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克隆载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22177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克隆载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因克隆载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克隆载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克隆载体.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基因克隆载体.精品文档.I逆境胁迫因子主要有干旱、盐渍、低温、水涝等,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区域分布以及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植物对这些逆境胁迫的适应主要被转录因子和调节基因(诸如控制多重抵御的酶、蛋白等)所介导。现有研究证明,与转录因子活力有关联的是转录辅激活子,它能增强转录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MBF1是一个转录辅激活子,通过一个激活物和一个TATA盒结合蛋白的桥连作用来调节转录激活。MBF1基因最早是在蚕、果蝇等动物体中被发现,后来在植物中也发现了MBF1基因。据报道,在拟南芥中的MBF1基因的超表达能增强其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2、而在番茄中关于此基因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本论文拟通过在番茄中超表达MBF1基因研究其对逆境胁迫的抗性能力,从而明确MBF1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番茄MBF1基因的克隆以AC+番茄果实的总RNA为模板,体外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得632bp大小的片段,将其命名为LeMBF1,并登录NCBIGenBank,登录号为EF051474。将其与拟南芥中的MBF1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在DNA水平上的序列相似性为56%,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序列相似性为82%,是一个新基因。2.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番茄LeMBF1基因的表达特性克隆番茄MBF1(L

3、eMBF1)基因特异片段,以此作为探针,通过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LeMBF1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LeMBF1基因的表达能被高温、干旱诱导,被复水所抑制;伤害处理能诱导WT番茄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对Nr番茄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基本无影响,抑制rin番茄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外源乙烯处理绿熟期果实,LeMBF1基因的表达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这一时期外源乙烯并不诱导LeMBF1基因的表达。3.双元超表达载体pBIN19-MBF1的构建验证的LeMBF1基因与经Pst I酶切的pDH51载体通过T4 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经PCR以及酶切鉴定确为重组中间载体质粒,且外源片段方向正确,命名为

4、pDH51-MBF1。中间载体pDH51-MBF1经EcoR I酶切获得了包含35S启动子、MBF1基因、35S终止子的片段,此片段与经EcoR I酶切的pBIN19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经PCR及酶切鉴定确为重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质粒,命名为pBIN19-MBF1。4.再生番茄植株的获得以AC番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CaMV 35S启动子调控下的MBF1基因转入番茄,经过50 mg/L Kan及500 mg/L的Sm筛选,获得一部分生根的再生植株。VIIIABA Abscisic acid脱落酸Amp 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ATP Adenosine tripho

5、sphate三磷酸腺苷BTM Basal transcrip tionalmachinery基础转录机器bZIP a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withbasic region and Leu-zipper motif带有碱性区域和亮氨酸拉链的转录因子家族CARM1 Coactivator associated argi nine methyltransferase 1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aMV35S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promoter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DNA Complementary DNA互补DNADNA

6、 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dNTP deoxynucleotide triphosphates dATP/dTTP/dCTP/dGTP的混合物DREB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干旱应答效应元件EB 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E.coli 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EDTA Ethylene diamine tetracetic acid乙二氨四乙酸REBP/AP2 Ethylene-responsive element乙烯反应因子GCN Giant cerebral neuron巨大脑

7、神经元HAT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RE Hormone response element激素效应元件IPTG Isopropyl-D-thiogalactoside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Kan Kanamycin卡那霉素LB Luria-bertani media LB培养基MBF1 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多蛋白桥染因子mRNA messenger RNA(ribonucleic acid)信使核糖核酸MS 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 MS培养基MYB a family of t

8、ranscription factors with Trp cluster motif带有色氨酸簇的转录因子家族MYC a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with Basic-helix-loop-helix and Leu-zipper Motif带有碱性螺旋一环一螺旋和亮氨酸拉链序列的转录因子家族NR Nuclear receptor核受体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PPP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PRMT 1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

9、e1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RC 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TF transcription factor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转录因子Tris Hydroxy-methyl-amino methan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X-gal 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side 5-溴-4氯-3-吲哚-D-半乳糖ZT Zeatin玉米素2)辅结合蛋白CBP/P300及其相关因子PCAFCBP为CREB(

10、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结合蛋白(CREB2bindingprotein),P300是CBP的同源蛋白。CBP和P300属核受体辅助因子超家族,这类因子具有组蛋白乙酰化作用。另外,CPB/P300复合物能同RNA聚合酶结合同其它具有乙酰化的辅助因子共同形成的复合物调节基因的转录31。CBP/P300不仅能同C-Jun、C-Fos、C-Myb、C-Myb、Sap1a、Eik1、Spebp和NFKB等特殊因子结合,而且能同诸如SRC21、PCAF、PIC等辅助激活因子结合而产生生物学效应32。另外,通过与其它辅因子和通用转录因子(GTF)作用,CBP/p300可

11、以作为转录起始复合物组装的支架和桥梁33。有研究还表明,CBP/P300除了具有转录调节子的作用外,还具有使组蛋白乙酰化的作用,组蛋白乙酰化后促进基因的转录。辅激活蛋白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染色质转录先需要进行“活化”,除了染色质重塑以外,还将发生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即组蛋白Lys残基上氨基的乙酰化,它使相邻的核小体聚合受阻,并影响泛素与组蛋白H2A分子的结合。现发现许多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包括P300、CBP和CBP/P300相关因子(PCAF)均含有HAT活性,表明核受体可部分通过募集这些蛋白,对靶启动子处的核小体修饰而发挥激活转录的作用,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以利于基因表达。目前尚不十分清

12、楚如此之多的HAT如何调节基因的转录,但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转录因子对特定HAT的需要具有选择性。核受体需要PCAF而非CBP的HAT活性,CREB和STAT21转录功能需要CBP而非PCAF的HAT活性,至少部分解释了复合体中多种HAT存在的原因。具有Arg甲基转移酶活性的辅激活因子研究表明,组蛋白的甲基化在促进或抑制基因表达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已知NR能以配体依赖性的方式通过p160家族成员募集精氨酸特异的甲基转移酶,包括共激活因子连接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oactivator associated argentinemethyltransferase 1,CARM1)和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13、1(protein argentinemethyltransferase1,PRMT1)。它们能与p160家族成员C端的AD2区结合,使组蛋白H3或H4的特定部位的精氨酸甲基化,与乙酰化作用协同,帮助染色体重构或激活转录34,35。两者的同源性虽然很高,但是其底物不尽相同,两者都可甲基化H2A,但CARM 1特异甲基化H3,而PRM T1甲基化H4,因而这两者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不过其辅激活因子活性相互协同。其它的辅激活因子复合物除了上述的几种复合物外,人们又发现了另外的辅激活因子复合物,这类辅激活蛋白不同于以上的辅激活蛋白,且有功能的特异性,其成员随着研究的深入在7不断的增加,最典型的是TRA

14、P/DRIP/ARC,它由一个220kD的分子介导结合NR,可能起招募RNA聚合酶全酶的作用。另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个具有辅激活因子功能的RNA-SRA(streoid receptor RNA),它是对类固醇受体具有选择性的辅激活蛋白,作为RNA转录产物,通过AF21介导反式激活作用。作为本文所要研究的MBF1基因归类于其它的辅激活因子复合物中。1.4.4核受体辅调节因子促进基因表达作为转录因子,NR接受外来的信号分子的活化,以同或异二聚体的形式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特定激素反应元件HRE(hormone response element)结合,构象发生改变,继而募集各种各样的辅调节因子,导致染色质

15、重构,调节靶基因表达,产生生物效应29。该过程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配体结合的核受体募集共激活因子;共激活因子导致染色体重构,从而促进靶基因转录。其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图1.2辅调节因子激活基因转录示意图Fig 1.2 Co-regulator factor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gene1.4.5 MBF1(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基因的研究进展转录调节在所有生物的复杂进程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动物和酵母中已经有报道转录辅激活子通过连接转录因子和基本的转录元件来调整染色质8和转录因子的结构从而加强基因的表达,另有研究表

16、明,拟南芥含有的转录因子比其它生物更多。这些事实可能说明了在植物中的转录过程比其它生物更为复杂,而植物中转录的分子机制和转录激活因子的一些功能现在并不是特别清楚,关于植物中转录激活因子MBF1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少。MBF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关于内皮细胞分化、激素调节、脂类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组氨酸新陈代谢等不同过程的调控转录辅激活蛋白36,37,而转录辅激活蛋白在真核的基因表达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不同有机体的MBF1蛋白是通过TATA盒与C-Jun,GCN4,ATF1或其它核受体相互作用的。它的基本表达导致了许多编码逆境反应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基因的转录产物的积累,如WRKY转录因子、类CBF转

17、录因子、MAPK3/11和钙结合蛋白等。MBF1首次被提纯是在蚕的后部丝腺抽提物中38。在酵母39、人40和果蝇41中MBF1增强转录激活主要是通过一个基本的区域(如bZIP类转录激活因子)和TATA盒连接蛋白之间的桥连作用42,最近有报道,三个拟南芥的MBF1s在酵母中作为转录辅激活蛋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3目前,有些植物中的MBF1基因在不同胁迫环境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例如,土豆MBF1基因的表达被真菌侵害、创伤、乙烯和乙烯利诱导增强44;在R.raetam中高温刺激导致MBF1基因的mRNA增加45;在烟草中,高温和干旱同时处理可以使MBF1基因诱导表达46,ABA可使拟南芥MBF1基

18、因表达增强44,最近有报道,拟南芥被高温、干旱或者两者同时处理时,MBF1基因的表达增强47。还有分析表明,在缺乏氨基酸的麦酒和施行了氧化应激的果蝇中不带MBF1基因的突变体,在正常的实验室条件下是有活力的,但是对胁迫敏感48。最近内华达州立大学Nobuhiro Suzuki及其同事通过转基因技术使转录激活因子MultiproteinBridging Factor 1c(MBF1c)在拟南芥体内表达,然后将转基因植物置于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压力环境之下发现:转基因植物比对照植物大20,并产出更多种子,同时转基因植物抗细菌感染、耐热、耐渗透压的能力都提高了49现有研究成果表明,MBF1基因在胁迫应

19、激下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1.5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番茄是一种病虫害发生非常严重的经济作物,而且干旱、低温、盐碱胁迫等不适环境条件会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和产量,开展番茄抗性基因的研究,培育高抗番茄品种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拟南芥中的研究发现,将组成型启动子调控的MBF1基因导入植株,在提高植物抗性的同时并没有抑制植物的生长,充分说明MBF1对植物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国内外还没有关于番茄MBF1基因对其抗性影响的相关报道,因此,深入研究MBF1与番茄抗逆性的关系,不仅可以明确MBF1基因的功能,而且对分子水平上认识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机理、改良番茄的抗逆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

20、研究的主要内容克隆番茄中的MBF1基因的cDNA序列提取番茄中的总RNA,通过RT-PCR技术克隆MBF1基因的cDNA序列。MBF1基因的表达分析利用Northern blot技术,在各种逆境胁迫的条件下分析MBF1基因的表达情况。番茄MBF1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CaMV 35S启动子,通过酶切,连接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番茄MBF1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培育MBF1目标基因超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株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子叶外植体,转化、再生、筛选MBF1目标基因超表达的转基因番茄株系。辣椒1一、前言1开展NPR1参与SAR分子机制的重要意义作物生产频繁遭受病害是导致作物减产、品质变劣

21、和效益下降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1,生产中频繁滥用农药导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上的隐患已使得人类探索更有效的对策变得更为迫切2,3。加强作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采取抗病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培育和推广应用更好的抗病品种是人类当今达成的共识3,4。因此,作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当前国际生物学界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4。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总是频繁地遭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在与病原菌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也发展了复杂而有效的对病害的抗性机制,包括PTI(PAMP triggered immune)和E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e)两种基本类型

22、5-8。其中R介导的ETI在植物抗病中起关键作用。由R基因识别的一种高效特异性反应,局部的ETI可以激发系统性的抗病反应,即系统获得性抗性9-14。SAR有别于其他抗病机制,它具有系统、持久、广谱、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因此对SAR机制的研究,包括NPR1基因调控发生的PR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的研究及其上下游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R基因介导的ETI分子机制,促进植物抗病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11-13,15-17。2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及NPR1的相关研究进展2.1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植物在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在体内较长时间内能够诱导整株植株持续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形成持久的,广谱的系统

23、获得性抗性9-12,17,18。这种反应从植物体内抗病R基因与病原微生物无毒avr基因的相互识别开始19,20。植物体内R基因下游的一些基因能够整合不同的抗病信号14,21,这些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受下游非诱导免疫(NIM/NPR)基因的调控22,23,通过水杨酸(SA)将抗病信号传递下去,激活NPR1可诱导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的表达24,25,最终建立持久的广谱系统获得性抗性13,26,27。直接诱导系统获得性抗性的PR蛋白有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的酶类,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的酶类,有破坏食性昆虫消化系统的酶类,在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过程中,通常都会有恒定的PR蛋白基因高水平表达,这2些PR蛋白的表达受

24、到上游NPR1基因的调控12,14,25,26,28,29。总的来说,在植物中开展系统获得性抗性抗病防御反应研究中由于SAR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广谱性,安全性,对环境不产生副作用等优点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7,12,18,30。2.2 SAR传导途径系统获得性抗性的产生由R基因开始,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病防御反应可以抵抗病毒、细菌、真菌、甚至线虫22,31。它的发生需要可移动信号由局部到系统的长途运输传递,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两种可能的可移动信号14,22,25,32,33。SA是植物防御反应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在近几年系统获

25、得性抗性产生过程SA信号转导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信号转导途径轮廓已经形成,确定了以NPR1为中心的信号转导途径,首先SA与SABP结合蛋白结合形成SA-SABP复合体将信息传递给细胞质信号物质,自我反馈信号放大后在胞内转导激活NPR1诱导24PR蛋白表达最终形成SAR12-14,25-27,29。2.3 NPR1基因研究进展NPR1基因是植物抗病信号传导途径一个关键的调控基因,激发植物防御机制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增加防御反应强度和速度,使植物具有广谱抗病性12,26。近年,国内外科学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NPR1基因包括NPR1基因的结构、作用机理、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预测在抗病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26、前景24,26。2.3.1 NPR1基因的发现1994年,Cao分离到一株缺乏SA表达的拟南芥NPR1突变株,该突变株NPR1基因突变导致系统获得性抗性被彻底破坏34。1997年,Cao等采用图位克隆法克隆到了NPR1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诱导下游一系列的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能够调控PR基因,在NPR1的诱导下PR蛋白被激活,表达量提高,并且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只是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无其他不良影响,从此,揭开了NPR1基因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序幕27,34。2001年,Chern将拟南芥NPR1基因超表达载体导入到水稻中发现转基因植株对细菌性枯叶病原体(Xoo)的抗性提高了,通过RNA点

27、杂交发现转基因植株抗病性的提高是因为NPR1基因的高表达,首次证明了NPR1基因可以提高单子叶植物抗病性35。同样,在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如烟草、油菜、西红柿、甘蓝、椰菜、马铃薯、玉米、小麦3发现同源基因,并且其调控机制基本一致27,34。2.3.2 NPR1基因的结构辣椒NPR1基因全长2,191bp,其最大开放阅读框含1,749bp,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显子,分子量约为65.089 kDa,科学家通过对定位克隆推测其编码一个双向核定位序列和一种由582个氨基酸组成的新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含有四个结构域:一个BTB/POZ结构域,一个ANK锚蛋白重复序列结构域,一个DUF结构域和一个NPR

28、1-like C结构域,同时蛋白的C端可能含有一些被磷酸化了的核定位信号29,36,37。NPR1基因核定位重复序列性质对NPR1基因功能的发挥极为重要,非诱导状态下它以多聚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一旦系统获得性抗性被诱导,NPR1蛋白被氧化成单体在核内聚集积累并激活PR蛋白表达,最终形成SAR,使植物具有持久,广谱的抗病性23,29,34。ANK保守结构是NPR1基因与TGA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所必需的,ANK点突变能调控导致SAR诱导失败,PR相关蛋白不表达最终提高植物感病能力34,36。在序列同源性分析过程中发现在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如烟草、油菜、西红柿、甘蓝、椰菜、马铃薯、玉米以及小麦与辣椒都

29、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特别是从马铃薯分离克隆的NPR1同源性cDNA,推测其编码的蛋白质表现出约99%的氨基酸序列与辣椒的NPR1同源,烟草、拟南芥与辣椒NPR1基因也表现出94%的同源性36。2.3.3 NPR1基因的作用机制较多实验通过证明NPR1基因调控PR基因表达SAR来研究其分子机制,首先有R基因开始,水杨酸(SA)作为可移动信号与TGA转录调控SABP结合蛋白结合形成SA-SABP复合体,将信息传递给细胞质信号物质,自我反馈信号放大后在胞内转导激活NPR1诱导PR蛋白表达最终形成SAR14,23,25,26,29。Zhang等通过酵母双杂交证明了定位在核中的NPR1是转录因子复合体的一

30、个部分,有促进DNA的结合或调整复合物转化活性的功能,NPR1基因通过转录子TGA调控SA诱导PR表达23,25,27。同时还发现PR基因的诱导不仅具有正调节作用,也具有负调节蛋白的抑制作用15,27,29。大多数的农作物中NPR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是在转录调控水平上有着比较大的不同,有些植物NPR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W-box序列能与WRKY转录因4子结合,激活下游基因,正向调控PR基因的表达,如番茄Cf抗病基因决定的过敏性坏死及抗性的产生时能检测到NPR1基因的增强表达15,23。另外,有些植物细胞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形成高还原势时能使NPR1基因以单体或寡聚体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通过蛋白C末

31、端核定位重复序列作用使单体积累从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15,26,36。2.3.4 NPR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当植物遭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时,体内许多抗性基因被激活,其产物与相应病原无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产生过敏反应,大部分导致病原感染部位宿主细胞死亡,而未感染组织由于受到诱导作用而常常形成一种长久而增强的抗病性,激活形成SAR14,23,25,29。NPR1在SAR途径中的关键调节作用表现为NPR1的突变将导致PR基因的不表达或者弱表达,对病原菌侵染敏感以及SAR抗性的丧失,例如,在NPR1突变株中,假单胞杆菌诱导不能产生ISR,当野生型NPR1基因导入到突变体植株时,则SAR又可恢复,这种可溯性在S

32、AR组成型表达中显得更具活力23,25,26,29,38,39。植物ISR反应可以对许多病原菌产生抗性,并且不依赖于SA和PR基因的表达,但需要JA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某些组分29,39。SAR不同于其他抗病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信号传递,主要特点是形成坏死斑。一旦形成坏死斑,SAR被激活产生广谱的系统抗性24。SAR的激发直接受PR基因的表达调控。在SA信号传导途径中,植株在病原菌侵染后,被侵染和未被感染的组织中SA的浓度均升高,NPR1基因参与合成关键性调节成分并激活PR基因的表达诱导SAR的产生24。基因分析显示,NPR1基因在SA的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NPR1突变株无法通过SA、IN

33、A或无毒病原体诱导产生SAR,表现为PR基因几乎不表达,并且对细菌和真菌病毒的感病性提高39。通过使用外源性SA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质,例如INA可促使PR基因的表达和SAR的激活24。同时,通过对转NPR1基因植物的分析,发现NPR1基因的表达可能导致下游抗病基因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赋予植株对细菌和真菌病原体的抗性。并且许多研究表明,NPR1基因过量表达只是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并无其他的不良反应29,38。众多数据显示在我国发展辣椒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辣椒生产栽培过程中,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产生的逆境胁迫,生产过程中病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产量

34、与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7,40,41。为了使辣椒的生产得到更多的保障,提高辣椒品种的抗病能力迫在眉睫,成为了研究热点。NPR1基因是植物获得性抗性的一个关键基因,它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辣椒中NPR1基因如何行使其防御功能的?SA-SABP复合体是如何将信号传递至下游?下游细胞质信号物质都包括了哪些,如何行使下一步的传递?辣椒中是否存在一样的这种信号传递模式,还是以其他方式进行传递?NPR1基因在辣椒中是否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了解以上问题有助于在植物中开展系统获得性抗性防御反应研究,尤其是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我国选育高抗病防御能力经济作物新品种的研究提供更为清晰的理论基础,具有深远意义。3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辣椒抗逆的生物学研究,以期望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辣椒抗逆品种,提高辣椒生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从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NPR1基因,分析NPR1基因的结构,构建超表达载体和RNA干扰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烟草,表形鉴定,并且分别从DNA水平和RNA转录水平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NPR1抗逆分子机制研究,探求NPR1基因在辣椒中调节SAR过程,试图通过简单的模式植物模拟NPR1基因在辣椒中作用机理,为继续开展辣椒中NPR1的功能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及培育辣椒抗性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