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_郭玲芝.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67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_郭玲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_郭玲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_郭玲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_郭玲芝.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 “” 划 “ V”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 / 硕士 0论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 自主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 士 /硕士口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 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宄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 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難 “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 “ 口 ” 划 “ V”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及对

2、策研究 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 学攻读博士 / 硕士 0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 / 硕士 0学位论 文。本论文的研宄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宄内容不得以其他 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為 “ 日期: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

3、要组成部分,更应 该放在终身教育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如何使教学由知识的灌输变为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 教育使学生既具备比较扎实广博的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每一位教 育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为小学生尤其 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笔者立足于新课改这一大的背景, 大胆尝试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本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内涵主要是以齐默曼教授的 “ 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 ” 为理论依据 以及引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庞维国对自主学习横向研究的角度来界定的,即从学习 的四种维度基础上进行界定来

4、发展小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笔者于 2013年 12月始,在菏 泽市牡丹区都司镇 “ 优、中、差 ” 三类不同层次的小学中,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取样方法, 选择代表性较强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为样本,以问卷调查为主、观察、访谈为辅进行调 研,对调查资料的整理、统计,得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 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全文总共有六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素质教育两方面说阐述 自己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从自主学习的发展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两个角度对国内外自 主学习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而对自主学习研究的历史 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第 一部分从教育学和心理学

5、角度阐述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从新课改理念的视角描 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并从理论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界定、对自主学习的基本 特征进行了详细概述;第二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心理 学基础三个维度作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写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 自主学习的调查结果;第四部分是对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根据原因分析提出 解决现状中存在问题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Abstract With the world rapidly moving ahead, every nation attaches gr

6、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9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put it as a significant education target. As a crucial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should be prioritized. How to replace the instilment of classroom knowled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learnin

7、g capability? How can the students be equipped with broad knowledge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It has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by each educator. And the feature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its status in basic education have provided pupils in higher grade with advantageous circumst

8、ances. Based on this, an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 have mad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bility in Chinese study of the pupils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theoret

9、ic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Zimmermann, and has referred to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of how to identify pupils9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bility based on four dimensions of study by Pang Weiguo, Doctor of Psychology

10、from ECNU. My research began in the early December of 2013. Results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primary schools in Mudan District in Heze, I adopted the approach of random selection of students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 with auxiliary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and rea

11、ched the final conclus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pils9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city meanwhile came up with some targeted advices on primary education. The paper contains six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reasons and meanings to pick this su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

12、person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and quality education . At the same time, I did an orderly research on relevant foreign studies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to com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develop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common features of pupils9 physical and mental de

13、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and made a thorough descrip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pupils9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well-rounded theories of Marxism, basic education and basic psychology. The thir

14、d part gives us a results of the surve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s students pupils9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cit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ason analysis of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fifth part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day9s primary education . Key words:

15、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ndependent study;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bility 目录 顧 .I Abstract . II 弓丨 W . 1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 1 1. 选题缘由 . 1 2. 研究意义 . 3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3 1. 国外研究综述 . 3 2. 国内研究综述 . 4 (三) 论文的研究计划 . 5 1. 预期目标 . 5 2. 突破难题 . 5 3. 研究思路 . 6 4. 研究方法 . 6 一、 小学高

16、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及表征 . 6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 . 6 1.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 6 2. 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 7 3. 自主学习的界定 . 9 (二) 自主学习的表征 . 10 1. 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 . 10 2. 学习方法使用的自主性 . 10 3. 学习资源创设的自主性 . 11 4. 学习评价的自主性 . 11 二、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 11 (一) 哲学基础 . 11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规定性 . 11 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12 (二) 教育学基础 . 12 1. 主

17、体性教育理论 . 12 2. 学会学习理论 . 13 (三) 心理学基础 . 13 1. 齐默曼自主学习理论 . 13 2.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 14 3. 建构土义学习观 . 15 三、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 . 15 m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调查情况 . 15 1问卷设计 . 15 2样本选择 . 16 3. .调查实施 . 16 (二)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 16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欠缺 . 17 2.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方法使用的自主性缺乏 . 17 3.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资源创设的自主性比较匮乏 . 1

18、7 4.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比较低 . 18 四、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原因分析 . 18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机械 . 18 1.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高 . 19 2.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会科学的运用学习方法 . 19 (二)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 19 1. 教师教学应试导向突出 . 19 2. 教师的学生观存在偏差,无视学生差异性 . 20 (三) 教育的合力作用低 . 20 1_家长的教育方式具有功种性 . 21 2. 校长的治校理念过于传统 . 21 3. 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 . 21 五、 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

19、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 . 22 (一) 改变学生机械的学习方式 . 22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 22 2. 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 23 (二)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23 1. 端正教师教学理念,淡化应试教育的导向 . 23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差异 . 24 (三) 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 24 1. 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做好孩了的引路人 . 24 2. 改变校长的治校理念,做师生的楷模 . 25 3.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资,完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 . 26 #紗南犬 . 27 附录 . 29 至嫌 . 31 IV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

20、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言 (一 ) 选题缘由与意义 1. 选题缘由 (1) 学习经历中的思考 从中等师范专科到本科再到现在研究生即将毕业,我一直读的都是小学教育这个专 业,现在算算整整有十年了。在认真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的历程中,有幸认识了一大批对 我很有影响和启发的优秀教师,同时我也拜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如卢梭的爱弥儿、 洛克的教育漫话、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 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雷夫 艾斯奎斯老师的第 56号教室的奇迹、黑柳彻子的 窗边的小豆豆等,所以对基础教育感触颇深,也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尤其是自主 性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处于正在发

21、展的学龄儿童们。 在看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写的静悄悄的革命 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 课程这本书时,第一眼就被这个题目深深吸引,脑中对它充满好奇: “ 这到底是一场什 么样的革命呢? ” 、“ 它又为什么是静悄悄的呢? ” 。所以我满怀好奇、带着崇敬而期待的 心情翻阅这本感觉充满神奇力量的书。书中 “ 主体性神话 ” ffil这一词语刺激了我的眼球, 激发了我的好奇心,直至把这一章的内容读完,才理解 “ 主体性神话 ” 的真正意思,即教 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盲目强调学生 “ 自我 ” ,如有些教师为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 堂上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讨论,本来问题是联系课文重点的,

22、但结果大部分学 生却是你一言我一语,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学生回答问题的场面也是轰轰 烈烈,有的坐着,有的站着,甚至有的学生跑到讲台前举手 冷静想想,在这种课堂上, 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看似高涨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学到,导致课堂上出现所谓的 “ 虚假主 体 ” 。书中的 “ 手势 ” 教学虽然在分布上一目了然,但在操作上却束缚着学生的思维,被 迫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分成 “ 赞成 ” 、 “ 反对 ” 和 “ 提问 ” 三部分,但对那些持既不赞成也不 反对 和模糊多义意见的学生却被视为 “ 反应迟钝 ” 、 “ 发言迟缓 ” 的一类而被撇到一边。这 样的课堂没有生机、没有心与心的交融,怎么会摆

23、脱 “ 主体性神话 ” 达到 “ 润泽的教室 ” 呢? 实习期间,笔者也听过许多的优质课和常态课,从中也会发现课堂上有大量 “ 虚假主 体 ”存在。如有位教师在教赠汪伦这一古诗时,在设计自主选择学习这一环节中让学 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来学习这首诗,表面看上去课堂 日 佐藤学著,李季湄译 .静悄悄的革命 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 M.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03.18-25. 1 形式多样,学生表现也很积极,教师也似乎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但反问一下:这样的课 堂学生真的学到应该学的知识了吗?学生的情感真的被渲染了吗?真的能使学生的语文 素养得到提高吗?殊

24、不知,自主学习强调的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不是老师对学生不管不 问放任自流,也不是不要教师教。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积累的有限,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 懂得自己学习,需要教师不断指导,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渐进过程。 因此,如何増强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意识,让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真正发 挥自己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2) 素质教育的需要 “ 素质 ” 的概念最早是见于辞海中,最早使用于解剖生物学和心理学。 “ 素质 ” 的含义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讲,倾向于把素质界定为 “ 遗传素质 ” ;中义上 讲,素质多指个体在认识和实践中在其

25、身上所看到的 “ 发展潜力 ” ; 广义的素质就是我们 教育学上所说的含义了,即先天素质、身心素质以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而形成的科学 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也即素养。什么是教育? “ 教育 ” 一词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 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中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引用教育学的含义来说教 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学 生从接受正规教育之始,老师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从现 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叶老的论述体 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素质

26、教育成为我国长远发展的教育方针之始,就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基础教育是更高素质 教育发展的 基础。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认为 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的可能都有差异性,强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 教育,倡导人人都有享有受教育权的全民教育。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很 大的改观,但是在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正规的教育并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 的不足与缺陷,如儿童失学和辍学现象时有发生、重分数轻智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基于此, 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为了达到全面发展

27、的目的,让儿童获得自主的发展、个性 健全发展,在学校开 展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就是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 教育的核心,这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也是区别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学 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 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学生的成长也要依靠其自身主动性的发挥。虽然学生各个方 面还没有发育成熟,各方面的能力也不具备完全独立性,但却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选拔意识,尤其是在评价学生方面要有针对性,多给予发展性或 崔相录 .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M.济南 :

28、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197-203. 是激励性的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律、自强、 自主,使每位学生在其应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此外,素质教育还肩负着提高 民族素质的责任,因此,使学校更好的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劳动者和人才资源,使民族的 素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依然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许 多研究者虽然仍在对其加以关注并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发现其 操作性依然那么困难。因此,对自主学习现状进行研究这一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因此

29、,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与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为辅,深入教学一线,以期在真实的课堂 生活中探寻出有利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效率的深层次内容。 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从新的、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丰富自主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2) 实践意义 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 能学,还要让学生乐学,以及推动当前教育改革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1) 国外对自主学习发展的研究 国外自主学习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根据研究的特

30、点大致划分为提出阶段、实 验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古希腊苏格拉底可以说是自主学习的首要提出者,他提出的 “ 助 产术 ” 对学生的学习有启发作用;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在他写的爱弥儿这本 书中也指出 “ 问题不在于教孩子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当兴趣充分 发展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 等,这些观点都丰富了自主学习思想。 20世 纪初,民主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发了一系列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 方法。 20世纪 60年代后期,由于维果斯基言语自我 指导理论价值被认可,信息加工心理学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兴起,国外自主学习研

31、究进入 系统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个理论学派都是基于自身的理论特点和需要而提出的, 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对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其过程中的构成成分和相 法 卢梭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8.189-190. 3 互影响作了明确的说明。 (2) 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世界各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成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 最具有代表的流派有 :社会认知理论学派和社会文化理论学派,其中最为成熟的是社会认 知建构学派的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自主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个体与社会 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

32、的。但学习要变成一种自主的过程或能力,需要先后经历观察、模 仿、自控和自主化四个时期:在观察和模仿这两个阶段中,个体的学习都没有达到内化, 只是对榜样进行观察而对其有意识的模仿;自控时期是个体的学习达到内化水平,个体能 够灵活的 运用学习策略驾驭学习活动;个体到了能够运用内化了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去 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自主化的时期时,即形成了自主化。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自主能 力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内化而形成的,个体的行为发展,包括学习行为的发展,实际上通 过内化机制,经历了一个从外部调节到自我调节,最后达到自动化的过程。 2. 国内研究综述 (1) 国内对自主学习发展的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

33、的思想与文化源远流长。在教育上,孔子、孟子、朱熹等都提出了 关于自主学习的观点和主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 响。在他们看来,自 主学习应该遵循学思结合、自我体验和自我体悟的原则。 20世纪 20 年代至 70年代,蔡元培等教育学家们不仅提出了许多自主学习的主张,而且还扬弃了前 人的不同观点,吸收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如文纳特卡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自主学 习开始初步发展。直到 20世纪 70年代末,学者们开始在实践中大胆尝试自主学习,要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发挥学生主动精神这一理念设计其中,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并以此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 20

34、世纪 70年代末以后,自主学习进入理论 研究阶段。我国很所学者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将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应用于课堂教学, 并从方法、策略、能力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主张。 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 教授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是国内目前对自主学习进行研究较全面的专著, 对自主学习教学的一般特征、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心理基础等都做了精辟的阐述。 (2) 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得知,除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总论外,有些学者对小学、中学、大 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分阶段进行研究。庞维国认为,处于基

35、础教育 阶段的小学生,其思 维能力的发展还不成熟、内部学习动机也比较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意志水平比较 低、学习策略的认识比较模糊、策略水平应用不高等特点,要使自主学习变为一种能力仍 4 需要在家长、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学习。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较之以 往比较系统和深入。从 80年代的百家争鸣到对各家理论的综合都有了较为长远的发展, 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的现状、发展趋 势、存在的问题及其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表现出一种边缘化 现象。因此,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为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阶段的教学提供行之有效 的理论

36、指导。 总之,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成熟,但是实践证明小学高年级学生 已经初步具备了 “ 能学 ” 的条件,作为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 奠定基础。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庞维国也认为,五六年级这一阶段学生学 习的有意性、自控性明显増强,进行初歩的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可能。所以笔者力争通过对 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 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为农村学生自主 学习的有效展开提供一定的依据。 当今素质教育虽然搞得的轰轰烈烈,但试问一下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殊不知当下教育 一线的课堂上应试教育搞得还是那么地扎扎实实。而在管理者对一线教师考核评价功能的 调查中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都认同新课改。既然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认同新课改, 那么,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一线,老师们实践起来还那么的困难,究其原因,是为 什么?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这 个大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只有唤起小学生自主学 习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虚假主体 ” 才能变成真实主体。 (三 ) 论文的研究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