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15764213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养老服务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进展有序、势头良好、成效明显

2、。养老服务制度不断完备。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修订完善,老年人高龄津贴、高龄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福利政策不断优化,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等12个政策文件,为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全面覆盖、养老机构全面提档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市级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先后在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养老服务发展、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医养服务融合等方面出台具体举措方案,基本涵盖养老服务各个领域环节,养老服务呈现良好

3、发展势头。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全市养老机构由906所增长到1453所、养老服务床位数从14.77万张增长到2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2.8张。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新增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家、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47家、提档升级乡镇敬老院398家,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369个、村级互助养老点5308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提升到71%。“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新增普惠性养老机构18家、普惠性养老床位3000余张。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稳步实施,助餐、助浴、助医等“

4、三助”行动逐步推行。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155家,床位4.51万张,对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养老机构达标率超过65%。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12项地方标准,评定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20家。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有效解决纠纷1300余起。养老服务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推行机构安全“日排查、月抽查、季通报”制度,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养老服务市场秩序,切实降低养老机构运营风险。举办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养老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养老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5、。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364家,培育10余家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建立养老服务项目库,首批收录185个康养小镇、养老公寓、连锁养老机构等项目。“养老+”计划深入实施,建成一批康养特色小镇,健康养老、旅居养老、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老年用品产业繁荣发展,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5个,老年康复产品用品基地2个,智慧养老产品用品多元化发展。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面对新形势,全市养老服务发展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社会高效能治理,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6、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推动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策略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十四五”时期,全市人口老龄化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具备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优质的人力资本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但同时也要看到,全市养老服务质量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评估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仍需完善,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较为缓慢,特殊困难老年人群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仍需加强。医养康养结合不够紧密,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还不够合理。养老事业和产业仍需深入渗透、相互融合,

7、养老服务与康复、家政、老年产品用品、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度较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短板明显,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突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亟待完善,养老服务法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发展的土地、规划、资金、金融等支撑要素仍需进一步强化保障,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仍需进一步营造。“十四五”时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机遇,聚焦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养老服务供需结构,努力推动“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发展再上新台

8、阶。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总体部署,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任务要求,把握中长期人口老龄化趋势,结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体系建设,夯实要素基础,加大改革创新,全面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显著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

9、有所安。第二节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顺应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养老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融入重大决策,加快建设符合全市实际、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保障基本,普惠多元。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积极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发展,丰富普惠养老服务内容,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养老服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聚焦失能老年人刚性需求,将照护服务能力提升确定为阶段性

10、重点,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引导养老机构到社区、进家庭,就近就便提供专业化服务。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推动提升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培育养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与赋能家庭养老相结合,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基本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2025年,

11、养老服务保障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扩大,养老产品供应日益丰富,行业支撑要素不断增加,老年宜居环境初步建成,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丰富多元。兜底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作用更加突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扩大,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态更

12、加丰富。建立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机制,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智慧养老深入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老年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养老服务人才更加专业。养老服务领域产教融合持续深入,养老服务人才教育体系更加健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培育渠道不断拓展,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程度逐步提升,数量充足、结构优良、专业性强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养老支持环境更加优化。养老法规制度更加健全,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更加适老,养老服务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老年友好

13、型城市和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群体关怀关爱层层传递,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养老服务发展更加规范。养老服务标准不断完善,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质量显著提升。养老服务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规划、土地、用房、财政、融资等支持政策更加有力。地区养老领域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建成地区养老服务高地。到2035年全市养老服务发展远景目标:全市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健全,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科技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老年友好型社会总体建成。第三章 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

14、务体系第一节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优先将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等(以下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各区县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老年人口状况,建立本地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逐步丰富发展服务内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贯彻落实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福利补贴、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依据。到20

15、25年,80周岁以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基本实现全覆盖。试点推行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服务标准化评估评价,完善养老服务质量第三方认证机制,培育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评估人员、评估对象等数据实现全市共享和动态更新。第二节 强化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功能加强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服务。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完善基础供养金动态调整机制,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发挥乡镇敬老院兜底服务功能,整合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效能,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完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制,提升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有集中照护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加强特困老年人探访关爱机制,依托乡

16、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养老点,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定期慰问、精神慰藉、康复照料、文化娱乐等基础养老服务。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作用,重点支持保障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各区县要根据特困人员等重点人群数量和集中照护意愿,合理确定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的床位建设规模和类型,切实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加大存量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推动消防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增设失智老年人护理专区。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在保障供养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空余床位收住社会老年人,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明确社会老年人轮候条件和排

17、序入住原则。第三节 完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长期护理支付能力。完善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与特困人员护理补贴衔接统筹,试点推进养老服务补贴项目化、清单化。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适度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障人群,优化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措、评估体系和服务享受政策举措,加大对重度失能、中度失能和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商业护理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多样化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极发展安全性高、保障性强、待遇享受周期长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支持

18、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第四章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第一节 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保障能力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弘扬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宣传教育和“孝亲敬老典型榜样”评比等活动。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实施“老吾老”计划、“时间银行”等机制支持亲属或社区邻里开展养老服务,鼓励供给充裕的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短期托养床位,为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式服务”。创新居家养老支持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领域行业协会开发公益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多渠道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将家庭照护者纳入养老护理员职业

19、培训范围和相关养老服务知识技能培训范围。试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完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规范和监管规则,提升居家照护服务能力。全面实施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支持子女照护老年人。对无监护人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建立健全监护保障机制。推动居家养老多元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建立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机制。培育和支持一批跨区域的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开发智能化养老服务产品,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优势,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第二节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升级“中心

20、+站点”服务网络。根据行政区划调整、老年人口变化,进一步完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范化、适老化、实用化,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方式加强设施保障,构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小区养老服务点”的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推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综合服务和区域统筹指导功能,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站完善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上门等辅助服务功能,鼓励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挥社区专业养老护理的补充

21、功能。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医疗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为老服务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能力评估、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建立社区老年人基础信息档案,加强特殊困难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访巡视。提升社区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指导工作体系,明确市、区县、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对辖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服务指导、资源整合等保障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规章制度,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职责任务、人员配备、服务规程、收费标准等内容,强化规范运营。建立健全社区养

22、老服务设施运营评估和奖补制度,探索租金补贴或免租金运营支持模式,推动设施可持续、高质量运营。第三节 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智慧化发展推进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强财力保障,为失能特困老年人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配备辅助器具和防走失装置等设施,提供专业护理和远程监测等服务。开展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增加适老化活动场所。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建立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的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水平。完善“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连锁化运营,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

23、。推进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功能,鼓励推行项目定制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的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持续打造市级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居家老年人信息库。发挥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优势,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加强大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促进养老资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支持社会力量整合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开发和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终端产品和应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远程医疗

24、、无线定位、安全监测、家政预约、物品代购、费用代缴、服务转介等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织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加快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到2025年,完成小区适老化改造50个,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万户;新增小区养老服务点1000个、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依托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延伸建设运营一批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全面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智慧养老升级工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培育养老

25、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成全市养老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区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智慧化升级。到2025年,建成区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0个,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企业10个、乡镇(街道)10个、示范基地10个。第五章 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第一节 强化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探索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或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完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制度,鼓励各地采取委托管理、补贴运营、股权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推动公建民营模式逐步实现制度化,促进公办养老机构专业化发展。推动社会办养老机构提质发展。引导社会

26、办养老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支持社区嵌入式、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跨区域开展养老服务,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培育发展其他为老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老年协会、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健全养老机构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制度。创新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扶持措施,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支持和规范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探索推动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综合实力较强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牵头组建养老服务集团或联盟,促进社会

27、办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第二节 调整优化养老机构结构功能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实施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落实法人登记备案、加强人员配备、整合优化资源、消除安全隐患要求。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全面落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自管”和“自律”制度,实现养老机构火灾隐患自行排查、自行整改,初起火灾自行处置的目标。完善养老机构示范指导功能。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服务优势,积极拓展延伸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进一步盘活养老床位存量、优化护理型床位增量,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提升护

28、理型床位设置比例和康复护理水平,加强护理型床位供给。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重点扶持发展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不断提升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机构应急处置能力。养老机构要依法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场所内配备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知识全员培训,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养老机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机制,培育应急响应先期处置队伍。第三节 积极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发挥政府

29、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建设一批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机构。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综合运用规划、土地、用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下的普惠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国有经济对普惠养老支持力度。强化养老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布局。引导企业积极培育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对养老服务领域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承担养老服务的国有企业,进行养老服务业务分账核算、分开考核,重点考核提供养老产品的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按照“应改尽改、能转则转”的原则

30、,推动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协调解决培训疗养机构存在的资产划转、改变土地用途、房屋报建、规划衔接等困难,推动一批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示范项目。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达到25万张、护理型床位达到15万张,新增普惠性养老机构200家、普惠养老床位1万张,培养跨区域、连锁化本土养老服务品牌企业不少于10家。第六章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第一节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功能设施,提高失能特

31、困人员集中照护水平。推进乡镇敬老院提档升级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确保安全隐患全部清除、适老化程度大幅提升。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敬老院增设失智老年人护理专区,增强特困老年人集中照护和社会养老服务拓展能力。有序推进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设,完善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实现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网络。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到2025年,每个村设置1个兼具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的互助养老点,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养老助理,培育1支志愿服务队伍,每个村民小组组建1个互助服务小组,对农村老年人普遍开展定期巡访、结对帮扶、紧急救

32、援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居住、集中助餐、助浴、送医等服务,基本满足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等多元化需求。提升农村养老兜底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依托乡镇、村社等基层治理力量,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确保兜底保障对象及留守老年人基本生活安全,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义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兜底保障对象建立信息档案,加强精细化管理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核查工作,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服务全覆盖。丰富农村养老服务业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策略,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农村地区生态优势和自然禀赋举办养老机构,连锁化运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满足农村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

33、求。落实农村用地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流转农民土地,举办生态田园型养老机构,发展旅居度假型养老机构,举办家庭式老年公寓、社会失能人员照护机构。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发展老年用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开展乡村生活体验、健康养生等特色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融合发展。第二节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持续运营推动农村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营。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要按照失能老年人不低于31的比例配备管理服务人员,提高失能护理服务品质,在满足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需求前提下,对社会失能老年人入住予以支持。继续做好乡镇敬老院法人登记和备案工作,按照供

34、养对象不低于101的比例配备管理服务人员,支持利用空余床位收住农村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社会老年人。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以保安全、提质量、增效能为前提,通过税费减免、绩效评价奖补等扶持政策,引入优质社会办养老机构投资改造升级、运营管理乡镇敬老院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和指导辖区互助养老点职能,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养老服务,并输送服务到家庭,形成中心与点衔接互通、优势互补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支持各区县依托养老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农村老年人数据库,重点掌握留守、失能老年人等基础信息,链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点等服务

35、资源,整合城乡养老服务资源要素,开展信息采集、精神慰藉、政策咨询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电信宽带、信息软件等智能化设备,为居家特困人员以及特殊困难老年人配备安全防护手环等智能监测设备,开展远程智能监护和紧急救援。第三节 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机制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机制。完善政府补助、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助、个人(子女)缴费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分类发展特色可持续的互助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村探索“集中照护”服务模式,重点为居家特困人员、无人照料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低保户等困难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养老服务,打造“老年幸福家园”。支持探索“集中助餐

36、”服务模式,为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集中助餐或送餐服务,打造“老年幸福食堂”。不具备集中居住和供餐条件的村,可定期组织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喜闻乐见的老年活动,打造“老年幸福乐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织专业服务队伍,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巡回流动助浴、助医、家政、康复护理等服务。建立农村老年人“结对扶老”制度。依托村级互助养老点,建立农村居家特困人员及高龄、独居、留守老年人数据台账,整合资源开展多样化互助养老服务。对居家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等重点对象,组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提供居家照料、寻医送药、代买代缴等支持服务;对其他高龄、独居、留守社会老年人,实行“网格

37、化”“划片式”结对帮扶,定期上门巡访探视,提供家政保洁、精神慰藉、救助救援等基础服务。建立城乡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养老服务的资源优势与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养老机构对农村养老机构开展挂钩帮扶,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标准统一、政策共享。以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职责功能为目标,坚持宜公则公、宜民则民的原则,有序推进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运营机制改革。鼓励优质的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挖掘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拓展农村地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业态。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80所、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

38、800个,设置互助养老点8000个;提档升级乡镇敬老院600所,社会化运营率不低于60%。第七章 提升医养康养结合服务能力第一节 完善医养康养结合体制机制健全医养康养结合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合作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急救急诊、预约就诊、定期巡诊、业务指导等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的健康服务。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做好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医务室、护理站备案管理,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实施医

39、养结合试点合作示范,全面深度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拓展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功能。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设老年康复、护理床位,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等工作。支持公立医院资源丰富地区积极稳妥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探索引导部分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发展成为收治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加大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建设力度,提高综合性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康复护理服务。加快建立养老机构与

40、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等合作机制,构建养老、医疗、照护、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相互衔接补充的“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模式。支持养老机构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将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等级评定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第二节 拓展医养康养结合服务范围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服务向家庭延伸。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病床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制定完善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医疗卫生服务标准,规范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发展一批家庭医生团队

41、,为签约老年人做好老年人健康档案、年度免费健康体检、年度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病长处方等保障服务,对居家重病、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巡诊、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重点服务。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延伸。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养老机构等资源,改造升级一批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支持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一体或毗邻建设。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和安宁疗护服务。支持有条件

42、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开办诊所、护理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持医养深度结合。完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政策。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鼓励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第三节 建立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认真做好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延伸养老服务链条,实现从健康管理、失能失智照护到安宁疗

43、护的老年人生命周期全覆盖。推动大健康理念深度融入养老服务,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重点疾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完善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探索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不断扩大老年健康体检覆盖范围。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作用,发挥中医在治未病和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

44、,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第八章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第一节 优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推行养老机构申办一站式服务,建立“一门受理、一并办理”的网上并联审批平台,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完善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和管理服务配套办法,在养老机构筹建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主动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加强对筹建养老机构的指导服务。完善费用管理机制。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对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自主确定;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经营者合理确定;对政府运营的养老机构,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对以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采

45、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主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主体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加强面向老年群体的防范非法集资公益宣传,严厉打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第二节 推动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按照事业带产业、产业促事业的原则,畅通养老服务各类要素流动,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支持康复辅具、食品药品用品研发与养老照护、智慧健康等服务融合发展,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促进用品制造提质升级。大力扶持养老服务优质企业,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旅游养老、田园养老、异地旅居养老等“养老+”新

46、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养老服务业新发展格局。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积极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长寿养生、休闲养老、康复疗养等特色养老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业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加快智能养老服务的深度应用,整合卫生健康、公安、人力社保等部门数据资源,健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互联网+养老”标准化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利用云计算、智能穿戴智慧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等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第三节 丰富养老产品供给积极研发制造老年用品。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

47、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广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特殊性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推动认知障碍评估和训练、精神沟通训练、老年人能力评估等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强化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集成应用。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针对老年人康复训练、行为辅助、个性化照顾、健康理疗和安全监护等需求,加大智能假肢、机器人等产品应用,加快推广社区居家互动式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应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建设智慧养老领域众创、众扶、众筹等创业支撑平台,建立一批智慧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推动智慧养老规

48、范化、标准化发展。加大为老科技的成果转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创新。支持老年用品领域培育市级或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增强创新型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医养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相关专利、商标和商誉等合法权益。养老产业培育工程。以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产品体系。到2025年,力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突破10家。养老产品提升工程。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以及新型照明、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辅助起身、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助行机器人以及安防监控等。推广使用易于抓握、手感舒适的扶手等支撑装置、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等。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心理慰藉和情感陪护机器人等休闲陪护产品。提升成人纸尿裤、护理垫、护理湿巾、溃疡康护用品等护理产品的适老性能。发展适用于辅助搬运、移位、翻身、夜间巡检等机器人产品。发展认知障碍评估和训练、沟通训练、失禁训练、运动肌力和平衡训练、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日常活动训练等康复辅助器具。 第九章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第一节 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培育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