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4).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64711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3人琴俱亡》PPT课件 (4).ppt(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人 琴 俱 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作者:刘义庆,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导入,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2、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 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作者介绍,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

2、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2、借助课文注释,翻译课文;3、掌握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的意思。,注意读准下列字,了(lio)不悲 , 笃(d), 舆(y), 奔(bn)丧 , 恸(tng),亦卒(z),不调(tio),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d ),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

3、,表范围,都。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2、子猷问左右:“何以 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都,总,竟。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译文: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互动交流一,3、语时了(lio)不悲。 语,动词,说话。了,完全。译文: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4、便索舆( y )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译文:他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4、“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译文: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6、因 恸 绝 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中止。良,很。 译文: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7、月余亦 卒(z)。 亦,副词,也。卒,死。 译文: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互动交流二,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王子猷与王子敬之间深厚的

5、手足之情。2、“人琴俱亡”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用来表达什么感受? 人和琴一起完了。 现在可表达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情。3、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4、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何以都不闻消息”。反映了子猷时刻关注着子敬的病况,表达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的兄弟之情。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了不悲”“都不哭”,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

6、了不悲”也“都不哭?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7、子猷对子敬的去世真的不感到悲伤吗?请举例加以分析。 “何以都不闻消息”说明王子猷对子敬非常关心; “便索舆来奔丧”的“便”更是关心悲悼之情的迫切流露, 所以王子猷只是用超常脱俗的方式对王子敬表示哀悼,并非不难过。,8、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王子猷睹物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9、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

7、么?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了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10、子猷发现“弦既不调”后,为什么会悲痛地说“人琴俱亡”? 子猷睹物思人,子敬去世,他的演奏艺术及他生前的事业也随之消亡,子猷哀感于此而情不能自抑。触景生情,掷琴于地,悲愤之情涌上心头,所以说“人琴俱亡”。,11、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前后并不矛盾。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经死了,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

8、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之情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12、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选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抓住了子猷的语言描写:由“都不闻消息”来推断子敬已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以琴亡来说人亡,更见其悲痛。神态的变化,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到最后的结果“月余亦卒”,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细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坐”“取”“掷地”等动作描写,也写出了兄弟情深及对子敬的独特的悼念方式。,互动交流三,1、本文语言简洁,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分析以下加点字有什么表达作用?便索舆来奔丧。“索”是

9、“要”的意思,可见子猷去见子敬的急切心情,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手足之情。便径入坐灵床上。“径入”表示直往进入的意思,又一次表达了子猷见子敬的急切心情,表现了深厚的兄弟手足之情。弦既不调,掷地云:“掷”是“扔”的意思,子猷对弟弟去世的又恨又伤心的情感都包含在这中间,表现了深厚的兄弟手足之情。,2、请同学们说说有关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 “千金难买兄弟情”,3、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管宁割席、雪夜访戴等,管宁割席原文:管宁、华歆(x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

10、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n)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 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分 开坐,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割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志不同道不合者为友。 管宁的特点淡泊名利,性淡气清,爱憎分明。 华歆的特点唯利是图,易受诱惑,用心不专。,总结课文,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

11、,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情谊。 人琴俱亡手足情深,当堂作业,完成活力课堂 P39-40页“巩固拓展“。,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前往那里去。 经过一夜才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现在兴致已尽,自然返回家里,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1、醒 于是,就 前往2、经过一夜才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

12、门就转身返回。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现在兴致已尽,自然返回家里,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3、不一样。前一个 “而” 表示承接关系;后一个表示修饰。4、“兴”,兴致的意思。因为兴趣使然兴之所至,就在下雪的夜晚去拜访朋友了,兴致没了,就回家。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个随性旷达之人。5、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6、超然物外、洒脱不羁,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抄写课文翻译1遍,并且背诵翻译。2、预习我的母亲,并且完成活力课堂“课前自学”部分,1、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2、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了不悲”也“都不哭?3、子猷对子敬的去世真的不感到悲伤吗?请举例加以分析。4、文中写到“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使弦“不调”? 5、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6、子猷发现“弦既不调”后,为什么会悲痛地说“人琴俱亡”?7、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8、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选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