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广安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6313187 上传时间:2022-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广安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十三五广安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广安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广安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十三五”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规划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四川省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广安市食品安全规划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广安区食品安全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和形势(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十二五”时期,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推动落实“四有两责”,强化风险防控,狠抓依法治理,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实现了“两升一降”目标(食品抽检合

2、格率、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逐年下降)。1.监管体系日益健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持独立性,按乡镇片区设置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6个,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调整完善,初步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2.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区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农业局、区畜牧食品局、区公安分局等2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

3、完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农田到餐桌”无缝监管。3.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和检验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所需。6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食品监管机构实现“人员、场地、装备、经费”四到位。4.突出问题有效遏制。紧盯农村地区、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以及农业投入品、白酒、肉及肉制品、食品添加剂、豆芽、保健食品、餐饮具等重点品种,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两超一非”、保健食品、白酒、餐饮具、豆芽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5.应急处置全面强化

4、。不断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物质储备,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十二五”期间,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级应急演练2次。出台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广安市广安区重大食品药品舆情信息应急处置工作办法,应急管理能力切实提升。6.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深化与广安电视台、广安日报等主流媒体战略合作,开辟专栏周刊,开通政务微信微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深入开展“315”“331”主题宣传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专家大讲堂、食品安全“七进”等活动,全面开展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5、。组建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食品安全专家库。指导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出台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广安区被省政府认定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并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四有两责”、全面建立严密高效和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机遇期。一是食品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央把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来部署,提出了“党政同责”“四个最严”要求,为

6、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均把食品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重大民生工程,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有力指导。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持续加大对改善民生、生态治理的投入,有力促进农业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食源性疾病多发等食品安全领域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三是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由“吃得饱”的生存型消费理念,向“吃得安全、吃得营养”的健康型消费加速转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促进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升,为构建

7、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区食品安全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食品源头污染治理难度大。近年来,全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突出问题治理难度大。二是食品产业基础薄弱。我区食品产业基础仍较薄弱,种养殖多为个体散户,产业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程度低,近90%为小规模经营户,“多、小、散、乱、差”的特征明显,农村群体聚餐、校园周边小摊贩等食品安全风险依然突出。三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亟待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普遍较低,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责任意识亟待加强。种植养殖过程中使

8、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环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以及虚假宣传等市场乱象依然存在。四是食安监管能力尚难适应监管需要。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监管手段、技术支撑等仍需加强,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省、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党政同责”“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落实“四有两责

9、”,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健康广安建设。(二)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坚持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把食品安全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入口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底线。2.风险管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风险交流,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严防严管严控风险隐患,确保监管跑在风险前面。3.全程控制。严格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的监管制度,分级分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标准

10、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4.社会共治。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基本完善;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科学监管水平明显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得到完善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食药监”初步建成。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

11、食品安全责任事故,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二)具体目标。1.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全部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底线。到2020年,全区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含托幼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实施率达100%、“明厨亮灶”率达100%、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达100%。2.源头治理取得实际成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清洁化改造得到加强,农村水体面源污染防治有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12、覆盖率达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7%以上。3.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行政执法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食品监管执法人员按编到位率达95%以上。以检验检测、审批认证、预警监测、执法检查等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监督人才培训计划,力争专业技术执法人员比例达60%以上。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在职教育等形式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实现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扎实推进监管执法机构标准化、食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监管信息化、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食品监管应急指挥系统、食品科普宣教等重大项目建设,食品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

13、,监管能力全面提升。4.风险防控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所快检筛查能力明显提高。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现场检查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高、中等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检查频次,实现现场检查表格化、标准化。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区所有食品类别和品种,食品检验量不低于4份/千人年。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并得到有效落实,食品安全舆情及时有效处置率达100%。四、主要任务(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1.完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鼓励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保障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区

14、规上食品生产企业80%以上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要求(ISO22000)的相关标准。2.推行食品风险分级管理。推广实施企业安全风险法人代表约谈制度,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学校(托幼机构)主要负责人履行好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到2020年,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率达100%,规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责任险投保率达30%以上。3.基本建成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和食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

15、产经营信息,落实建立追溯体系主体责任,主动对接追溯信息平台。到“十三五”末,建成上下游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专栏一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1.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建设项目。与广安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对接,录入相关信息,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2.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省食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对接,90%以上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追溯管理。3.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实现重点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肉类、酒类、食用油、茶叶等重点食品全面实现电子追溯。4.推进食品产业提档升级。综

16、合发挥各项政策的制约和引导作用,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加大对市场潜力大、品牌效益强、市场信誉好的食品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贩改善条件,逐步实现规范化生产经营。专栏二 食品生产经营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认证体系建设项目。80%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相关标准。2.批发市场农产品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快

17、速检测能力达到100%。3.“明厨亮灶”工程项目。督促指导餐饮服务单位采用透明玻璃窗、视频显示、隔断矮墙或设置参观窗口等方法,将食品加工制作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展示,让消费者知悉服务真实情况,实现阳光操作、透明化管理。2016年逐步推广实施;2017年加快推进,全区60%的餐饮服务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工作;2018年全面实施,全区80%的餐饮服务单位年底完成“明厨亮灶”工作;2019年,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完成“明厨亮灶”工作。(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修订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广安市广安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出台广安市广安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不断健全全区食品安全监管

18、法律法规体系。(三)健全监管执法体系。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落实“四有两责”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优化装备和资源配置,实现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标准化,保障基层监管工作需要。建立完善对乡镇(街道)、监管部门的约谈和责任追究制度,细化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健全对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评议考核制度。专栏三 基层监管能力规范化建设工程1.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食品药品监管乡镇(街道)派出机构办公业务用房建设指导意见要求,

19、规范配置,重点保障执法基本需要,切实加强基展监管所执法装备库、罚没物品库、执法处理室、执法档案室、快检室、办事窗口、培训室、信息化室、值班室标准化建设,统一外观,合理布局。到“十三五”末,业务用房达标率达到80%。2.基层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项目。合理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执法基本装备、执法取证装备、快检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需要。到“十三五”末,实现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3.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全国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推进配备快检车、快检设备或建设快检室。到“十三五”末,农业机构执法装备标准化配备率达70%。4.工作制度规范标准化项目。建立完善监管所日常

20、巡查、责任追究、应急管理、案件查办、档案管理、联合执法、绩效考核、廉政建设等工作制度,推进监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建立监管对象电子数据库,对监管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巡查工作记录。2.合理划分监管事权。厘清县乡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健全权责一致、统一规范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食品监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管理,健全执法办案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规范日常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投诉举报的执法程序、工作规则和执法文书,动态调整并公开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3.提升队伍监管能力。实施监管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分岗位、分类别开展轮训,每人每年至少轮训一次。建立

21、容错纠错机制、激励机制和重大案件查办奖励机制,鼓励人才创造性开展工作。规范入职培训,建立完善培训与考核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四)全面治理源头污染。1.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回收处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用药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2.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药登记、生产、销售、使用服务和监管。实行高毒(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助,推行农药经销商和种植大户网格化监管。严格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开展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实施兽药经营和监管环节追溯管理。3.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

22、强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指导和服务,严格落实农兽药登记使用制度,实施农兽药合理使用准则和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等良好农业操作行为规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督促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制定内部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严格执行农药品种安全间隔期制度和兽药休药期规定。专栏五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工程1.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进测土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每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提高4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50%以上。2.农产品产地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设置农产品产地长期

23、定位监测点。完成重要粮食生产区域周边、排放重金属等污染物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工矿企业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3.农业绿色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农药利用率达40%。4.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项目。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兽用抗菌药质量合格率达97%以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禁用兽药检出率低于0.1%。(五)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监管。1.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对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的相关产品、食品经营(不含销售食用农产品)依

24、法严格实施许可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许可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2.严格生产经营环节现场检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严格遵守许可条件和相关行为规范。科学划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科学制定食品检查计划,确定检查项目和频次。现场检查应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进行,覆盖所有生产经营者,重点检查农村、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区域,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重点对象,冷链贮运等重点环节以及中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等重点企业。大力推进学校食堂、

25、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工作。3.严格特殊食品监管。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商业欺诈、诱骗消费者购买等违法行为。4.严格网格化监管。科学划定区、乡镇、村三级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网格,合理配备监管协管力量,做到“定格、定岗、定员、定责”。建立健全责任包干、信息管理、上下联动、社会协作、协调处理、宣传引导、考核评价等制度,有效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到“十三五”末,区、乡镇、村三级100%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5.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监管。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网上监测能力建设。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6.严格食品相关产品监管。通过安全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高风险的食品相关产品实施生产许可

26、,逐步形成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以风险监测和抽样检验为验证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六)加大抽样检验力度。 提高抽样检验的覆盖面、有效性和针对性。继续加大食品检测监测力度,提高检测监测覆盖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等进行抽检,同时负责小生产企业、小作坊和小经营店的抽检。加强抽检结果分析运用,规范问题样品核查处置。健全抽检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加大抽检信息公开力度。将食品安全抽检检测情况列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专栏六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程1.监督抽检项目。对31个品类食品开展全覆盖抽检,到2020年,全区组织实施的食品检

27、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2.问题后处置项目。食品安全日常检查、飞行检查等发现问题处置率100%,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违法广告处置率达98%以上。(七)整治重点突出问题。全力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及行业共性问题,持续开展农村地区、学校校园及周边、小作坊、农村集体聚餐等食品安全薄弱环节专项治理。开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滥用抗生素、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水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瘦肉精”、非法收购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制售假劣农资和食品非法添加、制假售假、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回收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检疫肉类食品等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开展乳制品、儿童食品、婴幼儿

28、配方食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植物油、酒类等重点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专项检查。加大对相关食品仓储、物流企业的检查力度。完善稽查执法机制,规范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案件办案程序,加强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协作办案机制,严惩重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八)提升技术支撑能力。1.加强技术体系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乡镇农机(畜牧兽医)站、乡镇食安办快检设备全部配备到位。督促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经营企业加强快检设备配备。2.健全食品安全审评检查体系。加强食品(技术)审查评价能力建设,建立食品审评检查专职化体系。加强职业化审评员队伍建设

29、,独立承担食品生产许可中审查环节工作,对直接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坚持“受理、审查、审批”三分离,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严格把好食品生产准入关。专栏七 食品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每个基层监管所建立快速检测室,承担辖区内食品安全的抽样、筛查和快检任务。2.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系统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投诉举报系统,加强基层投诉举报系统的办公设备标准化建设,抓好岗位设置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有专兼职人员。3.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农

30、业投入品检测实验室,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3.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逐步建立跨部门、跨区域食品安全数据收集、应用、分析和反馈制度,实现食品安全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区级相关部门信息共享,逐步推进科学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落实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提升网络安全水平。专栏八 “智慧食药监”建设工程建设日常检查管理、监管对象基础数据库、诚信档案、统计分析等子系统。“十三五”末,与广安市同步实现食品监管业务网上办理,移动执法终端配备率达到100%。计划2017年后启动,2018年进一步扩展应用,20192020年持续完善提高。4.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科学布局监测网络,健全风险预

31、警系统和专家支持体系。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信息核实与通报工作机制。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工程,设立基层风险评估实验站和观测点,将“米袋子”、“菜篮子”主要产品全部纳入监测评估范围,对产地农产品风险隐患实施动态跟踪排查。完善风险研判制度,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预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体系和专业人员、专家队伍建设,拓展风险交流渠道和形式,推动风险交流向基层延伸。启动实施风险认知调查,探索开展风险交流基础性研究。建立食品安全领域“吹哨人”制度,有效治理危害食品安全“潜规则”。专栏九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工程1.风险监测能

32、力建设项目。构建区、乡镇、村一体化的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2.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溯源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立覆盖全部医疗机构并延伸到农村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3.风险预警能力建设项目。强化风险预警相关基础建设,到“十三五”末,实现与市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接。(九)提高应急管理水平。1.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预警、信息报告、跟踪督查、调查处理、总结报告、回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联动和信息通报机制,提升应急指挥决策智能化水平。2.强化应急处置演练。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针对常设性重要节

33、会或重大活动,制订食品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方案。加强和规范应急预案演练,建立演练质量评估机制,突出实战性,严格演练级别和频次管理。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方案并督促开展演练。3.提升舆情应对能力。优化舆情处置信息平台,完善舆情预警机制,科学规范处置舆情事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舆情会商分析和信息共享制度,开展舆情大数据分析和专项舆情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4.加强应急保障建设。健全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应急专项经费、装备和物资储备管理办法。配备必要应急装备,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式化。强化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处置队伍

34、、专家队伍能力培训。专心-专注-专业专栏十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1.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项目。组建食品安全专业应急队伍,配备应急设施装备。2.舆情监测网络项目。到“十三五”末,完成与市级舆情监测网络对接。3.应急演练项目。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案至少每三年演练一次。(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1.深入开展科普宣教活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举办食品安全大讲堂,针对学校师生、餐饮从业者、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主题科普宣传。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官网和新闻门户网站、论坛、手机报等新媒体,构建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及时发布食品消费警示、温馨提示、科普知识,与公众沟通互动,提升消费信心。创作

35、发布食品安全可视化公益广告。组建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全面开展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工作。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2.深入推进示范创建。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以及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3.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强化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发挥专家学者作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接受各方监督。规范监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食品安全社会综

36、合治理中的服务功能,引导和约束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构建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专栏十一 社会共治推进工程1.食品安全示范创建项目。推进广福街道、恒升镇、悦来镇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确保2018年验收过关。2.食品行业社会组织发展推进项目。鼓励、支持食品行业企业自发组织建设行业组织,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购买行业社会组织监管基础服务,建设行业组织信息共享平台,力争到“十三五”末,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法制健全的行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

37、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四有两责”属地管理责任,根据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高效协同、社会踊跃参与的监管新格局。要按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完成各项规划任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加大保障投入,确保规划落实。各乡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大预算经费执行力度,严格监督管理项目建设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强化政策支持,提供发展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健全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切实保障本规划任务和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四)严格督查考核,促进顺利推进。区食安委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将本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区食安办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