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琵琶行》...】琵琶行.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7032544 上传时间:2022-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琵琶行》...】琵琶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琵琶行》...】琵琶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琵琶行》...】琵琶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琵琶行》...】琵琶行.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琵琶行.】琵琶行汕头潮南砺青中学 郑光程教学要点:学习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的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

2、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教师简单串讲,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明确: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

3、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2、“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板书“浔阳江边闻琵琶”。秋瑟瑟 忘归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惨将别 不发江浸月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

4、所称道。板书: 江心聆听琵琶曲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板书: 比喻句 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

5、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

6、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六、小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

7、寂寞生活。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江中听诉身世苦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二 、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明确: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

8、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江洲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七、解决练习 作者邮箱: zgc84222 1琵琶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