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加官研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247276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加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汉代加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代加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加官研究.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汉代加官研究.精品文档.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代加官研究姓名:田德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黄留珠20080605摘要加官是在本官之外另加一种官职,凭此负有特别的任务或拥有特殊的权力。汉代加官主要有六种:诸吏、诸曹、散骑、中常侍、给事中、侍中。加这六种官职者,皆可出入或居住省中,与闻政事,参与国家大政,与皇帝关系十分亲密。虽然百官表说加官“皆秦制”,但实际上,加官制度是汉武帝时才开始形成的制度,它是武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是内朝制度的一部分,东汉内朝制度取消后,加官亦不再存在。加官制度在一段时期内确实起到了加强皇权的

2、目的,但到了西汉末年,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它反丽被朝臣所利用,成为其擅权专政的工具,加速了西汉的灭亡。关键词加官诸吏诸曹散骑中常侍给事中侍中AbstractThe Research of JiaGuan in Han IynastyJiaG啪is a11 added o塌c“positision w如ch is giVen to all omcial, so t11at tlleo衔cial has a spcc谳l lIIissjon or gpeciall powersThere arc six虹nds of缸n豳谢JiaG啪m Han Dyn罄ty:龇i、zhucao、saIlQi、zh

3、on薛h孤gslli、Geish征hongand ShiZhong,me people who are awarded to the six o币cial posmons can access or1iving tlIe pro“nce,pri、7 to me conduct of public aff撕rS, panicipate majorpolicies of the cou丑缸y矗nd tmve a very intimate rclations】1ip研tll廿le elperorAl也ougllme 1Iable of O街cials of all删【ll(s said JiaG啪

4、w弱the sy咖m of QinDynaS吼but in real时, Jia(沁aIl sygtem bcgan to take shapem me period ofEmperof Wu n is the Ies曲of stfcngth蕊g the Royal powcf and unden两ngthe priIne ministI。r,s po、鹏r,which is a part of t11e IIlIler ChamberS systenL WhenInner Ch锄bers system has been a_bolislled i11 tlle Eastc:rIl H弛Dyn

5、卿;JiaGuaIlalso n0 10nger锰imcd Jia&脚趼咄m iIldeed acllieVed the goal of s岫n昏蜥ngtlle RoyalpoweriIlaperiod 0ftinlc,butinle latewbstcmHan【,ynas哦becauof me emperDrs伽衄姐d incompcte咄JiaGuan syStcm w船used by somemiIlisterSbecame their tool of dict吐orbip,so it accel盯ated t11e collapsc Df 1heWestem Han DynaS够Key

6、Words JiaGIlan ZhllLi zhuCa0 SaIlQi z11帅gCllangShiGeiShiZhOng ShiZbong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相关数据库。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田盛霞指导教师签名

7、:耋垒迫,2卯新年6月占日2嘶年6月7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藐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夕,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麒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谯霞2岫5,年月占日一、选题依据及意义导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奠定时期。以职官制度而言,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及其相关的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加官就是这些制度中的一种,值得我们重视。所

8、谓加官,是指在官员本官之外另加其它官职以实现某种目的,如给予官员某种特权或提升官员待遇品级等。加官制对于提高皇帝的权力和抑制群臣的权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三公九卿制的发展和完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加官现象和加官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古代职官制度尤其是三公九卿制的认识和理解,对全面揭示秦汉政治、社会的演变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汉代加官有的在以后的朝代继续使用或者有所发展,所以,对于汉代加官的研究也有助于对后代的政治、宫制的发展演变有所了解。本文欲通过对加官的梳理考证来更好的理解秦汉官制,以期对其有个更好的认识。二、研究现状对于汉代加官制度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专著论述,只有一些学者的文章涉及

9、到了有关问题,另外,在一些有关政治制度史方面的专著中,也间接或简单地涉及到了加官问题,具体如下:杨鸿年的汉魏制度丛考国,对某些加官有详细论述,是研究秦汉加官的重要著作,但并不全面。安作璋、熊铁基的秦汉官制史稿o,在论述“中朝官”时也涉及到了秦汉加官,是了解秦汉加官基本情况的重要著作。祝总斌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也在不同章节里提到了一些情况,论述了西汉加官与中朝官制度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西汉加官的具体情况。杨树藩的中国文官制度史,在有关加官一节的论述中,几乎把各个朝代的加官作了全面介绍,但由于体例所限,其研究并不深入系统。杨鸿年汉魏制度丛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安作璋、熊铁基秦汉

10、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1月。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4月。杨树藩中国文官制度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另外,涉及加官问题的重要专著还有:李玉福的秦汉制度史论。,阎步克的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孟祥才著)孕,吕思勉的秦汉史国等。涉及到加官问题的文章主要有:劳干的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详细列举了秦汉时加官的具体任用情况,是研究秦汉加官的最基础和重要的资料。李宜春的论西汉的内朝制度,在吸取劳干先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观点。秦学颀的西汉给事中非加官考o,通过精密的考证,论证了西汉“给事中”并非

11、加官,观点新颖。其它文章还有乔国华的汉武帝时期中朝形成过程简析,徐杰令的两汉侍中考回,王欣的西汉大司马职宫考论毋,韩养民的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孙福喜的宫省制度与秦汉政治12,苏诚鉴的论西汉中外朝的形成及其作用13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对笔者撰写本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本文的写作思路加官制度是汉代官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汉代最基本的六种加官,探讨其设置、发展演变、职责及影响意义等问题,其基本框架如下:导言第一章:加官设置的背景。主要论述了与加官制度密切联系的宫省制度和中外朝制度。第二章:汉代六种基本加官研究。分为六节,每节论述一种加官,研究其设置、发展演交

12、、职责、意义等问题。并辅之以“史记、两汉书所见加官xo李玉福秦汉制度史论,山东大学出版杜2004年3月o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毕书局22年z月。o白钢主编盂祥才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o吕恩勉秦汉史l,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o劳干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载于制度与国家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5月。o李宜春论西汉的内朝制度,载于史学月刊2000年第3期。o秦学顾西汉给事中非加官考,载于t文史第3l辑,中华书局1989年。o乔国华汉武帝时期中朝形成过程简析,载于历史教学j 200z年第2期。o徐杰令两汉侍中

13、考),载于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l期。o王欣西汉大司马职官考论,载于南都学刊2005年第6期。”韩荠民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载于西北大学学报I卯8年第2期。“孙福喜宫省制度与秦汉政治)载于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苏i戎鉴论西汉中外朝的形成及其作用),载于江淮论坛l粥,年第4期。2者简况表”,使之更为形象具体。第三章:关于汉代加官研究的几个问题。主要论述加官设置的时间,加官有无俸禄及加官设置的意义三个问题。结语四、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关于汉代加官研究,至今还没有专著论述,大都是在论述秦汉政治制度时稍有提及,一些学者的文章也只是间接涉及或只研究某一种加官。本文是首次从较全面的角度来

14、探讨汉代加官制度,并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诸吏、诸曹的设置时间,给事中的发展演变,加官制度建立的时间,加官制度是内朝制度的一部分等问题。由于时间仓促,笔者只对汉书百官公卿表所指出的六种加官作了分析研究,对于其他有些学者认为是加官有些学者认为不是加官的官职如大司马、奉朝请、特进、给事黄门等没有提及,而笔者所论述的这六种加官其主要目的为加强皇权的,因此西域都护这个加官也没有叙述,若以后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将继续对这些官职进行研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许多问题都只是提出来,还未解决,某些论断也不免有失当之处,祈专家批评指正。加官设置的背景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这样一段话:“侍中、左右曹、诸吏、散

15、骑、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诺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固此段中的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给事中这六种汉代的基本加官就是笔者论文所要论述的对象。何谓加官?上己指出,所谓加官,是指在官员本官之外另加其他官职以实现某种目的,如获得特别的权力和地位,负有特别的任务或者以示优宠。加官是中国古代官制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其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的加官是指不论长时期或短时期,只要在本官

16、上另加一种官职,这种被加官职就可称为加官。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经常派遣大臣执行一项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给他另加一种官职,任务完成后,这个被加官职也就随即取消,这种临时性的加官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由来已久,随处可见。秦会要订补职官上:“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盂卯日: 公不如为仆。公所长者使也,公虽为仆,王犹使之于公也。公佩仆玺,而为行事,是兼管也。注:韩非子说林上篇补:俞樾诸子平议云:仆与行为官名,言佩仆之玺而为行之事也。按秦官有大行、太仆,本云此。”管“始皇十六年,南阳假守腾。补:赵翼陔馀丛考二十六:秦汉时,官吏摄事者,皆日假,盖言借也,非真假之意。”固一般而言,以某官兼、领

17、、行、守、假某官的,都属于广义上的加官。狭义上的加官是指专门用来作为加官的官职,如,西汉的诸吏、诸曹、散骑,唐代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知贡举,明清的三公等等。不过狭义上的加官都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为专门的加官,在另一时期内可能又转变成正式官职,如侍中一职,在西汉时为加官,东汉时转为专官,南北朝时期为门下省长官,号称宰相,权力盛极一时,唐代中期以后又大都作为加官使。【东汉】班固汉书)卷19上,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739页。【清】孙楷撰,徐复订补秦会要订补)卷14,中华书局1998年11月,笫22】页。【清】孙槠撰徐复订补t秦会要订卷14,中华书局199

18、3年11月,第223页。4用。由于中国古代官制的复杂的发展演变,加官亦是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演变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所要论述的汉代六种加官即属于狭义上的加官。汉代加官制度与宫廷有着紧密的联系,想要很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加官制度,则必须先了解一下秦汉的宫省制度和中外朝制度。(一)、宫省制度“宫省”一词在史书中经常出现,宫为皇宫,那省为何意呢?汉书-昭帝纪“供养省中”注引伏俨日:“蔡邕云本为禁中,门髑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行道豹尾中亦为禁中。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故日省中。”师古日:“省,察也,言入此中皆当察视,不可妄也。”。汉书武五子传:“(江)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自言宫中有益气

19、。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可见省中即禁中,在宫内,是皇帝和后宫妻妾居住的地方,相比宫中来说,省中戒备更为严格,“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除此之外,皇帝在行进之中和行宫之中亦设省,其戒备与宫中之省一样严格。而有关宫廷内外界限和出入宫省的规定,即为宫省制度。宫省制度并不始于汉代,它孕育于先秦时期,不过起初的宫省制度并不严格,“禁中”主要指后庭地区的观念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比较泛杂。到了武帝时期,尤其是武帝晚年“游宴后庭,公卿大臣不得入”之后,宫省之间的界限才开始严格起来,禁中逐渐仅指后宫所在地区。公卿大臣没有皇帝的允许是不得进入省中的,而且省中的士人也一天天减少,如最初的中常侍还兼用士人,东汉中后

20、期就全部改用宦者,侍中虽仍用士人,但亦不与中官共止禁中了。到了东汉末年,统领禁省的已全部是宦者了。界限的严格就导致了亲疏远近之分,对秦汉的政治也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影响。杨鸿年先生在其著作汉魏制度丛考一书中提出:“如以宫省制度为基点,研究两汉职官设置,则当时官吏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省中工作和经常居住省中,或虽不经常居住省中但其关系与省特别密切的官吏,可以叫做省官。第二类是设在省外宫内的官吏,可以叫做宫官。第三类是设在宫外的官吏,可以叫做外o汉书卷7,第213页o t汉书卷63,第2742页。5官。”。这三类官从相对于与皂帝的亲近关系看,是省官高于宫官高于外官。而由于与皇帝的关系亲疏远近不同,它们

21、对秦汉政治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汉初,皇帝奉行“无为而治”,以丞相为首的公卿大臣们掌握着很多重大的权力,在许多事情上都可自行作主,不用经过皇帝的许可,国家的政治中心在朝中。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抑制以丞相为首的公卿大臣,就重用一些文学侍从之臣,给他们加上某些官职,使他们能够顾问应对、参与谋议、平尚书事,剥夺了外朝官的一些行政权、司法权和侍卫权等,逐渐把国家的政治中心转入宫廷之中。到了武帝晚年,“游宴后庭,公卿大臣不得入”,宫省界限严格之后,省官的作用开始突显出来并不断发展。省官由于与皇帝的关系特别密切,深得皇帝的信任,由侍从之官慢慢转变成议政之官,成为君主与之商议国家大政的心腹之臣,国家的

22、政治中心又逐渐转入省中,特别是东汉时期,皇帝幼小,太后主政,其所居住的地方一省中便自然而然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诏令的发源地和最高统治权的象征,中常侍、大长秋这些省官也就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为所欲为,并最终导致了东汉政权的灭亡。纵观两汉政治,可以说是“以内制外”、“以近制疏”的政治,不管地位再高,俸禄再高,只要是外官,就有可能受制于内官,何进这样的外戚亲贵入省即死的史实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一句话,宫省制度最大的影响就是使国家的政治中心逐渐转入宫省,转入君主的卧室之中,维护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使皇权与国家进一步成为君主的私有财产,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挥到极至。(二)、中外朝制度何谓中外朝?汉书刘

23、辅传“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俱上书”一句注引孟康日:“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o可见,外朝是指以丞相为首的行政中枢,而中朝又称内朝,是汉武帝新剑的机构,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由皇帝信任的人所组成的亲随和秘书班子。说是汉武帝新创的机构,但并不否认其他朝代就没有这些亲随和秘书班子,不论在何种时候,对。杨鸿年汉魏制度丛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3页。汉书卷77第32523253页。6于君主来说,百官总有亲疏之分,有内外之别,不过却都未曾像西汉这样这么大张旗鼓地提出来,作为一种正规的制度对政治产

24、生那么大的影响。一般都认为中朝起源于汉武帝时期。钱大昕三史拾遗日:“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武帝始以严助、主父偃辈入直承明,与参谋议,而其秩尚卑,卫青、霍去病虽贵幸,亦来干丞相、御史职事。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政事,而由戍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此西京朝局之变,史家未明言之,读者可推验而得也。”。不过武帝时期,内朝制度并不成熟,内朝组织也并不完备,直到昭帝幼年即位,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在宫中代行皇帝权力,起用亲信和亲属为将军和宿卫近臣,内朝制度才发展成熟,中外朝区分才严格起来。从此,中朝掌机密决策,外朝只总管郡国行政和例行政务,原

25、来上佐天子、下率百僚的丞相降为一般政务长官,丞相府形同虚设。宣帝时,鉴于霍氏家族的擅权专政,曾一度有意加强丞相权力,削弱内朝首长的权力,不过临终时,仍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以稳定新旧交替之际的政局,中外朝体制被保存下来。成帝以后,内朝完全被外戚所把持,并始终凌驾于外朝之上,最终造成了王莽代汉的结局。关于内朝的组成,据盂康注为“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不过不少学者对此还有不同看法,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官亦为内朝官,如尚书、光禄勋、司隶校尉、大夫、博士等。但不论何种看法,都承认加侍中、常侍、散骑、诸吏、诸曹、给事中这六种加官者都为内朝官员。关于中朝形成的原园。汉

26、书严助传:“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娄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事,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注引师古日:“中谓天子之宾客,若严助之辈也。外谓公卿大夫也。”从这里看,国家多事乃中朝形成的原因。汉武帝时期,汉初的功臣们都已相继死去,其子弟们都大为碌碌无庸之辈,不能胜任重大职责,对于雄心勃勃,想有一番大作为的。【清】饯太听廿二史考异附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20

27、04年4月第1434页。汉书,卷64上,第2755页7汉武帝来说,势必要改变这一局势,因此便提拔重用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遇到大事,与他们商量,让他们与大臣辩论,使自己的意志能够贯彻下去,久而久之,中朝便慢慢形成了。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乃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结果。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虽然皇权与相权相互依存,但二者也一直处于相互对立、不断冲突的关系中。即使在西汉初年,这个皇帝与丞相关系十分“和谐”的时期,皇帝对丞相也心存顾虑,时刻防范,萧何被“下廷尉,械系之”就是其例。武帝时期,任丞相者皆为平庸之辈,不但没有了汉初丞相的能力,而且还失去了他们的恭重谨慎,骄滋日甚,凭借自己强大的

28、权力,时常对皇帝做出一些不恭行为,向皇权挑战,如田蚧任丞相时,“当是时,丞相如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日: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日:君何不遂取武库!?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这当然是雄才伟略的武帝所不能接受的,于是便利用身边的近臣和心腹之臣,使之开始掌控机要,分割丞相之事权,使国家的政治中心逐步转入宫省之中,而丞相不再是“助理万机”的行政首脑,逐渐成为皇帝的助手,仅执行诏令而已。到了昭帝霍光秉政时期,内朝制度之所阻发展成一种成熟

29、的制度,亦是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分不开的。武帝晚年,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但霍光相比其他大臣如金日碑、上官桀、桑弘羊等略显资历不足,这就很容易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服,因此在平定上官桀、桑弘羊的叛乱后,霍光不得不仿照武帝,选拔一批有才干、多智谋且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官吏,放在宫中省中,充当自己审批外朝文书,处理与丞相等大臣关系的参谋、顾问。这样,中外朝的界限越来越明显,霍光以内朝首领的身份控制着整个朝局,丞相等公卿大臣仅唯光命是从而已,内朝制度完全成熟以至极盛。中朝的作用与中朝形成的原因是相对的。首先就是构成了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变化,填补了丞相衰败后造成的权力结构的真空,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皇帝与中朝

30、臣对国家大事进行商量,作出决策之后,便交给公卿大臣们去处理或直接任命中朝臣办理,这样行政中枢软弱的缺陷就被弥补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了。其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中朝官的设置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公卿大臣的o汉书卷107,第2944页。8某些决策权、行政权、司法权、侍卫权等,丞相不再是“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的“助理万机”的行政长官首脑,其权力一天天缩小,最终仅变成惟皇命是从,执行皇帝决策的执行官而已,而皇权则一步步扩张,不断向政府权力渗透,最终确定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中外朝制度的推行和成功是依赖于其制定者和推

31、行者的品格、能力和权力的,而不是政策本身的实效性,这样当君主本身很软弱无能的时候,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就很难表现出来,相反,由于中朝官与君主的亲近及掌握着重大的权力,就很容易造成权臣擅权的局面,皇权反倒削弱了。元帝以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直到内朝首领外戚王莽利用中朝制度窃取了汉家政权。不知那位致力于加强皇权的武帝地下有知会对这一历史的循环作何感想!了解了宫省制度和中外朝制度,我们也就对汉代加官制度有了个大概的印象。它是在内夕朝制度形成过程中,君主利用加官制度,给某些人加上加官之号,使之变为能够自由出入宫中省中的内朝官员,以方便他们顾问应对、与闻政事,从而起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32、的目的。加官制度与内朝制度是相始终的,随着内朝的兴起而兴起,极盛而极盛,消亡而消亡。o【西汉】司马迁史记)卷56,中华书局2005年6月,第206卜2062页9二、六种基本加官研究(一)、诸吏史记、两汉书所见加官诸吏者简况表(表1)姓名本官身份时问出处(卷页)侯琳侯臧之子汉武帝18899901 史张禹光禄大夫、关内侯名儒、帝师汉成帝221154 记王崇光禄大夫、关内侯帝舅汉成帝lO304杨恽光禄勋文学材能之士汉宣帝19下807右将军典属国冯奉世材武之士汉元帝19下814815光禄勋尹忠光禄大夫汉元帝19下815匡衡光禄勋名儒汉元帝19下820于永光禄勋于定国子、尚公主汉成帝19下830孔光光禄

33、勋、光禄大夫名儒、孔子之后汉成帝19下835 (汉师丹光禄勋名儒、太子太傅汉成帝19下84l 书平当光禄勋名儒汉衰帝19下845-846王安光禄大夫汉哀帝19下848贾延光禄勋汉哀帝19下848韦赏光禄大夫太傅、韦玄成之后汉哀帝19下850一851周堪光禄大夫名儒、太子太傅汉元帝361929一1930王迁文学光禄大夫汉昭帝682940辛庆忌光禄勋、右将军材武之士汉成帝692997龚胜光禄大夫名儒汉哀帝72308l张延寿富平侯张安世子、功臣后汉宣帝78327910I郑宽中光禄大夫、关内侯帝师汉成帝813348l任胜中郎将、羽林监霍光之婿汉宣帝6825921、诸吏设置的时间汉书成帝纪“封舅诸吏光禄

34、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一句注引应劭日:“百官表诸吏得举法案劾,职如御史中丞。武帝初置,皆兼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为之,无员也。”从此看出,诸吏为汉武帝时所置,但这与汉书百官公卿表所叙述的加官“皆秦制”不符,到底是何时所置昵?汉书贾山传记贾山至言日:“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敏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很多人根据这一记载认为文帝时已有常侍、诸吏之官,所以就像百官表所说诸吏乃秦置。但仔细分析后,笔者比较认同安作璋、熊铁基先生的观点,其在著作秦汉官制史稿中认为“这常侍诸吏和前述卢绾之常侍中一样,不过是常常侍从在左

35、右的诸吏而已,是泛指,尚未形成加官之号,仅仅是侍从驰驱射猎。当然其所以成为加官,也许是由这种亲近侍从关系发展而来的。”圆另外,从表1中我们也可看出,所列的最早的加官为益诸吏的官员所在时期为汉阉帑时,所以说,秦置诸吏看来并不确切,应是应劭所说乃汉武帝所置。2、加官为诸吏的官员的本官及身份汉书百官公卿表“诸吏?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回一句表明加诸吏官员的本官范围甚广。不过,我们从表1中可看出,加诸吏官的官员本官多为“光禄大夫”、“光禄勋”,其他官职则较少,甚至汉官解诂中竟有“诸吏,光禄勋是也”固之句。为什么加诸吏的官员多为“光禄大夫

36、”、“光禄勋”呢?汉。汉书卷lO,第304页。汉书)卷5l,第2335页。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1月,第293页o汉书)卷19上,第739页。【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援官解诂卷),中华书局1990年9月。第16页11书百官公卿表“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大夫掌议论,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千人。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可见光禄勋的主要职责除宿卫宫内门户外,还侍从皇帝左右,参与谋议

37、,虽为九卿官之一,但相比其他外朝官来说,与皇帝关系要亲密许多,且因负责宫中安全,深得皇帝信任。加诸吏官后,其主要职责“得举不法”、“平尚书奏事”都是皇帝不轻易滥予的权力,必为皇帝所信任尊重且相当称职之人。表中所显示的加诸吏的官员的身份多为名儒,是相当有学识之人,必能很好地参与谋议,并且这些名儒还多为皇帝的老师,是皇帝十分尊重且信任的人。另外,材武之士、文学材能之士也占有一定比例,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光禄勋和光禄大夫的职责及加诸吏官后的职责。所以说在皇帝想加强自身权力但又必需和朝臣商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与之较亲密地位十分重要的有真才实学的光禄勋加诺吏官后变为内朝官员,赋予其更重要的权力和地位,从

38、而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3、诸吏的职责与地位汉书百官公卿表:“诸吏?加官?诸吏得举不法?”汉书成帝纪注引应劭日:“百官表诸吏得举法案劾,职如御史中丞。”。汉书百官公卿表“诸吏”下注引晋灼日:“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晋书职官志:“汉武时,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固可见,诸吏的职贡主要有两方面,一为“得举不法”。二为“平尚书奏事”。关于御史中丞,其为御史大夫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o汉书)卷19上,第727页o汉节)卷10,第304页o汉书卷19上,第7

39、39页o【唐1房玄龄等撰晋书卷24,中华书局1993年lO胃,第729页12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诸吏“得举法案劾,职如御史中丞”,明显是侵蚀了外朝官御史大夫的职权。尚书一职本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是少府十六官令丞之一,为主管天子笔札及文书之官,地位并不是很高,但随着朝廷政局的发展,西汉内朝和外朝的形成,尚书的任务逐渐加重,地位也不断提高,内朝官员首领大都要领、平尚书事。所以说诸吏可“平尚书奏事”就使得加诸吏官的官员的权力大为增加,地位也大大提高。如汉书孔光传:“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数年,迁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

40、中,赐黄金百斤,领尚书事。后为光禄勋,复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如故。”圆汉官旧仪:“五官属光禄勋,不得上朝谒。兼左、右曹诸吏,得上朝谒。”圆力口诸吏官后,官员可日上朝谒,与闻政事,典领枢机,成为深得皇帝信任的内朝官员。而且加诸吏官的官员大都又加给事中之官,给事中,给是禁中之意,加此官号可自由出入禁中,与皇帝的关系又近了一步。如:汉书辛庆忌传:“其后拜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岁余徙为左将军。”。汉书龚胜传:“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汉书孔光传:“数年,迁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赐黄金百斤,领尚书事。后为光禄勋,复领尚书,诸吏给事中如故。”能够出入省中,必为皇帝信

41、任之人,深得皇帝信任,又握有重权,其地位及身份当然是贵不可言,怪不得古人会有“士之权贵,不过尚书,其次诸吏”。的感叹。4、诸吏的演变诸吏乃汉武帝时所置,伴随着内朝制度的发展而发展,东汉消失不再存在,这与诸曹的演变是相同的。为什么它们没有像侍中、中常侍那样演变成一种正式官职,而在东汉时却基本都没有了呢?“看来是因为它们过分一般化,诸者众也,众多的官吏可以称为诸吏,各种各样的曹可以称为诸曹,与侍中、给事中可以变o汉书)卷19上,第729页o汉书)卷81,第3353页。【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汉官旧仪卷上),中华书局1990年9月第33页。o汉书)卷69。第29卯页。o汉书卷72,第3憾l

42、页。o汉书卷8l,第3353页。o【清l孙星衍等辑周天蝣点技汉官六种扳官解诂一卷,中华书局19帅年9月,第16页13成一种专称不同,与散骑也不同。”。如后汉书酷吏传:“赐钱三十万,(董)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独行传:“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肌肉消烂,终无异辞。”不仅如此,西汉时所出现的“诸吏”一词,也有许多是指众多官吏的意思。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所以诸吏一职在东汉消失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与此相对应,我们在加官诸吏者简况表中也找不出任何一位在东汉加官诸吏的官员。(二)、诸曹史记、两汉书所见加官诸曹者简况表(表2)姓名本官身份时间出处

43、(卷页)韩增光禄大夫韩王信之后汉武帝331857贲并期思侯贲赫之后汉元帝64下2835霍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功臣、外戚汉武帝68293l金岑中郎将、光禄大夫金日碑之后汉元帝682963金明中郎将、光禄大夫金日碑之后汉元帝68Z963金汤(中郎)将大夫金日碑之后汉成帝682964 汉金融(中郎)将大夫金日碎之后汉成帝68Z964 书丙显丙吉之子汉宣帝743148冯立郎冯奉世之后汉元帝793305孔捷列校尉孔霸之子汉元帝8l3353孔喜列校尉孔霸之子汉元帝813353王商中郎将外戚汉宣帝823369翟义郎翟方进之子汉成帝843424。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s4年1月,第295页。

44、o【刘宋】范哗后汉书)卷77酷吏传董宣)。中华书局2003年8月第249D页。o后汉书,卷8l独行传陆续,第2682页。史记)卷8,第344页14l淳于长列较尉太后姐子汉成帝933730I王永王莽之兄99上4040史记、两汉书所见加官左曹者简况表(表3)姓名本官身份时间出处(卷页)杨恽中郎文学材能之士汉宣帝17671于永西平侯于定国子,尚公主汉元帝19下820尹忠光禄大夫汉成帝19下824苟参水衡都尉汉成帝19下830甄丰中郎将汉哀帝19下852宋弘光禄大夫汉哀帝452180 汉息夫躬光禄大夫、宜陵侯儒生汉哀帝452180 书陈成郎文学材能之士汉元帝662900金涉金日碑之后汉成帝682963

45、辛庆忌中郎将材武之士汉成帝692996段会宗中郎将、光禄大夫材武之士汉成帝703030夏侯兼太中大夫夏侯胜之子汉宣帝753159王章中郎将文学材能之士汉元帝763238丁宣屯骑校尉将军丁明之族父汉哀帝933735陈立卫将军、户军都尉汉成帝953845班回越骑校尉汉元帝100上4198史记、两汉书所见加官右曹者简况表(表4)姓名本官身份时间出处(卷页)辛庆忌光禄大夫材武之士汉成帝19下827刘安民郎中宗族之后汉宣帝361972刘歆太中大夫宗族之后汉平帝361972苏武典属国汉宣帝542468 汉杜延年太仆杜周之子,霍光吏汉昭帝602662 书金汤金日碑之后汉平帝682966赵印中郎将赵充国之子汉宣帝692976薛况侍郎薛宣之子汉哀帝833395侯泳长水校尉、伐虏侯侯蕖弟新朝99中4123班旃中郎将、谏大夫文学材能,七汉成帝100上42031、诸曹的职能诸曹又称左右曹,这从汉书百官公卿表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