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658892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澜澜沧沧拉拉祜祜族族自自治治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六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I目目 录录1 引言引言 .11.1 澜沧县概况.11.1 规划目的.41.2 规划任务.41.3 规划依据.51.4 规划范围和期限.62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72.1 土地利用现状.72.2 坝区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92.3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2.4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23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153.1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53.2 土地利用总体目标.164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

2、构和布局调整 .184.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84.2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95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75.1 耕地、基本农田调整方案.275.2 保证耕地、基本农田的数量.285.3 进一步提高耕地、基本农田质量.295.4 基本农田布局.305.5 基本农田“多划后占”.316 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326.1 城镇村用地规模安排和空间布局调控措施.326.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326.3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56.4 建设用地“上山”的实施.387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17.1 基础性生态用

3、地的规模和布局.417.2 生态屏障用地安排.417.3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措施.428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448.1 基本农田保护区.448.2 一般农地区.448.3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45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II8.4 独立工矿区.458.5 风景旅游用地区.468.6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468.7 林业用地区.468.8 牧业用地区.479 土地整治安排土地整治安排 .489.1 土地整治规模和布局.489.2 土地整治实施措施.50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5110.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5

4、110.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5311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5511.1 各乡(镇)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5511.2 各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5612 中期规划中期规划 .5712.1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5712.2 建设用地保障.5712.3 土地整治.5713 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措施 .5813.1 行政措施.5813.2 经济措施.5913.3 技术措施.5913.4 社会措施.60附表附表 .61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11 引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土地资源的可

5、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程,为切实转变城乡建设用地方式,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云政发2011185 号) ,意见提出加强耕地保护与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与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一精神的要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需开展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6、,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程编制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1.1 规划目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障各行业合理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控制新增非农建设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对土地利用实行规划管理,强化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机制,保护坝区优质耕地,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澜沧县土地资源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2 规划任务根据澜沧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普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

7、协调和合理安排县域内各业、各类用地,制定规划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结合澜沧县自然经济社会基本情况,通过综合分析评价,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2源;在符合普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规划任务和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加强坝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山地城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主要包括:(1)落实普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下达的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2)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3)保护坝区优

8、质耕地,引导建设用地向宜建山地布局;(4)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的调控指标;(5)统筹安排县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主要用地规模;(6)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明确管制规则;(7)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8)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9)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3 规划依据1.3.1 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 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6) 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

9、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32 号)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 号) 。1.3.2 规范规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192312003) ;(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3)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4)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10052003) ;(5)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10182008) ;(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10212009) ;(7) 县级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10242010) ;(8)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TD/T10272010) ;(9)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10)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951 号) ;(11) 关于印发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的通知 (云国土资规200557 号) ;(12)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暂行) 的通知 (云国土资2009406 号) ;(13)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

11、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 号) 。1.3.3 相关规划(1) 普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编制说明 ;(4)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5)澜沧县其他部门规划;(6)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4 规划范围和期限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4规划范围为澜沧县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包括勐朗、上允、糯扎渡、谦六、东河、大山、南岭、酒井、惠民、东回、拉巴、竹塘、富

12、邦、安康、文东、富东、雪林、木戛、发展河及糯福等 20 个乡(镇) ,国土总面积为 873314 公顷。规划期限为 20102020 年,基期年为 2009 年,中期目标年为 2015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 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52 规划背景2.1 澜沧县概况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的西部,澜沧江以西,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2012316、东经 992910035之间。东面和东北面隔澜沧江与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毗邻;西和西南与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相连;西北

13、和北面与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相接;西部的雪林乡和南部的糯福乡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 80.563 公里,其中雪林段 23.72 公里,糯福段 56.843 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 110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30 公里,总面积 873314 公顷,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城勐朗镇距普洱市行署驻地思茅镇 173 公里(经思澜公路) ,距省会昆明市 743 公里。2009 年末,澜沧县辖区有勐朗、上允、富邦、大山、拉巴、糯扎渡、糯福、竹塘、富东、木戛、东河、南岭、东回、酒井、发展河、文东、雪林、惠民、安康、谦六 20 个乡(镇)和,143 个行政村,14 个办事处。2

14、.1.2 自然概况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西北向东南走向。 “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 条,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 2000 米以上山峰就有 150 多座。最高海拔 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 ,最低海拔 578 米(雅口乡勐矿) 。 “五山、六水”环抱着多块大大小小的平坝。全县地形地貌分为山区、半山区、坝区、河谷槽区,这些高原峡谷互相交替,形成逶迤连绵的宏伟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加上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从而形成了澜沧县丰富多彩的土地后备资源潜力。澜沧县雨量充沛,地下水源浅,在山谷中构成了许多大小河流、溪泉,格河流

15、、溪泉依山势而纵横于全境。除了澜沧江和小黑江外,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30 多条,均属于澜沧江水系。境内主要的江河有澜沧江、小黑江、黑河、南朗河、芒帕河、上允河、谦迈河、南甸河、勐坎河、麻栗河、发展河、勐乃河、南坑河、南拉河、南里河、南抗河、勐宋河、南丙河、芒海河、东河河、拉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6河、勐撒河、赛罕河等。此外还有山间河谷地带的岩层裂隙和低凹的山沟中,常有地下露头,形成了无数大小溪泉。澜沧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 62.2 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 19.7 亿立方米。充足的雨量和大量的河流、溪泉使得澜沧县的水资源相当丰富,为澜沧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定

16、的条件。澜沧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海拔 700 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年平均气候约 21;7001400 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 1720。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44%,气温高,热量足。海拔 14002000 米之间的山区半山区为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 1417;海拔 2000 米以上的少部分地势较高的地区为南温带,年平均气温 13.514.5。丰厚的热区资源,使澜沧成为盛

17、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甘蔗、茶叶、水果、咖啡、橡胶、烤烟等热区作物的沃土,适宜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南药、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澜沧县境内土壤类型较多,全县有 6 个土类,16 个亚类,32 个土属,47个土种。在 6 个土类中,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 4 类属于垂直地带性土壤,由低向高海拔依次排列;紫色土和水稻土 2 类属于非地带性土壤,分布零散,适宜多种作物、林术、果养和竹类生长繁育。澜沧县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铅、锌、银、铜、铁、锡、锰、金、褐煤、石膏、石英砂、粘土等,已初步探明储量的有铅、铁、褐煤等种,储量较为丰富。澜沧县是云南省重要的铅锌矿产地,并拥有滇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褐煤

18、资源。现已开采的勐滨煤矿,上允煤矿初步探明储量为 6000 万吨以上,除县内利用外,还销往县外的景洪、临沧、孟连、西盟等县,还出口缅甸国家邦康。2.1.3 社会经济状况澜沧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经济社会落后,农业在三大产业构成中始终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单一,而且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澜沧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近年,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澜沧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真抓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7实干,发挥区位、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实施“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和诣

19、社会建县”四大发展战略,培育壮大了矿产业、水电产业、林业和畜牧业,稳步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国民经济由低位徘徊向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呈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 年末,澜沧县总人口 49.8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5.78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 38.34 万人,拉枯族人口 21.16 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92%、77%、42.4%。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良好势头,各项经济社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9 年未,澜沧县全县生产总值 26.3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8

2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2 亿元,增长 79.3%,支出 17.5 亿元,增长 34.4%;固定资产投资 36.97 亿元,增长 3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7 亿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04 元,增长 9.8%;农民人均纯收入 2097元,增长 20.7%;万元 GDP 能耗下降 2.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7。粮食总产量达到 18.66 万吨,增长 2.1%,农民人均有粮 338 公斤,增长 1.2%。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3.85 亿元,增长 13.9%。2.2 土地利用现状2009 年,澜沧县国土总面积 873

21、314 公顷,其中农用地 82232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4.16%;建设用地 890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02%;其他土地4208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82%。农用地是澜沧县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较小,这与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相适宜的。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 16582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8.99 %。 ;园地面积为 4129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73;林地面积为 5462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2.55;牧草地面积为 55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6 %;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6839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83%。建

22、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 7306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4%;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158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18%;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1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很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8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 575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66%;自然保留地面积为 3633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16%。2.3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增地减,人均耕地逐年下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人增地减,人均耕地逐年下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澜沧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县,澜沧县经济发展定

23、位之一就是要把澜沧县建成绿色经济强县,继续坚持农业稳县的地位,而耕地是种植业乃至整个农业的基础。然而,近年来,由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灾害毁地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全县耕地逐年减少,人均耕地由 2005 年的0.413 公顷/人下降为 2009 年的 0.402 公顷/人。澜沧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全县山地占绝大比重,有条件开垦的宜农荒地实际上大部分已开发利用,坝区可供改造的未利用地面积较少,山区面积广大,但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多,这部分很少的宜农荒地也因为水热条件,耕作半径等因素限制,开发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人口保持增长趋势,全县人口从 2005 年的 4

24、75780 人增加到2009 年的 498680 人,以平均每年 2319 人的速度增长,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在人口压力下,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交通、电力、旅游业等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势必还将占用大量耕地。虽然近几年土地开发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很难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2)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大随着澜沧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各部门、产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剧了用地紧缺状况,各种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其中耕地与其他土地的争用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增加、比重上升

25、,其中城镇用地和交通用地占用耕地尤为突出。(3)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用地结构仍有待完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用地结构仍有待完善在用地规模的确定上,要根据人口的城乡分布状况对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考虑,在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的前提下,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需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与之相对应,农村人口的减少也应减少村庄用地的规模。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9澜沧县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并没有相应的伴随着农村居民点规模缩小。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澜沧县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工矿用地)从 2005 年 565 公顷增加到 2009 年的 757 公顷,年均增加 25 公顷;而相应的全县的农村居民点面积由 6175 公顷增加到 6548 公顷,年均增加 373 公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率和集约节约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却没有减少,导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用地作为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应该合理引导,通过村庄整理等方式合理缩并农村居民点,适当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3)土地利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