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5075046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钩藤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钩藤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钩藤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钩藤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钩藤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文档.*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项目摘要1 项目名称:*县中药材(钩藤)种植基地建设2 项目性质:新建3 项目主管单位:*县人民政府4 项目实施单位:*县科技局5 项目建设地点:*县钟灵乡、大同乡、偶里乡、平略镇、启蒙镇、固本乡、三江镇。6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6.1 建设内容:中药材钩藤基地规模种植。6.2建设规模:钩藤种植10000亩,其中:钟灵乡2500亩,大同乡1000亩,偶里乡1500亩,平略镇1000亩,启蒙镇2000亩,固本乡1000亩,三江镇1000亩。7 建设年限

2、:(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8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8.1 项目总投资:项目的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1)造林费用:180万元,(2)苗木费用405 万元,(3)肥料费用 175 万元,(4)农药费用 40 万元,(5)后期管理费用200万元。8.2 资金筹措:申请国债资金700万元,地方自筹300万元。9 效益分析9.1 经济效益该项目到2010年9月建成,拟按15年为计算期进行项目财务评价,静态投资回收期5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5年,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0.13%,累计净现值 674.5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明显。 9.2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将

3、有效防止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项目在*县实施,利用项目区的气候、土地资源把项目区建成*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并带动*境内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建设,达到增收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二 项目背景(一) 项目申报背景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国务院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

4、长。 新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规模到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达万亿元,同时,2009年中央政府还将较大规模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当年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数量之多,将达到我国历史最高水平,这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争取国家投资,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好机遇。2008年10月28日下午,省发改委刘远坤主任受林树森省长、王晓东常务副省长的委托召开了申报2009年国家补助投资项目工作会议,省领导对抓好这项工作的几点要求和意见:一是要加强领导。各地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抓此项工作,根据国家的投向和地方实际情况,抢抓这次机遇,实现贵州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各地

5、要重视项目前期工作,拿出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国家的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保质保量做好此这次申报投资项目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此次国家大幅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是我县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缓解瓶颈制约,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一次重要机遇。为紧扣中央部署,抢抓争资机遇,策应发展大局,县发改委立足全年,着眼明年对全县的立项争资工作做到了早谋划、早启动、早争取。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2009年我县立项争资和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列入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实施,争取开发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

6、规划,并加快前期工作步伐,抓紧落实建设条件,力争在机遇期开工建设。(二) 中药材(钩藤)简介 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英)Gamdir Vine, Uncaria Stem with Hooks,别名 大钩丁、双钩藤。 植物形态: 藤本,老枝四棱柱形。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顶端急尖或圆,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脉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被黄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花萼筒状,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纺锤形,被毛,顶端冠以长4mm的萼檐裂片。花期

7、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产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采制:秋、冬季采收,去叶切断,晒干。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25mm;表面黄褐色至紫红色,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黄褐色,扁平或稍扁圆,多少被黄褐色毛,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化学成分:含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钩藤入药:我国应用钩藤入药从宋明朝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的李时珍以钩藤作为清热平肝、活血通经,熄风定惊的传统中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惊痫抽搐、肢体麻木等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近代医学也充分证明钩藤总碱有明显降压作

8、用,对由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耳鸣、便秘和肢体麻木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它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最近被列入美国最畅销的“十大天然药用植物”之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是阴阳平衡失调,大多表现为“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治疗上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钩藤“清热平肝”较好的针对“肝阳上亢”的诸多高血压症状。现代用植物钩藤为原料经现代科学方法提取其活性成份而制成的钩藤片,为純中药制剂的降压良药。(三) 产品市场需求概况钩藤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尤其对小儿惊风具有独特疗效,是中医儿科要药。我国钩藤的需求主要靠野生资源,野生钩

9、藤主产区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目前,由于多年连续无序采伐,资源日渐枯竭,钩藤野生货源紧缺,加快人工栽培势在必行,人工规范化栽培钩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临床用药、制药原料和外贸出口的增加,因此价格连年上升。钩藤是贵州制药企业生产的“天麻头风灵胶囊”、“天麻钩藤颗粒”、“杜仲降压片”和广东广药集团、湖北制药企业生产药品的主要原料,同时又是我省重要的传统地道出口药材。目前,国内尚无钩藤野生变家种和规范化种植基地,贵州信邦公司于2004年仅建有钩藤规范化种植示范场面积450亩,目前年产量约为50吨,而市场年需求量约为6000吨,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推广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0、。三 项目建设必要性(一) 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独特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要求,同时要求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品牌,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重点是发展化学制药、中药制剂产品,鼓励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林业的决定中共中央

11、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生物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出口林产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基本任务中

12、把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搞好西部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西部地区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省委省政府决定把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培育发展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优质中药材基地,加速发展生物制药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也是我州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山区综合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要举措。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林业的决定以及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要求(二) 符合*“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

13、见的需要为确保“十一五”时期*中药现代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2010年、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人民政府以黔府发200710号文印发*“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其产业规模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40160亿元,年均递增22左右;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力争达到3050万亩,全省通过GAP认证的品种达到58个

14、,重点培育1015个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符合*“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要求。(三) 满足日益增长的中药材市场的需要中药材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致经历了20世纪的最后2 个10年,目前中药材经济的框架已经建立,市场体系逐步向正常运行。进入2000年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中药出口将会增加,国内中药材市场也会更好。随着中医药科技的蓬勃发展和全球“中医热”的兴起,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从九十年代开始,世界天然药物的贸易额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1997年以来全球天然药物的贸易额已达200多亿美元,美、英、德、法及澳等国相继立法,正式

15、直接或间接给予天然药物的合法地位。我国调整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中药将会呈现自身独特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的正式启动,对优质、无公害的中药材的需求量必将大增。我省神奇、益康、益佰、信邦、宏宇等一批企业基本上完成资本、技术、人才的原始积累,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全国大部份省区建立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他们生产的产品如神奇批杷止咳露、神奇批杷止咳冲剂、天麻杜仲胶囊、咽立爽滴丸等十多个品种,不但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不少产品已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 (四) 发展*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0039万元,其中第一产

16、业18911万元,第二产业18140万元,第三产业32988万元,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25.9%、47.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52万元中,农牧渔业总产值36132万元,林业产值2720万元,占总产值的7%。人均产值6799元,农民人均收入1678元,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829元、*农民人均收入1877元相比,从经济总量和经济构成来看,*县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全县现仍有贫困人口40.73万人。*县经济不发达的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基础薄,经济结构单一、缺少支柱经济。因此要审时度势,抓住历史机遇发展中药材基地,培育中药加工业,建立新的县域经济支柱,促进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五) 配合生态

17、建设需要国家对林业进行了新的定位: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从事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这一定位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标志林业战略大转移。国家我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木材禁伐、限伐,我县面临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压力,过去林区单一以木材销售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找出一条即能保护生态,又能发展经济的路子。林业分类经营,将林业用地和大于25度的坡耕地,划分为公益林区和商品林经营区,商品林区和农业用地唯有高度集约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加工增值。建立中药材基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多支

18、柱支撑起林区经济的重任,避免重走种树砍树的老路,确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四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原则(一) 编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2 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041号)3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2010年4 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 *“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7 *州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规划。8 *州“两高”沿线优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19、(试行)10国家对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二) 指导思想按照规模发展,定向培育,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建立产品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辐射范围广的钩藤药材特色产业。为帮助我县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少数民族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实行立体开发,发挥山区优势,按照连片集中实施、重点扶持的办法,选择当地优势中药材品种钩藤,在12个乡镇建立钩藤产业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最终实现产业化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本项目开展钩藤种质资源特性、野生资源抚育管理和规范化种植及其高产调控技术的应用,使钩藤实现野生变家种,更好

20、保护野生资源及规范化种植,并可为其他野生中药材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示范。为我省形成一批以钩藤中药材为重点的示范基地与推广基地,为中药民族药制药工业与相关产业提供优质、稳定、可控的原料基地,对促进我省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并带动我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为中医临床用药、制药企业和出口提供质量稳定、优质可控、数量充足的原料,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中药饮片及中医配方、制药企业及相关产业提供质量稳定、优质可控、数量充足的原料。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民族药需求量的增加及对其安全有效等质量要求的提高,加之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野生药材资源急剧减少,以及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等引进与消化吸收和再

21、创新的情势下,开展野生资源抚育管理与人工栽培相结合的规范化种植及其优质高产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实现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民族药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当务之急。本项目适应中药产业发展的这一态势,通过中药产业化发展这一途径,立足山区资源,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拓宽农民生产领域,有效防止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促进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三) 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选定地区优良品种,坚持地道品种为主,适当引进的原则、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为州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制药

22、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供优质无公害原料。 坚持质量标准原则。选定最佳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优越地区、依托省内外科研单位和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加强生产技术研究和加工技术开发,实行科学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坚持保护、利用和模拟中药材的原生生态环境,生产优良地道药材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中药材的固有品质。坚持集中连片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自然条件优越,如坡度平缓、土壤、水源条件好和土地集中连片的区域建设药材生产基地,便于生产管理和流通。实行企业运作方式原则。坚持走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科技支撑、外引内联,稳步发展的道路。组建龙头企业、实行龙头带动、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精加工与粗加工相结合、产、

23、加销一体化,加强科技产业服务和保障服务销售网络的建设,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即项目实施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医药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造升级相结合,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五 项目建设条件(一) 自然条件*县地处*东缘,*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为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向湘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为东径1080483710902435,北纬26023292604649之间。东与湖南省靖州交界,南与黎平县接壤,西与剑河县相连,北与天柱县陛邻。全县南北纵宽39.6公里,东西横跨55.5公里,国土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全省第二大河流清水江(沅江水系,属长江流域)自西向东穿越

24、县境。*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0C,年积温5135.20C,全年无霜期314天,一月平均气温5.20C,极端低温80C,七月平均温度270C以上,高温大于300C日数26天,极端最高温38.30C,年降雨量1326毫米,年相对湿度85。春、夏两季降雨天气较多,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1%。 林木生长活跃期243天。土壤主要为板岩、变质岩发育而成的微酸性黄壤、黄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原生型森林植被保存少,次生型森林植被多为人工栽培的杉木林以及马尾松林、天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素有“杉木之乡”的美称,是南方集体林区

25、、*重点林业县之一,境内野生钩藤分布广,是钩藤生长适宜区。(二) 项目建设用地条件据2006年*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全县林业用地126408公顷,有林地112102公顷(其中竹林面积1356公顷),疏林地1346公顷,灌木林地445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565公顷,苗圃地10公顷,无立木林地816公顷,宜林地4108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72%。项目区林业用地63088公顷,有林地55683公顷(其中竹林面积452公顷),疏林地999公顷,灌木林地256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502公顷,无立木林地412公顷,宜林地1927公顷。项目建设拟用项目区无立木林地、宜林地作建设用地,从项目区林业用地

26、资源数据看出,项目区尚有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共2340 公顷,完全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要。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详见下表:(三) 社会经济条件*县国土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全县辖乡镇,205个村1个居委会及4个社区, 54287户,总人口21.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34万人,占总人口的89.1%,农村劳动力9.7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4.8%。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003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8911万元,第二产业18140万元,第三产业32988万元,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25.9%、47.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52万元中,农牧渔业总产值36132万元,林业产值2720

27、万元,占总产值的7%。人均产值6799元,农民人均收入1678元。项目区人口、劳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充裕的劳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劳动力保证。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县“三横四纵四出口”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县城“三出口”油路、八受至王家榜油路相继建成,油路里程达145.7公里,通油路乡镇达53.3%。全县170个村通公路,村通公路率达83%,初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四) 技术条件本项目拟建的钩藤基地建设在项目实施区域均有野生资源,群众有抚育、采集、加工并销售的成熟经验。同时,我县在2008年已实施完成中药材产业化扶贫项目钩藤基地建设1600亩,这对实施项目从栽培区

28、域立地条件、生产技术条件、采集加工条件均是有力保障。(五) 政策环境条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将发展优质中药材基地,加速发展生物制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举措。把中药产业作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贵州)基地省”建设项目启动几年来,*州已成为*中药材的新兴产区,大宗地道药材已在全州四个县市适宜区分别按GAP的要求作了近200亩的试验示范。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的扩大,品种的增加,原料来源将更加广泛。本项目的实施,能进一步加快“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建设”,使贵州在发展中药产业上由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七 建设规模与布局(一) 建设规

29、模(二) 建设布局3、项目建设区选址本着围绕资源建基地、集中连片搞开发、发展与扶贫并举的原则。我县拟在土地及野生资源丰富、中药材种植基础较好的钟灵乡、大同乡、偶里乡、平略镇、启蒙镇、固本乡、三江镇建设中药材钩藤种植基地,面积10000亩。其中:钟灵乡2500亩,大同乡1000亩,平略镇1000亩,偶里乡1500亩,启蒙镇2000亩,固本乡1000亩,三江镇1000亩。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和目标4.1 项目建设原则1、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土地、水利、交通等资源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按照钩藤的生物学特性,对品种的选择、产品方向的确定作出科学规划。2、坚持因地制宜

30、的原则在质量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的条件类型;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设计相应的植苗方案。3、坚持依靠科技,走市场化的原则种苗的繁育、基地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强化育苗技术,培育优良品种。4、坚持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基地进行总体布局,分步实施,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性。5、坚持完善机制完善管理机制,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作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4.2 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产业化生产规模的要求,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建立钩藤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10000亩。项目拟定到达产期实现每年生产钩藤鲜品 26

31、4万公斤,产值950万元。4.3 项目经营模式1、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项目实施单位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专用肥、农药及种植技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地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农户,按照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种植,公司以订单方式进行收购。实现产业化、带动项目区域贫困农户共同脱贫致富。4.4 主要技术措施 4.4.1 钩藤(1)种植时间:35月或11月。(2)整地:定好种植地后,在定植前按株行距1.5米2.0米挖穴,穴长、宽、深为303030。每亩225株左右,每穴施入有机肥1公斤,并将其与土混合施入穴中,覆土稍高于原地面。(3)植苗:打穴回填好15天左右,待覆土下沉后,起

32、苗栽植。每穴定植1株。先在原来的穴中间挖小穴,将种苗根部放入穴中,使根自然舒展,覆土,压紧,用两手指轻提种苗,再覆土压紧。(4)抚育施肥:种植后每年进行二次抚育,刀拌扩穴。每株施0. 2公斤生态肥,每亩50公斤左右,施肥时先在植株根旁(距植株15cm左右)挖施肥沟,后放入肥料盖土。(5)补植:在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季,对苗木成活率低的造林地进行苗木补植。(6)打顶:钩藤长至1.5米左右时,用镰刀或修枝剪打顶,使钩藤多分枝。(7)采收: 移栽12年后,就可采收,第三年达丰产。每年的秋冬两季,用镰刀将带钩枝条割下,除去叶子,带回家里,用剪刀剪下带钩茎枝,使茎枝与钩的长度一样长。(8)产地加工: 按传

33、统习惯,放置于锅内蒸片刻或在沸水中略烫后取出晒干,也可直接晒干、阴干。并除去死亡枝条和叶等杂质。质量以身干,节处有钩,外皮紫红色或棕红色,无径粗6以上的老枝和枯枝为合格。以茎细带钩、紫红色、无光梗、无枯枝钩、无虫蛀、无霉变者为佳。(9)、贮藏:贮存于通风干燥处,要求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为913。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5.1 投资估算5.1.1 估算依据*县中药材钩藤种植基地项目补助标准、项目建设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根据目前相关项目的价格水平等因素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5.1.2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造林费用:炼山清理场地、打穴植苗费用合计180元/亩,1

34、0000亩费用合计180万元。2、苗木费用:钩藤每亩按225株植苗,1000亩合计需苗木2250000株,按每株1.8元计405万元。钩藤苗木:225株/亩1.8元/株10000亩405万元;3、肥料费用:每亩需生态肥56.52公斤,1000亩合计需生态肥565.2吨,按每公斤2.3元,计130万元;施肥费用每亩45元计,10000亩计45万元,合计175万元。肥料:56.52公斤/亩2.3元/公斤10000亩130万元;施肥费用:45元/亩10000亩45万元。4、农药费用:钩藤每亩按1公斤用量,10000亩合计需农药10000公斤,按每公斤10元,计10万元;施肥费用每亩30元计,1000

35、0亩计30万元。农药:1公斤/亩10元/公斤10000亩10万元;施药费用:30元/亩10000亩30万元;5、后期管理费用:共计抚育管理5次,当年抚育管理一次,第二、第三年各抚育管理2次,每次每亩抚育费按40元计,5次200元,10000亩计200万元。5.2 资金的来源与筹措根据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共需筹措建设资金10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债资金7000万元。地方自筹300万元。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1 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6.2 建设进度与安排(一)2009年9月底前完成入乡、入村、入户宣传动员工作;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签订钩藤购苗合同。(二)2009年10月上旬完

36、成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公示。(三)2009年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乡、村干部组织农户练山整地,技术人员入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四)2009年11-12月第一批钩藤植苗。(五)2010年2-5月第二批钩藤植苗。(六)2010年5-6月上旬,完成项目实施资料收集整理。(七)2010年6月上旬,提交县审计局审计。(八)2010年6月中旬县组织自查验收。(九)2010年6月下旬,上级检查验收。第六章第七章第七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7.1 财务评价依据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有关规定和评价方法,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进行规范的财务经济分析。项目基准收益率为1

37、0%,项目计算期为15年(含2年的项目建设期和13年的效益发挥期),只计算税前财务评价指标。7.2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估算7.2.1 产品销售收入估算主导产品产量预测根据贵州信邦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的试验综合估算,钩藤市场价为3.6元/公斤。项目主导产品每亩产量(产值)预测如下表:*县钩藤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产品每亩产量(产值)预测表产品合计年 度123456789101112131415产 量(公斤)3435 375 375 375 330 308 286 264 242 220 198 176 154 132 产 值(元)12362 13501350 135011881108 102995087

38、1792 712633 554 457 7.2.2 产品销售成本估算 产品销售成本拟按销售收入的5%进行估算。7.3 财务效益分析该项目到2010年建成,根据贵州信邦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的试验及相关技术资料,拟按15年为计算期进行项目财务评价,静态投资回收期5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5年,内部收益率为20.13%,累计净现值674.5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明显。 7.4 社会效益分析和生态效益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时期,贵州中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委、省政府把中药、民族药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并按国家科技部的批复,制定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本项目正是在此政策

39、指导下,并结合国家为了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央出台拉动内需有关政策而提出。因此,本项目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和发展中药产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进一步改善*的生态环境;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将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该项目的实施,经估算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药材264万公斤,加工成商品药材66万公斤。受益农户1.8万户,人口54000人。并能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植中药材,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的中药材,以解决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药,大力发展特色农

40、业,实现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中药饮片的工业化,将有效防止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一,进一步提高钩藤药材的种植和采收技术研究,从而提高其质量和年均单产量;其二,有效带动有条件的适宜区2万多户农户五年内种植5万余亩中药材,创产值2亿元,农民直接创收4000多万元,户均增收2200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在贫困地区形成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使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实施中药农业现代化经营,不仅有力地推进中药农业现代化,建好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从而有力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将贵州丰富的区域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证农民从中药材种植中得到实惠,实实在在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附件:附表一:项目亩投资费用预算表 附表二:项目投资费用预算总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