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57703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成果公报新乡学院文学院金树培副教授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 状态的区域性调查研究 (课题批准号为 FFB108062) 。课题组成员有:王晓霞、王劲松、 陈彦文、张青民、陶宏、孙丹、陈秀玲等。一、研究内容与方法(一)内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区域性调查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改的领导与组织情况和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方式及 效果。主要通过调查学校管理者对课改的态度和认识情况,由一斑而窥全貌,从而掌握我 省语文新课改的领导和组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另外,调查语文教师的培训情况,

2、了解语 文教师的诉求和实际需要。2、调查城市、县城和乡村学校的语文新课改实施的现状。主要是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主要包括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情况;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情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语文学科的落实情况;三维目标在语文学科的落实 情况;新课改的课程与教学评价观在语文学科的落实情况;教材的使用及其他课程资源开 发情况;语文教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情况等。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等材料的研究分 析切实地了解把握我省语文新课改的整体推进情况。同时将从城市、县城和乡村三种不同 类型学校的角度分析掌握我省语文新课改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现状,尤其关注城乡学校 存在的

3、差距。3、根据对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的研究与分析归纳出我省语文新课改的成效与不足,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这里了解到的成效与不足以及本研究对存在问题的 归因分析,虽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但必然会涉及到整个课改各个学科的一些共性因素; 虽然是对我省课改情况的调查和把握,但必然会反映出全国各省区的新课改的共性因素。4、对新课改的前瞻和对语文新课改的反思与建议。本研究根据课改现状,从语文课改方案 的制定、具体实施和教育生态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总之本研究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容,是对已经推进十年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次较为全面 的大型调查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提出了较多的改进意见

4、和建议。(二)方法1. 问卷法问卷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由于要在全省范围内抽样,样本规模大,情况比较复杂, 任何一种单一的抽样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课题组根据抽样原理,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用 概率抽样为主,非概率抽样为辅;分层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了抽样方案: 全省 15 个地级市,2 个地区,一个计划单列市,共 18 个市(地区) ,问卷调查涉及到 17 个市、区,即除了鹤壁市(辖域很小)以外每一个都涉及到了。一共调查了 69 所学校,平 均每个市(地区)约 4 所学校。而且,样本还主要兼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差异:城市、 县城、乡村学校的差异;中学与小学的差异。2访谈法课题组成员带领

5、访谈调查员分头深入不同类型学校,依据访谈提纲同部分语文教师和 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做了大量的访谈记录。了解到了他们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如 何进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有何心得体会,遇到了哪些问题、对课 改有何看法等等。为使访谈对象更具有代表性,课题组分别选择了语文成绩处在高、中、 低三个档次的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对教师 的选择上主要以年级为代表,了解他们在不同学年不同教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3课堂观察法课题组成员带领调查员分赴不同学校对各学段的语文课进行了课堂观察,收集了大量的教 学片断,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

6、综合性学习课四大板块挑选重点篇 目或专题进行观察,并在课下进行了资料分析整理。 通过第 2 和第 3 种方法弥补问卷 调查定量研究的不足。4比较研究法根据我省的地域特点,将城市学校、县城学校和乡村学校进行三级比较,另外将早期进入 课改实验的学校与后期进入课改实验的学校进行对比,将新乡市与全省对比,将现阶段 “教”与“学”的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等。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广泛采用了文献法。收集研究了近年有关课改及课改调研的大量资料 和研究成果,以资参考分析。二、结论与对策(一)主要结论1课改大方向的正确性不容否定,但问题不少亟需深化与完善开始于 2001 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然包括义务

7、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 ,大 方向是正确的,它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 “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 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 ,与时代的需要,民族的复兴,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 发展十分一致,也是受到绝大多数一线教育工作者拥护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课改必须允许批评,批评才能改进,但是试图从根本上否定课改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课题组在调查 研究过程中确实发现有一种试图彻底否定这次课程改革课改的思潮,从上层相关学术界到 基层教师都有这种情况存在) 。课改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它给我国教育带来的良性变化, 是以前没有过的,比如教师观念的普遍更新就是前所未有的。必须看到十年课改的成就

8、是 主要的。然而也不能无视课改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还是很严重的,亟需深化和完善。目 前最应该做的是认真落实教育部 2010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 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切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2. 自上而下推动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但制度保证亟需加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是客观事实,不容否定,但是问题丛生,亟待解决,也是事 实。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甚至需要教育立法做保 障,这是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比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落实 课程改革制度。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语文教师培训制度、语

9、文教科书选用制度、语文课程 评价制度等难以完全落到实处,甚至出现错位: 语文教师培训没有做到“以师为本” ,培训 不是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而是为体系、为制度服务;教材使用者无权选择教材, 选用分离的教材管理制度与教材改革的初衷大相径庭;课程评价体系有时反而成为制约语 文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羁绊,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桎梏。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面对与成绩错综交织的问题,细究一下,我们感到河南语文新课程 改革的成绩往往集中在形式的层面、易操作的方面,而问题基本出在内涵的把握、本质的 变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整体实施水平,折射出深化语文 课程改革的必要和艰辛。3课程改

10、革的基本条件有所改善,但出现两级分化就语文课程改革的“硬件”条件而言,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学 校语文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城市一般学校除图书资源外,其他条件性资源已基本上能够满足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些条件较好的重 点学校也已经设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并具有校园网,这为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 的条件支撑。河南省许多农村中小学在办学条件上虽也有较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基础设 施仍相对落后,有些农村小学校园面积狭窄,教室陈旧、设备老化、教学手段没有多大改 变。4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开展,但培训效果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河南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改普遍重视,对进入新课程

11、的老师都按要求组织 了相应的培训。城市、县城的语文老师绝大多数都参加了县市级以上级别的培训,且培训 的时间量比较充足。但培训的内容多为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培训的方式多为报告讲座,较单一,且较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师更新观念帮助较大,而对实际教学操作的帮助 有限5 语文教学方式有所变化,但提升空间非常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首先在于教师角 色的转换,由课堂的威权者、主宰者变为调动引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课改实践中教师们都努力这样做了,有些还做得很好,涌现出许多 课改优秀教师和教学案例。然而,也出现了严重的参差不

12、齐,有些教师理念接受了可操作 不好,有些教师尝试了一下碰到困难又退回到旧的方法,有的在应试教育氛围很浓的环境 中不敢尝试。总之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语文学习方式明显改变,但还要加强组织调控并大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师生认可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努力践行。语文 综合性学习也有很多教师在尝试。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新风扑面而来,感到确实与以前不 一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明显提高。但很多时候,由于组织调控的不到位,在 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流于形式,一番“自主、合作、探究” 后学生所获无几,学习的有效性较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突出了其实践性特点,而

13、对 跨学科的特点比较忽视,甚至许多老师把语文实践活动当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此外,语 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它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这 里面出现一个矛盾,一方面“自主、合作、探究” “综合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无论从 “量”还是“质”都要大力推进,一方面有可能会加重师生负担。7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已经有所推进,但改革力度还需加大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由单一趋向多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都得到尝试与落实,现在的考试从命题到批改都比较适应语文学科的特点,比 课改前有了较大改进。从对河南省的大面积调查来看,应该说许多地方都在探索语文课程 评价

14、改革,这是应该看到和充分肯定的。但到目前为止占中心地位的评价方式还是考试, 教师们对考试制度仍然意见很大,综合素质评价举步维艰,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很难落实。 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应试教育的制约,评价方式的束缚,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负面影 响仍然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成为语文教师头上的一道“紧箍咒” ,其超强势力令人望而生畏。 课程和教学评价制度被一线教师视为阻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所以还需要以更大的魄力, 更大力度的进行改革。8、培养创新人才理念已被接受,但实施绩效亟待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这次课改的核心与重点,或 者称为主旋律。这一点教师们已经理解和接受,不少民

15、族复兴意识强烈的教师很想在这一 方面有所作为,但困难很多。实际情况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 、 “综合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等理念和平台的实施情况与设计预想目 标相去甚远。有不少教师知难而退,没有勇气来践行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些是方法策 略问题。总之我们在课改主旋律的实施上的实际效果是不容乐观的,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大力凸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改主旋律,尽快提升培养创 新型人才的实施绩效。9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城乡师资严重失衡经过课改培训,语文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从整体

16、情况来看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乡村学校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硬件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但这不是导致课改受阻的重要原因, 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农村遭遇尴尬的根本原因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语文新课程理念 有许多变成了空洞的口号,现代媒体技术在很多地方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丰富的语文课 程资源无法发挥其功能, “对话” 、 “综合性学习方式”被异化,甚至变成闹剧这一切都 不是改善硬件条件所能克服的。众所周知,课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语文新课程改革在 某种程度上就是人(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改革,是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彻底变革, 而这种变革的基础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同步跟进,甚至超前发展。农村学校语

17、文师资素质 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首先应该改变的是这种城乡师资的巨 大差距。10.班额规模普遍偏大,实行小班教学应该提上课改日程调查发现我国教学班额规模大是很普遍而且“夸张”的,每班 41-70 人的班级超过七成, 每班 51-70 人的班级超过半数,每班 71-90 人的班级接近五分之一,班额的平均规模约 60 人。这在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都是罕见的。毫无疑问在如此大班额超大班额的教育条件下, 再好的课改理念的落实也会变得不可能,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因此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小班教学”是非常正确而及时的决策,一旦 实现了小班教学,我国的

18、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便会有一个及其利好的实施条件和环境。显 然实现小班教学必须立即提上课改日程。(二)对策1顶层设计层面课改方案需进一步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既然标明是“试行” ,就是给后 来的完善修改预留了余地, 语文课程标准虽已经修订,但仍有进一步修订空间。例如应 该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改革重点更加突出一些,在顶层设计层面就充 分凸显其主旋律地位。再如,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问题、 “语言”变“语文”的问题、科学 界定语文的教学内容问题、彻底否定课文分析模式的问题等都是语文课标再修订应该认真 考虑的。课改理论应中西融通,实现“杂交”优势;而且课改方案应考虑城乡差异

19、,做出弹性安排; 强化教学评价改革,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2 实施操作层面(1)强化课改培训力度和完善课改培训模式。加强教育行政官员与课改管理者的培训;培 训创新校长;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方式;抓好高校师范毕业生的新课程培训;提高培训 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程度;做到有始有终,严谨周密。 (2)建立几种联动机制。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机制,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实现城市与农村联手共进,资源互享;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 充分挖掘双方有效资源,取长补短(3)完善评价机制。分数是学生隐私,彻底禁止按分排列名次;高考分数只向学生本人公 开,教育局和学校无权掌握学生成绩;

20、实现高考报名社会化,高考与高中学校脱钩;确保 试卷编制的科学性,将学校、师生导向素质教育;拟卷、评卷人员专业化,保证考试与课 改的一致性和分数误差最小化;加强对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评价。3教育生态层面(1)确立领导和制度的刚性保障。教育局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应是专家型人才;确保教科 研人员的专业化与精英化;完善教师任用制度,清退不合格教师;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弱 化学历崇拜;尽快实行小班化教学;尽快改革职称评审制度。(2)强化社会引导。禁止炒作高考“状元” ,弱化、消弭“状元”情结;对家长进行素质 教育引导。(3)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三、成果与影响该课题取得了多方面的

21、研究成果,并在研究过程中,有效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 探索并提出了我省语文新课程改革存在的若干问题,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从宏观 上提出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并在课改实施操作的微观层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一)成果的特点1.大规模,多角度,系统性地研究全省语文新课改的实施状态新课程改革己走过十个年头,虽然这几年中有大批的学者、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研 究语文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有的 是选取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研究,有的就研究内容而言,相对来说比 较全面但只是对某特定阶段或范围进行了研究。经过充分的文献搜索,目前还

22、没有发现在 较大的行政辖域内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城乡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因 而在河南全省选取样本,从十多个维度设计了教师、学生两套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田野调 查,运用文献分析、现场观察、问卷、访谈、听课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全面收集研究资 料,进而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而且兼顾城市、县城、乡村各类学校,这样的大规 模、多角度和系统性研究应该是本项目突出之处。或者说本研究成果是目前仅见的对语文课程改革整体的具有全方位性质的调查研究成果。2.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我国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就是要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 才,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

23、生所言, “课改的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设计的“自 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 “研究性学习” 、 “综合性学习”等是课改最为突出的亮点。可是 截至目前,理论性讨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章很多,深入而有价值的实证性研究文章很少。 本课题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特别关注了“自 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 “研究性学习” 、 “综合性学习”等课改亮点,专门从这一维度设 计了问卷和访谈题目,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发表了专题研究 论文。3.比较研究由于本项目调查规模大,内

24、容较为全面,获得数据资料多,所以提供了多角度比较研究的 可能,比如对城市、县城、乡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对比研究,对中学、小学的对比 研究,乃至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等等,也应该是本课题的独特成绩。这种较大规模的多角度 比较研究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可参考的案例。(二)成果的影响首先,本课题成果将对河南省语文课程改革乃至各个学科新课改的实施产生较大影响。本 课题总结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对语文课程改革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性。本 研究突出的学科现实针对性和实证性研究结论无疑会对全省的语文课改产生较大影响。同 时本研

25、究也具有不少各个学科课改的共性特征,所以对全省整个课程改革也将产生不小的 影响。其次,因为全国课改有很大的共同性,所以本课题成果将对全国语文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新 课改的实施产生较大影响。本研究提出的科学可行的课改实施意见、建议与执行策略等, 不仅能够为河南省教育决策和课改管理部门提供政策性咨询和科学决策的依据,从而有效 推动我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也能为全国的课程改革事业提 供参考与借鉴。另外,本研究成果已经对语文课改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我们最后的研究成果刚刚问世, 但一些中期成果已经产生影响。例如我们发表了有关论文多篇,期中 6 篇发表在核心期刊。 再如一些县、市教育

26、部门和语文教育专家明确首肯赞许我们的研究成果。四、改进与完善(一)取样和田野调查的具体实施还有改进提升空间尽管课题组在科学抽样和调查实施方面做了最大努力,达到了抽样调查理论的基本要求, 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但是由于本课题没有争取到国家经费资助,本单位的资助很少,人力,物力的限制使得有些环节做得还不够理想。例如,南 阳市取样偏少,洛阳一学校问卷丢失未能及时补上等。(二)研究的内容有待深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涉及到诸多因素。由于本课题 人力、物力有限,还不可能就河南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 细致入微的调查,即使是本课题已经涉及到的问题,也难免疏漏。另外我们这次问卷调查规模相当大,获得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专题研 究分析,目前已经发表的几篇专题研究文章和这一个总的研究报告,由于时间紧迫等原因 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因此还应有许多后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