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公开课的利弊2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14739896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浅谈公开课的利弊2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浅谈公开课的利弊2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浅谈公开课的利弊2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浅谈公开课的利弊2 .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公开课的利弊广西明江教科所:林景与日常教学相比, 公开课是一个教学 “ 特例” ,是与师生熟悉的日常课完全不同的另类场景。 公开课是对他人公开的课, 日常课是专对学生的, 公开课则有了外人的介入, 有时这种课是专为这些外人面上的。这些外人包括同事、 本系统专家、领导以及外校和外地的同行、研究者、行政管理者等。在公开课上,这些人主要是充当评价者,监督者或观摩者、取经者。也就是说,外人介入课堂,必然对教师上课带来影响, 使得教师不仅把课上给自己的学生,还把课上给这些学生之外的听课者, 或主要是把课上给这些听课者。因此,由于听课者置于课外充当听众、欣赏家、督导者、评判人的的角色,难免让讲台上的教

2、师走出教学之外,充分考虑听课人的存在以及对自己的教学的话语权,根据对方的喜好和标准,改变和粉饰教学方式,以至出现一些偏离教学根本要求的表演行为形式主义作法。一、公开课常因关注其他听课者而忽视学生公开课上,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 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很少真正关注学生及其反应。 上课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呈现自己的教学内容、如何把握教学进程、如何使课堂跌宕起伏、异彩纷呈。教师课前准备异常充分,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可能反应, 教师也早已成竹在胸。 而听课教师关注的是执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环节的安排、语言的运用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即使关注学生,也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验证上

3、课教师的处理是否得当。 而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偏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凸现出它“ 表演化 ” 的特质。在公开课上,学生不是因“ 学” 而存在,而是如同教师操纵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师展示自己魅力的必备道具。公开既然是 “ 课” ,就必然有 “ 课” 的共同特征,教师一旦把 “ 课” 演化展示和表演,教学便成了 “ 目中无人 ” 的教学,学生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而是教师教学场景中的一个道具。叶澜教授提出了三个口号:“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 ” 、 “ 把

4、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 、 “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 。1而在公开课上,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因教师对学生关注的缺失几乎荡然无存。二、公开课的 “ 完美化 ” 教学,不利于课堂非预期性因素的展现公开课与日常教学的最大不同,表现为它似乎能将 “ 一切尽在掌握 ” 之中。教师不会去处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教学,态度友好而积极;学生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少有不认真听讲的,坐的端正,思

5、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教学进程清晰有序、教学时间安排恰到好处。 几乎是完美地体现教学的基本特征,日常教学中未曾渗透的教学观念也在公开课上被凸现出来。为什么公开课会超越日常教学表现出这种“ 完美” 倾向呢?原因不外乎教师课前异常充分的准备。公开课是表现某种教学理念和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公开向别人演示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带有研究性质的课型。它对于交流教学经验、 展示教学、 探讨成果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公开课按其任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类 :汇报课、交流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一般是由年轻教师或者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进行。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身份的改变、角色的转换,会有无所

6、适从的感觉 ,对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组织有一个逐渐熟悉、适应、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指导帮助,从而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成长为一个能够驾驭课标和教材、 组织调动学生及掌握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交流课就是一般意义的公开课 ,它是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督促检查的考核手段,它对于一般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教学研究成果,提高自我素质 ,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交流课还属于跨地区、跨学校的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教学的求同存异,相互促进 ,可以启发人们在遵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点形成的途径。示范课

7、是具有典范和榜样效应的公开课,一般由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有(本文共计 2 页). 今天我也来谈一谈公开课的利弊。一、公开课是否可取?不可取:1、如果把一节课比喻成一顿饭的话,那么公开课是大餐、盛宴,而平时的课堂则是家常便饭。 相信任何一个家庭也不可能整日去吃什么大餐,平日用的只能是家常便饭。 从这个角度说, 公开课的意义不大, 我们教学真正该搞好的是日常教学,而不是公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成绩的进步,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就行的,而是要靠平日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2、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学习意志品质的锻炼,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提高的

8、平台。是不需要“第三者”参与的, 公开课中的第三者的参与, 其实是有碍课堂教学的。 从这个角度说,公开课也不可取。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 3、公开课“劳民伤财”,牵扯师生甚至家长大量的精力,有的课还要耗费物质。准备一节公开课,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甚至数月。学生要为公开课准备“知识”, 准备发言,有的还要准备文艺节目; 老师则要精心备课, 看教材,查资料,安排一切上课事宜等, 可能还要应付相关领导的检查,有的学校的公开课

9、更是离了谱,事先预演数次,完全失去了课堂的本来意义。要知道,如果平日的每一堂都要牵扯这么多的精力, 都要这么“折腾”, 那我们老师也就全卧床了,这教学也根本无法搞下去了。 事实上是即使我们准备每一堂的时间仅在一到几个小时,我们已经苦不堪言了。这样看来,公开课没有实用价值。4、搞公开课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听课者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风采,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以求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开课有其积极的方面。 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 人与人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每一名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向某某学习”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所以说,公开课有其存在的价值

10、,但不能迷信公开课。可取:5、公开课是平日课堂的一个高度的集中和概括,是平日课堂的一个缩影,是平日课堂的一个取粗取精后的再现。正如戏剧,每一出戏剧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话剧茶馆通过几幕剧就演绎出半个多世纪的世事变化。通过戏剧,我们往往能更快速更高效地了解社会生活, 这要比你直接去亲历生活要快得多。听公开课正如看戏剧, 听一节公开课学到的东西往往要大于听一节平时课学到的东西,提高了听课的效率。6、尽管公开课“劳民伤财,可公开课却又是对师生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是教师、学生提高进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它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 对课堂的驾驭,协调组织,还是对

11、学生的表达、分析等能力的提高,抑或对师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师生融洽关系等,都大有帮助。二、公开课中的形式主义。1、教师、学生做作的发言,别扭的神情,离谱的动作,虚假的“真情”时而有之。又想到了那句话:“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教育的根本, 是做人的真谛。 在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虚假的东西,我们还如何教学生“求真”呢?2、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向听课者展现学生良好的素质及老师教学技艺的高超,许多做公开课的教师把课堂上涉及的问题提前告诉学生,甚至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学生。 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是固定的。这样的安排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 交流互动,共同进步吗?这样做

12、课堂岂不成了个别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的一出丑剧?岂不是对所有课听者的欺骗?这样的课堂是毫无意义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 3、多媒体的过分依赖。自从课堂多媒体诞生以来,在许多人心中就产生了一个误区: 凡是一节优秀的课, 就一定要有多媒体的使用。 许多学校也把是否使用了多媒体做为了评定一节优秀课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 许多老师变成了使用多媒体的高手, 上课特别是上公开课, 电脑、电视、投影仪并用,声、光、电、影齐

13、发,好不热闹。搞得学生是手、脑、耳、鼻并用,最后是晕头转向。所以近段时间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的提法此起彼伏。笔者认为, 多媒体的确能在教学当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们不能拒绝这个先进的、 高效的教学助手,但又不能过分依赖。 一堂课该不该使用, 使用到什么程度, 全凭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需要则用,不需要则不用。再好的多媒体如用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也只能变得丑陋。4、小品等文艺节目的反复上演。近来听过的公开课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热闹。 表现之一就是在公开课上小品等文艺节目的上演。有的公开课, 在一节课上,多次上演小品等文艺节目, 这个课堂好像成了“表演课”。我的意见还是这样:是否需要这些“

14、演出”, 唯一的标准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不要为简单地追求课堂的热闹与花哨, 就随意安排这些无用的东西, 把课堂该做的忘在了脑后。5、“课堂讨论”的使用。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许多人心中又产生了误区:凡是一节成功的课,就一定要有课堂讨论。特别是公开课,如果不安排讨论,似乎就无法过关。其实课堂讨论不是万能的, 合作探究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况且,在考试中,特别是在未来的决定学生命运的高考中,是不允许学生互相探讨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说,愚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15、的能力更重要。最后谈三点意见:一、公开课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公开课不能搞形式主义。二、我们不能迷信公开课,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吸取别人优点长处的同时,别忘了教出自己的风格, 一味的模仿别人必定失败。 三、一个老师能否上好公开课不是关键,我们不能把能否上好公开课做为评定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 完)作者:金波通讯地址:吉林省靖宇县第七中学有人曾撰文归纳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七种表现形式(:1)多余的练习 (;2)蹩脚的启发 (;3)廉价的表扬 (;4)热闹的讨论 (;5)花哨的板书 (;6)抽象的学法指导 (;7)琳琅满目的教具。李镇西老师也指出,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

16、,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 完善 ” 的。为了这个 “ 完善”,公开课就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 成了“ 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这个 “ 完善”,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形式的“ 精雕细琢 ”;为了这个 “ 完善”,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 “ 模式” 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针对以下这种种弊端 ,我们不妨为语文的公开课把把脉。一、滥用多媒体眼下,用多媒体上课似乎成了现代化教学的标志,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了判断教师教育理念先

17、进与否的标杆。各种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竞赛课无不想方设法用上多媒体。曾有教师在学校的网络教室上公开课,结果把学生人手一台的电脑当成了黑板,学生由始至终都没有动过电脑,教师把制作好的资料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倒是成功解决了学生因近视而看不清黑板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学校由于条件所限 ,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除了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利用一公开课存在的问题(2012-06-06 06:42:59)转 载 标签:杂谈分类: 专业成长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是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它是我国中小学校沿袭了多年的一种教职方式,也是评价业务水平的一个“硬指标”。近些年来,公开课似乎已

18、经成了一些固定的不良模式,阻碍着教学研究的良性发展,引起了听课者、授课者以及社会的非议。一、为活动而活动受课学生缺少主动性眼下,只要是公开课,几乎都会有热烈的课堂活动。本来恰当的讨论和表演,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沟通, 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 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表演、演戏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主相互讨论后设计、排练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 学生仍然是老师的“思想玩偶”,被动地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并不是真正的自

19、主学习。真正的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用权下,学生自愿、自主、自觉的活动。二、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实用性近几年来的公开课, 除了必搞课堂活动外, 第二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画面绚丽, 光彩闪闪。学生们常为眼花缭乱的课件场景所陶醉,对重要知识点却记忆得少之又少。多媒体可以用,也应当用,但贵在用得“精”、“当”、“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 需要把握最佳时机, 掌握适当的“量”与“度”。对那些远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20、 - - - - - - - - - 学生实际,而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对那些逻辑思维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像、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点,需要运用多媒体;而对那些只需要传统教学手段 (如优美的黑板板书) 就能解决的问题, 没必要都用多媒体。三、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在很多公开课的课堂上, 本来有学生提出了很有思维碰撞契机的问题,但授课老师怕影响课堂进度、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对那些问题,或装作没听见,或“课后单独解答”给忽视过去。 表面看,似乎授课教师很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艺术,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说明授课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机

21、智性。真正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把这种求知欲望引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活动中。教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就是善于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四、为联系实际而联系而联系实际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公开课流行课堂活动,要搞活动就要“联系实际”。然而,不能为了搞活动、为了联系 实际,而忽视了课本。 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读完课文”,“用五分钟读完课文”。 然后急急忙忙的进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环节, 教师或学生逐个举例。 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翻书或者不用翻书,学生的书本非常干净。素质教育当然不提倡那种烦琐的分析

22、课本、死抠课本的作法, 但绝不是抛弃课本或忽视课本。 恰恰相反, 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不要课本知识, 只要理论, 掌握必要的课本知识, 仍然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目标。五、为轰动而轰动教学举例缺少生活性很多公开课的执教者(不是全部),为了使其公开课生动,引用的事例都特别轰动、特别有影响力。这种做法,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其实,那些名人的故事,特别轰动的、久远的历史经典故事,未必就能激起学生的同感。而学生身边的小事, 往往更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以学生身边的故事来说明课本上的原理或道理, 往往比那些伟人的故事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更能达到为他们树立榜样的目的。一堂真

23、正的好课, 应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课, 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课。 只有认真分析, 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让课堂的举例真正贴近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 生。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六、为问答而问答学生关系缺乏平等性文江报 曾报道说, 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小学公开课大赛上,提问最少的一个授课老师问了 40个问题,提问最多的一个授课老师问了60个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因此,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要重要提多。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中发现问题。问题都由由老师提出,然后由学生来回答的做法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或应对能力。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师生平等到关系的问题材不应只由老师提出问题,学主来回答,更应该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或同学来回?BR 七、为优秀而优秀教学过程缺少真实性现在的公开课是为评委而上, 为荣誉而上的, 是表演给听课者看的, 比赛课更是如此。因为,一节公开课,并不代

25、表上课老师个人,而是关乎学校的荣誉,关乎抓教学的领导的荣誉。 为了迎合评委, 上课老师的眼睛是“向上看”的,而不是向下关注学生, 学生成了老师上课的道具。 公开课,本来是老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法质量的一种好办法。但是,现在的公开课往往成了“表演课,似乎课课成功,但却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公开课应该返璞归真。第一,一堂有价值的公开课,应敢干暴露自己教学设计的“意料之外”,再现原汁原味的教学互动。 第二,老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在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扬弃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第三,学生不是演员,不应该把学生往教师的思路上牵。第四,要宽容公开课的失败。只要是真

26、实的课,就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八、为公开课而公开课对观摩者缺少可学性现在的公开课、示范课, 尤其是比赛课,都要花上一定时间准备, 也就是“做课”。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领导为了提高自己学校(或某些人)的知名度,不惜浪费学校的资金的人力。 有专门的课件制作为其制作课件,学科组集体设计, 由气质形象和普通话俱佳的老师来讲,科组内反复演练,这己经是一个“公开了的秘密”。不管是普通的研究性公开课、 示范课,还是林大赛课, 最根本的是应体现授课教师本人对先进教学观念的课堂贯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听课教师的启发,这才应该是公开课的目的。教学研究、师生的心灵交流、学生的生命成长自学成应该是教师风采和

27、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公开课,需要展示的是真实的一面。只有真实的课堂, 才能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而那些虚假的、高不可攀的课堂,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 是参公开课的一种亵渎。九、为赏识而赏识课堂评价缺乏准则性正好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 一味的表扬也是不可取的。 对学生而言, 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 可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也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 丧失判断力,助长学生爱听话的心理。 长此以

28、往,学生就会结实事求是表现出漠然态度,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 但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 分层赏识,同时也是正视问题, 实事求是的指出不足,给学生以明确的“是非准则”。十、为权威而权威评课主体缺乏多样性公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的评课。 目前的评课几乎都是由听课教师 (常常是专家、| 领导)来作裁判,似乎这样才具有权威性。其实,这样的评价主体是不全的、残缺的。首先,缺少了主讲教师的参与。 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 主讲教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是评课中的第一个缺憾。 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老

29、师“说课”:分析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教师的一个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公开课,避免评课者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其次,缺少了受课学生的参与。 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很少见到学生的踪影, 这是评课活动中的另一个缺憾。学生的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 让学生参与评课, 发表自己对老师一堂公开课的想法和要求这对主讲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都会很有启发和帮助。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评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民主化,有利于对一堂公开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描,增强评课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文地址: 中小学公开课的十大通病作者: 张文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