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17126516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书目: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出版社:北京高校出版社,1985摘录范畴:第一章、其次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第一部分:第一张、其次章、第三章在这一部分冯友兰先生就中国哲学的常识做了简洁介绍,为接下来章节的讲解做了铺垫,详细如下: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总结出冯友兰的两个定义:1.对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反思的对象是人生。人 生论、学问论、宇宙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 哲学家必需对于人生反思的思想, 然

2、后有系统的表达出来。2.对宗教的定义: 每种宗教都是一种哲学加上一种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是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在这里,冯友兰对哲学和宗教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宗教等于哲学加上层建筑,因此道家是哲学派别,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佛学是一种哲学,而佛教是宗教。同 时他也在文中指出, 中国人不关怀宗教观念和活动,关怀的是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的功用, 不在于增加积极的学问, 而在于提升心灵的境域。 哲学供应了一条比宗教更直接的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家认为一个人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而成为圣人, 是否就要脱离社会, 甚至否定“生” 了?冯友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总结了中国古

3、代各哲学流派的观点, 又参照了西方哲学理论。 他说中国哲学的圣人是既入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又出世的,是“内圣外王”。圣人的内心达到了人与宇宙统一的境域,有最高的 精神成就。 在外在行动上, 圣人可以处理日常人伦事务,因此哲学与政治思想相联系。(如柏拉图的抱负国既是哲学又是政治思想。)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留意到了中

4、国哲学的特殊表达方式:示意。在这里冯友兰指出西方的哲学有着严密的推理过程, 而中国哲学的著作就是模糊而富于示意性的。由于示意,所以它可以无穷无尽。这也是中国诗歌、绘画等一切中国艺术的抱负。语言障碍此书是冯友兰先生于宾夕法尼亚高校的讲稿,语言障碍也是对于西方同学而言的。然而随着全民文学修养的下降,现代人在读传统哲学经典时同样有“语言障碍”,这唯恐是冯友兰先生始料未及的。其次章中国哲学的背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是冯友兰在本章中引用的一句话,透过这句话来观看中国与希腊的话,可以看到大陆与海洋的不同。同时也是其所引起的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的不同。 这

5、使得中国哲学如同仁者,宽阔的土的让中国人“上农”,所以中国哲学强调顺 应自然,提倡过犹不及。在中国,出世之学和入世之学有着完善的统一,苏轼就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由于如此,中国的哲学通常从直觉入手,富于示意性。这 是中国哲学与西方迥异的方法论。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对于各家起源的探究, 冯先生提到的第一个人是司马谈。司马谈首次将各哲学流派分为六家,虽然不尽科学,但却有首创之功。刘歆进一步分为十家,并试 图系统上追溯各家的历史起源。后来的学者就对刘歆的理论进行了开掘和补充。 各家的起源是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引起的,详细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名家者流盖出于辩

6、士。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其次部分: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在第一章中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的哲学富有示意性。儒家是中华精神之源, 孔子是儒家之源, 孟子、荀子就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学说。之后的文人学士虽然环围着孔孟之道多有阐释, 但是都是其本人所悟出的孔孟之道所示意的学说的一部分

7、,并非全部思想内涵。 更何况后世学者出于政治目的作出了一系列的增删改造。因此讨论儒家学说,当先讨论孔子、孟子、荀子,才不至于舍本逐末。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老师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对于孔子的理论, 冯友兰总结为 “正名” 、“仁义” 、“忠恕”、“知命”。孔子的“正名” 是出于保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需要。如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有相对应的义务和责任,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需履行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其“正名”的含义。 “仁义”是孔子关于人的德行的回答。“仁”不光是指某一特别的德性,而且指的是一切德性的总和。 “义”就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出于道德的考虑做的事。这个词与

8、“利”相对。“忠恕之道” 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 来调剂自身的行为。 详细来说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之为“恕”。“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此 之为“忠”。因此“忠恕之道”就是仁道。“知命”就是一心一意去做我们应当做的事情,不计成败。儒家讲“无所为而为”,依照儒家看来, 每个人都有他应当做的事, 他做这些事情都是 “无所为”, 由于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于做的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做的结果。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冯友兰说明说孔子十五岁开头学习, 四十而不惑,学问增加到了肯定的水平,已是成为知者。而到了五十、六

9、十孔子 熟悉到了天命并顺应天命, 完成了从道德价值到超道德价值的超越。这是孔子精神修养的进展过程,这也代表着圣人进展的最高阶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第七章 儒家的抱负主义派:孟子孟子与现实主义的荀子相对,是儒家的抱负主义者。 孔子讲仁, 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实行仁。 孟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并在回答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

10、冯友兰进一步说明说,孟子的性善论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圣人。孟子认为人性内除了善仍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如不加掌握就会通向恶。他仍举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来佐证。而人为什么会向善,孟子说明说这就是人与禽兽的区分。儒家认为国家和社会起源于人伦。 孟子主见只有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充分进展这些人伦。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元首必需是道德的领导,即“内圣外 王”。君如没有道德,人民就有权来推翻他。君如有道德,他实行的治道就是王 道,这与霸道相对的。 实行王道要有经济基础, 即实行井田制。 要有训练基础“谨庠序之教伸之以孝悌之意”。圣王也要有他的“恻隐之心”,要爱人、忠恕。冯友兰指出孟子的观点比孔

11、子更进一步。孔子的忠恕之道仍只限于个人,孟子就将其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内圣”上,孟子进一步指出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是人天生全部,即人性善,是上天所赐予的,所以知道了性也就知道了天。同时,冯友兰仍指出了孟子学说中的神奇主义成分。孟子这一派认为宇宙的实质是道德的宇宙, 人的道德原就就是宇宙的不变法就。人的道德最高标准是与宇宙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的方法就是行仁,将自己的自我私欲削减, 到减无可减时,就达到了这个标准。而怎样达到这一标准,孟子给出了自己的修养方法:养 浩然之气。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有人提出孟子代表了儒家的左翼, 荀子代表了儒家的右翼。 冯友兰就指出这一问题不能简

12、洁的概括。 孟子强调个人自由, 却又重视超道德的价值。 荀子强调社会掌握,但又发挥了自然主义。他们都是有左有右的。而可以确定的是, 荀子的许多思想是孟子的对立面,如他的性恶论。 他认为人虽然本是恶的,但人有“智”,智可以使人向善。这就必需回答一个道德的起源的问题。荀子认为, 人肯定要生活在社会组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当中,社会组

13、织是需要规章的,这就是“礼”,即道德。另一方面,人与动物的区分在于人有辨别的才能, 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也是“礼”。人性本恶, 充斥着各种欲望, 而礼可以进行调剂。 这是荀子对孔孟观点的进一步阐释:礼可以使人文静,使其情感得到净化。冯友兰认为礼记的各篇大多数是荀子门人所写的。丧礼和葬礼是最重要的礼,原来充斥着不少迷信颜色,但是儒家对它进行了净化。 虽然学问对人很重要,但是人仍需要情感上的满意, 在打算对死者的态度时, 也是具有感情因素的。因此会有丧礼、祭祖礼和其他祭礼。除此之外荀子仍作了乐论阐述音乐是道 德训练的工具。因此荀子极大进展了孔子的礼乐理论。荀子在规律理论上也有奉献。

14、 他也指出了其他几家的谬误。 他的同学李斯与韩非也是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在这一章中, 冯友兰着重讲了 “易传” 和中庸中的形上学、 伦理学学说。冯友兰先生指出,在“易传”中的道是与道家的“道”完全不同的概念。道家的“道”是统一的,而儒家的道就是多样的。如君道、臣道、子道、父道,每 个道都有所要遵循的规范。这在孔子时期是正名的学说,但在“易传”里进一步 进展为形上学的学说。 易本是占卜的书籍,里面有各种的卦辞与爻辞,这些卦辞与爻辞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逐步的变为了一种公式,这种公式代表了宇宙中各类事物的道。事物可以转变,但是道不变,这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除了各类事物的道,

15、仍有万物作为整体的“道”。这是万物生成的“道”。生了某物,就必需有生此物者,又必有生此物所用之质料。前者是主动成分,后者是被动成分。前者是刚健的,是阳。后者是柔顺的,是阴。生成万物,需要二者合作,此之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冯友兰举出了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传”认为这是万物变化的公式,这就是万物变化的“道”。万事万物在运行过程中,要想保持住完善的状态,就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因此这个“道”看是去是变化的,实就是形上学的。易的卦辞把这叫做“正”、“中”。“中”的意义是既不要太过,又不能不及。冯友兰先生同时又提到了 中庸中的一句话作为佐证: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

16、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资料word 精心总结归纳 - - - - - - - - - - -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位置焉,万物育焉。”这一点既适用于个人欲望和情感的掌握, 也适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固。这种和不止包含在人和社会中,也充满全宇宙,这叫做“太和”。而“庸”就是中庸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即“一般而平常”。正如吃喝一样,正是由于一般平常,所

17、以才重要而有价值。吃喝是天性,保护人伦,实行道德,这也是天性, 也称“道”。由于太过平常, 人们简洁忽视它, 所以要“修道”。“修”必需要“教”。只有“教”才能使人觉悟而完全,也就是明而诚。中庸中说:“自诚明, 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就明矣, 明就诚亦。” 因此“明诚” 意即一个人能意识到日常生活中全部的平凡细节的意义,而且能把他懂得道德完全做到。这样就可以“成己”。而在成己的同时仍要成人。 成人和成己是相互的。 由于人生活在社会领域之内,人伦之中。而要成人, 必需忠、恕、行仁。这就又回到了孔子和孟子的传统。儒家正是通过推广仁爱,把人的精神提高到超脱平常的人我与物我分别。第三部分:其他章节

18、在其他章节中, 冯友兰先生对儒学之后的进展和其他哲学流派的理论做了介绍。在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儒家所期望的“内圣外王”的圣人来统治天下的 情形并没有显现, 不过秦王朝倒是由于它的暴政而过早的灭亡。到了汉代儒学在董仲舒手中开头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之后又经过了韩愈、二程、朱熹、陆王等人 的进展。而儒、释、道始终在中国的学问分子心中有重要的位置。最终,冯友兰先生在本书的末章再次强调: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学问, 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域。 同时他在第 298 页说明白人生四种不同的境域:自然境域、功利境域、道德境域、天的境域。而中国传统哲学始终试图帮 助人们达到天的境域, 达到圣人的水平。 圣人未必做惊天的的事情, 他做的是平常事,但他有高度的觉解,知道所做事的意义。冯友兰先生认为:随着科技的进 步,宗教与迷信会让位于科学。 然而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希望,必将由将来的哲学满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学习资料 名师精选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