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_韩霞.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11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_韩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_韩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_韩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_韩霞.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DOI: 10.16365/j .cnki. 11 -4054/d.2009.02.023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期 经济 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621 (2009) 02-0065-04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探析 韩 霞 陈 海 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191) 摘要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配置和保障的功能,直接推动 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扩散。目前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很不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中 介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为此应该通过对科技中介机构实行分

2、类管理、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及加强管理人 才和服务人才培育等进一步提高科技中介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 :科技中介 ;服务平台 ;创新体系 创新成果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的生产力取决于其能否顺利实现转化和扩散。科技 中介服务平台作为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重要载体,不仅直接关系到创新体系能否有效运 行,同时也决定着知识和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效 果。因此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 视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 一、 科技中介服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 进入 21世纪,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 向未来的重大选择,并制定了未来 15年我国科技 发展的总体目标, sr自主创

3、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 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1。国 家创新体系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引擎。国 家创新体系是创造、储存知识和技术以及推进知识 和技术扩散转移的系统网络。我国明确了国家创新 体系是由五个方面组成的,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产学 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宄与高等教育相结 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 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社会户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 务体系。因此,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不仅是国家创新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新体系内部其他 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1、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是技术变现的重要载体

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在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知 识、技术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要把知识形态的科 学技术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现实生产力, 还需要一个 转化过程。技术创新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 个方面的影响,最终是通过产业化的途径来实现 的。产业化是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仅有科学上的发现和技 术上的发明还远远不够,技术不应用等于没有,只 有实现产业化,真正提高了竞争力,科学技术才真 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包 括技术转移、技术咨询、信息沟通、技术服务、科技 评估等方面的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度密集的高端 服

5、务平台,是技术变现过程中的重要载体。 通常来说,科技创新成果都有一定的寿命周 期,这也是产业的生物特性之一。而在现实社会中, 技术、产业的更新速度都在不断加快,产品的寿命 周期存在着不断缩短的趋势。因此,对于创新者来 说,如果不能在技术寿命周期内迅速实现创新成果 的产业化,技术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 贬值,这将使创新者蒙受重大的损失。而由于创新 活动进行的是开拓性、独创性活动,大多处于当代 科学技术的前沿,具有明显的超前性、不确定性和 不成熟性,因而必然存在一个逐渐被外部市场了解 和接纳的过程。创新成果转化的急迫性和市场反应 的迟滞性使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产生成为必然。随 着科技创 新的

6、不断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在加快 收稿日期 :2008- 12-25 作者简介 :韩霞 ( 1969-),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陈海秋 ( 1971-),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技发展部综合办主任,副研宄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期 鲁经济 .管理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中将会发挥着愈加 关键的作用。 2、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应该看到 ,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深度推进都 是以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为重要前提的。但是,由 于科技活动本身的特点使得科技领域存在着信息 不对称的现象。特别是在科技活动早期的科技研发 阶段和后期的科技成果

7、产业化阶段 ,这种信息不对 称表现得更为显著。在早期科技研发阶段 ,科技活 动主体往往出于保密的需要会有意切割与外界的 联系,避免重要信息的外泄,从而导致外界对于科 技活动缺乏必要的了解。因为一旦一些重要的研发 信息外泄,就有可能带来跟风甚至仿冒行为,从而 导致整个研发活动受到影响,而且也会使原有的利 润预期受到重创。而在后期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 同样也有保密的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创新 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 ,否则就会丧失自身实现产业 化的最佳时期。但是,无论早期的研发还是后期的 产业化,都是科技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需要大量 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保密原则会使得市场在 资源配置过程中难

8、以发挥应有的效用。科技中介服 务平台可以利用其在产业链上的定位和优势为科 技主体提供必要的服务,为其引入所需的资源,并 推动资源的内在协整和优化配置。 3、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是创新主体间相互作用 的重要支撑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机构网络,内含众多的创 新主体 ,这些创新主体分别 或联合地推进着技术的 产生和扩散。在创新体系内部,这些创新主体在自 身发展的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伴随着创新 活动的不断深入,创新主体间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愈 加紧密,这也是创新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创新主 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创新系统的运行 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创新系统整体价值的实现。科 技中介服务平台能够为创新主

9、体间的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的支持。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各类 市场主体中推动技术扩散,促进成果转化,开展科 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 业化服务气可见,科技中介组织不仅着 力于创新 体系内部各个主体间市场行为的有效协调,而且还 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降 低其经营风险,进而推动创新活动以及建立在创新 成果基础上的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创新主体正在更大范围内、更加专业化的 层次上开展社会协作 ,这对科技中介服务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同 时,进一步推动创新主体间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 使创新主体发挥应有的效应。创新主体间的有效沟

10、 通与创新绩效的实现有着直接的正相关性。要实现 创新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客观上需要建设完善的科 技中介服务平台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4、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是科技与经济对接的重 要结点 当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创新活动能 否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能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真正发挥牵引作用,这些都是以科技活动主体与 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顺畅交流为基础的。科 技活动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上离 不开市场需求的导向,需求往往是科技发展最重要 的推力。这不仅有利于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 也会大大降低早期科技研发的风险系数。但是,科 技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交 易

11、成本的 存在从而导致交流和沟通的不畅。而科技 中介服务平台能够依靠自身专业化的运作为科技 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顺畅交流提供高效服务。特 别是随着科技与经济之间联系的日趋紧密,以及科 技活动本身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科技 中介服务平台作为科技与经济对接的重要结点,其 重要性也不断得到放大和增强。 二、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运行分析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始于 20世纪 80年代初期。经过 20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初步 建立起专业化、规模化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根据 科技中介服务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可以 分为三大类 ,一 是直接参与科技创新过程的机构 , 如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12、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 服务中心等 ;二是利用科技知识及管理和市场经验 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科技评估机构、科 技招投标机构、情报信息咨询机构、专利服务所等 ; 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 构,如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科技人才 中介机构、科技条件市场等。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 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活动的需要还存在很 大的差距,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规范、 不完善的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介服务的 水平和效率。 1、中介服务机构主体地位不明确,运营机制缺 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 66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

13、期 鲁经济 .管理 程之中,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在运行机制上也有待进 一步规范和完善。运行机制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 外提高服务效率,对内实现规范管理的基本组织保 证,一般而言,不同发展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运行机 制。在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初期,其主体 大多是在政府转制过程中分离出去的,依靠政府力 量发展起来的,按照公司化运作的很少。而且这些 机构在职能转变上也并不彻底,在法律地位、经济 地位等方面都没有得到明确。由于功能定位上的缺 失,导致政务、服务功能的交叉和错位,造成市场竞 争的无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行业的良性发 展,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而这反过来又会直接 影响到技术创新过程,削弱了技

14、术创新主体的动 力,影响科技中介服务的有效市场需求。另外,一 些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独立 性和公正性上难免相对较差,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 仍然很强,直接影响了服务机构的活力。 2、 中介服务在 服务内容上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 服务价值链延伸不足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是 在服务内容提供上过于单一,大多集中在信息提 供、咨询服务、市场推广等传统的业务范畴,而在技 术含量要求相对较高的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方面 发展上则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另外,我国科技中 介机构在服务价值链上缺乏纵向延伸,还不能根据 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面向客户推出新型的服务内 容。一般来说,科技中介

15、机构主要根据客户的需求 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但是由于技术更新周期的不 断缩短 ,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 业化,就需要科技中介机构在提供支持服务过程 中,尽可能地通过纵向延伸实现服务价值链的延 长。目前,中介机构在提供技术转移服务过程中,大 多只是将服务局限在创新过程的下游,很少介入到 创新的上游环节参与相关的运作,所以也就很难针 对创新主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有针 对性的服务。 3、 中介服务平台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缺乏创 新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介质的, 而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是中介机构获得信息的重 要保障。现在我国还未建立起全国范围以及地区性 的科技设施平

16、台,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科技信 息 数据库 ,这使得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公共信息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缺乏统一 的信息平台,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造成行业内 部重复低水平建设,资源配置低效。而且由于信息 67 交流不畅,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都难以保障,影响 到服务的效果。 另外,由于大多数中介组织是从政府部门分离 出来的,或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直接举办,在经营上 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在服务方式上因循守旧,没 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协作的服务体系,导致 服务水平和服务绩效不高。中介组织往往只是根据 客户的要求被动地参与到服务 活动中去,而不是主 动地与各类主体、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

17、建立密切的 联系,多方拓展空间。在提供具体的服务上,还难以 做到根据客户的特点和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一 站式服务。 另外,在科技中介服务方面地区间的差异也是 很大的。这是由于科技中介行业的发展与地区整体 科技实力、科技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都有着直接 的关系,而且科技中介服务的强度也取决于市场供 给和需求的强度。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科技资源 丰富、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 东等地,科技中介服务的内容也不断得到丰富和提 升。特别是北京地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国 处于领先地位,整体的实力也较强,形成了一些具 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中介品牌机构。 三、完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管理运行

18、机制对策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 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 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现阶 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之一就是要建 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大力培 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 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为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规范市 场行为 在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科技中 介服务机构通常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明确 划分。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以获取利润为根本目 的,在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方面与企业完全一样, 在运

19、营机制上主要采用公司化经营,政府对营利性 科技中介机构通常不提供任何优惠政策。而非营利 性机构大多是由政府直接推动或支持建立的,也有 一些是民间设立的。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以营利 为目的,但也并不意味着提供免费服务。非营利性 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在职 能上、经营范 围上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规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期 鲁经济 .管理 我国目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绝大部分为政府 转制而来,在法律地位上缺乏明确的定位,并未完 全实现由政务向服务的转变,从而制约了其服务功 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明确科技中介服务 机构的法律地位,根据中介服务的功能和性质按照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20、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自的权利 和义务,规范中介服务主体的市场行为。要加强和 完善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 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大力发展股份制 和合伙制等中介服务组织。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 对非营利性中介服务组织的扶持,明确其要以公共 利益为唯一目标。在具体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选 择上,非营利性中介机构应侧重战略性或关键性技 术的推广与转化,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通过针对 科技中介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 竞争和政府导向的作用,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宏 观环境。 2、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高中介服务水 平和效率 科技中介机构主要是面向创新活动提供专业 化服务

21、的,而创新过程是多阶段、多层次的复 杂过 程。不同的创新主体、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以及在 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 ,其所要求的专业化服务也会 各有差异,科技中介机构应根据创新活动发展的客 观需要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专业服务。科技中介 机构应尽可能地利用自身在信息、人员、资金等方 面的优势,拓宽服务范围,力求为客户提供多样化 的创新支持服务,而且要尽可能地覆盖创新活动的 全过程。同时也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 体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要提高科技中介服 务的整体水平,还应该重视科技中介服务的社会化 和网络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支撑平台和共享服务 平台,形成联系广泛、资源优势明显的社会化协作 网

22、络,为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便利条件,使服务的规 模化和专业化得到加强,进一步降低创新成本。 3、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管理和服务人才 科技中介服务属于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由于 创新活动本身的开创性以及复杂性,因此对为其提 供专业化服务的人员要求自然很高 ,不仅要求具备 基本的学识和素质,而且要具备专业化的技能。但 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 ,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准 入门槛较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等并没有一 个相对明确的要求和衡量标准,行业从业人员整体 水平不高,人员结 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高端的管 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导致管理和服务的低效。 因此,面对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要求,我们应 该从提升行业从业人

23、员素质出发,加快培养高层次 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的 高端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使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更 好地满足技术市场对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对于那些 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直接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转 化而来从业人员来说,虽然在知识层次、专业技能 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中介市场涉及的诸多环 节还缺乏了解和经验,应该对这些从业人员加强市场 观念、服务能力、实战能力方面 的培训,以提高服务的 质量和效果。通过从多方面提高科技中介服务行业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中介服务的水 平,特别是提高中介机构承接大型综合性服务项目 的能力,进而推动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24、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2020年 ) N.光明日报 ,2006-02-10. P张景安 .关于我国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战略思考 m.中国 软科学 ,2003(4). PJ娄成武,陈德权 .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比较与启示 J,中国软科学, 2003(5). ( 责 任 编 辑 张 勇 ) Abstract Be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plays a rol

25、e of allocation and guarantee in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Service Plat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in China are not standardized yet and to some extent, affects service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S

26、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to innovate service contents and methods, to strengthen team management and team training.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 service platform; innovative system 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