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5330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精品文档.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常规的落实新课程轰轰烈烈的推进,造就了一批名师,造就了许多课堂模式和教学观点,但是就在这段励精图治的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过程中,我却体验到了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就是我们的一些常规性工作可能被忽略了。佐藤学先生曾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钱理群先生也说:“人们老是追求宏伟的目标而忘记了常识。” 因此,这几年里,我并没有盲目的追风, 而是在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语文教学的常规落实落到了实处,取得一些有效的经验,浅谈如下。语文就是一门

2、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就从学生的读做起,.阅读朗诵能力和水平,是评价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我校,这个问题令人堪忧,学生连早自修都不想读书,不要说朗诵的水平如何如何,最基本的错别字问题都没有解决。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老师没有教会或没有培养学生朗读的方法,没有教会学生解决生字、词的方法,没有培养解决生字词的习惯。有的老师可能布置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朗读任务,学生完成没有,怎样完成的,完成的质量怎样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布置前就没有想怎样解决,如果是这样,阅读、

3、朗读的结果可想而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基于课文内容的拓展性阅读或比较性阅读。在课内学习了哪一类题材的作品,或者哪一个作家的作品,课后就向学生推荐同一类题材的作品,或者同一作家不同篇目的作品来阅读,不仅加深对课内学习的认识,也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后,向学生推荐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及写春的美文,让学生读读背背,在适当的时间举行“诵春”活动,各小组间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多,背得好;教完阿长与山海经,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选择适当的时间开个“我眼中的鲁迅交流会”;教完安塞腰鼓,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要求做好读书摘录,背诵精

4、彩片断。教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在课堂上,请一部分读过四大名著的孩子介绍精彩片段,激发了学生读好书的兴趣,有效地进行读书,读好书的指导。说是知识和能力的展现。孔子说:“教学相长。”我的理解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同“学”、互“学”才能“长”,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教材内容是烂熟于心,上课堂之前教师查找资料,要进行大量的准备,要进行所谓的教师集体研究、集体备课,这样,走上课堂的时候,心中已有各种各样的准备,课堂上只要把事前备好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就大功告成了。而我认为,课堂上理想的学习方式是师生以相同的身份进行,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我在课前放手预习,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5、的时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步步落实,掌握方法。摘录笔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字词句的途径,在学生才开始接触摘录笔记时,摘录什么、怎么摘录?方法的指导非常必要。课前,布置学生1)自学生字,要求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词典。这样做的好处是: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2)质疑,根据课文内容提问,教会学生思考。 其次注意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说说预习中懂得哪些内容,遇到哪些问题。交流中,对学生预习的收获给予肯定,以调动其预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学潜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质量。课后,进行本课摘录笔记的修改以及补充。如果说前两步有许

6、多共性的内容,那这步就可以成为个性地摘录了。学生们有的进行课堂精彩发言的积累,有的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教师进行分类指导),有的学生继续写“读后感”,有的记录一些写作方法等等。慢慢的,学生从在课堂上说的多了,也越说越好了,越说越有水平了,越说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再次就是写,通过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作教学是最难的,往往老师批改累的吐血,学生愁的厌倦。.有人曾对美国学生的作文和中国学生的作文做过对比,美国学生的作文,题目、文章形式和用笔都较自由。他们可以写21世纪后期的中国,可写如果我是洲长,而

7、中国学生的作文,过分强调文章的立意和思想教育作用。这一点很束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作文无形中带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性,这样让许多作文应失真而失去了光彩。有一篇杂志上所记一个作文案例是这样的,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要求先采访爸爸再写。有一名学生他一直都模仿作文书上的样式写作文,可这一次老师强调作文一定要真实,他便按老师的要求做了,他写的作文是这样的 “今天我采访了我的爸爸,爸爸和以前一样,我每次有很重要的问题要问他时,他都想骗我。我说:爸爸如果你有很多钱,你想干什么?他说:全部花光。我问:如果你有很多时间,你想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他说:我太累了,如果有许多时间我想睡觉。我说:爸爸,同学们的爸

8、爸肯定说有许多钱就捐给穷人,有时间就去干活或建设家乡,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您要认真回答。可他还是继续开玩笑。爸爸做什么事都是随随便便,每次一回家鞋子也不脱,就去看电视,不是拳击,就是摔跤,尽是一些无聊的电视。老师,您说这样的爸爸还要吗?”这个案例,读后我想或多或少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要让理性和正义的道德法则过多地去约束我们的学生,不要让语法或语言习惯过分地去规范学生的表达。解放学生手中的笔,让他们写一些自己的东西,写一些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孩子必定是具有差别、富有个性特征的个体,如果还学生以自由,它们的作文中会闪烁一些自然的、富有个性的光辉。因此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落实学生的写。1)从低起点

9、入手首先我坚持让学生写学后心得,每篇文章学完后,我都要学生写一些学习本文的收获,哪怕是收获了一个词语,我也加以鼓励。积少成多,学生慢慢的形成了写的习惯。再次我们在作文命题时应尽量给学生空间,少一些限制和约束,比如字数的限制,文体的限制等,甚至对一些写作犯愁的同学,我要求他们可以仿写课文内容。人都有一种渴望自由的心理,学生在开放的心理环境中,素材往往更丰富,表达往往更流畅,而且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往往更容易被激活。2)联系学生生活练笔生活是我们学习中生动、鲜活的大课堂。写作植根于对生活的体验,因而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练笔,让学生觉得所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物,他们会觉得作文很亲切,并不生

10、硬和枯燥,如:春节来临,我就让学生写他们家春节的一些活动。学生们写的非常有趣。当汶川大地震时,震惊了中国,也惊动了全世界。此刻,所有人的心都被灾区人民所牵动,当然,学生们也不例外。多少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掩埋在废墟下,多少孩子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又有多少身受重伤,在痛苦中挣扎。于是,我每天让学生观看新闻节目,关注灾区、了解灾情,开展写观后感、写给灾区的一封信、写捐款倡议书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我让学生搜集奥运的有关知识,然后让他们自命题写写奥运,结果也非常好,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跃然纸上。3)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在学习生活

11、中,学生必然会遇上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思考争辩。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倘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具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我们班的荣誉是谁给的老师的作业布置小议等,这些题目都是学生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作文中,我们看到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他们是很有热情执笔的,而且在作文中我们看到他们有理有据,因为自己的思想得以充分表达,而使自己觉得写作文很快乐.中学生正是价值观形

12、成的时期,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探索、猎奇心理。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认为是探索者、研究者的需要,他们对新鲜和未知的事物和事理是充满好奇的。“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析,比如对“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的见解。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写的颇为新颖。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作文命题,应该作为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如果投下去的是一片叶,一片羽毛,则只会冷冷清清。王充论衡讲“意奋而笔纵”,刘勰体性讲“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都强调了情绪的引发及情感调动对

13、写作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注意“投石效应”,我们就多了一把启动学生作文兴趣的钥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日积月累的努力。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表达的需要和欲望,重视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还要重视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以上是我老老实实落实语文教学常规的一些做法,我认为立竿见影的教育不是真教育,教育需要我们去慢慢体验和感受过程,需要心里思考着身边的一些细微之处。对新课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倡导者的初衷远非一般所认识的那样,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模式,理解基础上拿来即可。这样的认识只是浅表的、机械的,也不符合课程制定者的理想。其实,专家们提供的“课程标准”只是一种理论文件,新课程的推进实际上就是实践检验与建设的过程。当我们忙碌于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进行语文课程改革的时候,别忘了语文课程的本来面目,别忘了落实好语文教学的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