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赵丽.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16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赵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赵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赵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_赵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网址与投稿: http: /yxllx. xjtu. edu. cn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 4月第 29卷第 2期 Chinese Medical Ethics Apr. 2016 Vol. 29 No. 2 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 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赵丽 常 江 梦 2,王晓鹏 3 (1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Zha li02126.C m;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 ) 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人员配置不合理,护工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 高的现

2、状,并对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作了分析研宄,从医学院校教育、社会志愿组织、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以及临终 关怀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临终关怀 ;护理人员;人才匮乏;临终关怀机构 中图分类号 ) R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8565 (2016)02 -0274 -03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urse Shortage in Hospice Care Agencies in China ZHAO Li1, CHANG Jiangmeng2, WANG Xiaopeng3 (1 C

3、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9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9 Beijing 100029? China y E - mail: zhaoli02 126. com, 2 Facul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ri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 Beijing 100029 China, 3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

4、ese Medicine f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care workers in hospice agencies are lack, the staffing is unreasonable, the nursing workers education degrees are low and are old,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not high. In a

5、dditio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statu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aspects of the medical college education, social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hospice agencies. Key words: Hospice Care; Nurse;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Hospic

6、e Cane Agencies 1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工作人员现状 “ 临终关怀 ” 一词译自英文的 “Hospice Care” , 目前 我国内地翻译为 “ 临终关怀 ” ,香港翻译为“ 善终服 务 ”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照护,是医生、护士、心理 医生、社会志愿人员等共同参与,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 供旨在提高生命质量,减轻临终者痛苦,使之安详辞世 的特殊服务的过程 |。 目前我国实行临终关怀的场所主要为临终关怀机 构,但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工作尚不够完善。我国临 终关怀医疗实践经过了 26年的发展 2,但仍然存在诸 多问题。 1.1护理人员匮乏 据文献报道,我国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护士与患 者

7、人数极不均衡,护士 /床位比例平均仅为 1: 3.96,与 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如美国为 1.6:1,法国为 1.2:1,日本为 ( 0.9 1.2) : 1 3。 6 沈春琼,蒙玲连,何裕民 .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探析 U.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 (10) :2146 -2148. 7 Ebrahimi H. Torabizadeh C . Mohammadi E. et al. Patients perception of dignity in Iranian healthcare settings: a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8、j . J Med Ethics,2012, 38(12) : 723 -728. 8 明星,赵继军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 _T预方案 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D.上海:第二军医大 学,2013. 9 武永胜,钟进才 .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量表的 初步编制及评价 D.南 宁 :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2009. 10 梁慧茹,赵可式 .癌症患者生命意义之探讨 D. 台南:成功大学, 2009. 11 Deal B. Finding Meaning in Suffering j .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2011, 25 (4) :205 -210. 收稿日期 2

9、015 -09 -27 修回日期 2016-01 -25) 编 辑吉鹏程) 274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 4月第 29卷第 2期 Chinese Medical Ethics Apr. 2016 Vol. 29 No. 2 1.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具有专业医疗知识的医疗人员和护 理人员少,而不具有专业医疗资质的护理人员即护工 占多数,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护理方而素质不高的情 况普遍存在。 具有专业医疗知识的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数量偏 少,护工数量所占比例偏大。 根据文献记载 ,2010年上海市 3所登记注册的临 终关怀机构中,每所临终关怀病房仅拥有执业医师 5 人,注册护士

10、6.3人;执业医师 /床位之比为 1:2.83,注 册护士为 1:3. 584。 2011年北京市 2所登记注册的 临终关怀机构中,平均每所拥有执业医师(包括执业助 理医师)、注册 护士的人数分别为 6. 5人、 15人 5。护 工在北京市 2所登记注册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所占比例 约为 70. 73%,整体呈现出专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护 工比例偏大的状态。 1.3护工学历偏低、年龄偏大 北京市的 2所注册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护工的学 历状况为:文盲占 1.72%,小学文化水平占 50. 00%, 初中文化水平占 48.28% 5;上海市 3所登记注册的 临终关怀机构中,护工学历状况为:文盲占 14

11、.83%,小 学文化水平占 44. 52% ,初 中 文化 水 平 及 以 上 占 40.65% 6。由此可见,北京上海两 地注册的临终关怀 机构中,护工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均以 41 50岁人员 居多,上海市占 46. 15% ,北京市占 46. 55%。 1.4护工在护理方而综合素质不高 临终关怀的主体是医护人员(主要是护理人员) 对临终者身体和心理的护理,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医 疗知识至关重要。我国临终关怀机构中的护理人员以 护工为主,护理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护工接受临 终关怀知识的培训时间不足或未经过专业培训;工作 不稳定;从事临终关怀的时间短,多为 2 5年,经验不 足,对临终者的

12、心理帮助较小。 2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 临终关怀服务不单单是医学上的生理治疗,更不 限于对患者生活的简单照顾,而是医疗和心理的双重 呵护,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不良情绪的疏导、生命教育、 生命回顾、处理未尽事务、道别等内容,因此临终关怀 服务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既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意 识和服务能力,更需要有专业的医疗知识。综合各方 而因素,最适合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人群除执业医师 外,当属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护士。 2.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 据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存在医护人员紧缺的状况, 网址与投稿: http : / yxllx. xjtu. edu. cn 但医学毕业生

13、的就业并不乐观,护理专业学生多在本 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但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依 然存在。己有调查显示,部分护理本科生入学动机和 目前的就业状况存在冲突。护理本科毕业生中仅有 67%的学生选择临床护士和 10. 66%的学生选择护理 教育,其他大多从事与医疗事业无关的工作 6。与此 同时,选择从事临床护士工作的毕业生也普遍存在因 工作劳动强度大、薪水低等问题而转行的状况,显然这 对我国医疗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影响护理专业 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而 的,其中就业渠道窄、薪资低、工作压力大、提升空间小 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己就业的毕业生也多因在医院 工作地位较低,不受待见而选择改

14、行。 2.2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不高,宣传力度小,社 会认知度低 与学生的就业压力相比,我国临终关怀机构的护 理人员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 临终关怀的认知度不高,原因在于社会对临终关怀的 关注度不高,宣传力度小,社会认知度低。公益组织在 社会很多领域起到了 5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很少有 社会公益组织加入到临终关怀的队伍中来;同时我 国 经济还没有达到足够发达的水平,医疗保障制度还不 够完善,许多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和临终关怀服务都 没有被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不能进行医保报销,患者要 负担巨额的医疗护理费用 7,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临 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再加上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力

15、 度小、认知度低等问题,从而导致社会护理学等医学专 业学生对临终关怀工作的参与度不高。 2.3临终关怀机构对临终关怀的性质认识不足 现有的临终关怀机构对临终关怀服务工作的认识 不到位,从临终关怀服务工作大多由护工来承担可以 看出,这些机构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性质认 识淡化。 而临终关怀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它要求从 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和高超的医疗、护理技能 s。因此临终关怀机构十分 有必要更多地聘用有相关医学知识的护理人员,而不 是无医学知识的护工来从事临终关怀服务。 3解决对策 3.1国家政治体制建设方而 我国临终关怀的各种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 立,医疗

16、体制还不健全,对临终关怀的发展规划及卫生 政策仍为空白。国家政治体制对国家事业起到指导作 用,加强国家临终关怀政治体制的建设,加大对从事临 终关怀服务事业的机构和对临终患者的政 府补贴,一 275 网址与投稿: http: / yxllx. xjtu. edu. cn 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临终关怀机构资金匮乏问题和临终 者高昂的医疗费用问题。国家临终关怀政治体制的完 善,将成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同时,完 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解决患者临终时的资金短缺 问题,也是推动临终关怀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3.2临终 关 怀 机 构 方而 临终关怀服务得到国家、社会志愿组织、医学院校 等方而的回应

17、,存在进度慢、周期长等现实性问题。临 终关怀机构的当务之急是从自身做起,从机构用人和 机构关怀模式等方而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建设出一 些无论是在服务还是在机构盈利方而都比较成功的临 终关怀机构,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达到以少 数带动多数的策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3.2.1注重人才的选择。 临终关怀机构应注重从业医护人员的素质,可以 与医学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相关人才,优先录取接受过 正规教育的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医务工作者,并加强 对这些医务工作者的临终关怀知识培训。临终关怀机 构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保障,将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 满意度,赢得 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能带动社会的广泛参 与,推动临

18、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我国医学 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3.2.2注重机构关怀模式的健全。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模式多以临终患者 住院形式为主,这种模式比较单一,但不足以满足大多 数临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临终患者大多受传统观念 的影响,以及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等因素,与住院相 比,更多临终患者倾向于选择在自己的家里,在亲人的 陪伴下走向生命的终点。但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家属 没有专门的临终关怀经验和知识,无论是在生理还是 心理上都不能满足临终者的需要, 这就需要临终关怀 机构对此作出积极的回应,所以以家庭为中心的临终 关怀服务模式将成为临终关怀机构的重点发展对象。 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涉

19、及到临终关怀机构的用人制度 问题。由于这种模式的工作地点具有灵活性,监管起 来必然存在困难,如果由机构负责分配患者,而对工作 人员的工资报酬等没有适当提高的话,一定会导致医 疗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因此,临终关怀机构不妨在一 定程度上借鉴家政服务机构的模式,本着员工自愿的 原则,赋予员工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的个数以及家庭住 址具有一定的选择权,按照员工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 分配员工的工 资。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服务积极性的 提高,同时有利于患者服务质量的提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 4月第 29卷第 2期 Chinese Medical Ethics Apr. 2016 Vol. 29 No. 2

20、3.3医学 院 校 教 育 方而 学校教育应加大毕业生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认知, 鼓励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并加强在临 终关怀方而的教育。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仍未开设专 门的临终关怀课程。在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不乐观的 情况下,医学院校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从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入手, 积极开设与临终关怀相关的课程,鼓励毕业生拓宽就 业眼界,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以避免具有医学知识 的人才流失,让他们能够在适合自己的 W位上发挥重 要作用。 3.4社会 志 愿 组 织 方而 号召更多的社会志愿者组织关注并加入到临终关 怀的服务建设中来,积极宣传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21、宣传 在老龄化的现状下我国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度,号召 更多的社会志愿组织加入到临终关怀的服务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骥,李义庭,郭浩明,等 .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 的思考 m.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社 会科学版增 刊 ) ,2010:63 -68. 2 苏永刚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 D.武汉:华中农 业大学, 2013. 3 顾竞春,王峻彦,施永兴,等 .五省市注册临终关 怀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研宄 J.中国全科 医学, 2010,13 (11A) :3540 -3543. 4 罗维,施永兴 ,庞连智,等 .上海市登记注册临终 关怀机构的资源及服务功能的调查分析 D.调 查研究, 2010

22、,13 (6A) : 1787 -1790. 5 潘毅慧,王俊琪,施永兴,等 .北京市登记注册临 终关怀机构的资源及服务功能的调查研宄 m. 调查研宄 :, 2011, 14(1灰): 70-72, 6 易杨梦妮,邱会利,刘丽,等 .本科护理专业学生 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D.当代护士 ,2013 (8) : 14 -16. 7 封莉莉 .我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应对策略 D.经 验交流, 2009,30(2) :90 -91. 8 王东海 .浅议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 J.科技信息, 2009 (21 ) : 356 -357. 收稿日期 2015 - 10 -27) 修回日期 2016 -02 -03) 编 辑李丹霞 2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