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67228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精]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1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精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精品文档.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20082020年)上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七月责任表主持单位: 上虞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项目负责:孟峰 陈 波项目成员:张 权 赵海燕 吕 健方国平谢 英 林涛 叶 敏 宣 梅审核:鲁玉龙 赵海祥审 定: 阮永祥前 言农村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将被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近年来,上虞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组织开展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 工程、“811”环境污染整治、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

2、程”和新农村建设等系列农村环保行动和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重点实施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和一些区域性的农村工业污染进行了治理,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全市农村环境形势总体上依然比较严峻,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城乡环境保护存在“二元化”结构,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迫切需要统筹考虑加以解决,以确保上虞市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全面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合力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促进农村生

3、态文明建设,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根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要求,编制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2009年5月5日,在上虞宾馆召开了各部门征求意见会议,在对报告进行必要修改后于2009年7月16日在上虞宾馆进行了规划论证会议,根据论证会议纪要及与会领导、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完成规划最终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上虞市发改、经贸、农林渔牧、农办、水务集团、水利、建设、虞南办、国土、民政、旅游、规划

4、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制单位 2009年7月 目 录1 总论- 1 -1.1 规划目的- 1 -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1.3 编制依据- 2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4 -2 基本概况- 5 -2.1自然环境- 5 -2.2资源环境- 9 -2.3 农村社会经济概况- 14 -3 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主要问题- 18 -3.1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18 -3.2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23 -3.3 主要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8 -4 发展趋势分析- 34 -4.1 上虞市有关规划及概要- 34 -4.2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5、- 39 -4.3 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 44 -4.4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45 -5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49 -5.1 总目标- 49 -5.2 阶段目标- 49 -5.3指标体系- 50 -6 主要任务- 51 -6.1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51 -6.2 深化村庄(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53 -6.3 强化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控制- 59 -6.4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69 -6.5 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71 -6.6 推进农村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75 -6.7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 76 -6.8 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创建- 82 -6.9加强农村环境

6、保护宣传教育- 83 -7 重点工程和效益分析- 84 -7.1重点工程- 84 -7.2效益分析- 90 -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93 -8.1组织领导- 93 -8.2资金保障- 93 -8.3政策措施- 94 -8.4科技支撑- 94 -8.5宣传教育- 95 -8.6监督检查- 96 -附表1 上虞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名单附表2 上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情况附表3 已上报国家的2008-2012年重点环境综合整治村名单附图1上虞市行政区划图附图2上虞市市域总体规划图附图3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图附图4上虞市生态功能区定位图附图5上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6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基础

7、现状图1 总论1.1 规划目的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项目,合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整体水平,加快农村污染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今后一个时期上虞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指导。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目标,以饮用水源保护、工农业污染防治、集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解

8、决影响农民群众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监管和生态示范创建,着力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惠及整个上虞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2.2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应进行近远期、区域间、城乡间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促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同时,要明确近期农

9、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优先考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比较集中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危害群众健康最为直接的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和河沟池塘污染问题。 防治结合,源头控制严格农村地区建设开发活动环境准入,合理农村工业布局,优化升级农村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和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从源头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切实加大现有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快实施各项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促进农村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不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0、在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大治污力度,实行环境优先战略,巩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果,加大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力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与环保能力建设。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治理技术与经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优化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探索推广各种有效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和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要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

11、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同时,通过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1.3 编制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2);(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5)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6)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7

1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8)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9)上虞市统计年鉴(2007);(10)上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1)上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006);(12)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3);(13)上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14)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7);(15)上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08);(16)上虞市环境监测年鉴(2007年度);(17)上虞市水土保持规划(2006-2020年);(18)上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19)上虞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上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1)上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10年);(22)上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6.12;(23)上虞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2006-2020);(24)上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2007.7;(25)上虞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5-2020);(26)上虞市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综合规划;(27)上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28)浙江省上虞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8年);(29)上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08年);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

14、划、标准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资料。1.4 规划范围与期限1.4.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市农村地区,包括上虞市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区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1.4.2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近期: 20082012年;规划中远期:20132020年。2 基本概况2.1自然环境2.1.1地理位置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西连绍兴县,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经纬度跨东经120362312169、北纬294338301617。全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60公里,东西最宽46公里。上虞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境内交通四通八

15、达,杭甬高速、上三高速、杭甬铁路、杭甬运河、104国道、329国道纵横贯穿全境,到宁波港和萧山国际机场都只需45分钟车程,距我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仅200公里,是浙江省属杭州湾产业带及城镇连绵带的主要县域,西距杭州主城区约40公里,东距宁波市区110公里,紧邻绍兴市区,并拥有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2.1.2地形地貌上虞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上虞市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

16、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2.1.3气候特征上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9.0,出现于1971年7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0.5,出现于1977年1月31日。全年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达29.0m/s。南风为盛行风向,但各季节之间有差异。冬季处于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盛行偏北风,天气以晴冷为主。春季冷高压势力开始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增强北进,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偏南风活动增强,风速较大,产生连绵降雨天气,俗称梅雨。夏季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南风占绝对优势,天气炎热

17、,降水较少。夏秋之交,西北风渐增,常出现秋高气爽的稳定天气,除局部有雷阵雨外,一般以晴热为主;但台风侵袭时,会带来大量降水,并伴有狂风,常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上虞市多年(1956-2000年系列)平均降水量为1443.2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60天。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两倍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双峰型,两个相对雨季和两个相对旱季十分明显。3-6月为第一个雨季,其中3-4月为春雨,5-6月为梅雨;9月份为第二个雨季,主要受极锋南移和台风的影响。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季。上虞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梅雨、高温干旱、春秋季低温、霜冻、冰雹等。2.1.4水文(1)

18、主要水系及河流上虞市江河溪湖分属曹娥江和姚江两大水系。曹娥江水系曹娥江水系除曹娥江干流外,包括南部低山丘陵和东关平原地区的溪涧河湖。主要支流有隐潭溪、下管溪、范阳江、小舜江。平原河道有萧曹运河以及整个东关河网。湖泊有前灶湖、断江湖、竹衕湖、菱湖、水沧湖、江湖、谢憩湖、漳汀湖、康家湖、贺家池等。曹娥江干流发源于天台山的尖公岭(磬安县境内),在上虞市章镇镇魏家庄村入境,经上浦镇、梁湖镇、曹娥街道、百官街道、崧厦镇、道墟镇、沥海镇7个乡(镇、街道),在海涂九一丘汇入杭州湾。在境内长70km,集水面积649km2。曹娥江上游比降大,水流湍急,具有山溪性河流特征,东沙埠水文站以上河道平均坡度为2.8,进

19、入上虞市境后,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上浦以上属中游段,以下属下游平原河口段,下游受潮汐影响明显,潮水可上溯至三界。曹娥江为常年性河流,无结冰期,河床宽100-600m。中游河段平均水深4-5m,下游水深1-2m。东沙埠站实测最大流量6420m3/s(1962年9月6日),最小流量0(1967年8月19日)。姚江水系姚江水系包括丰惠盆地和虞北平原的溪涧河湖。平原河道有四十里河、十八里河、姚江、虞甬运河、百沥河、百崧河、盖谢河、夏盖河、海涂各丘中心河、沿塘河以及整个虞北河网。湖泊有皂李湖、大泊、西溪湖、唇子湖、白马湖、小越湖、东泊西泊、破冈湖、孔家岙泊等。姚江干流又名舜江、四明江、通明江。上虞市境内

20、西起梁湖镇坎头,东至永和镇安家渡,流经余姚后直抵宁波,境内河长8.8km,河宽51m,水深1.8m。(2)大中型水库上虞市境内大中型水库只有一座汤浦水库,位于上虞市汤浦镇南部,小舜江上,属大(二)型水库,由绍兴市管辖。集水面积460km2,总库容2.35亿m3,水库功能以供水为主,兼防洪、灌溉、发电及改善水环境,是虞绍平原的重点饮用水源地,承担着向绍兴市区、上虞市、绍兴县共166万人的供水任务,目前水库水质为II水质。水库防洪任务以坝址以下小舜江两岸村镇农田防洪为主,兼顾曹娥江干流防洪,水库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2.1.5土壤特征上虞市内土壤共分为6大土类、15个亚类、47个土属、84个土

21、种。(1)红壤土类广泛分布于整个低山丘陵地带,面积465.07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的41.6%,是上虞市土壤面积最大的土类。该土类脱硅富铁铝,酸碱度(PH值)均在4.5-5.6之间,主要有红壤、黄红壤、侵蚀性红壤三个亚类。红壤的特点是“瘦、浅、酸、粘、旱”,是果树、板栗、茶叶等主要用地土壤。(2)黄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上的低山区,面积4.8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的0.4%。该土类仅黄壤和侵蚀型黄壤两个亚类。其代表土属是山地黄泥沙土,由花岗岩、流纹岩风化发育而成,土体砂性较强,土层较厚,主要分布于岭南、覆卮的高山地带,土色棕黄或深棕灰,质地重壤,酸碱度(PH值)5.6,养分丰富,

22、保水、保肥能力强。其特征为酸、粘、缺磷。植被主要为乔木和草类灌木丛,在具有小气候特点的有利地段,也适宜种植茶叶、药材等。(3)岩性土类由石灰性紫色砂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而成,面积32.68km2,占上虞市土壤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于上浦镇、丰惠镇、丁宅乡、梁湖镇、章镇镇一带,可分钙质紫色土和玄武幼年土两个亚类。土层浅,含石砾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目前以林业利用为主。(4)潮土土类以洪、冲积物和潮海相积物为其母质,土层多在1m以上,面积123.73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的11.1%,主要分布于曹娥江中下游两岸,具有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贫乏等特点,酸碱度(PH值)5.5-8.

23、3之间,主要有潮土、钙质潮土两个亚类,是果树、桑树等主要用地。(5)盐土土类由新浅海沉积物发育而成,分布于海涂,面积104.73km2,占上虞市土壤总面积的9.4%。该土类均为近、现代围垦的涂区,含盐量较高,一般在0.1-0.4%之间,该土类仅潮土化盐土一个亚类。大多垦为旱地,种植耐盐植物。(6)水稻土土类经过人类长期耕耘,水稻土不断成熟扩大,目前已遍及上虞市各地,面积达386.27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的34.6%。根据其发生、发育和利用状况,归纳为渗育型、潴育型、脱潜潴育型、潜育型四个亚类。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大多种植水稻等作物。2.1.6植被特征上虞市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境内已

24、无原始植被,除耕作带外,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稀疏乔木和部分天然薪炭林,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森林覆盖率41.08%。(1)天然植被天然植被有次生针叶疏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次生针叶疏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00m以下的低丘地带,以自然生长的马尾松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针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00m-600m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以松、杉类树种为主,混以枫、栎、木荷等杂木。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深山峡谷的陡坡上和海拔600m以上的低山上,常绿树以樟科为主,落叶树有枫、栎、檫、山合欢等。(2)草本植被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山地、平原皆有生长,在滨海平原成

25、陆地不久的滩涂上,或已围垦的抛荒地上,有自然生长的耐咸水草、海龙头、芦苇和田菁等零星分布。(3)人工栽培植被人工栽培植被有农作物及人工造林地。上虞市农耕历史久远,农作物遍布于低山、丘陵、河谷、平原各类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麦类次之,豆类第三,余有玉米,番薯等;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余有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络麻、蔬菜等。解放后,上虞市内山区半山区实行封山育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竹林;河谷地带及平原地区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发展经济林、防护林和零星用材林。用材林以松、杉树为主,经济林以板栗为主,还有茶、桑、果等。2.2资源环境2.2.1土地资源上虞市市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除海域面积2

26、15.8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186.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南部低山丘陵427.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6.03%;中部曹娥江水系的河谷盆地面积362.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0.50%;北部水网、滨河平原,面积397.1平方公里,占33.46%。上虞全市耕地面积为417.3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91%;园地面积121.7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73%;林地面积395.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8.38%;非农建设用地面积204.2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56%;未利用地面积228.9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86%。2.2.2水资源上虞市山区多

27、溪流,平原多河流,湖泊。全市水域面积为153.7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3%,平均年入境水量约27.95亿立方米,是水资源总量的3.33倍。地表水系分属曹娥江、姚江两大水系,曹娥江水系境内全长70公里,流域面积649平方公里,姚江水系境内全长8.8公里。境内湖泊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东关地区和虞北平原。全市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于曹娥江中游的河谷地带。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1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84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7.24%;地下水资源2.3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2.76%。人均水资源量1312.2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需要,人均拥有水资源

28、量还将减少。2.2.3生物资源据记载,上虞市有木本植物81科52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榧树、香樟、厚朴、榉树等。山地木本植物常见有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壳斗科、樟科、榆科、山茶科、冬青科、金缕梅科、杜英科等阔叶树种及毛竹等;经济植物有茶、桑、板栗、杨梅、青梅、油茶、棕榈等。平原地区绿化树种主要有水杉、池杉、落羽杉、柏树等,滨海地区以意杨、黑杨、刺槐、芦苇等植物为主。野生动物中,有脊椎动物210余种,其中哺乳类动物30种,鸟类120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14种,鱼类约23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黄嘴白鹭、鸳鸯、草鸮、穿山甲、黑麂等。2.2.4森林资源上虞市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1

29、.08%。林业用地面积805635亩,其中有林地面积733859亩;疏林地面积640亩;灌木林地面积58011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45亩;苗圃地面积3798亩;无立木林地面积6892亩;宜林地面积2090亩。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379984立方,其中防护林蓄积558091立方,特用林蓄积15立方米,用材林蓄积766708立方米(含疏林),薪炭林蓄积0立方米,经济林蓄积55170立方米(不含防护林经济树种蓄积4262立方米)。乔木树种以松木、硬阔、杉木为主。全市毛竹林分总立竹量2391.21万株,亩均237株。经济树种主要有茶叶、板栗、杨梅、梨、青梅、桃、桑等。全市界定生态公益林249126亩

30、,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3824亩,省级公益林面积245302亩。主要分布在百官、曹娥、东关、道墟、上浦、汤浦、章镇、下管、丰惠、永和、梁湖、驿亭、小越、岭南、陈溪、丁宅等沿曹娥江水系两岸和上三高速、杭甬高速公路沿线的乡镇(街道)。上虞市现有省级森林公园(上虞市祝家庄森林公园)一个,位于上虞市梁湖镇祝家庄林区内,隶属于兰芎山麓,面积1.56万亩。2.2.5海洋资源上虞海涂及曹娥江受杭州湾、钱塘江河口潮汐影响。杭州湾为典型的喇叭形,宽度自湾口向内急剧收缩,水深减小,潮差沿程增加。杭州湾年进潮量约510亿立方米,涌潮压力一般每平方米7吨左右(1966年9月新湾丁八实测),最大每平方米10吨以上。曹娥江

31、为感潮河流,最大潮差35米。其潮流界可达上浦闸,潮区界可至嵊县清风岭。 潮候:曹娥江潮汐为半日分潮,在明万历十四年(1586)绍兴府志中已记有半日潮涨潮时间,与1985年桑盆殿水文站实测的低潮时间记录基本相符。潮差:曹娥江岸线继续向上收缩,河床迅速抬升,江水深浅不一,高低潮位沿程增高,潮差沿程递减。 涨落潮历时:当潮波从河口上溯前进时,随着水深变浅,传播速度减慢,加上河床和水流的摩擦阻力,使得潮波前坡变陡,后坡趋向平缓,从而使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 近几年由于中游大量采沙,下游不断淤积,桑盆殿、曹娥、上浦等站的涨潮历时均有缩短,落潮历时略有延长。潮速:据浙江水文总站1965年5月7-8日

32、在曹娥江口测得的涨落潮流速,最大涨潮流速2.81米/秒,落潮流速1.44米/秒,涨、落潮流速比值1.95;1980年曾测到最大涨潮流速2.6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0米/秒,比值1.49。2.2.6矿产资源上虞市已知矿产14种,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铅锌和银共5种,非金属矿山有叶腊石、萤石、高岭土、明矾石、饰面石材、石英岩和白云质大理岩共7种以及黄砂和矿泉水。查明资源储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甲类矿山2类、主要矿山地2处,分别为银山坝锌矿和梁岙叶蜡石矿。上虞市矿产资源总的特征是没有燃料矿山资源,金属矿产资源匮乏,建材非金属矿山资源相对丰富,叶蜡石为优势矿山,花岗石材资源具有潜在优势。2.2.

33、7人文和旅游资源上虞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杭嘉湖高科技区成员单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市场趋健康繁荣。2007年举办“虞舜文化活动月”,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建成开放城市档案文化展厅,新创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2个,新编越剧月光恋,广播剧此生无憾入选省“五个一工程”,“越窑青瓷”、“上虞吹打”、“哑目莲”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主要文保单位有上浦小仙坛窑址、曹娥庙、王允墓、春晖中学、丰惠九狮桥等。上虞旅游业通过十多年的渐进式发展,已初步构筑起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的基本框架。旅游产业六大要素发展迅速,全市形成了以省级曹娥江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曹娥景区为龙头,凤鸣山、卧龙

34、山、堆高山、称山四个市级景区为主体,桃花源、白马春晖、万亩葡萄园为辅助的景观群。目前全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10家,其中四星级以上两家,拥有国内旅行社12家,大型购物商场3家,构成了结构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2.2.8能源全市能源主要靠输入为主,主要能源为煤炭和电力,200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原煤1027921吨、焦炭1013吨、汽油5234吨、煤油575吨、柴油13016吨、液化石油气3452吨、其他石油制品1043吨、电力178997万千瓦时、热力8519296百万千焦、其它燃料11547吨,综合能耗为84.90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为0.1253吨标煤。从能源的消费结构上来看,虽然近年

35、来油气消耗量增加迅速,但整体上仍以燃煤消耗为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消费结构还不能被扭转,因此需通过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手段,逐步增加油气、电力、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能源的使用量,来调整能源消耗结构比重。农村能源以液化石油气、秸秆、薪柴和电力为主,95%的农户使用液化石油气,50%以上农户兼用秸秆和薪柴,使用秸秆和薪柴的农户采用节柴灶比例为80%,太阳能热水器等逐步推广。近年来,上虞市还推广SG高效节能炉芯、省柴灶、沼气等新节能技术。2.2.9湿地资源上虞市湿地类型多样,有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永久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库塘湿地等。主要湿地(面积100公顷以

36、上)有18个,总面积22000公顷,见表2-1。表2-1 上虞市涉及主要湿地情况湿地名称面积(公顷)所在县市皂李湖117上虞市贺家池184绍兴县、上虞市钱塘江河口段水域50670萧山区、西湖区、滨江区、上城区、江干区、海宁市、绍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曹娥江河口上浦闸至曹娥水域390上虞市曹娥江河口曹娥至新三江闸水域1795上虞市钱塘江河口上虞西段草本沼泽3163上虞市钱塘江河口柽柳沼泽2000上虞市钱塘江河口芦苇沼泽650上虞市钱塘江河口碱菀沼泽370上虞市钱塘江河口上虞、余姚段草本沼泽3705上虞市、余姚市曹娥江1833嵊州市、上虞市隐潭溪213上虞市下管溪353上虞市小舜江532上虞

37、市北源姚江1567上虞市、余姚市、江北区、海曙区通明江100上虞市、余姚市曹娥江大浸畈分洪区泛洪平原670上虞市汤浦水库1400上虞市2.3 农村社会经济概况2.3.1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上虞是浙江省建县最早县份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舜会百官之地,历史悠久。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县,属会稽郡。上虞随着历史潮流一直在演变发展,到解放初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起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年8月起属绍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虞与绍兴县、余姚县相邻部分地区有几次变动。至1992年10月18日

38、上虞撤县设市,稳定在目前的区域范围。据2007年统计,全市人口77.28万,面积14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361个行政村,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杭嘉湖高科技地区成员单位,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9.53亿元,人均达到40051元。上虞市产业发达、经济繁荣,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形成了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行业,以及伞件、铜管、手套袜业、电光源、汽配等八大块状经济。上虞市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是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科教文卫事业快速发展,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39、,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教育强市。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城市化水平达53%。2.3.2经济发展基本现状2007年,上虞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0.9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67.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6.67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7.6:61.7:3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0051元(按户籍人口测算),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9亿元,分别增长32.1%和3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5元,农民

40、人均纯收入9670元。2.3.3农业社会经济现状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23.16亿元,增长1.2%;林业1.9亿元,增长8.0%;牧业6.36亿元,增长4.4%;渔业总产值6.73亿元,增长10.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4.0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0%,粮食总产量达到26.25万吨,增长1.9%。蔬菜种植面积22.42千公顷,增长2.5%,蔬菜产量85.79万吨,增长3.7%。水果产量22.47万吨,增长11.1%。全年肉类产品总量3.96万吨,增长4.2%;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HG7oMf j 农业产

41、业化经营再上台阶。全市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0家,总数达289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新增21家,达108家,现有社员(会员)6000余人,共联结基地64.9万亩,比上年新增1万亩,带动农户18.9万户,新增1.1万户。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年水利基金总投入2.48亿元。全市共改善灌溉面积42.4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1.1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2.92千公顷,有效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05%。64D4*GQ 2.3.4各镇街基本现状上虞市2007年度各镇、街道基本情况汇总于表2-3。表2-3上虞市各镇、街道基本现状

42、情况汇总表名称耕地数量(亩)总人口(人)非农人口(人)农业人口(人)人均(亩/人)行政村数量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百官街道19470.911565199918157330.1726107368812355768曹娥街道13882.05752245168123540.24131029445451571638东关街道25341.03833714179241580.66191016212573208131道墟镇30358.2500587850422080.612411806268011447026长塘镇11262.613919438134810.81887271032031

43、802上浦镇22422.924416966234500.92131004813250250783汤浦镇8211.1154201457139630.538112564280609379章镇镇55330.8436273623400041.2735894838564165545岭南乡9158.911967376115910.76136832765314162陈溪乡6149.7931129390180.661073891056612555下管镇9205.712735868118670.72107174882021398丁宅乡11704.010583395101881.1096693916625900丰

44、惠镇50710.5532426480467620.9527944538584420063永和镇17044.7163501262150881.0488990987069563梁湖镇16711.2292829476198060.5717992422964238712驿亭镇17366.9216362776188600.8016874512234129253小越镇21169.03024510443198020.70211002514146457741谢塘镇22068.4263612786235750.8414956818069166137盖北镇16372.9259931341246520.631094

45、3114252120490崧厦镇76726.410739715625917720.71381138238407802905沥海镇59113.0587795959528201.00221068124500548901其他97288.332023总计617069.17728312316795411520.8036138039976678522.3.5水源地基本情况(1)汤浦水库汤浦水库为大三角水厂、上源闸水厂水源,坝址位于小舜江下游,汤浦镇以南1.5公里处,为大(二)型水利工程。集雨面积4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64.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66亿立方米,年径流系数0.51。汤浦水库总库容2.35亿立方,日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日,保证率95%,其中绍兴市、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