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2093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精品文档.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讲义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1月目 录实验一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实验二 眼虫和变形虫实验三 兔艾美球虫卵囊及草履虫实验四 水螅、薮枝螅及海葵实验五 涡虫实验六 华枝睾吸虫实验七 猪带绦虫实验八 蛔虫实验九 环毛蚓实验十 环毛蚓横切面玻片标本及环节动物门代表动物观察实验十一 河蚌实验十二 螯虾实验十三 蝗虫实验十四 昆虫分类(一)实验十五 昆虫分类(二)实验十六 海盘车实验一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一、实验目的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了解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相功能

2、。二、实验内容1.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马蛔虫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2.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3.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透明软骨、娃的血液装片。4.肌肉组织:平滑肌。5.神经组织:脊髓的前角细胞。三、实验材料和用具人口腔上皮、复层扁平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神经组织4种组织的切片。显微镜、裁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牙签、0.1的亚甲蓝、0.9的NaCl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操作1.人口腔上皮细胞:用牙签粗的一端,放在自己的口腔里,轻轻地在口腔颊内刮几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颊部;也不要太轻,以免刮不下细胞)。将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栽玻片上。加一滴0.9NaCl溶液,然后加

3、盖玻片。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由于口胺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光线密要暗些。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将其放在视野中心,再转高倍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试辨认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如果结构不清楚,可在盖片一侧加一滴0.1的亚甲蓝,另侧用一小块吸水纸吸。如此,可使染液流人盖片下面,将细胞染成法蓝色,核染色较深。注意染液不可加得过多,以免妨碍观察。2.细胞有丝分裂:在各切片中辨认出染色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注意分裂各期的特点。前期:染色体出现,着色较深。中心粒已分裂为二,向两极移动,形成纺锤体。在前期结束时核仁及核膜消失。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面上,中心粒已达两极

4、,此时纺锤体最大。染色体数目很清楚。后期:各染色体已经纵裂为二,分别向两极移动。细胞已开始分裂,细胞的中部出现凹陷。末期:细胞分裂为二,染色体消失,重新组成的核出现。3.复层扁乎上皮:取食道横切片,用低倍镜找到上皮,转高倍镜观察。基层为排列整齐的一层柱状细胞,最外层为多层扁平细胞。 4.软骨组织:观察透明软骨的染色切片,可见大部底质被染成相同的均匀颜色,此即为软骨基质,基质中有许多圆形成卵圆形的窝,称为胞窝,常常2个或4个并列在一起。胞窝内有软骨细胞,细胞核染成深色,细胞膜界限很清楚,细胞质染色极浅,不太清楚。 5.平滑肌:取猫胃的横切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肠壁被染成粉红色的部分为肌肉层,将光线

5、调节略暗些,可见肌肉是由很多细梭形的细胞所组成,此即为平滑肌细胞,核呈椭圆形,被染成蓝紫色。 6.神经组织:观察牛脊髓涂片。找到有细胞处,则可见细胞被染成淡蓝色,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位于中央,色浅,核仁着色较深。能看到细胞突起,树突的基部较粗,而轴突则粗细均匀,涂片上不易看到。五、注意事项 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注意必须将从颊部刮下的细胞在载破片上涂得薄而均匀。滴加的0.9NaCl溶液不宜过多,被盖玻片恰好盖住为宜。 六、作业绘人口腔上皮细胞(23个)放大图,标注各部分名称。七、思考题1.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机能2. 4类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主要机能。实验二 眼虫和变形虫一、实验目的通过

6、眼虫、变形虫的观察,了解鞭毛虫纲与肉足纲的主要特点。二、实验内容眼虫和变形虫的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培养的眼虫和变形虫。显微镜、裁玻片、盖玻片、吸管和吸水纸。四、实验操作1.眼虫的观察:观察烧杯里眼虫培养液的颜色。注意颜色分布与光线的关系。从烧杯里绿色较浓的一边用吸管吸一些培养液,滴一小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许多绿色游动的眼虫,注意它们的体形。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当眼虫不甚活动时,常呈现出一种蠕动,称眼虫式运动。在高倍镜下观察一个蠕动的眼虫,注意其身体蠕动的情形。辨认眼虫的前、后端:前端钝圆,后端尖削。在前端有一个略呈长圆形无色透明的部分,称储蓄泡;前端的一侧有一红

7、色的眼点。眼点的功用是什么?对眼虫的生活有何意义?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椭圆形小体叶绿体。在身体中央稍靠后方有一个圆形透明的结构即细胞核。将亮度调暗些,可见到虫体的前端有一根鞭毛在不停地摆动。在盖玻片的一侧加一小滴碘液能将鞭毛及细胞核染成褐色。2. 变形虫的观察:用吸管从培养液底部的泥沙表面或从培养液中吸取数滴于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然后用低倍镜观察。一般变形虫体较小且几乎透明,在低倍留下呈极浅的蓝色;当变形虫缓慢移动时,身体不断地改变形状。根据这两个特点在镜下仔细寻找(将光线调暗些)。找到一个变形虫后,换高倍镜观察。 变形虫体的最外面为质膜,其内为细胞质。变形虫的细胞质明显的分为两部分,外边一层

8、透明的为外质。外质里面颜色较暗、含有颗粒的部分为内质。在内质的中央有一个呈扁圆形、较内质略为稠密的结构为细胞核。在内质中还可看到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泡和伸缩泡。伸缩泡是一个清晰透明的圆形泡,时隐时现。注意变形虫的运动,当变形虫移动时,细胞质随之流动。其体表不断突出,形成伪足。详细观察伪足的形成过程。如果发现一变形虫正在取食,应详细观察这种动作。五、注意事项 变形虫一般体小而透明,在装片过程中因受水震动影响,常缩成一团,因此在制成装片后需静置片刻,待虫体伸展后,将光线调暗些再找。 眼虫的鞭毛不经染色也可看到,但需将亮度调暗到适宜程度,耐心仔细观察,常可见到鞭毛摆动。 六、作业绘变形虫的放大图,标注

9、所观察到的各部分名称。七、思考题1. 变形虫体内的叶绿体有何功用?2变形虫如何运动?如何摄食?实验三 兔艾美球虫卵囊及草履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兔艾美球虫卵囊和草履虫的观察,了解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二、实验内容兔艾美球虫卵囊和草履虫的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兔粪、培养的草履虫。显微镜、裁玻片、盖玻片、吸管、牙签、吸水纸、甘油生理盐水、5的冰醋酸。四、实验操作1.兔艾美球虫卵囊的观察:球虫借卵囊传播。在裁玻片上滴一滴甘油生理盐水,用牙签挑取新鲜兔粪少许,涂于甘油生理盐水内,充分均匀混合,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亮度要稍暗一些)。兔艾美球虫的卵囊为卵形,卵囊壁较厚,里边有一个圆形的卵细

10、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中经发育(约24h),卵囊内有清楚可见的4个孢子,每个袍子内有2个子孢子。思考卵囊形成的意义,结合观察结果,了解球虫生活史特点。2.草履虫的观察: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将少许棉花撕松,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盖好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如果草履虫仍旧游动迅速,则取吸水纸放在盖玻片的一侧,将水吸去一些(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首先分辨出前、后端。前端较圆,后端稍尖,然后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选择一个比较清晰而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观察其内部构造。虫体最外层为表膜,有弹性,因此,当其穿过棉纤维时,体形可以改变。将亮度调暗一些,可看到虫体满覆纤毛,在不停的摆动

11、。表膜内是透明无颗粒的外质。外质内有与表膜垂直排列的折光性强的椭圆形的刺丝泡。外质里面是颗粒状的内质。从虫体前端起,有一斜向后行直达体中部的凹沟是口沟,在口沟的后端有胞口,胞口下有一导入内质的短管为胞咽。胞咽内有颤动的纤毛,具运输食物的功能。内质里有大小不同的食物泡,在虫体的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圆的亮泡,此即为伸缩泡。当伸缩泡缩小时,可见周围有67个呈放射状的长形透明小管,即收集管。注意前、后端伸缩泡之间及伸缩泡与收集管之间收缩时的规律,思考它们的功用。 大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一大核和一小核。位于内质中央。生活时小核不易见。在盖玻片一边滴一滴5的冰醋酸,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水,过23min后在光线比

12、较充足的情况下,用低倍镜可观察到虫体的中部被染成黄白色。呈肾形的结构为大核。高倍镜下可见大核凹处有一个点状的结构,即为小核。五、注意事项 草履虫游动迅速,需于载玻片上加少许撕松的棉花纤维阻拦。注意使棉花纤维之间的孔隙大小较均匀,成一薄层,滴加草履虫培养液液适量(棉花纤维及液体量均不宜多)。六、作业绘草履虫的放大图,标注所观察到的各部分名称。七、思考题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总结单细胞动物有哪些细胞器的分化,各有什么功能?实验四 水螅、薮枝螅及海葵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水螅、薮枝螅及海葵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实验内容水螅、薮枝螅及海葵的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水螅活体、水螅横切片、纵切

13、片、水螅过精、卵巢切片,水媳神经网装片,薮枝螅浸制标本及装片、海葵浸制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盖玻片、载玻片、培养皿、解剖针、50的醋酸。四、实验操作1.活水螅观察:将水螅盛于培养皿中,待其完全伸展后,用放大境观察。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物体上的一端为基盘;另一端为圆椎形突起,叫垂唇。垂唇中央为口,周围有一圈细长的触手。注意水螅体型的对称形式。用解剖针轻轻触动一条触手,观察它的反应。再稍用力触动一下,又有何反应?怎样从结构上去理解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2.水媳的切片观察;先用放大镜观察纵切片,区别出水媳的口端和基盘的一端。再用低倍镜观察,认出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中央的空腔即为消化循环腔。然后观

14、察纵切的触手,注意它的腔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若有芽体,则观察芽体的胚层与母体的关系。在低倍镜下观察横切片,辨认出组成体壁的内、外胚层、中胶层和消化循环腔。注意内、外胚层的细胞的区别。将体壁的一部分移至视野中心,转高倍镜观察。在外胚层中可看到大而结构清楚的外皮肌细胞。在皮肌细胞间可看到与皮肌细胞的核大小近等的数个在一起的细胞,称间细胞。中央具有一染色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的细胞为刺细胞,其囊叫刺丝囊。内胚层的内皮肌细胞占大多数,细胞大,核清楚,并含有许多染色较深的圆形食物泡;有时可看到较小的细胞,游离缘含有细小的深色颗粒,此为腺细胞。3刺细胞及刺丝的观察:将水螅放在50的醋酸中浸20min,取出置

15、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刺细胞略呈圆形,端部放出一丝,即为刺丝。转高倍镜可看到刺丝囊,细胞放出刺丝的一端有一刺状物称刺柄;还能看到另一种刺丝明显,但无刺柄、呈长椭圆形、较小、结构不甚清楚的刺细胞。4.薮枝螅观察:先观察群体的浸制标本。认出螅根、螅茎。螅体较小需注意观察。然后观察染色的整体装片。辨认连接水螅体与生殖体之间的共肉。观察生殖体,注意产生水母芽的方式。5.海葵观察:注意观察口道、口道沟、隔膜、隔膜丝、生殖腺等结构。五、注意事项 将水螅置于培养皿中静置,待其完全伸展,方可进行各种观察。六、作业绘水螅的横切面图,标注各部分名称。七、思考题根据实验观察的腔肠动物,总结本门的

16、主要特征。实验五 涡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涡虫形态和结构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及涡虫纲的基本特征。二、实验内容1活体外形观察。2活体焰细胞等原肾结构的观察。3整体装片标本观察,研究其内部各系统器官构造。4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了解其皮肤肌肉囊和三胚层的体层构造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活的涡虫;涡虫整装玻片标本;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玻璃培养皿、镊子、毛笔、裁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滴管、吸水纸。四、实验操作1.活体观察:凭肉眼或在放大镜、解剖镜下观察祸虫的外形、运动和取食情况。涡虫体扁长,叶片状,全长1015mm。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耳状突起,后端稍尖。体背面稍凸,灰褐色,前端有两

17、个黑色眼点。腹面干坦,色较浅;口位于身体腹面近体后1/3处中央;口向前为咽囊,囊内有肌肉性咽,可自由从口伸出体外或缩人咽囊内;口的稍后方有一生殖孔,无肛门。体表,尤其是腹面密生纤毛。2活体焰细胞等原肾结构的观察;选取饥饿数日的涡虫,置于加少量水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以解剖针轻压,使涡虫组织破碎外溢。静置片刻后在低倍镜下可见体两侧一系列不规则光亮分枝,选取一段清晰处转至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到焰细胞中摆动的纤毛束和原肾管的管腔。3内部构造:消化系统:有口、咽及肠3部分,无肛门。肠分3支,1支向前2枝向后,每枝有出许多盲状侧枝。 排泄系统:体两侧各有1条弯曲的纵排泄管,并有分技,分技末端为焰细胞。 神

18、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头部有1对脑神经节,由此分出2条腹神经索通向体后,索间有横神经连接,呈梯形。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体两侧有许多小的球形精巢,各经输精小管通人1对输精管;输精管在体中部膨大为储桔囊,两储精囊通过肌肉质的阴茎通人生殖腔;生殖腔以生殖孔与外界相通。雌性:体前端有椭圆形卵巢1对,各经输卵管向后行,沿途收集由许多分支状卵黄腺产生的卵黄,后端汇合成l条阴道后通人生殖腔。受精囊也通人生殖腔。4模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外胚层:为单层柱状表皮细胞,间杂有条状杆状体和囊状、合深色颗粒的腺细胞;腹面的表皮细胞具纤毛。表皮细胞内为非细胞构造的基膜。中胚层:形成肌肉层和实质组织。基膜以内依

19、次为环肌、斜肌和纵肌,它们与表皮合成体壁,即皮肤肌肉囊,背、腹体壁问还有背腹肌联系。实质组织填充于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故无体腔。内胚层;形成单层肠上皮组织。五、作业绘涡虫的生殖系统,标注各部分名称。六、思考题涡虫的这些特征(特别是体形、对称体制、体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与腔肠动物相比有何不同?在进化上有何意义?实验六 华枝睾吸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华枝睾吸虫的观察,了解吸虫纲的基本特征以及由于寄生生活方式而引起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认识几种常见的吸虫。二、实验内容1华技串吸虫整体装片标本的观察。2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肝片吸虫装片的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华技辜吸虫的成虫装

20、片标本,示范动物(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和肝片吸虫等)装片。显微镜。四、实验操作(一) 华技辜吸虫整体装片的观察1外形:体柔软、扁平,呈柳叶状;活体半透明,淡红色。体前端较窄,后端略宽,体长1025mm,宽35mm。口位于体前端肌肉质的口吸盘上,距身体前端约l5处有腹吸盘。2内部结构(1)消化系统: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其后接富肌肉的咽,咽下为短的食道,后接2条肠管,位于体两例,直通体后端,无例支,末端封闭,无肛门。(2)排泄系统:排泄管为2条略弯曲而有许多分支的管子,2条排泄管于体后端中央汇合而成1条微曲的粗管,称排泄囊,排泄囊开口于身体末端。(3)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雄性:精巢位于体后端

21、,2个,分支状,前后排列。每个精巢的中部向前各通出1根细的输精小管,输精小管在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输精管前方的膨大部分为储精囊。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之前。雌性:卵巢位于精巢之前,略呈三叶状。从卵巢通出的短管为输卵管,卵巢之后的长圆形囊为受精囊。位于身体两侧的泡状腺体为卵黄腺,于身体中部稍后通过卵黄管通人输卵管。输卵管的后段有梅氏腺围绕的部分为成卵腔,由输卵管、受精囊、劳氏管及卵黄管汇合而成。子宫迂曲于卵巢与腹吸盘之间,开口于腹吸盘之前的雌性生殖孔。(二) 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肝片吸虫装片的观察。1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雄虫粗短,体腹面有抱雌沟,精巢7个,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雌虫细长,卵

22、巢椭圆形,不分叶。雌性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2布氏姜片虫:虫体大而肥厚,姜片状,活体肉红色,固定后灰白色。体前端稍尖,后端钝,腹吸盘明显大于口吸盘。肠管两分支,每枝常有46个波浪形弯曲。雌雄同体,精巢l对,位于体后半部,前后排列,分支状。卵巢呈鹿角状,3分支,每支又细分支,位于精巢遣返的右侧。3肝片吸虫:体扁大,长2030mm,宽513mm。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呈圆锥状,称头锥。生殖系统与布氏姜片虫相似。五、作业绘华枝睾吸虫全形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六、思考题吸虫营寄生生活,其形态结构与涡虫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实验七 猪带绦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猪带绦虫的观察,了解绦虫纲的基本特征以及由于寄

23、生生活方式而引起的形态结构上的变化。二、实验内容1猪带绦虫的浸制标本的观察。2猪带绦虫头节、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玻片标本的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猪带绦虫头节和不同节片以及猪囊尾蚴的装片标本。显微镜。四、实验操作1猪带绦虫的浸制标本的观察:白色带状,体长24m,有7001000个节片。虫体分头节、颈部何节片3个部分。头节圆球形,前端中央为顶突,其上有2550个相间或分两圈分布的小钩,顶突下有4个圆形吸盘。颈部细,不分节,与头节无明显界限。节片愈靠近头部愈幼小,愈近后端愈宽大和老熟。2. 头节、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玻片标本的观察头节:球形,有4个大而圆的吸盘;顶部中央有短而圆的顶突,突上有两团小钩,

24、约2550枚。头节后为颈部。未成熟节片:颈部以后的节片,生殖器官末发育成熟,仅可见到两侧的纵排泄管。成熟节片:宽大于长至近方形,每一节片内有纵横排泄管及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纵排泄管外侧各有l条神经索。雄性生殖器官:精巢多个,球形,分布于体两侧,与输精小管连接,每侧输精小管汇合为输出管,两条输出管汇合为输精管,输精管稍膨大盘旋曲折成储精囊,其后为包在阴茎囊内的阳茎,阳茎开口于生殖腔中,最后由雄性生殖孔开口于体外。雌性生殖器官:卵巢位于节片的后部中央,分左右两大叶和中间的一小叶,卵巢下端有腺体状的卵黄腺;节片中央还有一盲管状的子宫。卵巢、卵黄腺及子宫均以管道汇人成卵腔。成卵腔为颗粒状的梅氏腺包

25、围,并向侧面通人管道状的阴道。阴道基部膨大的部分为受精囊,端部开口于生殖腔中。孕卵节片:长大于宽约2倍以上,整个节片几乎为子宫占据。子宫分支状,每侧约713支,内充满卵。还可见排泄管和神经索,其他器官均消失。猪囊尾蚴;圆形或卵圆形泡状囊,内充满乳白色液体,见于猪肉中,大小为5mm(810)mm。头节与钧均已发生,缩陷于囊内。五、作业绘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六、思考题绦虫和吸虫均营寄生生活,其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实验八 蛔虫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蛔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二、实验内容1观察蛔虫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2解剖并观察蛔虫内部结构。3蛔

26、虫横切玻片标本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人蛔虫浸制及横切面玻片标本。放大镜、解剖镜、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等。四、实验操作1蛔虫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观察乳白色,圆柱形,前端圆,后端尖,侧线明显。雄虫较短而细,后端向腹面弯曲,有两根交接刺,常由泄殖腔孔中伸出。雌虫较粗大,后端不弯曲,肛门开口于腹面近体末端,生殖孔开口于体前端腹面约1/3处。体表角质膜上有很多细横纹,前端中央有口,口的背侧有1个背唇,腹侧有2个腹唇,背唇上有2个、腹唇上各有1个乳突。腹面前端,离腹唇约2mm处有1个排泄孔。2. 内部解剖取雌、雄虫置有少许水的蜡盘中,从身体背部略偏背中线处剪开。用镊子拉开两侧的体壁,用大头

27、针将蛔虫固定在蜡盘上,依次观察以下结构:(1)体线:背、腹面的正中分别有l条背线和腹线,两侧各有1条侧线。(2)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直肠及肛门组成的长扁形消化管。(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分别位于侧线中。(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雄性:体中部稍前一细长、弯曲的管子即为精巢,由较短的输精管与较粗大的管状储精囊相通。储精囊连接细直的射精管,其末端以雄孔开口于泄殖腔中。雌性:体中部稍后有2条细长、弯曲的管状卵巢,各通人输卵管,再通人较粗大的子宫。2条子宫汇合成管状的阴道,末端的生殖孔开口于腹面前端约1/3处。3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1)角质膜:身体表面一层非细胞构造的膜。(2)表皮层:位于角

28、质膜内侧,细胞界限不分明,仅可见颗粒状的细胞核及纵行纤维。(3)体线:4条,纵行,由表皮层向内增厚形成。背线及腹线细,在身体背面及腹面的正中,二者形状完全相同。背、腹线的内侧膨大呈圆形,内含背神经及腹神经。腹神经比背神经粗,可以此区分背、腹线。侧线位于体两侧。其内侧有一圆形排泄管(4)肌肉层:较厚,被4条体线分隔成4个部分,每个部分由许多纵肌细胞组成。纵肌细胞分为两部分:位于基部,含横行细纤维,富有弹性,能收缩的收缩部。和位于端部,含原生质和细胞核的原生质部。(5)肠:为体腔中央一扁圆形的管道,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6)初生体腔;肠与体壁之间的空腔。(7)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在体腔中可见形

29、似车轮的卵巢,中心称轴,周围有辐射状排列的卵原细胞。输卵管较粗,圆形,轴己消失。子宫更粗,圆形,有明显的空腔,内合卵。(8)精巢、输精管和储桔褒:在体腔中可见形似车轮的精巢,中心称轴,周围有辐射状排列的精原细胞。输精管较粗,圆形,含颗粒状精细胞,轴已消失。储精囊更粗,圆形,有明显的储有精子的空腔。五、注意事项解剖蛔虫时注意保护眼睛,防止有液体喷出。六、作业绘蛔虫横切面图,标注各部分名称。七、思考题线性动物门主要特征?实验九 环毛蚓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一般特征。二、实验内容1观察浸制标本外部形态结构。2解剖浸制标本,观察内部构造。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成

30、熟环毛蚓浸制标本。解剖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四、实验操作1环毛蚓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观察体圆柱状,细长,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之间有节间沟,每节上又有浅环纹;各节中央环上有一圈刚毛。身体可分为背、腹面及前、后端。在第XIVXVI节有棕红色隆肿的环带,此端即为前端。环带上没有刚毛。体前端第I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间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无环带的一端即为后端,末端纵裂状开口为肛门。体色深暗的面即背侧。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个节间沟处有背孔,背孔的起始位置,因种类而异。将蚯蚓背面擦干后,以手指轻轻捏压其体两侧,可见液体自节问沟背中线处冒出,此处即背孔。体色浅谈的一面即为腹

31、面,在(V/VI)(VIII/IX)节间沟的两侧有受精囊孔24对(若少于4对,则缺前方的12对)。第XIV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第XVIII节腹面两侧各有1个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与雄性生殖孔的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2. 内部解剖内部解剖:手执标本,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要避开背血管)自肛门剪到口。用镊子拉开两侧的体壁,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在蜡盘上,依次观察以下结构:隔膜:在体腔内相当于外面节间沟处有一层膜即隔膜,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消化系统:口腔位于第IIIII节内;咽位于第IVV节内,梨形,肌肉较发达;食管位于第VIVIII节内,细长形;嗉囊在第IX节之前,不明显;砂

32、囊位于第IXX节内,球状或桶状,肌肉发达;胃在第XIXIV节内,细长的管状;自第XV节向后均为肠,在第X XVII节向前伸出1对盲肠,为锥状或分支状。循环系统:闭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背血管位于肠的背面正中央,是l条由后向前行的血管;心脏连接背、腹血管,共4对,心脏数目及所在位置存在变异;肠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即为腹血管,由前向后行,从第X节起有分支到体壁上;食管侧血管为1对较细的血管,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位于腹神经索之下1条很细的血管即为神经下血管。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雄性:精巢囊2对,位于第XI、XII节内,紧贴于该节后方隔膜之前,腹神经索的两侧,圆球状。每囊包含1个精巢和1个精漏

33、斗。用解剖针挑破精巢囊,用流水冲去囊内物质,在解剖镜下可见囊前方内壁上一小白点状物即精巢,囊内后方皱纹状的结构即精漏斗,由此向后与输精管向通。储精囊2对,位于第XI、XII节内,紧接在精巢囊之后,大而明显,呈分叶状。输精管细线状,每侧的前、后输精管汇合成l条,向后通到第XVIII节处,和前列腺管汇合,由雄性生殖孔通出。前列腺发达,分叶状,位于第XVIII节及其前后几节。雌性:卵巢1对,在第XIII节的前缘,紧贴于第XII/XIII节隔膜的后方,腹神经索的两侧,薄片状。卵漏斗1对,在第XIII/XIV节隔膜之前,腹神经索的两侧,呈皱纹状。输卵管1对,极短,在第XIV节内汇合后,由雌孔通出体外。受

34、精囊24对,在第V/VIVIII/IX节隔膜的前或后,由主体和盲管组成,主体又分为坛及坛管,盲管末端为纳精褒。神经系统:脑在第III节内,位于咽的背面,由双叶神经节构成。由脑分向两侧,围绕咽的神经为围咽神经。两侧围咽神经在咽下方会合处的神经节即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链状,由咽下神经节向后延伸,每体节内有一稍膨大的神经节,并发出3对神经。五、注意事项 剪开环毛蚓体壁时,刀尖应上挑,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精巢囊、卵巢、卵漏斗等位于身体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较难观察,故应细心切断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或剪除部分隔膜,将体壁尽量向外侧拉伸,使两侧体壁完

35、全平展,并以大头针固定。左右两边大头针应交措,并使针头向外倾斜以免妨碍操作,现察中应适时以水湿润标本,以免标本干燥萎缩。若水过多则应以棉球或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以免水面反光而现察不清。六、作业制作环毛蚓生殖系统标本。七、思考题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实验十 环毛蚓横切面玻片标本及环节动物门代表动物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环毛蚓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体壁构造及次生体腔等特征。通过环节动物门代表动物观察,进一步加深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理解。二、实验内容1环毛蚓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2重要代表动物示范。三、实验材料和用具环毛蚓横切面玻片标本;沙蚕、颤蚓和星虫的浸制标本。显微镜、解剖

36、镜、放大镜。四、实验操作1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1)体壁可分5层:角质膜:体表层非细胞构造的薄膜。表皮层:主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其中还有少数腺细胞和感觉细胞。肌层:外为一薄层环肌,内为很厚一层纵肌。体腔膜;位于体壁的最内层,由单层扁平细胞组成。(2)肠:为单层上皮细胞所组成,内被角质膜,外具环肌、纵肌及黄色细胞。肠背面下凹成一纵槽,称盲道,以增加消化及吸收的表面积。(3)血管:背血管位于盲道的上方,四周也有黄色细胞。腹血管位于肠腹面体腔内。神经下血管位于神经索下方。(4)神经索位于肠的腹面体腔内,肾管位于两侧体腔内,有时可见刚毛自体壁穿出表皮层。2. 示范(1)沙蚕:属多毛纲。海产,自由生活

37、。身体分节,头部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口前叶上有口前触手和触须各1对,眼2对;口位于围口节腹面,有4对丝状的围口触手。咽完全翻出时,可见前端有1对大的几丁质颚,咽背面有很多细齿。头部以后,每节两侧各有1个扁平的疣足。疣足分背、腹肢,各有1根针毛和1束刚毛;背、腹肢的上、下各有一背、腹须。身体末节为肛节,其腹须特化成1对长的肛门须。(2)颤蚓:属寡毛纲。生活于淡水。体微红,腹刚毛每束36条,背刚毛每束有发状毛和针状毛各24条。环带在第IXXVI节。雄孔l对,在第XI节;雄孔1对,在XI/XII节间沟上;受精囊孔1对,在第X节腹刚毛之前。(3)星虫:属星虫动物门。居海边沙中,体呈圆柱状。口在前端,

38、周围有触手,附近有许多乳头状突起。体壁表面有纵肌20条,与横纹交叉形成许多方格。五、作业绘环毛蚓横切面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六、思考题环节动物与线性动物相比有那些进化特征?实验十一 河蚌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船结构及其特征。二、实验内容1观察浸制标本外部形态结构。2解剖浸制标本,观察内部构造。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浸制河蚌标本。显微镜、解剖镜、蜡盘、镊子、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四、实验操作1河蚌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观察壳左右两瓣,等大,近椭圆形,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两壳铰合的一面为背面,分离的一面为胶面。背面,分离的一面为腹面。完顶:壳背方隆起的部分,略偏

39、向前端。生长线: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与壳的腹面边缘相平行的弧线。韧带;角质,褐色,具韧性,为左右两壳背方关连的部分。2. 内部解剖:用解剖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插入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以其柄将一壳内表面紧贴贝壳的皮肤皱褶轻轻分离,再以刀锋紧贴贝壳切断在前后近背缘处的闭壳肌,使可揭开贝壳,进行下列观察。(1)闭壳肌:体前、后端各一大型横向肌肉柱。在贝壳内面留有横断面痕迹。(2)伸足肌:为紧贴前闭壳肌内侧腹方的一小束肌肉,可在贝壳内面见其断面痕迹。(3)缩足肌:为前、后闭壳肌内侧背方的小束肌肉,贝壳内可见其断面痕迹。(4)外套膜和外套腔:外套膜簿、左右

40、各1片,两片包含的空腔为外套腔。(5)外套线:贝壳内面跨于前后闭壳肌痕之间,靠近贝壳腹缘的弧形痕迹,是外套膜边缘附着留下的痕迹。(6)入水管与出水管:外套膜的后缘部分合抱形成的两个短管状构造背方的为出水管。入水管壁具感觉乳突。(7)足:位于两外套膜之间,斧状,富有肌肉。4器官系统解剖(1) 呼吸系统:将外套膜向背方揭起,可见足与外套膜之间有两个瓣状的鳃,即鳃瓣,靠近外套膜的片为外鳃瓣;靠近足部的一片为内鳃瓣。每一鳃瓣由两片鳃小瓣组成,外方的为外鳃小瓣,内侧的为内腮小瓣。内、外鳃小瓣在腹缘及前、后缘彼此相连,中间则有辩间隔把它们被此分开。鳃间隔为连接两鳃小瓣的垂直隔膜,把鳃小辩之间的空腔分隔成许

41、多鳃水管。鳃小瓣上许多背腹纵走的细丝为鳃丝。鳃丝间相连的部分为丝间隔。其间分布有许多鳃小孔,水由此进入鳃水管。鳃小瓣之间背方的空腔为鳃上腔,水由鳃水管经鳃上腔向后至出水管排出。 有时外鳃瓣特别肥大,取一滴内容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出原因。(2) 循环系统:内脏团背侧,贝壳铰合部附近有一透明的围心膜,其内的腔即为围心腔,心脏位于其内,由1心室、2心耳组成。心室为长圆形富有肌肉的膜,能收缩,其中有直肠贯穿。心空下方左、右两侧的三角形薄壁囊即为心耳,也能收缩。由心室发出的血管,沿肠的背方向前直走者为前大动脉;沿直肠腹面向后走的为后大动脉。(3) 排泄系统:由肾脏和围心腔腺组成。肾脏1对,位于围心腔腹面

42、左、右两侧,由肾体及膀肮构成,沿着鳃的上缘剪除外套膜及鳃,即可见到。肾体紧贴于鳃上腔上方,黑褐色,海绵状。前端以肾口开口于围心腔前部腹面,可用解剖针通探察看。膀肮位于肾体的背方,壁簿,末端有排泄孔开口于内鳃瓣的鳃上腔。与生殖孔靠近,位于其背后方。围心腔腺(凯伯尔氏器)位于围心腔前端两侧、分支状,略呈黄褐色。(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均位于内脏团内,肠的周围。除去内脏团的外表组织,可见白色的精巢或黄色的卵巢。左右两侧生殖腺各以生殖孔开口于内鳃辨的鳃上腔内,排泄孔的前下方。(5)消化系统:细心剖开内脏团,依次观察下列器官。口位于前闭壳肌腹侧,模裂缝状,口两侧各有2片内外排列的三角形触唇;口

43、后连短的食管,其后膨大部分为胃;胃周围的淡黄色腺体即肝;胃后胃盘曲折行于内服团内的肠,试找出其走向;肠后为直肠,位于内服团背方,从心室中央穿过,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后闭完肌背方、出水管的附近。(6)神经系统:不发达,主要由3对分散的神经节组成。脑神经节位于食管两例,前闭壳肌与伸足肌之间,用尖头镊子小心撕去该处少许结缔组织,并轻轻掀起神足肌,即可见到淡黄色的神经节。足神经节埋于足部肌肉的前1/3处,紧贴内脏团下方中央。用解剖刀在此处作“十”字型切口,逐层耐心地剥除肌肉,在内服团下方边缘仔细寻找,即可见到两足神经节并列于其内。脏神经节蝴蝶状,紧贴于后闭壳肌下方,用尖头镊子将表面的一层组织膜撕去,即可见

44、到。沿着3对神经节发出的神经,仔细地剥离周围组织,在脑、足神经节,脑、脏神经节之间可见有神经连接。五、注意事项 解剖河蚌的足神经节时,必须认准位置,剥除肌肉时需细心,以防损坏神经节。六、作业绘河蚌内部构造图,标注各部分名称。七、思考题思考瓣鳃纲动物对环境适应的主要结构特点。实验十二 螯虾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螯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二、实验内容1观察浸制标本外部形态结构。2解剖浸制标本,观察内部构造。三、实验材料和用具螯虾浸制标本。解剖器、解剖盘、放大镜、显微镜。四、实验操作(一) 螯虾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观察螯虾属爬行虾类。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

45、几丁质外骨骼,颜色随年龄而不同,深红色或红黄色。将标本放在解剖盘内,按下列顺序观察。1头脑部: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1/2。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额剑两侧各有1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构造。2腹部:螯虾的腹部短,背腹扁,体节明显为6节,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腔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观察体节间连接方式并思考此连接对虾腹

46、部的伸屈运动有什么作用?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3附肢: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螯虾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除第一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他都是双枝型。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然后右手持镊子,由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若附肢缺失可用右侧对应的补上)。并按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依次观察(实验指导图121)。(1) 头部附肢:共5对。 小触角:位额剑下方。原肢3节,末端有2根短须状触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大触角:位于眼柄下方,原肢2节,基节的基部腹面有排泄孔。外肢片状,内肢成为细长的触鞭。 大颚:原肢

47、坚硬,形成咀嚼器,分为扁而边缘具小齿的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领须,外肢消失。 小颚:2对。原肢2节,薄片状,内缘具毛。第一小颚内肢小片状,外肢退化;第2小额内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称颚舟叶。(2) 胸部附肢:共8对,原肢均2节。 颚足:3对。第一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薄片状肢鳃。第二、三颚足内肢发达,5节,屈指状,外肢细长。足基部都有羽状的鳃。3对颚足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均参与虾口器的形成。 步足:5对。内肢发达,分为5节。即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前3对末端为钳状:第一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足;其余两对步足末端呈爪状。雄虾的第5步足基部内侧各有雄孔,雌虾的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各由有一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