡金(小)虎歌林股份有限公司第5屆眭澔平歌林股份有限公司第6屆陳柏菁(陳震)藍與白唱片有限公司第7屆劉惠玉(劉依純)台灣滾石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第8屆彭佳慧巨石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第9屆陶喆金點唱片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第10屆林曉培友善的狗有限公司第11屆紀曉君魔岩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第12屆孫燕姿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第13屆孔令奇滾石國

38、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第14屆許慧欣上華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第15屆林俊傑華宇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第16屆F.I.R飛兒樂團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第17屆林宇中海蝶音樂股份有限公司綜觀歷屆最佳新人獎得獎者名單,我們發現大多數的最佳新人獎得主後來均發展為知名度極高的流行歌手,這可以說明金曲獎確實為發掘新人的絕佳平台。肆、金曲獎形成社會音樂論壇每年金曲獎辦理期間,媒體對於金曲獎的參選作品、評選制度、入圍名單、頒獎典禮節目及出席藝人、周邊活動等等都有相當程度的討論與報導,尤其在金曲獎入圍名單公布後及頒獎典禮結束後。另外,由於網路的發達,討論金曲獎的風潮也由一般媒體延伸到網路,且討論之熱烈程度更勝於傳統媒體

39、。本研究從網路隨機抽樣民眾對金曲獎的討論內容發現,許多民眾對於金曲獎的評選制度相當關切,且係持肯定的態度,例如:金曲獎是要鼓勵創新、曲風完整、精緻的音樂跟其他華語音樂頒獎典禮不同其他頒獎典禮大部份都是分豬肉只要人有到就一定有獎拿.很多沒有被砸大錢宣傳的好音樂都不會被埋沒所以金曲獎重視的是音樂本身跟人氣與銷售量無關每年評審的口味不同也會造成入圍名單的差異像以前也很受到金曲獎評審支持還得過三次最佳專輯這次沒入圍可能是評審口味不同吧.不代表他不好這次入圍名單裡也是有許多優秀的專輯只是大部份不為人知罷了所以應該要先去聽過在評論而且名單裡也有許多熱門的像是男女演唱人、演唱組合等等.所以這個獎項算是在亞洲

40、難得的一個公平公正的獎項沒有任何的幕後操盤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歌手這麼想得到金曲獎的原因了.(註:為避免影響歌手權益,本研究將歌手姓名字以”符號代替)嗯嗯, 我想根大家說一個觀念金曲奬,並不是KTV大奬,也不是偶像音樂奬.金曲奬應該在道理上,就要比較徧重音樂的品質. 否則,為何叫 金 曲奬呢?金曲獎,應該是重質不重量. 要看唱片的品質, 和音樂性,不是看銷售量和發幾張唱片.想想看, 如果有一個人很會畫畫,每次美術課都拿九十八分.他在班上人緣平平, 去參加一次美術比賽,就得第二名.另外有個人畫畫很差, 每次美術課都得六十分, 但是他人緣很好,人氣很高, 他去參加美術比賽十二次, 為什麼要給他得奬呢?

41、美術比賽是在比美術, 不是在比他人氣高不高,也不是在比他參加了幾次呀!金曲奬是在比音樂, 不是在比人氣.也不是在比出了幾張專輯呀.如果要比那個,就應另外設一個獎,叫什麼,華語唱片最佳人氣奬,最佳銷售奬,或最多發行奬吧.最佳男女歌手,比的是他們的歌藝,又不是人氣和銷售量. 而歌藝這種事雖然很主觀,每個人都認為不一樣, 但金曲評審們,他們聽過的歌手,和聽過的音樂,一定比我們還要多他們有專業的基礎,我們可能連五線譜,和鋼琴和豎笛都不會看,不會用呀基本上,我支持這次的金曲奬, 因為要讓默默付出, 很用心,很認真,默默的在做音樂的人出頭. 基本上這次入圍的名單,所有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品質, 有一定的水準

42、. 雖然有些項目,我跟評審意見不同, 但大部分,我都蠻認同的.大多的得奬者都實至名歸! 有的人不認同別人,是因為沒有聽過別人的專輯,我認為醬(註:意為”這樣子”)並不好, 因為你沒聽過別人的專輯,怎麼知到好不好?怎麼能隨便批評呢? 金曲奬,最主要就是要鼓勵那些用心製作專輯認真創作音樂對台灣,或華語的音樂有貢獻的人。要作音樂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常聽比較專業的廣播,音樂節目,就會知到。得了金曲奬是一種肯定,極大的肯定,為得到了專業的人(金曲評審)認為你的音樂很好,這是很不一樣的感受,是很大的鼓勵。相信,得到金曲的肯定,會有更多優秀的得主,努力制造好的音樂,作好品質的專輯。金曲奬半一次花費是蠻多的,

43、但是可以鼓勵很多辛勤工作的人,例如優秀認真的歌手,製作人,樂團,很多音樂人.。 從以上摘錄的民眾網路討論內容來看,金曲獎活動確實已形成每年的音樂論壇,且本研究發現民眾對於金曲獎的討論,不管是在討論的面向或者是實質內容都已臻成熟、理性,這也是金曲獎活動為社會帶來的一項正面示範。伍、小結金曲獎目前已辦理17屆,行政院新聞局於歷屆的辦理過程中,經常徵詢產業界、學界及民眾的意見,並吸收各項經驗,讓金曲獎活動不斷的蛻變,並逐漸成為華語唱片界的年度盛事。此外,每年的得獎作品雖然未必與市場銷售量維持正相關的關係,但往往形成當屆音樂風格的指標。而且,金曲獎在鼓勵創作的精神下,每年的報名件數都不斷的增加,顯見業

44、界對於金曲獎的支持與肯定。另外,從每年的得獎作品受歡迎的程度,以及歷屆最佳演唱新人獎等得獎者後來的發展看來,金曲獎活動對於唱片事業的發展其實是有實質助益的。第二節 法國坎城國際唱片展與台灣音樂交流活動壹、 前言: MIDEM是法文Marche International du Disque, de Ledition Musicale et de la Video Musique的縮寫,直譯英文為International Record, Music Publishing and Video Music Market中文為國際唱片、音樂出版及影像音樂展,簡稱MIDEM國際唱片展。創立於1967年

45、,距今已有40年,具歷史盛名,至今仍為全球唱片專業展中,資源最集中、規模最大的專業唱片展及音樂交流市場。每年1月,數以萬計的全球專業音樂工作者聚集於MIDEM,就音樂版權、發行、技術、未來音樂潮流等資訊,進行一週的展現與交流。依據MIDEM主辦單位Reed Midem公布之統計數字,2006年共有來自93個國家,4634家公司,9798人參展,同時吸引全球398家媒體616人進行採訪。就全球音樂產業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台灣有聲出版業界,隨著國內經濟成長、市場需求,唱片業界約於70年代開始參展,多以個人單打獨鬥方式進行洽商與交流,自1995年起行政院新聞局以體恤業界參展之辛勞及輔助業界拓展國際市場為念,開始設置台灣館參展,距今已有11年頭,每年承租攤位與設備,並協助招攬業界共同參與、凝聚實力,展現台灣音樂界專業形象。本節謹就MIDEM音樂展與台灣館之架構、功能、目標及多年來的連結成果,加以整理敘述,最後另提出幾項建議供未來參展參考。貳、MIDEM國際唱片展一、起源:坎城在法國政府精心設計、規劃下,推動經營各項國際大型行銷展覽,讓原本是法國南方海邊的小城鎮,逐步發展成國際大型展覽城市。多年來靠著每年一度的坎城MIDEM唱片大展、影展、廣告展、國際影視行銷展等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