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时光训练法.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36108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板时光训练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地板时光训练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板时光训练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板时光训练法.doc(1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地板时光训练法.精品文档.【推荐序】 不可多得的好书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肯纳(Leo Kanner)发表了“情感接触的自闭障碍”一文,详述十一名儿童的行为特征。他们未满两岁即发病,具有下列行为特征:一、极端的孤独,缺乏和别人情感的接触;二、对环境事物有要求同一性(sameness)的强烈欲望;三、对某些物品有特殊的偏好,且以极好的精细动作操弄这些物品,四、没有语言,或者虽有语言但其语言似乎不是用来人际沟通;五、具有良好的认知潜能,有语言者常表现极佳的背诵记忆力,而未具语言者则以良好的操作测验表现其潜能。这个症候群,肯纳称之为“早发幼

2、儿自闭症(EarIy Infantile Autism”,简称“幼儿自闭症”。目前美国精神医学诊断标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4th edition,1994,DSM-IV,编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第四版)称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本章均以PDD称之)。 对PDD的成因,从早期精神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所相信的潜意识,到以行为分析为主的治疗方式,以分析行为产生必有其前因后果,使一个行为会持续发生,后又有心因论及执行功能理论指出,PDD的患者

3、难于了解或感受他人的想法、感觉或行为,特别是在与人互动、社交情境上。在神经解剖学的研究指向脑体积的大小、神经细胞数的多少,到目前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如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检查,及遗传学的研究,都将PDD的成因指向是一种生理性疾患,且为多原因的(multi-factorial)。 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论直接或间接的,都相信PDD是因为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或神经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但这些研究到目前仍无法对PDD为“特定”脑部变化所造成的做一定论,目前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针对PDD的核心症状进行治疗。改善自闭症患者症状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游戏治疗、音乐治疗、职能治疗、特殊教育,以及葛林斯班医师(Sta

4、nley I. Greenspan,M.D.)所提出的DIR“地板时间”等,都是目前的主要介入方式。 国内已有多本关于治疗模式的介绍书籍,自闭儿教养宝典这本书的特色是详细描述“地板时间”疗法的做法,依据孩子的神经系统制定出合适的互动方式、建立自发性互动,以及利用孩子的天生兴趣及情绪做为互动的部分。 在本书的第一部,作者重新定义自闭症,并指出早期大家对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治疗的预后作澄清,并就“自闭症相关障碍”儿童,依据DIR的模式定出新的目标及治疗方案。在第二、三部中详细的介绍治疗步骤及方法,第四部就制定的治疗方案做评估,第五部中指出困难行为的处理,内容也针对评估及介入做了详细的说明。在自闭症治疗

5、的书籍中,很少有这么有系统、相当具体完整的介绍,相信不管对家长或专业人员都相当有参考价值。吴佑佑(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主治医师) 【推荐序】 强调情感发展和建立愉悦关系的治疗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自闭症相关障碍”患者,罹患率窜升速度惊人,甚至可能已高达1/166。这群孩子的家长,从医疗复健、特教专业人员的评估咨询或直接指导课程中,或是大量出现在市面上的相关书籍中,或是网际网路上,求飢若渴似地寻求解决孩子谜一般的发展和行为模式。 面对传统的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modification)、昂贵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课程(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美国北卡罗

6、莱纳全州推行的结构式教学法(TEACCH)、药物和食物疗法等等各种疗法,家长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和指引,忙碌地带着孩子奔波于医院、早疗机构和个人工作室之间,往往看到孩子进步三分又退步二分的状况,或是某些领域改善的速度惊人,另外一些领域特别是人际互动、社交情绪发展方面却远远落后;尤其是到了青少年期的情绪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一些教养机构拒收的理由。父母的辛酸,我们专业服务机构人员看在眼里,难过不已。因此也不断鞭策自己找寻和整合其他疗育模式或策略,运用在这群孩子身上,以便让他们更顺利成长,减轻家长的重担。 葛林斯班医师所创的“地板时间”治疗模式,提供了另一个与其他治疗模式截然不同的观点,无论是评估方式或

7、介入(编按:intervention或译“处遇”)策略方面,都有其迷人和振奋人心之处。 “地板时间”治疗模式,主要是根据“功能性情感发展、个别化差异、愉悦关系建立”(development,individual,relationship,简DIR)的理论,而产生出其评估和介入的策略,是一种重视“发展关系”的疗法;强调利用无所不在的自然情境包括:地板游戏、用餐、如厕、面对情绪困扰时,和孩子愉快的互动。在互动时谨守三个主要观点: 语言及认知、情绪和社会技能,都可以透过有意义的情绪交换关系学习。 孩子的动作及感觉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有个别差异。 每一种能力的进步情形都互相牵连。 这三个观点反映出“地

8、板时间”治疗模式重视整合性的发展,而非单单认知和语言;同时也提醒评估和疗育者,必须注意个体的特殊感觉统合功能发展之悬殊性。因此它对于相关治疗理论和策略的包容性极大,有助于运用者的弹性发挥。当然,运用者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相对地增加许多,而且,包含物理、职能和语言、心理治疗师及社工员等专业团队人员的介入,变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葛林斯班医师等人根据二十五年以上直接协助有发展障碍孩子和青少年的经验中,找到了所谓的“功能性情绪发展能力”(functional emotional developmental capacities),整理出六个基本的和三个进阶的正常情绪发展阶段指标,成为“地板时间”治疗

9、的评估及介入模式之重要依据。这些阶段指标持续强调建立孩子愉快情绪和有意义的人际情感关系,将他们素来被视为无意义的行为举止化为有意义的沟通循环(互动的基本单位)内容,并进而鼓励他们主动沟通和产生认知学习和逻辑思考之内容。其实,葛林斯班医师的评估和介入模式的核心精神是:耐心观察亲子互动、跟从孩子的带领、利用孩子的兴趣、同理孩子的情绪状态、配合孩子的感觉资讯处理模式调整自己的声调和肢体动作、用童心和孩子互动(包括:使用大量玩具和戏谑式干扰的游戏等)、注意每一发展阶段的精熟和提升。这些核心精神可同时使用于婴幼儿、青少年和成人。 这个创新的介入观点,对于国内特殊教育、精神医疗和身心复健领域可能投下颇大的

10、震撼,但也是很好的提醒!因为我们多年来的治疗和教育方面始终强调表象的认知沟通和良好行为目标达成,忽略了我们每个人长期在社会安身立命时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在情感功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等元素。不过,如果有后续的研习课程来具体介绍书中内容,可能会让有需要的专业人士更能体会这个模式的应用和成效。也期待国内陆续会有有心人实际运用,来帮助“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孩子和其家庭。 赖美智(财团法人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专业总监) 【推荐序】 希望已经降临人间! 读完本书后的感想是:希望已经降临人间。以往的文献与研究几乎都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根本不可能学到与人真正亲密相处、同理心及创意问题解决的技巧,家长及专业人员也都接受此种

11、说法,但本书的作者葛林斯班医师,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每一个家长都渴求与他们的宝贝有着实质的互动,并建立亲密的关系,却不得其门而入。葛林斯班医师明确告诉我们,只要方法用得对,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与他们建立关系。 我个人曾以多年的时间发展游戏本位的介入模式,读完本书后,发现我的想法与做法常与本书不谋而合,但葛林斯班医师的介入模式更为深入、更有系统,实在令人敬佩;例如:近年来,我发现从感官知觉动作的游戏切人,很容易与自闭症儿童互动起来,因而发展出中断规律性感官活动的介入方式,此一方式对于中重度的自闭症儿童成效颇佳。葛林斯班医师也非常重视从视觉、听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系统切入

12、,进而与自闭症儿童互动,建立人际关系。 另外,这几年来,我也渐渐体会到情绪应该是自闭症儿童介入的终极密码,常常对家长、专业人员、教师及学生谈到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开怀大笑的重要性,如果自闭症儿童在教学过程没有笑容,教学不算成功。在本书中,我终于了解为何情绪是如此重要的原因了。原来情绪是启动儿童发展的马达。 我特别欣赏葛林斯班医师对于早期婴幼儿情绪发展各阶段的研究,相当有助于我们理解婴幼儿如何经由情绪与人建立关系,发展出沟通能力,并产生创意的思考。葛林斯班医师依其对于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研究,进而提出与孩子建立温暖的亲密关系是疗育第一步的主张,实为本书精华所在,值得我们再三深思。 在品尝此书时,我发

13、现每一章都是疗育上闪闪发光的珍珠,每一章都深入浅出讨论某一特定的主题,不论是大家熟悉的“地板时间”,或者大家较常犯的迷思,作者都能令人信服。个人读了本书之后,突然打通了自闭症儿童疗育的任督二脉,让我不由自主想要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的亲朋好友;我深信只要能够善用本书,必能看到自闭症儿童与家长的亮丽笑容。 杨宗仁(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 【推荐序】 相遇、相处,而不只是治疗、训练 “自闭症”一直是聊天的好话题,当然最近新增的另一个话题是“亚斯伯格症”,不只是相关的老师家长常常问起,三不五时媒体也会来凑热闹;学者考据资料就开起记者会说牛顿、爱因斯坦可能也身为其中一员,或是随着升学潮流表扬某某

14、明星高中的个案高分考上某某名大学。 有时我会非常痛恨这种肤浅的谈论,觉得一个障碍疾病怎么可以如此兴致勃勃、轻松笑谈,更不要说是侮辱了每个身陷其中饱受煎熬的家庭。但是这样的态度似乎也是过度认真了,即使是很多身肩照顾训练重责的妈妈爸爸,也常常忍不住幽默调侃孩子令人又好笑又好气的特点,过于认真反而让人流于悲观消极,日子更难度过。于是在门诊与家长的对话总是在这种带点矛盾的心态下进行,有时家长会说我“总是比较乐观”(其实是带着善意说的),我听了就会很自责,耽心自己是不是不够体谅家属,过于轻忽问题的严重度。不过,有时听到家长遇见其他专业人员宣判自闭症如同无期徒刑似的过于简单直接、毫无希望,我还是比较喜欢自

15、己和家长有机会、有心情继续讨论、继续努力。 台湾的儿童精神科其实就是那么几个,因为自己兴趣的范围一直放在自闭症及相关的心理发展障碍,所以有时一个早上的初诊,竟然可以从头到尾全是各式各样、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个案,跟诊的学生、受训医师常常看得目瞪口呆,最常听到的回馈就是:同样的一个诊断,歧异差别竟然可能大到难以致信:语言上有的只字全无、从不开口,有的则是班上的小纠察队,整天向老师报告同学的言行举止;智能上有的一直待在特教班,有的则是从不念书照常考上第一志愿高中;人际社交上固然大多退缩被动,但是也不乏多事多话令人不堪其扰的。这种现象尤其是在近十年到二十年间,因为新的诊断概念而更为明显:自闭症

16、不再只是不看人、不理人、不讲话、智能低下的个案,而是包括了更多的正常智力人口;以前的资料会告诉你三分之二,甚至百分之九十的自闭症个案属于智能不足,但是最近的研究资料则显示正常智力个案数超出智能不足者,而人口盛行率则早巳从过去少到难以吸引一般大众注意的十万分之五,上升到令人侧目的千分之六了。 这些个案之间的差异带来的第一个困扰,就是诊断确认的问题。许多个案常常在家庭学校及医院之间游走,不只是诊断不一致,甚至连有没有毛病都遭人质疑。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正好跟着这种诊断演进而成长,最令人汗颜的就是常常需要“以今日的我否定昨日的我”,甚至在同一本病历上前后出现相同的自己的笔迹,却有不同的诊断名称,还好家属

17、总是非常体贴:“没关系啦,我们的孩子比较特别嘛!”安慰我的一脸尴尬。 连下一个诊断都让专业人员这么难堪,这一群天壤之别的个案又要怎样治疗呢?想到自己在门诊中看到一个个完全不同的个案,每次家长在会谈中提出包罗万象的行为问题,常常在门诊结束时让我感觉仿彿参加了一场机智问答大赛。就算没有一针见效的神奇药剂可以解决困境,是不是真的有一套方法可以征服这些小魔鬼、小天使呢?老实说,我是一向不太相信许多保证大小皆宜、轻重都有效的各种疗法,现在面前这本葛林斯班医师的书呢? 以“与自闭症相遇”(编按:原文书名为“Engaging Autism”)为题,而非“治疗自闭症”,表达了一个我很赞成的概念:唯有与这些个案

18、互相认识、共处体谅、彼此接纳,才是真正治疗的开始。自闭症症状不是像癌细胞一样可以割除了事,而是属于个案本身的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特质,正如一般人的内向或外向、谨慎保守或冒险冲动的个性。所以书中固然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实例,但是却不该像一本武功秘笈用来见招拆招。我觉得本书最理想的阅读,可能是组成一个读书会,一边研读文字,一边分享彼此的经验,期望学会一种相处的方式、生活的态度。如此,我应该也可以学着谈起自闭症的种种,从容自在而不再矛盾尴尬。 蔡文哲(台大医院儿童精神科主治医师)目录 不可多得的好书吴佑佑( 3 ) 强调情感发展和建立愉悦关系的治疗模式赖美智( 4 ) 希望已经降临人间!杨宗仁( 5 )

19、相遇、相处,而不只是治疗、训练蔡文哲( 6 )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9 )第一部 改善“自闭症相关障碍”儿童的预后 迷思、事实、早期征候,以及一个崭新的架构(12 )第 一 章 重新定义“自闭症”及我们的对待方式(12 )第 二 章 与“自闭症相关障碍”(包含亚斯伯格症)有关的迷思及错误诊断 (15 )第 三 章 “自闭症相关障碍”的早期及后续征候 及早发现并协助处于危险群的婴儿及儿童(21 )第 四 章 为“自闭症相关障碍”儿童订出新目标 DIR/“地板时间”模式(25 )第二部 家庭优先 家庭如何利用DIR模式,强化孩子与人相处、沟通及思考的能力(33 )第 五 章 第一步:从“家庭优先”

20、开始(33 )第 六 章 促成注意力及参与能力 带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36 )第 七 章 促进双向沟通及社会性问题解决(41 )第 八 章 象征、想法及字汇(47 )第 九 章 逻辑思考及真实世界(52 )第 十 章 更高层次的抽象及反省式思考(56 )第十一章 独特的生理状态(上) 经由感觉系统体验外在世界(62 )第十二章 独特的生理状态(下) 视觉及听觉障碍(69 )第三部 地板时间(74 )第十三章 家庭取向的“地板时间”(74 )第十四章 “地板时间” 它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80 )第十五章 无时不在、无处不见的“地板时间” 创造学习的环境(84 )第十六章 “地板时间”最困难

21、的部分 跟随孩子的带领,同时也能挑战孩子(90 )第十七章 协助较大儿童、青少年及成年“自闭症相关障碍”患者(上) 终身学习(94 )第十八章 协助较大儿童、青少年及成年“有闭症相关障碍”患者(下) 创造学习社区(100)第四部 评估及介入 DIR模式(104)第十九章 评估 DIR“地板时间”疗法(104)第二十章 利用“DIR地板时间”疗法建立的整合性介入方案(109)第二十一章 用以加强思考、沟通及学业能力的教学方法(118)第五部 克服困难的症状(128)第二十二章 背诵式的语言及仿说(128)第二十三章 自我刺激、渴望感觉刺激、过度活动及逃避行为(131)第二十四章 用餐时间、如厕训

22、练、穿脱衣服和应付新挑战(135)第二十五章 行为问题(140)第二十六章 应付各种情绪感受(145)第二十七章 情绪失控及退化(150)第二十八章 建立社交技巧(152) 【导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玛丽莎听到小儿科医师诊断两岁大的帅儿子西恩为自闭症时,心情立即跌入谷底。玛丽莎和先生约翰两人,内心挣扎了好一阵子,才有勇气面对这样的诊断名称,并且领悟到它可能会对有着一双明亮眼眸的两岁儿子以及他们夫妻的生活,产生剧烈的冲击。之后他们虽然努力搜寻并阅读了一些有关自闭症以及“自闭症相关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资料,心里的负担却丝毫没有减轻。虽然从书籍及网

23、络查阅到许多关于“自闭症相关障碍”的不同观点及各种治疗方法,不过这些资讯却令人感到惶恐!他们必须重新学习完全陌生的名词,只是为了能了解西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由于心中充满难以平复的悲伤情绪,他们实在很难做到这点!而最让他们困惑的,则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治疗建议是否真的适合儿子?!他们期待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让西恩有最好的改善机会;也希望他可以交到好朋友、能顺利上学、参与朋友的生日餐会、与异性约会、上大学、找到理想工作、同时有一天也能拥有自己的小孩。 玛丽莎和约翰遇到的第一个咨询专家告诉他们,西恩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也缺乏创意的思考能力。他们能期待的,是让西恩接受以症状和行为为重点的治疗

24、方法,帮助他学习能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表现;譬如:学会背诵一些跟别的孩子对话的脚本,父母利用食物作为奖赏以鼓励他能跟他们有目光接触。这对夫妇面对这样的建议,欲哭无泪,显得无助又无望。他们相信儿子的能力绝对不止于此,他们希望他能想要跟别人互动,并且能为自己设想。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相关障碍”的许多父母,也都有跟玛丽莎及约翰一样的心情。他们期待找到一个好的方案,视孩子为一个独特的个人,提供人性化的治疗方式,并且激发出孩子有意义地沟通及互动的潜能。这些父母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治疗计划中的一部分;他们想要尽一份力、也怀抱着希望!这本书就是特别为这样的父母(以及孩子的其他照顾者)而写的;书中提出一套方法,彻

25、底改变有关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假设,并有效扭转了这些有障碍孩子的前途。 过去六十年来,“自闭症相关障碍”的治疗一向只强调症状的部分,而忽略根本的问题;因此治疗的目标常常只限定在行为的改变,而这些孩子的长期预后却令人深感失望。长久以来大家对自闭症的普遍看法,限制了这些孩子的进展,以及对他们的未来期许。“自闭症相关障碍”的罹患率估计可以高到1/166。目前我们已经有机会看到这些孩子比较具有希望的未来!以下几章提到的这一套以建构健康发展为重点,完整且个别化的评估及治疗方法,将使许多患有“自闭症相关障碍”孩子的进展远远超越传统描述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这套方法的正式名称为“发展取向、注重个别

26、差异、以关系为基础”的模式(developmental,individual-difference,relationship-based model,DIR),也常常称之为“地板时间”(floortime)疗法。实际上,“地板时间”是DIR模式中的一个基本策略。这本书就是为“自闭症相关障碍”孩子的父母、专业人员及其他照顾者详细讲解DIR模式的内涵。DIR“地板时间模式的治疗目标,是在为健康发展奠立基础,而不只是为了处理表面的行为和症状。孩子透过这种疗法,可以学习掌握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漏失或脱轨的重要能力就是,以温暖且愉悦态度与别人互动,以及有目标、有意义地与别人沟通(一开始先以表情动作、然后再改

27、为口语)的能力;同时能展现不同程度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非常多的孩子接受这样的疗法之后,开辟出另一番新天地,精熟了过去认为不可能学到的能力;他们也能与家人和同龄人建立温暖、亲密的关系,且发展出复杂的口语技能;同时也能精熟学业和智力,譬如:自发性思考、可以做出推论并能理解、同理别人等。这里我们要介绍某个曾经接受过DIR模式治疗的孩子乔许。乔许被诊断为自闭症之后,他的父母决定不接受这种令人沮丧的预后,开始让三岁儿子接受以DIR模式为基础的一套完整治疗方案。现在,乔许已经十七岁了,他就读于一间要求严格的一般私立学校,同时正在申请大学入学许可。他有许多朋友,甚至还正在发展一段罗曼史。他可以谈自己的感

28、受、凭直觉(或甚至擅长于)阅读、也能了解别人的感受。他能跟别人讨论各种议题,也能撰写合乎逻辑且有条理的文章。乔许的父母表示,他的师长和朋友都看不出来他有自闭症的疾病史,而且一致认为他是一个温暖且富有才能的青少年。大卫是另外一个例子。他两岁半时,总是专注在自己的事物,与父母或同龄人相处时,缺乏目光的接触,也看不出来有愉悦的感觉。接受评估时,大卫大都只是出现重复以及自我刺激的行为,譬如:以一种机械式的背诵方式念出一连串的数字、漫无目标地旋转身体及随意到处奔跳、以直线方式反复排列玩具及小汽车,整个过程中不时发出很小的咕噜咕噜声。面对这些症状,很多治疗方案都认为预后欠佳,治疗的计划也都只强调如何制止这

29、些困扰行为。虽然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大卫也具有一些优点:若积极鼓励他,他可以表达自己想要什么;会以拥抱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会模仿别人的动作、声音及字汇;会指认图片及形状。我们根据他个别的能力发展状况,设计了一套内容丰富的治疗方案。大卫对于声音和触碰刺激的反应过高,因此我们与他互动时,必须使用柔和、低频的声音及字汇。由于他喜欢重复一些字母(他有绝佳的记忆力),我们就利用此点吸引他一起玩游戏;譬如:重覆他说的话,故意把“A-B-C”念成“C-A-B”。他会摇头表示错了,且很快就会说出“不是”这个字汇。透过这些游戏,他越来越能参与,且慢慢开始能以较有目标且富有创意的方式与人交谈。经过几年的进展,他终于

30、能进到一般学校就读,不管在阅读、英文及数学等科目,都表现优异。目前他有不少好朋友,也具有幽默感,且能洞悉别人的情绪感受;至于还残余的一些障碍譬如:精细动作的问题、碰到竞争场面容易紧张且好与人争辩等,其实都已经微不足道了!由于缺乏代表性人口的研究,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有多少患有“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孩子落在这个次团体,可以藉由DIR“地板时间”的协助,进展到上述的思考能力及社交技巧层次。不过我们曾经处理过的孩子,数目也算是相当庞大的了。我们观察到,这种治疗模式不只能够在这个次团体中,达到比预期更好的进展,也能够协助进展速度较慢的孩子变得更温暖、更有参与力且更富沟通能力,同时达到一个比过去所预期更高的思

31、考层次。哈洛是一个四岁的男孩,有神经学方面的障碍;即使已经接受一个以训练口语动作技巧为主的完整方案,进展却一直很慢,仍然只能模仿一些声音及字汇。他生气或坚持要某个东西时,会自动说出一、两个字汇,不过除此之外,大都须强迫他才会开口。每一个发音都非常困难,有时他会盯着照顾者的嘴巴,想要试着做同样的口部动作。严重的运动困难(低肌肉张力)也影响到他参与假扮游戏的能力,虽然他可以与同伴尽情在校园奔跑或在泳池中畅游,却无法有创意地玩玩具。治疗进入第二年,哈洛已经能够表示自己想要的东西,譬如推着爸爸到冰箱前面要找热狗吃;此时他甚至能补充喊出几个单字,像:“热狗!”“薯条!”等。随着时间,哈洛越来越能适应周遭

32、的情境,他已经懂得利用表情动作和简单字汇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学会更多的字母及数字。他喜欢做出各种动作,不再像以前一样漫无目的地闲荡,现在他骑在爸爸背上玩时,会做出许多情绪表情及姿势动作,或者上下晃动,“犹如飞机在空中飞行”。目前我们治疗他时,发现他的想像力仍然很有限,不过与人相处的态度却是温暖、喜欢互动且有清楚目标。我们期待他的进步能够继续稳定成长!类似哈洛这样的孩子,尽管有神经学方面的障碍,但进步的主要关键在于他们还是有能力学习快乐且温暖地与人相处,以及学到最重要的有意义沟通及问题解决技巧。任何一个只强调症状,或接受孩子的未来潜能有一定限制的治疗方案,一定不可能达到上述的结果。许多只强调症状

33、或行为的方案,大都相信以下这个令人沮丧的假设:许多“自闭症相关障碍”儿童根本不可能学到与人真正亲密相处、同理心及创意问题解决的技巧。对照来看,本书介绍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造成自闭症状的潜在缺陷,而不是症状本身。“自闭症相关障碍”儿童接受协助,克服这些缺陷之后,就能顺利循着发展的轨道进步,转而喜欢与人建立关系并能有意义地与人沟通。过去一般的看法认为,80被诊断为“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儿童,长大之后症状仍会持续存在。密西根大学的洛德(Kathy Lord)教授认为这项旧资料不应该继续引用。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讨论“自闭症相关障碍”的预后,必须将介入方法列为一项考虑因素。目前全美众多城市及许多不同国

34、家都已设立DIR工作人员的地区性网络。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NAS)在最近出版的教育自闭症儿童报告(Educating Children with Autism)中指出,最新的调查结果,已经将DIR/“地板时间”模式列为重要的完整治疗模式之一。国家科学研究院也承认,现今的治疗方法已脱离制约特殊行为的模式,改而越来越强调自然(或随机)学习,以奠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此外,包含在贝利婴幼儿发展评估量表(Bayley Scales for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的新版制定工作中,由美国心理学社(P

35、sychological Corporation)主导的,关于DIR/“地板时间”模式情绪里程碑的大规模田野调查的结果也指出,这些里程碑确实能区辨出有发展及情绪障碍的婴幼儿与其他正常孩子之间的不同(贝利量表目前是全世界最常用来评估婴幼儿发展状况的一种工具)。这项研究确认了DIR模式所预测的,孩子能够精熟这些情绪能力的年龄;同时也证实了这个模式提出的一个假设早期阶段情绪互动的精熟能力确实与语言及思考能力有关。这样的结果的确令人振奋,因此美国心理学社将DIR情绪里程碑整理成“葛林斯班社会情绪成长图表”出版,做为一个单独的评估工具,并且纳为贝利量表组合的其中一个部分。我们会在以下各章逐步介绍DIR/

36、“地板时间”模式,并讨论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带领他进入一个与人相处、沟通及思考的共享世界。第一部先会提出一个比较正确的新方法来定义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障碍”,观察孩子的早期征候,并且详述使用DIR/“地板时间”模式协助特殊孩子时的治疗目标。第二部介绍家庭如何主导并带领孩子迈向这些目标。第三部描述这个模式的技巧,并且藉由不同的氛围举例说明。第四部检视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治疗计划,以及学校如何调整以支持这些治疗计划。第五部深入讨论如何使用这些技巧处理一些特殊问题。附注:每一章开头所介绍的案例,是我们根据治疗过的个案及咨询的个案,综合出来的资料。第一部 改善“自闭症相关障碍”儿童的预后 迷思、事实、

37、早期征候,以及一个崭新的架构第一章 重新定义“自闭症”及我们的对待方式 自闭症是一个复杂的发展障碍,牵涉到社会互动、语言以及情绪、认知、动作、感觉能力的迟缓现象和问题。此外,一些特殊的行为譬如:身体绕圈子、将玩具排成直线、只是重覆一些话语却无明显目的或意义等,也常常会出现在这个障碍当中。不过稍后我们会说明,这些症状其实缘由于更基本的与人相处、沟通及思考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自闭症独有;自闭症或“自闭症相关障碍”孩子的语言、思考及社交技巧,会依据他落在哪个类别而有所不同。 有关这个障碍的一些基本资料,诸如成因或发生率,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答案。之前曾提过,有些研究估计“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发生率可

38、能高至1/166。许多研究并指出最近的发生率远超过十年前的估计值。虽然有些研究认为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来自诊断能力的改善,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相信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自闭症的路径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就像自闭症的发生原因,仍然未知!有非常多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譬如: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容易罹患同一种障碍)。传统上认为是遗传(或更广泛的说法生理)因素造成了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障碍”的一群症状。此外,免疫学、新陈代谢和环境因素对于障碍的发生,也都有其影响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这个障碍!因此我们认为探讨自闭症成因的最理想架构,应该是“累积风险、多重路径”的

39、模式,主张许多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这个障碍。举个例子:遗传或产前因素使得孩子的体质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不利于面对往后的挑战(包括:生理压力、传染性疾病以及暴露于有毒物质的环境当中)。这个关于成因的新思考方式,虽然证实了遗传的影响,不过还是强调应该以包含多个步骤的发展路径观点来看障碍的发生;相关的问题、问题的变化以及不同的严重程度,都是随着时间逐渐形成的。广泛的问题范围 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障碍”包含了与人连结、建立关系、沟通(不管是用表情动作、象征或字汇)以及思考能力的问题。这些复杂的发展问题,会以不同的型式呈现,也可能以不同的组合出现;并非同一个诊断之下的每一位孩子都具有所有的问题,或问题的严

40、重程度都相同。举个例子:亚斯伯格症孩子通常会说很多字汇,而且很小就会阅读,却不能以一种符合情境的方式有意义地使用这些字汇。相反地,他们只能重覆字汇或只能了解字典上有关这个字汇的解释。他们也有与别人相处的问题,且无法以表情动作或带有情感的方式与人沟通。另一种差异可见于有严重动作计划问题的孩子。有些孩子有口语动作的问题,因此说话时无法顺利运用舌头及口部肌肉。也有一些孩子合并有严重的口语动作问题及粗动作问题,他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且缺乏社交技巧,不过事实上却是因为动作能力损伤,使得能力和技术的表现受到限制。我们若能透过符号语言或其他的辅助器材(例如电脑键盘)与有口语动作问题的孩子沟通,常会发现他们的理

41、解能力其实远超过我们所预期的程度!“自闭症相关障碍”的核心问题 自闭症及“自闭症相关障碍”有三个核心(或基本)问题。我们可以藉由以下三组题目,探讨孩子是否出现这三个核心问题:1.孩于是否无法建立亲密感及温暖感情?孩于是否会主动找寻能让他感到自在的大人,譬如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如果他有这个能力,那么他是否喜欢这种亲密的关系?2.孩子是否使用表情动作及情绪的表达方式与别人沟通?他是否会使用微笑、皱眉、点头及其他的互动姿势,与别人持续进行一连串双向的情绪信息交流?3.孩子开始使用语言之后,他能有意义地使用这些字汇吗?这些字汇或象征是否带有情感或愿望,譬如:“妈咪,我爱你”或“我要喝果汁”,而不只是“这

42、是一张桌子”或“这是一张椅子”?如果孩子不具有这三个基本能力建立亲密感、以一种连续的方式利用表情动作与别人交换情绪感觉、以带有情绪意向的方式使用字汇或象征,我们就得考虑孩子是否呈现“自闭症相关障碍”的征候!这三个核心过程(或能力)与孩子实际年龄之间的落差,就代表自闭症障碍对这个孩子的影响程度。(至少初期阶段确实如此!)次要症状 除了核心症状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症状,如:固着性(重复将物品排成一直线)、拍打双手或自我刺激(如:一直盯着电风扇、一直擦拭地板上的某个污点等)。此外,以一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复诵一些台词、念出曾经听过的一本书的完整内容或背诵曾经看过的电视剧完整剧本等,也都是这个障碍的次要症状

43、。由于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其他不同的发展障碍类别,并非自闭症的独特症状,因此不能做为主要的诊断标准。 孩子有感觉信息处理过程的问题,譬如:对于触觉或听觉刺激的反应过高,不过语言及关系技能却非常优秀,而且能够读出别人的情绪信号并做出适当回应,他可能会因为过多的刺激负荷而出现自我刺激或固着性行为,以便能够自我调节。这些次要症状也见于有严重动作计划问题的孩子;有时语言缺陷、严重认知或学习障碍的孩子也会出现部分的次要症状。 我们对“自闭症相关障碍”的新看法,虽然结合了观察到的症状,不过主要是从发展取向为基础的观点来整理这些资料。依据这套新的“自闭症相关障碍”定义方式,我们认为次要症状源自于核心缺陷的行为。譬如:有些孩子无法用一种我们称为“共享式社交问题解决”的能力处理自己的玩具,也无法以一种弹性的方式与父母及同龄人一起玩玩具。他们无法向照顾者展示自己的玩具、露出开心的笑容或以表情动作做出回应。相反地,他们只会将自己的玩具排成一条直线。这些症状其实反应出孩子尚无法掌控核心能力(也是这些症状的成因)。非常局限的兴趣范畴,也是这类孩子的症状之一。由于孩子必须透过与别人沟通,才有机会扩展自己的兴趣范畴;若是他们无法利用表情动作持续与别人互动以表明自己的愿望和需求,那么他们的兴趣范畴就难以扩展! 以上谈到的症状,代表一个比较广泛的“自闭症相关障碍”类型,不过并不是做诊断时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