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存货课件.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5288256 上传时间:2022-05-1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存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3章 存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 存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存货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二)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三)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四)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五)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六)熟悉原材料及其核算内容(七)掌握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的核算(八)掌握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的核算(九)掌握库存商品的核算(十)了解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内容及其核算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定义和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 存货区别于固

2、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必须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企业取得的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初始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三个组成部分。 一、购买的存货 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

3、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二、自制的存货 企业通过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主要包括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其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构成。 采购成本是由所使用或消耗的原材料采购成本转移而来的。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由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式分配的制造费用构成,其实质是企业在进一步加工存货的过程中追加发生的生产成本,因此,不包括直接由材料存货转移来的价值。 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一)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

4、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二)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存货 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存货,其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等的规定确定。但是,该项存货的后续计量和披露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的规定。可参照本书第十章、第十四章的相关内容。 (三)盘盈的存货 盘盈的存货,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下列费用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

5、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则应计入存货成本。(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第三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一、先进先出法 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库存存货价值。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

6、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7、。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四种计算方法下月末库存存货成本也都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月末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例31 假设A公司2009年12月某存货的收、发、存数据资料如表31所示。 表31日期收入发出结存数量数量单位成本数量单位成本12月

8、1日结存2.0030012月12日购入2002.2050012月18日发出40010012月25日购入3002.3040012月28日发出20020012月31日购入2002.50400分别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确定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1、先进先出法使用先进先出法时,逐笔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32所示。日期收入发出结存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12月1日3002.0060012月12日2002.204403002002.002.2060044012月18日3001002.002.206002201002.20

9、22012月25日3002.306901003002.202.3022069012月28日1001002.202.302202302002.3046012月31日2002.505002002002.302.50460500公司月末存货公司月末存货400单位的价值,可计算确定如下:单位的价值,可计算确定如下:第二批购货:第二批购货:200单位按每单位单位按每单位2.30元计算,其成本为元计算,其成本为460元;元;第三批购货:第三批购货:200单位按每单位单位按每单位2.50元计算,其成本为元计算,其成本为500元;元;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 6002202202301 270(元

10、)(元)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 460500960(元)(元)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33所示。所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如下: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如下:第一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第一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600440)(300200)2.08(元)(元)第二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第二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208690)(100300)2.245(元)(元)第三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第三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449500)(200200)2.3725(元)(元)本

11、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8324491 281(元)(元)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4002.3725949(元)(元)表33日期日期收入收入发出发出结存结存数量数量单位成单位成本本总成总成本本数量数量单位成单位成本本总成本总成本数量数量单位成单位成本本总成本总成本1212月月1 1日日3003002.002.006006001212月月1212日日2002002.202.204404405005002.082.08104010401212月月1818日日4004002.082.088328321001002.082.082082081212月月2525日日3003002.

12、302.306906904004002.2452.2458988981212月月2828日日2002002.2452.2454494492002002.2452.2454494491212月月3131日日2002002.502.505005004004002.37252.3725949949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平均单位成本2.00300(2.202002.303002.50200)300(200300200)2.23(元)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6002.231 338(元)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4002.23892(元)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 一、存货实物数量的确定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

13、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一)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企业平时只在账簿中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记减少数,期末根据清点所得的实存数,计算本期存货的减少数。 (二)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数量金额的存货明细账,根据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材料、产品、商品等的收发领退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采用永续盘存制,可随时掌握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存情况,有利于存货管理。 二、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在存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项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

14、行核算。 1.盘盈的各种存货,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2.盘亏、毁损的各种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当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当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3.盘盈、盘亏、毁损的存货,报经批准后处理时(1)盘盈的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2)盘亏、毁损的存货,按处置收入或残料价值,借记“库存现金”、“原材料”等科目,按

15、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3)按“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余额,借记或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其借方余额,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正常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按其贷方余额,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32 甲公司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甲材料10公斤,实际成本600元,经查属于材料收发计量方面的错误。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批准处理前 借:原材料 6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600 (2)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

16、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600 贷:管理费用 600 例33 某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期末盘点存货时发现10 000元的原材料发生毁损,其进项税额为1 700元。经批准的处理意见是:由保管员赔偿10,其余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批准处理前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00 贷: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2)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 1 170管理费用 10 53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00 第五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的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

17、净值孰低计量。 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

18、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三、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一)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 1、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 2、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3、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

19、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销售税金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产成品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二)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 “确凿证据”是指(1)存货成本的确凿证据。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3、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 (三)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 (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 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

20、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 例34 甲公司2009年末结存甲产品100台,单位成本为10 000元,2009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9 500元/台,估计销售税费为200元/台,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甲产品的销售合同。 则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009 500100200930 000(元)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930 000甲产品成本1 000 000故甲产品期末价值为930 000元 2、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而不是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

21、的金额确定。 例35 若例34中2009年12月1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0年2月15日,甲公司应按11 000元/台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甲产品120台。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0011 0001002001 080 000(元)甲产品成本10010 0001 000 000(元)因甲产品成本1 000 000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 080 000故甲产品期末价值为1 000 000元 如果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的数量,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

22、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例36 若例35中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为20台,则:20台的可变现净值2011 00020200216 000(元) 20台的成本2010 000200 000(元)20台甲产品期末价值为200 000元80台的可变现净值809 50080200744 000(元)80台的成本8010 000800 000(元)80台甲产品期末价值为744 000元100台甲产品期末价值200 000744 000944 000(元) 3、用于出售的材料,应当以市场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 例37 2009年11月1日,甲公司根据市场需

23、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A型机器。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库存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A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B材料全部出售,2009年12月31日其账面成本为500万元,数量为10吨。据市场调查,A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30万元/吨,同时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共计为5万元。 在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A型机器,因此,该批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A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算基础,而应按其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即: 该批B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105=295(万元) 该批B材料的成本为500万元 该批B材料的期末价值为295(万元) 4、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

24、工材料等,在确定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需要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该产成品的成本进行比较,(1)如果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其成本计量 (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例38 2008年12月31日,C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C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550万元;假设用600万元C原材料生产成甲商品的成本为720万元,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为900万元,估计的甲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30万元。 甲商品可变现净值甲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90030=870(万元);因甲商

25、品的可变现净值870万元高于甲商品的成本720万元,C原材料按其本身的成本600万元计量。 例39 2008年12月31日,D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 000万元,D原材料的估计售价为850万元;假设用1 000万元D原材料生产成乙商品的成本为1 300万元(即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300万元),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为1 280万元,估计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70万元。 乙商品可变现净值乙商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 280701 210(万元) 因乙商品的可变现净值1 210万元低于乙商品的成本1 300万元,D原材料应当按照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量: D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乙

26、商品的估计售价将D原材料加工成乙商品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乙商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1 28030070910(万元) D原材料的成本为1 0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910万元,D原材料的期末价值为910万元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具体做法是:每一会计期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跌价准备,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反之,应冲减部分已提数(必须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冲减)。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

27、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减存货跌价准备时,作相反会计分录。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是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的消失,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如果本期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影响因素不是以前减记该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则不允许将该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例310 A公司按单项存货

28、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关资料如下:(1)2008年初“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科目余额100万元,“库存商品甲产品”科目的账面余额800万元,计800件,每件成本为1万元。库存原材料乙材料未计提跌价准备,“原材料乙材料”科目余额为0万元。(2)至2008年末,甲产品对外销售300件,库存500件。甲产品无不可撤销合同,市场价格总额为每件0.7万元,预计销售甲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3)2008年年末“原材料乙材料”科目余额为1 0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共计100件,每件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10万元。80件丙产品已经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格为每件11

29、.25万元,其余20件丙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预计丙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11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成本为每件3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每件为0.55万元。要求:(1)计算并编制2008年12月31日有关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2)计算并编制2008年12月31日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甲产品成本5001500(万元)甲产品可变现净值5000.718332(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期末余额500332168(万元) 销售商品结转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300/800=37.5(万元)甲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68100+37.

30、5105.5(万元)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37.5贷:主营业务成本37.5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5.5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5.5(2)有合同部分丙产品成本80108031 040(万元)丙产品可变现净值8011.25800.55856(万元)判断,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可变现净值8011.25803800.55616(万元)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8010616184(万元) 无合同部分丙产品成本2010203260(万元)丙产品可变现净值2011200.55209(万元)判断,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应计

31、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可变现净值2011203200.55149(万元)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1014951(万元)库存原材料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合计18451235(万元)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35贷:存货跌价准备乙材料 235 例311 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2009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B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8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B产品库存500台,单位成本为4.5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5

32、万元。甲公司已经与长期客户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10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4.8万元。向长期客户销售的B产品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3万元;向其他客户销售的B产品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4 万元。(2)C产品库存1 000台,单位成本为2.55万元,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预计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3万元。未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要求:(1)计算并编制2009年12月31日有关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2)计算并编制2009年12月31日有关C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1)B产品签订合同部分300

33、台,可变现净值300(4.80.3) 1 350(万元)成本3004.51 350(万元)则签订合同部分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未签订合同部分200台,可变现净值200(4.50.4)820(万元)成本2004.59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0820107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70贷: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70 (2)C产品可变现净值1 000(30.3)2 700(万元)成本1 0002.552 550(万元) 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5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C产品 150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50 第

34、六节 原材料的核算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原材料的核算一般应设置以下会计科目:“原材料” “在途物资”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二、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一)购入原材料 1、发票账单与原材料同时到达,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例312 甲公司购入C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400 000元,增值税额68 000

35、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C材料 4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 贷:银行存款 469 000 例313 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G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60 000元,增值税额10 2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2 000元,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已到,款项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G材料 6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 贷:应付账款 72 200 2、发票及账单已收到,月底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借记“

36、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例314 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账单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0 000元,增值税额5 100元。支付运杂费1 000元,月底材料尚未到达。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途物资 3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 贷:银行存款 36 100 待下月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由“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例315 上述例314购入的F材料下月已收到,并验收入库。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31 000 贷:在

37、途物资 31 000 3、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月末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货款尚未支付,应于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期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销,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例316某企业2009年1月28日验收入库材料一批,月末尚未收到发票账单,货款未付,合同作价45万元。该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月28日验收入库时可暂不入账,1月31日,为反映库存真实情况,根据合同价暂估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450 0

38、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450 000 2月1日,用红字编制相同分录冲销:借:原材料 45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450 000 或作以下会计分录予以冲销: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450 000 贷:原材料 450 000 2月5日,收到上述购入材料托收结算凭证和发票账单,专用发票列明材料价款44万元,增值税额7.48万元,以银行存款予以承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4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4 800 贷:银行存款 514 800 4、货款已经预付。企业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

39、收到所购物资,按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例317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A材料5 000吨,单价20元,所需支付的款项总额100 000元。按照合同规定向乙公司预付货款的30,验收货物后补付其余款项。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预付30的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乙公司 30 000 贷:

40、银行存款 30 000 (2)收到乙公司发来的5 000吨材料,验收无误,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货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额为17 000元。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补付所欠款项87 000元。 借:原材料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预付账款乙公司 117 000 借:预付账款乙公司 87 000 贷:银行存款 87 000 (二)发出原材料 企业生产经营领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根据材料的不同去向进行分配,计入相应会计科目 例318 甲公司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2月份各部门领用A材料实际成本分别为:基本生产车间400 000元,辅

41、助生产车间 60 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3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 000元,企业销售部门500元,合计464 500元。 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60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 000 管理费用 1 000 销售费用 500 贷:原材料A材料 464 500 三、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一)购入原材料 企业购入原材料收到发票账单时,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实际成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42、、“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 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根据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采购”(实际成本)科目,同时将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差异,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319 某企业(一般纳税人)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50 000元(不含增值税),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通过银行支付,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2 000元。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借:材料采购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2)

43、借:原材料 52 000 贷:材料采购 5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 000 例320 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A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00 000元,增值税额51 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290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入库。 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借:材料采购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银行存款351 000 (2)借:原材料 29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0 000 贷:材料采购 300 000 例321甲公司购入B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按照计划成本600 000元估价入账。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

44、处理: 借:原材料 60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0 000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0 000 贷:原材料 600 000 下月收到发票账单时,再按发票金额正常处理。 (二)发出原材料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用正号(借方),节约用负号(贷方) 月度终了,按照发出各种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借记有关

45、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22 甲公司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2月份各部门领用A材料计划成本分别为:基本生产车间4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 60 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3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 000元,企业销售部门500元,合计464 500元。若月终计算出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为5。 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4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60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 000 管理费用 1 000 销售费用 500 贷:原材料A材料 464 500

46、(2)借:材料成本差异 23 225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3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150 管理费用 50 销售费用 25 例323 A企业2001年6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为4 000元,“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50 000元,本月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475 000元,计划成本425 000元;本月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100 000元,则该企业2001年6月30日原材料存货实际成本为()。A、621 000元B、614 185元C、577 400元D、575 000元答案:A第七节 库存商品的核算一、库存商品的内容库存商品具体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

47、、自制产成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二、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一)验收入库商品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工业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工业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例324 甲公司“商品入库汇总表”记载,某月已验收入库甲产品500台,实际单位成本2 000元,计1 000 000

48、元;乙产品1 000台,实际单位成本1 000元,计1 000 000元。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 000 000 乙产品 1 000 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000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1 000000 (二)销售商品 工业企业对外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25 甲公司月末汇总的销售商品中,当月销售的

49、A产品有200台,B产品有150台。该月A产品实际单位成本500元,B产品实际单位成本1 000元。在结转其销售成本时,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100 000 B产品 150 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100 000 B产品 150 000 三、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一)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二)库存商品采用售价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月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月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月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收入本月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月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月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例32

50、6 甲商场2007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万元,售价总额为140万元(含增值税),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万元,售价总额为110万元(含增值税),本月销售收入为120万元(含增值税)。 商品进销差价率(40+35)/(140+110)1003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1203036(万元) 甲商场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购进商品 借:在途物资 7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7 500 贷:银行存款 877 500 借:库存商品 1 100 000 贷:在途物资 750 000 商品进销差价 350 000 (2)确认收入,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