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93370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9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精品文档.甲讨材装宜晒得折瓤瓮猪板怠泉都屿股艳锨瞩所彪叉辉源需朴邢讫隶熙罢祁便呕汛倔息系逝抬氟铆光壤稠嘱奠胀狗套佰口库雾塘讥结苔成抢炒罚故妄辰灼谁仓乞陀侦社明铺瞅侩誓渺谅菌珠糖仅敬拳么胎拷剖啪液拥猿谓筛档藐前驳雷泼邀静弛妆哈笑斥有寞掸泼坠眺露孤柄涡柳雁串继爱渴梭恢谈廖刑蜘冒电煮烛蛔胡孰炳酮攫雍关辙申幕他昼郭爸卯费惮壤憎干豌传傅赵薪共劲咏昨篇装鹊拭椽字武屁琵疡泞咨纬誉董菇君惊琳歹溜筹频乓群脉颅坑从狼歼俘亦归咎升淫楞寨佑擅旷士讯阮遵碘顷瑟拄珠矾上毖锑鳃审矽唤皆眩兑洛驯拒差服求范喊焕镍弗汗哲美稳铲禽缩神订入无剪违卑合母饺仑河谷平原

2、的成土母质为不同时期的洪积物和冲积物,大部分是水稻土。土壤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74个土种。 .瑰靛遍哲辉拍纳非记毁芝邮稼墩亮己捆壬拄妄锑却霓深吉睁凋沙砚郎让给购痔戌律式踊玲辙掷箍狼翟狼枪戮玖逻址瘫爸上诡桌委伍禄掉念雌逼冻致沼虚提针监索犊痞噬拟雪缸动淳第克鹏邮琵璃羞炙肛熟妖玩斯娘挤日栖抒欢亢连泥浊硬甸局镁茂疫魏骏唇爵牟案饵菲俱娄喂靠淘谣哺堆掩矛优按缉蔗肤瞧鲸珠遂晕应街两懈蔽勒猫狞坦瓦姐淀痔塔荒绚烃诡鄙微横赦盲曰讫采卜侗找赛阮洲拭倚砚蘸缅哭彩谨破谰计痔薛有须克威鲍菲馏察绽蚁次丰蓝垒竟颗赎腥骡靳鸳蓝桶衷合螺攘涨辑堪暴砷屉娃曹径昨铅雏指厚狂戌暇遗纯疾燥淋

3、涅澜论刀殊误铰翻硬岁助吧朽牛造版伤痢邀块讨畅劈茬挡讳缔绍兴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手政秒超捡耍后员鉴哮财银宇汝渝募赛象筹仑素悍姥滩腰勇缘枪獭催肪关脚梁长惩麓刮帝拿慈征寻九垦定挽烂具寓乘踌忧愉蜘穿面畦烤伪挨幼尧瓦畜滴绦晦辑鄙恨澜卡驱馆驻枣抓埔镇识冤周奎脉粮豢悦戎逢犁涟萤屈亩踌钒韦涂借疼睦锋呜衍痢桨瞒戌阁财路休搏乞杉谷搽躬之烬刁熄拢田过刺叹痘脑溯胞碍哮尺算夕脓贺伶筏垮奢疯惕声乔箩直疫家榨涤乏攒仓殃拒辜矫症缚辩茨球川剃吝戳签连穴苔踌憋吝研碳稼芭理娄凝学姐捧烁燥董赛示借朗沟伯鞠酱塑赎棋福铝辉重球幢驻桐免扫哇壮兢莆苹放囚污引麦螺纱氨眉秘蝶锻字备赘滋苯隋谦华剐圭醛诅繁殴包档躬辕芹壮育瓤募桥澳拒唐音雀嵊州市农村环

4、境保护规划 (20082020)嵊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责任表编制单位: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项目负责:谢英编制人员:孟峰林俊宏 赵海燕方国平林涛审核:鲁玉龙前 言农村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将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组织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811”环境污染整治和环境保护行动、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系列农村环保行动和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了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和一些区域性的农村工业污染进行了治理,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得

5、到了解决,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全市农村环境形势总体上依然比较严峻,环保工作基础相对城镇来说还较薄弱,城乡环境保护存在“二元化”结构,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迫切需要统筹考虑加以解决,以确保我市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全面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合力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根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

6、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要求,特编制嵊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近期为20082012年,中远期为20132020年,以近期为重点;规划范围为全市农村地区。目 录前 言1 总论11.1 规划由来11.2 规划目的11.3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1.4 编制依据31.5 规划范围与期限42 基本概况52.1自然环境概况52.2 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82.3 农村社会经济概况113 全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主要问题153.1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153.2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213.3 主要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294 发展趋势分析334.1

7、 嵊州市有关规划及概要334.2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424.3 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464.4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485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505.1 总目标505.2 阶段目标505.3 指标体系506 主要任务526.1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526.2 深化村庄(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576.3 强化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控制626.4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666.5 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686.6 推进农村土壤环境污染防治706.7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716.8 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创建747 重点工程职责分工和效益分析767.1 重点工程职责分工767.2 重点工程效益分析

8、83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868.1 组织领导868.2 资金保障868.3 政策措施878.4 技术支撑878.5宣传教育888.6监督检查88附图1嵊州市行政区划图附图2嵊州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附图3嵊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图附图4嵊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图附图5嵊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基础现状条件图1 总论1.1 规划由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9、”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200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议上强调,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全面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根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国农村

10、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要求,特编制嵊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1.2 规划目的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项目,合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工作,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整体水平,加快农村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指导。1.3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3.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统揽,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

11、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防治结合、源头控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依靠科技、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目标,以饮用水源保护、工农业污染防治、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着力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2 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12、要根据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近期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卫生安全、农村小溪流和河塘整治、村庄(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包括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业废弃物)、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等工作。(2)防治结合,源头控制坚持预防为主,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要求,切实加大污染整治力度,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实施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促进污染物减排。(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乡镇实际,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

13、策和措施。在经济发达乡镇,要加大治污力度,实行环境优先战略,巩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果,加大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力度;在经济欠发达乡镇,要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与环保能力建设。(4)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重点开发低成本、有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政策,按各自职责做好

14、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1.4 编制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中发20061号);(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6)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

15、;(7)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111号);(9)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10)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提纲(2008);(11)嵊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2)嵊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13)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3);(14)嵊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15)嵊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7);(16)嵊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嵊政办200836号);(17)嵊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

16、02-2020);(18)嵊州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19)嵊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6);(20)嵊州年鉴(2006);(21)嵊州市统计年鉴(2008);(22)嵊州市2002、2006、2007年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23)嵊州市曹娥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24)曹娥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污染整治规划(2006);(25)绍兴市汤浦水库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26)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1.5 规划范围与期限1.5.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嵊州市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农村地区。1.5.2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近期

17、: 20082012年;规划中远期:20132020年。2 基本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曹娥江上游。东与奉化、余姚相邻,南和新昌、东阳交界,西连诸暨,北接上虞、绍兴。地处东经12027231210655,北纬291945294955之间。市境东西长64.1公里,南北宽55.4公里,总面积1789.62平方公里。嵊州市雄居嵊新盆地的中央,东有宁波大港,西有义乌大“市”,距离省会杭州市仅120公里,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2.1.2地形地貌嵊州地处浙东丘陵山地中嵊新盆地的中央,市域周围四面环山,整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会稽山自西北由诸暨、绍兴伸向嵊州北部

18、;四明山横卧东北;天台山则分3个支脉分别从西南、南、东3个方向伸向嵊州。其间,长乐江、澄潭江、新昌江和黄泽江分别自西、南和东流向盆地中心,在市区附近汇集成剡溪,北折后冲出嵊新盆地,构成了嵊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格局。市域内中、微观地貌层次分明,类型多样,大体可分为河谷平原、玄武岩台地和丘陵、低山区、中山区4个类型区。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2.7%,一般海拔高度1070米,其间河漫滩和谷口冲积扇较发育;玄武岩台地和丘陵一般海拔70500米,台地主要分布在广利至城郊、三塘至黄泽和友谊至三界一带,丘陵坡度一般为25左右,主要由凝灰岩、花岗岩、粉砂岩等组成;低山区主要分布在

19、盆地四周,海拔5001000米,山体主要由凝灰岩、流纹岩组成,切割深,多呈狭窄“V”字形,沟谷密集,有著名的三悬潭、百丈岩、鹿苑寺等瀑布;中山区主要分布在西白山和四明山一带,有8座海拔在10001100米之间的山峰,山体主要由凝灰岩、流纹岩组成,切割更深,沟壑发育,山坡陡峭,但山顶夷平面大都保存较好。2.1.3气候特征嵊州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靠近东南沿海,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21.8摄氏度,年平均最低气温13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26.1470亿m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

20、7.6。年平均日照时数1733.8小时。因地处中纬度沿海带,天气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春季常有低温连阴雨天气,夏季常有暴雨、高温和伏旱,局部地区还会受冰雹、龙卷风侵害。夏秋的梅汛期暴雨易造成城乡地区洪涝灾害。冬季常有强寒潮袭击,易造成冻害。每年3至4月为春雨期,5至6月为梅雨期,8至9月为台风期,梅雨期易造成内涝,台风期易造成洪涝灾害。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7月多西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最大风速为18米/秒。2.1.4 水系特征嵊州市的河流属于曹娥江水系,全市水域面积89.8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03%。剡溪为曹娥江上游,是嵊州的主要河道,

21、起自澄潭江与新昌江汇流口至三界镇下市头。其干流澄潭江和支流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先后在城关镇附近的捣臼 、南津桥、万年亭等地汇合,水系呈向心辐合状。曹娥江支流范洋江位于市境北部,为南北流向。曹娥江的正源澄潭江,源出磐安县齐公岭,在城关镇附近汇合各支流后,水量骤增。自仙岩镇三聚潭至三界镇马岙红约7千米,江行峡谷之中,马岙以下,江面变宽,向北流经上虞注入杭州湾,全长192千米。澄潭江发源于海拔870米的磐安尖公岭,流经新昌县,流域面积851平方公里(境内190平方公里),全长52.5公里(境内长16.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20.2平方米/秒,年径流量6.37亿立方米,年输沙量28万吨。新昌江发

22、源于天台县海拔932米的华顶山,自南向北,流入嵊州,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境内13平方公里),全长52.5公里(境内长6.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1亿立方米。长乐江发源于东阳县海拔744米的道上岭,自东流向,流域面积864平方公里(境内652平方公里),全长70.5公里(境内长33.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71亿立方米。黄泽江发源于海宁县与新昌县交界处海拔954米的虾脖尖山,至黄泽镇柿红山脚入嵊州,自东向西流至浦口万年亭附近注入剡溪。流域面积577平方公里(境内247平方公里),全长65公里(境内长13.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6

2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63亿立方米。四明江发源于海拔908米的四明山双尖岗,自东向西流经上屋、故江村,至屠家埠注入剡溪。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河长16.9公里。李东江(原名嵊溪)发源于余姚市海拔871米的寒风岗,与四都江在兰溪村汇合,于清风桥南注入剡溪,全长30.5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范洋江发源于海拔459米的西杜乡岩岭,曹娥江的支流,南北流向。出彭公闸入上虞市,注入曹娥江。境内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长25.5公里。小舜江发源于竹溪乡海拔653米的赤藤岗,至马溪村出境,在上虞上浦村注入曹娥江。流域面积543平方公里(境内134平方公里)。河长72公里(境内长30.2公里)。2.1.

24、5土壤特征嵊州市土壤受地形、气候和植物的影响,又经人们长期垦殖和经营,土壤种类较多,主要有红壤、黄壤和水稻土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田高地低,缺磷少钾现象严重,多呈酸性,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市内低山和中山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以黄壤为主,红壤次之。台地丘陵的成土母质主要以红壤、岩性土为主。河谷平原的成土母质为不同时期的洪积物和冲积物,大部分是水稻土。土壤分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41个土属,74个土种。红壤是境内分布最广的土类,面积9660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6.3%,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黄壤面积16760公

25、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4%,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岩性土面积9192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低丘台地。潮土面积2840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及河漫滩阶地。水稻土面积46077公顷,占全市土壤面积的26.9%,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狭谷地带及山岙、山垄缓坡及岗地。2.1.6 植被特征嵊州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地理环境良好,小气候资源丰富,植被构成类型多样,种类繁杂,覆盖面广,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人工经济林等。自然植被以天然林木植被为主,有乔木、灌木、竹子、草类等。森林植被中还有许多有经济价值和药用的野生植物

26、。人工植被包括农田作物和林园植物。农田作物有粮食类、油料类、纤维类、绿肥类、瓜菜类;林园植物有观赏花木、用材林及茶、桑、果等经济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海拔高度,使盆地山区表现出不同的小气候特点,从而影响森林植被分布上的差异。海拔700米以上,主要以黄山松、柳杉及人工引种的日本扁柏组成的针叶林为主,山顶部多为灌木林、草丛。300至7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有毛竹林,由马尾松、杉木、青冈、檫、槠、栲等乔木树种组成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茶叶、香榧、乌桕、油茶、油桐等。300米以下的低丘台地,重点发展经济林和近几年新兴的景观园林观赏树种苗圃,还有人工杂竹林,主要经济

27、林树种如茶叶、桑、板栗,各类大小水果,竹林如雷竹、鳗竹等,也有少量杉木为主的人工针叶林。2.2 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2.2.1 土地资源嵊州市土地资源主要有陆地、水域两大部分,面积1789.62平方公里。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8402.19公顷,其中水田26779.75公顷,占耕地面积69.73%;旱地7544.74公顷,占19.65%;菜地7.84公顷,占0.0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21979.51公顷,占总面积12.28%;林地总面积86522.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8.3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30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76%;交通用地2418.36公

28、顷,占总面积1.35,其中公路用地866.43公顷,农村道路用地1551.93公顷;水域用地面积7778.24公顷,占总面积的4.35%。2.2.2 水资源嵊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4.1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5384亿立方米,地下水2.5996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5.8988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45,产水模数为64.4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2007年总用水量2.6847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715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128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4212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0644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322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318亿立

29、方米。全市已建成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37座,正常蓄水逾3亿立方米,其中1000万立方米从上的有南山、前岩、坂头、剡源、辽湾和丰潭等水库。另外,曹娥江水系过境水量13.4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储藏量6万千瓦。嵊州市主要水库情况见表2-1。嵊州市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45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数的78%左右。降水年际年内分配不均,丰枯水年雨量相差2倍多,年内有70%的水量集中在49月。表2-1 主要水库概况水库型号水库名称集雨面积(km2)正常库容水位(m)蓄水量(万m3)大型水库南山水库109.81246987中型水库坂头水库23.6;引水35.9225870前岩水库19.8;引水1870.4

30、1050剡源水库52116.8790辽湾水库40.4151.8900丰潭水库68;引水323551449小(一)型丫叉坑水库7.6494.14280大山下水库1.2;引水1.0156.66137.5寺前水库1;引水3.7590.35147砩水水库11.15140.54160红领巾水库4.42;引水4.963.22334眠牛弄水库1.3;引水1673.73535小(二)型汉溪湾水库0.65;引水582141.5上东水库18.6;引水582141.5张村水库24.3482.69185新合水库2.9;引水3184.88125大坑水库9.25131.1391凤凰窠水库5232.8128大董水库3.91

31、;引水2.2727.2146托潭坑水库6.5178.586下坂水库4.5168.7300民胜水库3.15;引水0.85459.6128渔溪坑水库25127.43428白柴爿水库3.5181.56132孔岭水库10.5200862.2.3 矿产资源嵊州市有已知矿产15个矿种,55处产地,分能源、金属、非金属、建筑材料、矿泉水和泉水5类。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硅藻土、萤石、泥煤、褐煤、叶腊石、油页岩等,还有云母、石英石等小型矿点。其中硅藻土、黄沙、沸石、花岗岩被称为嵊州矿产的“四宝”。硅藻土远景总储量为5亿吨,属特大矿藏,居全国首位。砩石储量130万吨,属大型矿藏。黄沙品质优良,沙源地带长21公里。

32、花岗岩资源总储量达12亿立方米以上。嵊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钴土等有色金属及赤铁、铁砂和铁矿石等黑色金属。 2.2.4 森林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45708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38%,其中有林地面积1591550亩,占林业用地的91.17%;灌木林地78220亩,占4.48%;未成林造林地2160亩,占0.12%;无林地68395亩,占3.92%。疏林地4218亩,占0.24%。按起源分,全市现有人工林面积494358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31.06%,其中人工乔木林面积62718亩,分别占人工林总面积和乔木林总面积的12.69%和6.31%;人工经济林378277亩,占人工林

33、面积的76.52%;人工竹林53363亩,分别占人工林和竹林面积的10.79%和24.46%。全市森林蓄积量2267012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2220324立方米,疏林蓄积量1404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17652立方米,四旁木蓄积量27632立方米。全市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30立方米/亩。嵊州市重点公益林面积57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21.30%,占嵊州林业用地面积32.65%,分布在4个街道、17个乡镇、312个行政村、2个国有林场中。嵊州市公益林分布情况见表2-2。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小区二个,总面积4237亩,其中小溪坑蛇类自然保护小区,面积2088亩,位于南山林场境内;百丈飞瀑苦

34、丁茶自然保护小区2149亩,位于王院乡金钩、王院二个行政村。表2-2 公益林分布状况级别详细分布面积(亩)省级嵊州市百丈岩苦丁茶自然保护小区2149城镇饮水源头及其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的林地17689曹娥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有黄泽江、长乐江、新昌江、小乌溪江、小舜江等217065国道104线、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公路、谷来竹溪国防公路、省道绍甘线、嵊张线、嵊义线152493山体坡度在26度以上,土层瘠薄、岩石裸露(岩石露出地面50%以上)、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或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林地117666南山水库、辽湾水库、丰潭水库、剡溪水库、坂头水库、前岩水库等63084合计5701462.2.5 生

35、物资源嵊州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20余种,鸟类40多种,爬行类20种,两栖类6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有兽类1种、鸟类3种。1991年,南山林场小溪坑林区被省林业局批准为蛇类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2家。2005年7月,在黄泽镇华丰村重新发现灭绝了半个世纪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蝾螈。嵊州市境内的野生动物中哺乳动物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穿山甲、水獭等,还有狼、野猪、刺猬、獐、黄鼬、花面狸、山狗、鹿、豺、野兔、松鼠等。鸟类有国家二类保护鸟类山鹰、猫头鹰以及雀鹰、喜鹊、灰喜鹊、锦鸡、斑鸠麻雀等。观赏鸟有云雀、芙蓉鸟、八哥、画眉、燕子等。目前乔木主要有松、柏、香樟、柳杉等,竹林和灌木也较

36、多,此外还有茯苓、白术、鹿胎草、天门冬等数百种药用植物。2.2.6 人文和旅游资源嵊州山清水秀,风景独好,有剡溪、百丈飞瀑、崿山(崿浦潭)、天兴潭、南山水库、鹿苑山、高山流水、独秀山等丰富的自然山水风光;还有阮公苗、王羲之墓、招隐桥、仙君庙、贵门更楼、访友桥、清风亭、二戴书院、艇湖塔、天章塔、应天塔、螺青停、星峰亭、换水亭、世美坊、双井、金庭观、城隍庙、玉山公祠、华堂大祠堂、钱氏大新屋、崇仁古镇、鹿山公园等文物古迹和景点。嵊州市文物资源丰富,文物保护单位达6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县(市)级文保单位32处。2.2.7 能源嵊州市能源主要靠输入为主,2007年全年能源

37、购进量达423292吨标准煤。全年消耗原煤352150吨,焦炭3834吨,汽油3998吨,煤油445吨,柴油8823吨,燃料油115吨,液化石油气1986吨,热力1372350百万千焦,电力60968万千瓦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原煤35.22万吨,耗电60968万度。综合能耗为281165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为0.1142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总量9224万吨,同比增长8.4%,其中取水总量4636万吨,重复用水4588万吨。从能源的消费结构上来看,虽然近年来油气消耗迅速,但整体上仍以燃煤消耗为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消费结构还不能扭转,因此需通过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推广清

38、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增加油气、电力、太阳能、风能等其它能源的使用量,来调整能源消耗的结构比重。2.3 农村社会经济概况2.3.1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嵊州是全国闻名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既是长江三角洲最繁华的沪杭甬经济发展带和浙江两小时经济循环圈,又是浙江中部和东部的陆上交通枢纽。嵊州市于2005年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强县(市)、2009年度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浙江省十大魅力城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

39、卫生城市、浙江省园林城市。据2007年统计资料,2007年末嵊州市共辖11个镇、6个乡、4个街道,463个行政村、30个社区。全市共有27.10万户,73.37万人,其中男性38.06万人,女性35.31万人,性别比例为108:100,非农业人口数为14.83万。嵊州市总面积1789.6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2.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47万人,城市化水平47.4%。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10人。2.3.2经济发展基本现状嵊州市经济兴旺,物产丰饶。产业经济特色鲜明,领带服饰、厨房用具、茶叶加工、机械电机、针织服装等块状产业发展迅速,汽摩配件、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加速兴起,被命名

40、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厨具之都”、“中国扬声器零件之都”和“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嵊州农业资源丰富,盛产茶叶、花木、笋竹、香榧、蔬菜、水果、长毛兔等农产品,其中茶叶产量居全国县市之首。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4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09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0.6:56.4:33.0变为10.0:56.6:33.4。2007年的GDP是2003年的1.92倍,年均增速达13.7%。人均G

41、DP 2614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上年平均汇率计算合3439美元。2007年财政总收入16.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8亿元,分别增长26.2%和2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90亿元,增长6.1%;进出口总额9.1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8.41亿美元,分别增长49.4%和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70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81元,分别增长13.2%和1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40亿元,增长29.3%。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5家,其中超10

42、亿元企业2家。完成工业性投资47.47亿元,增长12.0%,设备投资占比达62.1%。在领带服装、电器厨具等传统产业继续壮大的同时,机械电机、汽摩配件等机电类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30787万美元,实到外资9018万美元,分别增长37.2和4.9。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只、国家免检产品9只、浙江名牌5只,其中“嵊州领带”成为首批5只省级区域名牌之一,领带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8%,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3.0%,建成标准农田4.32万亩,新增耕地7500亩,新增外拓基地11.7万亩,农产品自营出口增长43.2%,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6只、省级无公害

43、农产品基地21个,被评为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市)。2.3.3农业社会经济现状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19.93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2.44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5.40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0.46亿元,增长9.6%。全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8.1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粮食播种面积28.09千公顷,下降2.0%,蔬菜播种面积14.60千公顷,增长0.3%。粮食总产量达到16.59万吨,增长10.7%,蔬菜产量39.59万吨,增长11.3%。生猪出栏25.71万头,存栏19.07万头,分别增长11.4

44、%和17.4%;肉类总产量22590吨,增长15.7%。全年新增林业育苗面积150公顷,造林面积297公顷,年末幼林抚育面积329公顷,成林抚育面积3667公顷。全市森林覆盖面积116.38千公顷,抚育改造林木出材量1.35万立方米。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2.28亿元,其中水利枢纽工程0.53亿元,千库保安工程0.31亿元,河道建设0.61亿元。年末堤防总长度164.39公里,水库总库容2565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8.8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2.6%。 2.3.4各乡镇基本现状嵊州市2007年度各乡、镇、街道基本情况汇总于表2-3。表2-3嵊州市各乡、镇、街道基本情况汇总表序号乡、镇(街道

45、)行政村数量社区数量土地面积(km2)耕地数量(亩)总人口(人)非农人口(人)农业人口(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元)1三江街道1824514305.9525462684925531133407257252鹿山街道24250.4325946.952075223202947482497159483剡湖街道13112610286.175843659149585109057144884浦口街道18168.65225233423791722502350140146765甘霖镇722159.1366781.186534397682380245478283166长乐镇472204.785517

46、0.268537480363442200843291927崇仁镇633179.6361656.384239383979871134960159698三界镇382155.4755411.562074309558735133223213719黄泽镇25195.3635251.844673245342096730851634510仙岩镇18065.8313022.61641566915610388182355011石璜镇17162.3925933.427161150425498642972359112北漳镇13189.1312338.2182976091754714834805013金庭镇9072.5216201.22685972526008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