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障碍.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759445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障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床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障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障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障碍.ppt(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掌握心理障碍的概念和衡量标准熟悉各种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了解心理障碍的原因定义:n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致使心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n心理障碍主要表现:适应社会或/和适应自我不良:适应社会不良可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曾经能胜任的本职工作,不能承担自己的角色应承担的义务,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普遍下降等。适应自我不良可表现为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应对挫折的方法单调死板,情绪表达障碍,自我较长时期处于痛苦状态,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和价值等。n精神障碍分类

2、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disorders (Affective disorders)癔病、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Hysteria, Stress-relate

3、d disorders, Neurosis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

4、ildhood and adolescence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Hyper 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Other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研究现状:n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够衡量之,所以只能采取多种形式来衡量,从各种方面来考虑之。n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从n生物医学 自

5、我体验 社会适应 统计学等方面来系统地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定义:心理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任何大脑的损伤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心理的正常发挥,任何的心理异常也都应该在大脑中找到相应的变化,所以根据大脑的解剖、生理和生化的变化可以用来诊断心理的异常,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故称之为生物医学标准。评价:这一标准是最客观、最可靠的理想衡量标准,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为止对大脑了解得太少,基本上还不知道焦虑、抑郁、愤怒、思维等心理过程在大脑中是如何发生的,也不知道个性的差异在大脑中有什么区别,所以对大多数心理障碍来说,应用这一标准来衡量是受到限制的。定义:自我体验是指自我对自己的心理或行为的

6、内心感受,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或情感。情绪或情感的性质和强度主要是和所遭遇到的外界生活事件的性质和强度、当事人对这件事的认知和评价及当事人所处的状态有关。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过程,使得他从一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一个社会的人。若一个人成长后不能适应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不能完全转变成一个社会的人,则他的心理是有障碍的。对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也一样,只有当异常心理的严重程度影响到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时,才能称得上心理障碍。n时间标准是指通过症状所持续的时间来衡量心理是否正常。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考虑这种症状是否是一过性的,若持续的时间很短,是一过性的,则可能是正常的,若异常症状

7、持续存在则考虑为异常,另一种角度是考虑所持续的时间也是衡量症状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持续时间越长,症状就越严重,本来是很轻的症状,也可由于时间的持续,由量变到质变,而变为异常症状。n统计学的标准有两个假设:一是在人群中某一心理现象或行为方式的程度是正态分布的。二是偏离正常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的,即是有障碍的。 凡是符合这两个标准的心理现象或行为方式才可以用统计学方式来衡量。一般地说,用这一标准来衡量,首先要选取人群样本,然后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来测查这一心理现象或行为方式,用数量化的方法来衡量它,然后计算出它的常模和标准差。在此基础上,用统一标准的心理测验工具来测量,所得结果和常模和标准差比较,

8、才能判断是否异常。心理障碍是在遗传的基础之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形成的原因为遗传和环境这两个方面:遗传对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家庭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所遭遇事件对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遗传对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在遗传对心理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染色体的研究和家系调查上。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细胞分析中也发现了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和正常人不一样,可能这一基因组和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有关。染色体的研究 家系调查上也发现了遗传对心理障碍形成的影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系中发现有近亲患精神分裂症的现象。家系调查父母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形成心理障

9、碍的影响,除了遗传外,还表现在父母的个性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开始模仿父亲或母亲的动作、姿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是思维模式。所以若父母亲的个性有障碍,其子女的个性也会受到影响。父母的个性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 不良的态度就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如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就会成为一个依赖性为特点的人格障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家庭对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开端。若家庭氛围不健康,则社会化过程一开始就偏离了健康的轨道,社会化过程的偏离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10、的根源。一个男孩成长在一个没有父亲,只有母亲的家庭中,就有可能使得他和母亲同化,出现男性女性化的心理障碍,这可能也是形成同性恋的一个原因。一个孩子一直成长在没有爱的家庭中,就会使得他从小失去母爱,与爱有关的情感,这可能如同情心、怜悯心等形成就会遇到障碍,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形成的基础。遭遇生活事件对形成心理障碍的影响:生活事件对心理障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过去所遭遇到的生活时件,由于没有处理好,成为现在心理障碍的根源。目前遭遇的生活事件诱发或加重了心理障碍。与现在遭遇到生活事件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有关。n常见的心理障碍分为:精神病性心理障碍(psychiatric disorder)神经症

11、性心理障碍(neurotic disorder)与人格(personality)或心理发育(mental development)有关的心理障碍和其它心理障碍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病性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hallucination)妄想(delusion)为数不多的几种异常行为。只有当这种异常心理的严重程度影响到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时,才能称得上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

12、性思维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主要是指心境的异常,目前主要是指抑郁或躁狂的心境。可以是单向的抑郁或躁狂,也可以是抑郁和躁狂交替进行,即是双向的。心境障碍主要表现:抑郁综合征躁狂症抑郁综合征:躁狂症:躁狂发作时主要表现: 情绪高涨 活动增多 感到自命不凡神经症性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由于内心长时期的矛盾痛苦而导致的心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举例:借了朋友500圆钱,都过了一个

13、月了,到底该不该提醒他一下?为此而焦虑,以致失眠、头疼、精力下降等,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情绪分类:与人格或心理发育有关的心理障碍: 人格是通过不断地接受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通过社会化过程一点一点地形成的,所形成的人格应该是基本上能够适应社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可使得人格的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既对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他自己也是这种不良行为的牺牲品,经常由于人际关系的原因而失败,损人不利己,这就是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特异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社交紊乱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情绪不稳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焦

14、虑(回避)性人格障碍性变异恋物症恋物性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恋童症施/受虐症性别改变症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发育障碍学校技能(阅读、拼写、计算)发育障碍运动发育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长期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重复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和回避行为。创伤性事件主要指真实的死亡、死亡威胁、严重的损伤、自我以及他人的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等情形,体验、目睹或面临这些事件的个体都有可能产生精神创伤。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中,主要以 重复体验

15、 回避与麻木 高警觉性这三组症状表现为主。重复体验: 此创伤性事件以一种以上的形式持续再度被体验 反复且强制性地痛苦地回忆此事件, 包括影像, 思考或感觉(在幼童可能反复扮演与此创伤相关方面的主题) 反复痛苦地梦见此事件(在幼童可能作恶梦但不记得内容) 彷佛此创伤性事件再度发生时的行为或感觉 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似或有象征性意义的情境时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 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似或有象征性意义的情境时产生生理反应回避与麻木回避与麻木: 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或对外界反应麻木(创伤前无此情形), 具有以下情形至少三种以上 努力避免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思考, 情绪或对话 努力避免会回忆起创伤性事件的活动, 地点, 或人物 无法回忆起创伤性事件的重要部分 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显著减少 感觉与他人分离或疏远 情感范围局限(如无法有爱的感觉) 对前途悲观(如不期待有事业, 婚姻, 子女或正常的寿命)警觉性增高警觉性增高: 持续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创伤前无此情形), 具有以下情形至少两种以上 难入睡或难持续睡眠 易激动或愤怒 无法集中注意力 过分警觉 惊吓反应更强烈其它类型的心理障碍:n思考题:什么是心理障碍?心境障碍有哪些表现?神经症性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哪些表现?如何衡量心理障碍?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