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讲义.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742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讲义.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讲义.精品文档.实验十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课前预习】 1动物分类方法与常见物种。2实验设计方案。【目的要求】 (1)学习野生动物观察记录方法;(2)掌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方法。【实验用品】 望远镜、数码相机、GPS、捕网、扫网、水网、毒瓶、中国动物志等。【方法步骤】一、 实验方案设计1、 调查题目本实验为设计性调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调查题目,设计调查方案。以下为参考调查题目。(0) 校园鸟类调查;(1) 土壤动物调查;(2) 灯诱昆虫种类调查;(3) 灌木植被动物多样性调查;(4) 某类动物(如鸟类、蛙类等)数量调查及保护建议。

2、2、 调查方案设计要求调查方案设计即本实验预习报告。调查方案由调查题目、组长组员及手机号、调查目的、试剂与器材、活动范围或行动路线、时间安排、调查步骤(包括准备过程、观察或采集方法、鉴定方法、数量统计方法等),预期结果,参考文献。要求简明扼要,不用长篇阔论;实事求是,打算怎么做就怎么写。3、 调查方案审核调查方案(预习报告)要求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完成,小组中所做调查方案可以不同,最后择优选用。由任课教师当面审核修改完善后按方案完成调查。审核方案时要求小组成员到齐,讲解题目、所用到器具、大致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接受指导教师问询。二、操作与观察(一)调查时间1、鸟类:清晨和傍晚;无风晴朗天气;

3、2、无脊椎动物:自行设计,如可通过灯诱调查夜晚昆虫种类。(二)调查样点和路线1、鸟类:行道树、建筑物四周林地、小片林地、灌木、草地等。可设计固定路线,包含不同类型植被与环境,缓慢步行中观察。2、无脊椎动物:建筑物四周林地、小片林地、灌木、草地等。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可固定为某种植被下动物种类调查,也可包含不同植被;可设计固定路线,也可划定若干样地,每块样地若干平方米;可固定某个时间调查,也可在一天中不同时间调查;最好是能记录下任何可见动物种类及数量。(三)动物数量记录1、鸟类样带法:与样线法相似的植被(群落)调查方法,贯穿于某个或几个群落引出标准线,再沿着此线设一定的带状调查区进行调查。 样点法

4、:样点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它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进行,而不受繁殖季节限制。建议优先考虑样点法,相对较简单。2、无脊椎动物可设计固定路线,也可划定若干样地,每块样地若干平方米,最终记录一定面积单位下各种类动物数量与基本特征(拍照)。(四)测量样点特征1、鸟类对调查区域或调查路线周边要有以下描述(可估计,但要留下大生境和小生境照片,参考教材p186)。1)面积或路线长度;2)栖息地周长/相同面积圆的周长;3)植被层级结构:灌木、乔木:1.5;草本1.04)植被盖度: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垂直投影分别占整个样地面积的比例。5)人为干扰:单位时间所调查栖息地10m范围内行人和机

5、动车。样点编号面积/m2植被层次指数植被盖度/%人为干扰度行人/人h-1车辆/辆h-11232、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调查样点特征要求说明面积、植被类型、周边植物种类、有无天敌、其他环境因素(坡度、地表是土壤、田地或沙地、阳光背阴或向阳、人类活动痕迹等),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调查动物的因素(留下大生境和小生境照片)。(五)数据分析(参考教材p186)1、鸟类鸟类多样性参数的计算:多度(个体平均密度):个体总数/样点面积;丰度(种类平均密度):种类数量/样点面积。鸟类多样性参数与栖息地关系的评价,提供初步保护建议。物种编号发现位置鸟类种名物种特点照片编号备注(发现时间等)1232、无脊椎动物调查样地中

6、观察到的所有动物种类及其数量(列表),相关照片或标本。每一个样点分别记录以下表格:物种编号样点面积/m2物种名称物种特点照片编号标本编号如果采集了标本的填写,没有采集的不填。123六、 动物鉴定方法参考动物检索表(见附录)、图书馆中国动物志、网上资源等鉴定。要求至少鉴定到目,争取鉴定到种。七、 调查研究报告(或课程小论文)要求1、 调查结束后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调查研究报告,要求手写,照片和表格可打印粘贴,格式上需包含题目、作者(小组成员论文独立完成)及手机号,组员,调查目的,试剂器具,活动范围或行动路线,时间,标本采集、制作方法,标本鉴定依据及鉴定结果,参考文献。亦可以课程论文形式完成研究报告,

7、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及手机号,前言、调查(调查)方法,结果及讨论,结论,参考文献。2、 文字须简明精炼,符合逻辑,格式规范,前后一致,避免口语化语言,严格避免常识性错误或一般概念性错误。八、 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集体行动,相互监督相互照应,不得单独行动,不能出校外,不要在有鸣潭等水域周边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区域和行动路线必须写在调查方案中;2、 防止被动物叮咬,防止被植物枝叶刺伤,防止交通意外或其它意外发生,注意个人卫生,有特殊情况或问题及时反映;3、 不得攀爬树木建筑,不得破坏公物或干扰别人工作休息,不得捕捉鱼、田鸡、蟾蜍、鸟类、蛇、鼠等脊椎动物;4、 小组成员合作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完

8、成调查。九、 教材资源与网络资源0、 实验18动物多样性及进化(p131):昆虫形态特征与昆虫纲检索表,鸟类形态特征与鸟纲检索表;1、 实验28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p181);2、 实验29校园常见鸟类数量调查和栖息地利用(p185);3、 附录6(p210):昆虫的采集于固定保存;4、 附录7我国不同地区大学校园常见鸟类及其居留与迁徙类型(p212);5、 本讲义附录包括:昆虫纲分类检索表,鳞翅目分类检索表,鞘翅目分类检索表,直翅目分类检索表;6、 图书馆借阅室书籍中国动物志;7、 中国动物信息网:8、 中国动物志:9、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实验十一 动物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课前预习】 1

9、动物分类方法与常见物种。2实验设计方案。【目的要求】 (1)学习不同动物的采集捕捉方法;(2)学习标本制作方法;(3)掌握动物鉴定的方法。【实验用品】 诱虫灯、捕网、扫网、水网、毒瓶、酒精、福尔马林、磨砂瓶、生理盐水、昆虫盒、中国动物志等。【方法步骤】一、 实验方案设计1、 实验题目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以下为参考实验题目。(1) 校园常见动物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2) 土壤动物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3) 灯诱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4) 鳞翅目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5) 鞘翅目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6) 软体动物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7) 灌木

10、丛动物标本采集制作与鉴定。2、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实验方案设计即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方案由实验题目、组长组员及手机号、实验目的、试剂与器材、活动范围或行动路线、时间安排、实验步骤(包括准备过程、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标本鉴定方法等),预期结果,参考文献。要求简明扼要,不用长篇阔论;实事求是,打算怎么做就怎么写。3、 实验方案审核实验方案(预习报告)要求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完成,小组中所做实验方案可以不同,最后择优选用。由任课教师当面审核修改完善后按方案完成实验。审核方案时要求小组成员到齐,讲解题目、所用到器具、大致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接受指导教师问询。二、 动物采集捕捉工具(一)捕虫网 通常

11、可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三种。1. 捕网 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2. 扫网 主要用来捕捉栖息在低矮植物上或行株距间、临近地面或地上、善于飞跳的小型昆虫。制作方法和捕网大致相同,但网袋的铅丝比捕网的略粗些;网柄可根据情况适当短些。此外,在网的底部要开一小口,使用前在开口外用橡胶圈扎一只透明玻璃管(或塑料管),扫入网内的是昆虫既被甩入管,虫量满足时取下小管,盖上透气管塞,再另换一只空管,继续扫捕。3. 水网 是捕捞

12、水栖昆虫的一种工具。为减少水的阻力,网袋应选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如马尾纱或金属纱等;从而操作方便,并不致折断网柄。水网的形式很多,一般可根据捕捞对象设计制作。 (二)毒瓶 采到昆虫后,有的需及时放入毒瓶内致死。常用的毒瓶一般选用内质量较好的磨砂广口瓶,瓶口严禁,毒气不致外溢,瓶盖不易脱落,使用安全。还可利用罐头玻璃瓶加配塑料盖来制作毒瓶,也很经济实用。 专业采集用的毒瓶,其毒剂常使用氰化钾,毒力特别强,昆虫入瓶后可迅速致死。由于此种毒剂属于剧毒,在制作、使用以及保管方面要特别注意安全。 以氰化钾为毒剂的制作方法如下:先将小块氰化钾或其粉末,轻轻放入瓶底,摊平;一只高15厘米,瓶底直径8厘米的玻

13、璃广口瓶,可放入约5克的毒剂。然后在毒剂上面平铺一层1.5厘米厚的锯末,稍压平整;再在锯末层上,平摊一层厚约0.15厘米的石膏粉,稍压平整;然后盖上一张与瓶径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压紧后向瓶内徐徐滴水,直到通过滤纸渗透到石膏层的底层为止,盖上瓶盖,经过10余小时,待石膏凝固,再放上一两张滤纸片,毒瓶即制作完成。为了加固瓶底,防止瓶底破裂毒剂散落,可在瓶外以药层为准,在瓶外连同瓶底加粘一层胶布或透明胶带防护,则更加安全耐用。为携带方便,常在毒瓶体外配装背带。 一般采昆虫用的毒瓶,其毒剂也属多种多样,例如有用脱脂棉蘸上适量乙醚或醋酸乙烷作毒剂,放在瓶底,上面盖一块硬纸板或薄塑料板,板上穿些小孔,使用起

14、来也有毒效。适于学生用的毒瓶,可试用苦桃仁、枇杷仁、青核桃皮等,捣碎后包在纱布内,放入瓶底,摊平后,再盖一有孔的硬纸板,也有一定毒力。毒瓶外面须加标记,注意安全,精心保管。此外,使用毒瓶时,不可将大型和小型、较软和较硬的昆虫混放在一个毒瓶里,以防互相残踏碰撞,伤及虫体;鳞翅目昆虫更应单独入瓶处理。毒瓶内还可放入一些细纸条,起到隔离和缓解彼此碰撞作用。毒瓶内所放滤纸,主要是为了吸水解潮,应视纸的湿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三)三角纸袋又名昆虫包,主要用来装存鳞翅目昆虫标本。采集前制备出一定数量、大小不一的纸袋,使用时依虫体大小分别放入各袋,每袋可装一个或几个同种标本。纸袋轻巧,不致损伤中体,且携

15、用方便。三角纸袋的材料,一般选用半透明纸,裁成长宽3:2的长方形纸块,然后折叠即成。三、昆虫的采集方式 采集编号动物种名鉴定前可暂时不写,或记录该物种主要特征。采集人采集地点采集时间请在采集和制作标本时把右表信息记录在册,并制成标签附带在标本动物旁。1.随机采集预先无计划,遇到可采的昆虫,随处随手捕捉。 2.定点采集 根据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定好重点采集对象,并依据采集对象发生地点和时间,选择最佳的采集方案进行作业。为了教学所需或组织学生野外采集,通常是以定点采集为宜。在选择采集场所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注意虫源 不论是专项采集或多种普采,选择场所至关重要,场地适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

16、效果。例如采集菜粉蝶,宜到甘兰、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田间;采集花椒凤蝶,宜到种有花椒树的地方;采集各种蝶类,宜到花朵盛开的园林中。凡此种种,均要事先掌握好采集对象的生活习性,选定最佳场地,才能达到理想境界,不致落空。 适时采集 昆虫种类繁多,年中发生情况各不同,在选好采集场所后,还要针对欲采集的昆虫发生季节和时间进行采集。季节是指月份,时间是指作业当天的早、中、晚。应针对昆虫的发生月份和活动习性,不失时机地选择最佳时日与时间,劳逸结合地进行采集,才能达到虫种吻合,虫量适度,收获显著的目的。例如欲制作菜粉蝶生活史标本时,宜在5月下旬左右,甘兰采收前后,在甘兰田间有大量粉蝶飞舞,叶片上可以同

17、时采到卵、幼虫和蛹,一举数得而完成了整套标本所需的各个虫态。四、昆虫的采集方法 (一)捕虫网捕虫法1. 观察虫情 不论是定点专项采集或是随机采集,初到采集现场,不可操之过急,先要冷静观察虫情。尤其是在虫量不多的情况下,更应仔细观察动静,摸清昆虫飞动的规律,包括飞动的高度、速度、方向等,结合当时的风向、风带等因素,再立意作好准备,开始挥网捕捉。2. 顺势兜捕 摸清虫情后,待其再次飞临,可用目测方法判断其飞临方向、高度和速度以及风向、风速等瞬间具体条件,手握网柄、瞄准方位,待其进入有效距离后,顺势举网一挥虫即入网。所谓顺势兜捕,就是在静观不动情况下,根据昆虫飞临方向,或迎面或旁侧及时调整最佳方位,

18、出其不意,一举入网。如一网失误,不必尾追,而是以逸待劳,一网不入,再等二网。3. 翻封网口 一旦虫入网,要立即翻转网袋,把网底甩向网口,封住网口后,入网的昆虫才不致逃逸。挥网捕虫和翻封网口是连续、快速的两个动作,是用捕网捕虫的一项基本操作。4. 取虫入袋 入网的昆虫需立即取出。取虫时先慢慢收缩网袋,减少它在网内挣扎活动的范围,然后待其稍停趁势隔着网袋轻捏虫胸,使它静止,再用小镊子伸进网内,夹其翅基取出,放入毒瓶致死后再转移到三角纸袋内。(二)微小型昆虫刷取法有些在寄主植物上不太活动的微小型昆虫,如蚜虫等,用昆虫网很难扫入,用振落法亦不奏效,此时即用普通软笔直接刷入瓶、管内,刷取时要选择虫体密集

19、的小群落,一笔即可刷取很多。要注意用笔尖轻轻掸刷,不可大笔刮刷否则伤及虫体。 (三)搜索采集法有些虫体较小或栖息地点较为隐蔽的昆虫,需要根据它们存在的某些迹象进行仔细观察搜索才能采到。如食痕、蛀孔、虫粪、鸣声等都是可供追查的线索。此外,石块下面常有肉食性甲虫;雨后积水的树洞和盆缸里常有蚊子的孑孓;天牛、吉丁虫、玉米螟等幼虫往往在其寄主植株上留有蛀孔和粪迹。搜索采集要注意安全,谨防藏匿在树洞里、石块下,草丛中的蛇、蝎之类伤害。五、 标本固定保存一般需要向虫体中注射5%甲醛溶液。微小昆虫可直接放入70%乙醇中保存。六、 标本制作方法1、针插标本制作 干制后的成虫标本除垫棉装盒保存外,一般都是插针存

20、放。昆虫针主要是对虫体和标签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目前市售的昆虫针是用优质不锈钢丝制成。针的顶端以铜丝制成的小针帽,便于手摇移动标本。按针的长短、粗细,昆虫针有数种型号,可根据虫体大小分别选用。通用的昆虫针有七种,即00、0、1、2、3、4、5号。0至5号针的长度为39毫米,0号针最细,直径0.3毫米,每增加一号其直径增粗0.1毫米。另外还有一种没有针帽很细的短针为00号针,是把0号针自尖端向上1/3处剪断即成00号短针,可用来制作微小型昆虫标本,把它插在小木块或小纸卡片上,故又名二重针。昆虫种类不一,插针位置也有所不同,主要是避免针孔位置不当而损伤了虫体中间部分的特征而影响分类鉴定。插针时,务使

21、昆虫针与虫体成90角,避免插斜而造成标本前后、左右倾斜,定要垂直插下。已插针的标本,要进一步调理虫体在针上的位置,并使附插标签各就各位,做到层次分明,规格一致,便于移动,利于观察。插针时如虫位过高,即针帽至虫体距离过短,手指移动标本时极易触伤虫体;虫位过低又影响下面所附插的小标签。所以,必须使虫体与针帽距离适当,又和下面附插的小标签保持适当距离。展翅的操作步骤:调整工具,使用移动式展翅板展翅时,需先根据虫体(头、胸、腹)的粗细移动板面,使虫体正好纳入槽内,以左右两侧不触及板体为准,然后拧紧旋钮。放虫入槽,把已插针的虫体放进沟槽插在底板上(底板上粘一条软木板,易于插针)。用小镊子调理虫体,使体背

22、与沟槽口面相齐。挑翅固定,虫体在沟内固定后,先展左侧前后翅,再展右侧前后翅;同侧前后翅先展前翅,再展后翅。先用纸条在前翅基部附近把虫翅压在板面上,纸条上端用大头针固定在翅前方稍远一点的位置上,左手拉住纸条向下轻压,右手用解剖针(或大头针)向前轻挑前翅前缘与虫体体轴垂直,再稍向前挑一点,以待虫翅干燥后回缩时,正好与体轴相垂直。然后把左侧触角沿前缘平行地压在纸条下面;紧接着挑展后翅,在不掩盖后翅前缘附近的主要斑纹特征的情况下,把后翅前缘挑在前翅内缘的下面,并拉紧纸条,平压后翅的翅面上,用大头针固定纸条下端。同上法再展右侧前后翅。为了稳固翅位,保持翅面平整,在左右两对翅的外缘附近,再各加压一纸条。2

23、、成虫剖腹干制法 有些腹部比较粗大的成虫如蝗虫、螽斯之类,欲进行干制标本,需将其内脏及脂肪等清除干净,填充脱脂棉,才能长期保存。操作方法如下:(一)将已致死的虫体,用小解剖剪从腹面中央第二至五节,剪一开口。(二)用镊子把胸腔,腹腔的内脏和脂肪等内含物全部清除,再用脱脂棉把胸腔和腹腔的内壁擦拭干净。(三)将脱脂棉撕成若干小块,用小镊子夹起小块脱脂棉沾上些樟脑粉,一块一块向胸、腹腔内填入,直到填满体腔,恢复原来虫态为止。(四)把开缝处的棉纤维用镊子掖平掖好,再把开缝两侧的虫体表皮拉回原位展平吻合开口。以后随着干燥,表皮会逐渐回抱,无须用线缝合开口,便自然更加吻合了。(五)把虫体用昆虫针按规定针位插

24、针固定在展姿板(厚纸板或聚丙乙烯板)上整理虫姿。(六)用大头针先固定三足,一般是前足向前伸,中足中立、后足向后伸,摆出前足冲、中足撑、后足蹬的姿势,显示出跃跃欲跳的神气,然后仍用大头针把触角向两侧展开,连用整姿板平放干燥。(七)标本干妥后,撤去固定姿势的大头针,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即可长期保存。 3、微小型昆虫标本制作法一般微小型昆虫如跳甲、跳蝉、飞虱等不能直接插针,需用微虫针穿刺或用胶液粘在小三角纸卡上,然后用昆虫针间接固定。此法又名“二重针刺法”,操作方法如下:(一)微虫针刺法:微虫针针体细而短,尖端锐利,无针帽,对于微小而坚硬的小昆虫极为适用。用小镊子夹起虫体,按规定针位用微虫针

25、垂直刺穿,并把标本插在小软木块上。然后再用昆虫针插小木块。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标本和标签均位于昆虫针的左边。(二)三角纸卡胶粘法:把普通卡纸剪成底边长.厘米,高为厘米的微型三角卡,用昆虫针针尖沾一点乳胶,轻轻点在三角卡尖端上,然后用针尖把虫体粘起,放在点有胶液的三角卡尖端,并迅速向后撤针,以免把虫带起,这一操作非常关键,主要是针尖上胶液不能过多,再就是靠熟练的技术。粘好的标本如需调姿,可用昆虫针尖拨挑。最后在三角卡的宽端穿插昆虫针,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即可放入标本盒(柜)内保存。七、 动物鉴定方法参考动物检索表(见附录)、图书馆中国动物志、网上资源等鉴定。要求至少鉴定到目,争取

26、鉴定到种。八、 实验研究报告(或课程小论文)要求以研究报告形式完成,用实验报告纸手写(如字数太多可补充信笺),照片和表格可打印粘贴,格式上需包含题目、作者(小组成员论文独立完成)及手机号,组员,实验目的,试剂器具,活动范围或行动路线,时间,标本采集、制作方法,标本鉴定依据及鉴定结果,参考文献。九、 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集体行动,相互监督相互照应,不得单独行动,不能出校外,不要在有鸣潭等水域周边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区域和行动路线必须写在实验方案中;2、 防止被动物叮咬,防止被植物枝叶刺伤,防止交通意外或其它意外发生,注意个人卫生,有特殊情况或问题及时反映;3、 不得攀爬树木建筑,不得破坏公物或

27、干扰别人工作休息,不得捕捉鱼、田鸡、蟾蜍、鸟类、蛇、鼠等脊椎动物;4、 小组成员合作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实验。十、教材资源与网络资源1、 实验18动物多样性及进化(p131):昆虫形态特征与昆虫纲检索表,鸟类形态特征与鸟纲检索表;2、 实验28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p181);3、 实验29校园常见鸟类数量调查和栖息地利用(p185);4、 附录6(p210):昆虫的采集于固定保存;5、 附录7我国不同地区大学校园常见鸟类及其居留与迁徙类型(p212);6、 本讲义附录包括:昆虫纲分类检索表,鳞翅目分类检索表,鞘翅目分类检索表,直翅目分类检索表;7、 图书馆借阅室书籍中国动物志;8、 中

28、国动物信息网:9、 中国动物志:10、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昆虫主要目检索表1 有翅或有发育不全的翅2无翅或有不明显的翅痕 272 1 对翅32 对翅 63 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后翅退化为平衡棍4咀嚼式 54 翅脉极退化;通常有尾须;足跗节1 节;体微小柔弱(蚧壳虫雄)同翅目Homoptera有纵脉和少数横脉;无尾须;足跗节5 节(蝇、蚊) 双翅目 Diptera体小至大,长0.550mm。全变态。大多数幼虫喜潮湿,栖息在水中或腐败的湿润有机物质以及活的植物组织中,少数陆栖或寄生;许多成虫取食植物汁液、花蜜作为补充营养,也有如蚊、蚋、蠓、毛蠓、虻和部分蝇科的种类等吸食人畜血液,甚至传播疾病。有不

29、少是重要卫生害虫,少数是农业害虫。5 前胸背板极延长超过腹端,前翅为小鳞片状(棱蝗)直翅目Orthoptera前胸背板正常;前翅大,翅脉网状,无后翅;有长尾须(某些蜉蝣) 蜉蝣目Ephemerida6 口器伸长,针状或管状,适于刺吸(刺吸、虹吸或锉吸式口器)7口器不长,大颚钳状,适于啃食(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 107 前后翅面部分或完全覆有鳞片状毛;虹吸式口器(蛾和蝶) 鳞翅目Lepidoptera体小至大。全变态。成虫取食花蜜(有的不取食),一般不直接为害农作物,而有助于植物的授粉。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为害方式多样,为农业重要害虫。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触角末端膨大呈球杆状、棍棒状或钩状,后翅无

30、翅缰。蛾类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触角丝状、栉齿状或纺锤状,末端不膨大,后翅有翅缰后翅前缘基部的1 根(雄)或一束(雌)刚毛。前后翅面无鳞片状毛;刺吸式或锉吸式口器88 跗节末端有可收缩的泡状器,爪不发达;翅极狭,有缘毛;锉吸式口器(蓟马)缨翅目Thysanoptera体长0.514mm,细长而扁或长圆筒形,色黄、黑等,亦有无翅的。过渐变态。行动快捷,绝大多数植食性,有的为农业重要害虫。跗节末端有发达的爪;翅不狭,无缘毛;刺吸式口器99 前翅基半部厚,革质,端半部薄,膜质;喙起于头前部(各种蝽) 半翅目Hemiptera体小至大,圆形至细长,色彩多样。大多陆栖,少数水生。受惊发射出臭液以自卫,

31、多数植食性,少数捕食性,亦有寄生鸟类、哺乳类和人,吸血传病(如臭虫)。许多是农业重要害虫,亦有为捕食性天敌。前翅基半部和端半部质地一致,膜质;喙起于头后部(蝉、叶蝉、飞虱、蚜虫等) 同翅目Homoptera体长0.380mm,外形多样,有的分泌蜡质或介壳状被覆物。半变态。植食性,吸取植物汁液,使植物枯萎,有的分泌蜜露,诱致煤病,有的传播植物病害。为农业重要害虫。10 头向下延伸成喙状;翅狭长,膜质;足细长(褐蛉) 长翅目Mecoptera体长2.520mm,较细长。触角丝状,翅面常有明显斑纹,尾须小,雄性外生殖器成反转的球形,似蝎尾。全变态。成虫草栖性,形似大蚊,捕食性。头不延伸成喙状,若延伸

32、,则前翅不为膜质1111 前、后翅面覆有粗细不等的毛和鳞,状如小型蛾类(石蛾) 毛翅目Trichoptera体长427mm,状如鳞翅目的蛾类,但两者口器不同。全变态。幼虫水生,有钩状尾足1对,居于巢内。巢有简单的,也有吐丝筑成的。巢粘附在各种物体上,也有一端固定,另一端游离的。成虫飞行力弱,多数种类夏夜在水面附近飞舞,趋光性强,少数白天访花。前、后翅面光滑 1212 前后翅质地不同13前后翅质地类似 1813 前翅坚硬(鞘翅)或革质,无翅脉,左右两翅在背中线直线相接,完全或部分覆盖腹部;后翅膜质14前翅革质,有翅脉;后翅膜质 1514 腹端有坚硬不分节的铗状尾须;前翅革质,短小,后端平截,不盖

33、住腹部中部(蠼螋) 革翅目Dermaptera体中、小型,长而扁平,体表大多光滑,有光泽,少数种类无翅。多数夜行性,白天伏于土壤中,石块树皮下,垃圾粪便及草丛间,少数有趋光性。一般为杂食性。腹端无尾须;前翅为鞘翅,盖住腹部全部或大部(金龟子、天牛、隐翅虫、象甲和瓢虫等) 鞘翅目Coleoptera体微小(长0.25mm)至大(长150mm)。种类数最多,约占昆虫纲总数的40。一般为全变态。各种场所均有栖息,食性复杂,大多数为植食性,亦有捕食性。不少是农林重要害虫,但如瓢虫等是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天敌。15 后足腿节发达,适于跳跃;或前足扁平,适于开挖;跗节4 节以下(蝗虫、螽蟖、蟋蟀和蝼蛄等)

34、直翅目Orthoptera体中至大,狭长。有发音器和听器。螽蟖类触角细长丝状,蝗虫类触角短,鞭状或剑状。有无翅种类。渐变态,多数一年1 代。大多植食性,农林重要害虫。后足不为跳跃足;前足不为开挖足;跗节5 节1616 前足为捕捉足;前胸极伸长(螳螂) 螳螂目Mantodea体中至大,细长或略成圆筒形。头小,三角形,可自由活动。渐变态。树栖,多数为绿色。捕食性。前足不为捕捉足,各足外形相似;前胸不极伸长1717 体卵圆而扁平,头部部分或全部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蜚蠊)蜚蠊目Blattoptera体大的可达100mm,小的仅2mm。有翅或无翅,体扁平。触角长,丝状。有臭腺,散发臭味。渐变态,一年1 代

35、,卵生或卵胎生。多数栖息在野外,少数生活在居室内,杂食性,夜间活动。室内种类为四害之一。体长,棒状或叶状;头部外露(竹节虫,叶虫修) 竹节虫目Phasmida体长10100mm, 绿色或黄褐色,一般细长如树枝,亦有宽扁如树叶的。翅有或无,前翅小于后翅。渐变态。栖息于草本和木本植物上,行动迟缓。18 触角细小,刚毛状19触角明显,形状多样;2019 前后翅大小几乎相等;腹端无长的多节尾须;跗节3 节(蜻蜓、豆娘)蜻蜓目Odonada体中至大,色多艳丽。头大,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显著。翅狭长,有翅痣。半变态。稚虫水栖,捕食性。成虫善飞翔,捕食性。束翅亚目(豆娘)体细小,前后翅相似,翅基部狭小成柄,停息时四翅束立于体背。间翅亚目(蜻蜓)体粗壮,后翅稍大于前翅,无翅柄,停息时四翅平展于体两侧。前翅远大于后翅,腹端有23条多节长尾须;跗节4节(蜉蝣)蜉游目Ephemerida体小至中,柔弱,细长。多翅脉,网状,原变态,即有一亚成虫期,形似成虫,但不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