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091907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汉语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公选课 院级限选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限选课 专业任选课总学时24讲授学时24实验学时0总学分1.5开课单位文学院开课系所中文系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文秘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执笔人安华林审核人审批人修订时间2011-04-08二、课程简介汉语史是汉语从古至今发展变化的历史,是关于汉语历史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以及分期,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学习和研究汉语史,意在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

2、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探索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本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讲授一学期。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解决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存在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若干实际问题;由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是建立在汉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学习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和研究汉语史对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尤为重要,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差异可以通过汉语史上的规律得到解释;汉语史对于普通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也很有意

3、义,因为普通语言学是在总结各种具体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了解汉语发展的规律就有了进一步认识普通语言学规律的基础和材料。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习者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个初步的了解,掌握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分期以及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和方法,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把握汉语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主线,引导学习者发现并解释汉语发展和演变中的现象和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以便将来能继续学习和研究有关内容。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汉语史的任务和研究意义。(2)理解:研究汉语史的原则、依据和方法。(3)掌握:汉语史的研究对象

4、;汉语史的分期。【学时分配】2学时。【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齐冲天.汉语史简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2作业与思考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汉语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学习和研究汉语史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3)关于汉语史的分期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4)研究汉语史要遵循哪些原则?说说你对每个原则的理解。

5、(5)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建立汉语史的依据?请举例说明。(6)研究汉语史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什么是历史比较法?用来研究汉语史有什么不足?【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汉语史的分期。(2)难点:研究汉语史的依据。【授课内容】第一节 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意义1研究对象:汉语发展、变化的历史。2任务:(1)描写汉语历史演变的各种现象;(2)解释这些演变的原因;(3)总结汉语历史演变的特点和规律;(4)预测汉语发展的方向,以指导现代汉语的使用和各种规范的制定。3研究意义:(1)从大的方面说,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2)从与现代汉语和方言的关系说,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汉语和现代方言;

6、(3)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普通语言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第二节 研究汉语史的原则、依据和方法1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4)认清语言发展的方向。2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2)汉字的形体结构;(3)前人的研究成果;(4)现代方言口语;(5)借词和亲属语言。3方法:基本方法是比较法,还有其他方法:历史比较法、归纳法、统计法、实证法、探源法、推论法。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1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不同观点2本课程采用的分期:(1)上古期即商、周、秦、两汉时期;(2)中古期即六朝、隋、唐、宋时期;(

7、3)近代期即元、明、清时期;(4)现代期“五四”运动以来至今。【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第二章 汉语语音史【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上古声母、韵母、声调到中古的发展规律。(2)理解:中古韵母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3)掌握:中古声母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学时分配】8学时。【授课方式】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8、85.(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2作业与思考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从上古到中古,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从中古到近代,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从近代到现代,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试述声母演变的总体特点。(5)从上古到中古,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从中古到近代,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从近代到现代,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试述韵母演变的总

9、体特点。(9)关于上古声调,有哪些不同观点?(10)从中古到近、现代,声调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1)试述声调演变的总体特点。(12)如何根据现代音推知中古入声字?(13)试述汉语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古声母、韵母、声调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2)难点:上古声母和韵母。【授课内容】第一节 声母的发展1从上古声母到中古声母的发展(1)上古声母:钱大昕首次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著名论断,对后世影响很大。章炳麟提出“娘日归泥”说,黄侃提出“照二归精、照三归知”说,曾运乾提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王力汉语史稿32个声母。关于复辅音问题。(2)中古声

10、母:守温30个字母;切韵36个声母;“三十六字母”。(3)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轻唇音的产生;舌上音的产生;庄组(照二)和章组(照三)的合流;云(喻三)的分化及其与以(喻四)的合流。2从中古声母到近代声母的发展(1)近代声母:中原音韵21个声母。(2)汉语声母从中古到近代的演变:浊音清化或趋于消失;“非、敷、奉”演变为唇齿擦音f,“微”变为半元音v;知组声母和照组声母合流,演变成一套卷舌声母。3从近代声母到现代声母的发展(1)现代声母: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2)汉语声母从近代到现代的演变:微母、疑母变为零声母;从舌根组声母“见、溪、群、晓、匣”和舌尖前组声母“精、清、从、心、邪”中演变

11、出一组舌面声母j、q、x,两组在洪音(开口呼、合口呼)前不变,在细音(齐齿呼、撮口呼)前变为j、q、x。4声母发展的总体特点:分化与合并兼有,总体上朝着精简的方向发展。第二节 韵母的发展1从上古韵母到中古韵母的发展(1)上古韵部:关于上古韵部的研究;王力汉语语音史拟定周秦古韵30部。(2)中古韵部:广韵206韵;“平水韵”106(或107)韵。(3)汉语韵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总的看来,从上古韵部到中古韵部以分化为主;入声韵与阴声韵、阳声韵的相配关系发生了变化;谐声系统遭到破坏。2从中古韵母到近代韵母的发展(1)近代韵母: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分为19个韵部,46个韵母。(2)汉语韵母

12、从中古到近代的演变:入声韵尾-p、-t、-k消失,入声韵并入阴声韵;韵部合并,韵母系统简化;出现了舌尖元音韵母“支思”。3从近代韵母到现代韵母的发展(1)现代韵母:普通话39个韵母。(2)汉语韵母从近代到现代的演变:“四呼”格局发生变化;鼻音韵尾合并;卷舌元音和儿化韵产生;韵母e形成。4韵母发展的总体特点(1)从韵头上看,从开合二呼各四等逐渐发展成开、齐、合、撮四呼,i、u、介音齐全。(2)从韵尾上看,上古、中古阴、阳、入三类韵齐备,到近代和现代,入声韵消失,阳声韵尾-m并入-n,从而使音节样式大大减少。(3)从韵腹上看,主要元音接近的韵部逐步合并。(4)产生了一些新的韵母。第三节 声调的发展

13、1从上古声调到中古声调的发展(1)上古声调:关于上古声调的研究。(2)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但每类调值如何,不得而知。(3)汉语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四声相承”,即中古继承了上古的声调,只是有些字的具体归类可能与上古不同。2从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发展(1)近、现代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2)从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发展从中古音到中原音韵,声调有三大变化: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从中古声调到现代声调与到近代声调的演变规律基本相同,区别只在入声的分派上,到现代是“入派四声”。3声调发展的总体特点:(1)四声相承;(2)平分阴阳;(3)入声消失

14、。第四节 汉语语音史小结1汉语语音发展的总趋势:(1)新要素的产生;(2)旧要素的消亡;(3)语音系统的简化。2声韵调互相制约【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第三章 汉语词汇史【教学目标】(1)了解:借词的发展;固定语的发展。(2)理解:单音词的发展;复音词的发展。(3)掌握:词义的发展。【学时分配】6学时。【授课方式】讲授5学时,讨论1学时。【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高守

15、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3)许慎著,臧克和,王平校订.说文解字新订M.北京:中华书局,2002.2作业与思考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举例说明汉语单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2)举例说明汉语复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3)汉语不同时期的借词各有什么主要特点?试举例说明。(4)上古、中古、近代的成语各举三个例子,并解释它们的意义。(5)词义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6)什么是词义发展的类比引申、关联引申和假借引申?每类各举一例加以说明。(7)什么是词义发展的链条式、辐射式和综合式?每类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缩

16、小和转移。(9)从数量、语音、结构和表义几方面,阐述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单音词的发展;复音词的发展;词义的发展。(2)难点:词义的发展。【授课内容】第一节 单音词的发展1上古单音词的发展:(1)上古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2)周秦时期、说文解字时代的单音词与甲骨刻辞相比,数量在逐渐增多。2中古单音词的发展:(1)继承旧形,新义和旧义有联系;(2)利用旧形,新义和旧义没有联系;(3)词形和词义都是创新。3近代单音词的发展:(1)新词旧形,新义与旧义没有联系;(2)新词新形;(3)新词多义化。第二节 复音词的发展1上古复音词的发展从结构上,上古复音词可以分为联绵词、

17、重言词和合成词三类。总起来看,上古复音词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1)上古词汇虽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上古后期(两汉)表现得尤为显著。(2)上古复音词已有多种结构形式,现代汉语单纯词里的联绵式、叠音式(一部分重言),合成词里的重叠式(一部分重言)、复合式和附加式,各种结构大体具备。但前缀“阿、老”,后缀“子、儿、头”在上古尚未完全形成。复合词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最多,其他形式较少,补充式还未出现。(3)不少单音词已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可以跟不同的语素构成不同的复合词。2中古复音词的发展(1)已有的类型更加丰富:中古复音词虽然仍以上古已有的联绵词、重言词、合成词等类

18、型为主,但数量大大增加,内容大大充实。(2)出现了新的结构形式:出现了补充式、名量式、超层次组合三种新的结构形式。(3)出现了新的词缀:出现了现代汉语常用的前缀“阿、老”和后缀“儿、头”。上古出现的后缀“子”用法进一步扩大。总的说来,中古复音词有了全面的发展,其中以联合式、偏正式最为重要,占中古复音词总数的80%以上。3近代复音词的发展:近代产生的新词中,双音词占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不少三音词和四音词。这是近代词汇发展的特点,在近代后期表现得尤其明显。第三节 借词的发展1上古借词:(1)先秦借词;(2)两汉借词。2中古借词:(1)普通借词;(2)佛教借词。3近代借词:(1)蒙语借词;

19、(2)满语借词;(3)日语借词;(4)印欧语借词。4现代借词:现代借词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全民外语水平的提高,借词大量增加,出现了大批“字母词”,即将西文字母直接借入汉语。第四节 固定语的发展1上古的成语和谚语(1)成语:在商代甲骨卜辞里没有四字格成语,到了春秋战国以及两汉,成语才逐渐多起来。有的来自口语,有的来自书面作品。(2)谚语:谚语是在人民口语中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只来自民间。2中古的成语中古产生了大量的新成语。主要有三个来源:(1)来自上古典籍;(2)来自中古作品和人民口语;(3)来自佛家作品。3近代的成语和谚语近代成语和谚语有了极大的发

20、展,成为近代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1)近代的成语:出现在近代作品里的成语总数估计在5000个以上。近代成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2)近代的谚语:随着近代白话文学的广泛传播,谚语数量大大增加,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更加通俗化和口语化。第五节 词义的发展1词义发展的表现(1)理性意义的发展:深化;转移;增减;分合。(2)附加意义的发展:由褒义(或中性)到贬义;由贬义(或中性)到褒义。2词义发展的途径:(1)类比引申;(2)关联引申;(3)假借引申。3词义发展的方式:(1)链条式;(2)辐射式;(3)综合式。4词义发展的方向: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概括、抽象的方

21、向发展。5词义发展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第六节 汉语词汇史小结1汉语词汇发展概况:汉语词汇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词汇在不断丰富,词义在不断发展变化。2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数量上由少到多;语音上从单音到多音;结构上从简单到多样;表义上逐渐丰富细腻。【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第四章 汉语语法史【教学目标】(1)了解:人称代词、结构助词的发展。(2)理解:“们”、“了”“着”“过”的发展。(3)掌握:宾语前置式、判断式、处置式、被动式的发展。【学时分配】8学时。【授课方式】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课外学习指导

22、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三版.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重印本.许仰民.古汉语语法新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作业与思考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1)简述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展历史。(2)简述复数词尾“们”的产生和发展。(3)简述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发展历史。(4)简述动态助词“着”“了”“过”的产生和发展。(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哪些情况?举例说

23、明。(6)动词后的“得”、宾语和补语,它们的位置在中古和近代如何摆放?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7)简述“是”字句的发展,并列举现代汉语“是”字的用法。(8)中古和近代的处置式和现代汉语的“把”字句有何异同?(9)简述被动式的发展。(10)简述汉语语法发展的总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们”;宾语前置式;判断式;被动式。(2)难点:结构助词;“了”“着”“过”;处置式。【授课内容】第一节 词类的发展1实词的发展:名、动、形、数、量、代、副等各类词的发展。2虚词的发展:介、连、助、语气各类词的发展,重点介绍结构助词、复数词尾“们”和时体词尾“了”“着”“过”的发展。第二节 语序的发展1动宾

24、结构中宾语的位置:甲骨卜辞、周秦汉语中,宾语往往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有7种宾语前置的句型。后来宾语逐渐后移。2动宾宾结构中宾语的位置:甲骨卜辞中双宾语的位置不太固定。到了周秦,逐渐统一了起来,通常是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即“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与现代汉语一致。3动宾补结构中宾语和补语的位置:一个动词如果后面有“得”、宾语和补语,开始时位置并不固定。到了清代,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逐渐统一了,发展的趋势是,动词、“得”、补语三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宾语往往被排挤出来。4比较结构中比较体的位置。第三节 句法结构的发展1连动式的发展2兼语式的发展3动结式的发展4判断式的发展5处置式的发展6被动式的

25、发展第四节 汉语语法史小结1词法发展的特点:实词虚化;实词多功能到功能单一;虚词应用逐步规范统一。2句法发展的特点:语序逐渐固定;句法手段逐渐多样;句子结构逐渐严密;句子容量不断扩大。【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六、课程考核要求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2成绩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实践和课堂表现构成。七、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二版.2向熹.简明汉语史(上、下)M.北

26、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一版.2参考资料1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齐冲天.汉语史简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5宋学农,等.古代汉语(上册)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7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8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M.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三版.9许仰民.古汉语语法新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10杨树达.

27、高等国文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重印本.11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重订本.12周光庆,杨合鸣.古代汉语教程(上、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5许慎著,臧克和,王平校订.说文解字新订Z.北京:中华书局,2002.16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17李格非.汉语大字典(简编本)Z.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18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Z.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