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7050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文档.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好奇心 环境 情感态度 灵活运用 创新能力摘要:在科技创新占居主导地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数学活动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探讨。正文: 新的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占居主导地位,“创新”成了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必须做: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不能忽视学生系

2、统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技能,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同时又要坚持实行统一要求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科技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数学活动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探讨。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创新意识的萌芽。每一个学校,都要

3、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是爱问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新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

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和小刚今年都是12岁。但小明一共过了12个生日,小刚却只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台下议论纷纷,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这时我就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智力。(一

5、)关注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二)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标准解读

6、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三)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开始学习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

7、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设计、提出一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经过新课导入各有所获,顺利的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二、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使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一) 营造民主、和谐的轻松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

8、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建立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除了在课堂上,还可

9、以利用课余时间密切师生的联系,实现课内课外培养一体化。我常常在课后和学生比赛速算24分,下国际数棋。有时还担任裁判,出一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举办数学大擂台,设置奖品,任其“群雄纷争”。此时学生往往情绪高涨,学数学的兴趣异常浓厚,喜欢和我在一起比赛、竞争。和学生一起玩数学,做数学游戏,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激励,从而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二)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生活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交融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

10、性与低调性。把微笑与耐心带进课堂,把民主与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与表扬带进课堂。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很多,但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教师的作用。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有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优化关系、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期达到教师的愿教、爱教、乐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健康地发展。(三)鼓励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11、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这种无原则、无骨气的服从,不能不说是少数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四)科学的评价“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激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

12、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三、灵活运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的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这

13、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萌发。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时,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想办法找出正方体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有的学生则发现正方体有十二条棱,且都相等;还有同学知道了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甚至还有同学通过实验发现至少要用4个相等的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或表达不够正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体的各个特点,得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

14、己的主体作用,学会了创新。(二)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其中发散法就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放射着动人的光彩。因为发散性思维要求人们从已知的信息出发,通过对已知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展,从多方面寻求更多更新的答案。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和独创能力,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因如此,运用发散性思维实施课堂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一题多变变化发散。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例

15、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发散思维。2一题多问阶梯发散。一题多问主要有:一题多问型、一带几连带性、题组等形式,这是拓宽思路的先导,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使设问逐渐加深,引导思维逐渐深化,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3一题多答分析发散。一题多答主要有:一是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由于条件的不定性,使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从本质出发,去思考表达或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这种以知识点为中心的一题多答,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准确全

16、面地掌握知识。4反向思考逆向发散。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进行证明,从反方向形成新结论。逆向思维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思想框架,产生新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的训练能使学生不受思维习惯的约束,从而可以提高他们从反向考虑问题的自觉性。5设计新题迁移发散。迁移发散就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要解决新问题要从问题出发,联想与问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样在迁移中发散,发散促进了迁移,从而优化了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巧解巧算创造发散。发

17、散性思维不受过去知识的束缚,不受已有经验的限定,不从条条框框出发,而是从各个不同的甚至超越常规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利用巧解巧算,培养创造发散。例如,一次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只油桶装满油,连桶共重146千克。倒去一半油后,连桶共重82千克。问:油重几千克?桶重几千克?我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结果学生相继列出以下解答过程:解法一:先求油的重量。 (14682)2=128(千克)油的重量 146128=18(千克)桶的重量解法二:先求桶的重量。方案一: 822146=18(千克)桶的重量14618=128(千克)油的重量方案二: (821462)2=18(千克)桶的重量14618=128(千克

18、)油的重量上述多种解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了创新能力。四、优化练习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靠保证。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创造的先声,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因此,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王国的强劲翅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力,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练

19、习设计中,除基本练习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发展性练习,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多样化上。一是条件的开放。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具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目的。二是结论开放。给出条件,没有给出结论,或结论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结论。三是解答方法开放。在练习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或从不同角度分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和独创性。四是问题情境开放。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一定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五是时空开放。有些练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亲自去观察、实践、搜集资料、统计数据、归纳整理,最终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创新。教师应站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创新每日每时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教育,改变着人。因此,作为教师,更要关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的重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他们从小就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教育2.山东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