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别离》教案+学案.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68693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别离》教案+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别离》教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别离》教案+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别离别离教案教案+ +学案学案别离教案【教学目标】1、 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 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教法建议】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应从意象入手,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课前预习】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 、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由 27 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 ,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

2、而上的品格” 。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 ,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其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 40 年代文学,第 2 页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 1941 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

3、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 “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2)名句分享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第 3 页哥尔斯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很多显得像

4、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3、预习思考(1)预设问题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首诗揭示了友情怎样的内涵?这首诗是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讴歌真挚的友情的?(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4、层次结构梳理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节先具体描写“ ” ,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 ” ,看成是新生活的

5、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第 4 页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5、艺术特色探讨(1)新颖的形式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 。(2)严谨的结构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 “承” “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 ,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 ,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 ,写友情因分别而

6、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 ,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3)内在的情绪 深邃的哲理这首诗从“ ”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第 5 页6、教师小结。7、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几首小诗,并写写自己的感悟。别离学案【学习目标】1、 把握意象的内涵,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 能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学法建议】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应从意象入手,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

7、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预习】一、自学评价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降生( ) 耘耕( ) 晤面( ) 轮替( )2、 “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个比喻句的意思是什么?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 、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第 6 页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由 27 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 ,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 ,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

8、式的和谐。其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 40 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三、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别离和其他十四行诗一样,均作于 1941 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 “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

9、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第 7 页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澄明晶亮臻于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2)名句分享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系的交易。哥尔斯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

10、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四、文本研习1、层次结构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节先具体描写“ ” ,诗人感到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了两半。于是,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但是,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分别使他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感受。第 8 页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 ” ,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五、艺术特色(1)新颖的形式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

11、,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 。(2)严谨的结构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 “承” “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 ,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 ,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 ,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 ,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3)内在的情绪 深邃的哲理这首诗从“ ”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第 9 页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六、问题探讨1、分别前的那一招手,

12、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2、这首诗是一首“沉思的诗” ,诗人抒写友情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请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参考答案一、自学评价1、jing yn w ln2、诗人是借这个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二、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1、 “招手” “降生”2、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友情的感悟 “招手”三、问题探讨1、参考意见:诗人的这种奇想,是有现实依据的。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2、参考意见: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表达的是幽眇迷离的人第 1

13、0 页生感悟。写的是别离,又不仅仅是别离。因而,不能强求统一。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理解。冯至十四行诗,受德国现代主义作家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于永恒,对于自然,对于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 “各自把各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化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 ,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到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习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