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_尹超.doc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4652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_尹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_尹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_尹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_尹超.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尹 超 【摘要】 空间格局保护是古城 保护的重要内 容之一。本文明确定 义古城空间格局,阐述空间 格局的构成 要素以及保护空间格 局的意义。并以 南京为例,具体 分析了南京古城在 重要发展时期 以及现状古 城的格局特点,就使用 技术对保 护作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空间 格局;南京古 城;演变;现 状格局 一 、 引 子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 年 月的全国人 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概 念 “规 划 性破 坏 ”,针 对 的是 北 京古 城 保 护的现状,他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 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的情况 忧 虑 , 认

2、为 文 保 区 “ 基 本 都 成 了 孤 岛 式 ”, “ 这就是在没有 确定城市的 文化个性之 前就进行 规划的 后果”。冯委员 的提法令 人深思, 我们 对城 市的 保护确 实常 常注 意了 小节而 忽视 了大 体。 只 有强 调 保 护城 市 的总 体 空间 格 局 特征 , 才能 更为全面 地体现 城市的 特色风貌 。 二、 对 古 城 空间 格 局 的 认 识 ( 一 )古 城空 间 格 局概 念 解 析 城市空 间格 局在学 术界使 用频 繁,但 是具 体定义却复杂纷呈。同济大学陈友华、赵民教授认 为城市格局是反映城市规划思想的城市空间布局; 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

3、市受自 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 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东南大 学阳建强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 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 上的反映 ,它包括城市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 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笔者认为古城空间 格局是古城物质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 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 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对于特定 的古城来说,其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古城受自然环 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城在社会文 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二)古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 构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格

4、局和 城市建设格局两大方面。具体要素通常包括城市 的地理 环境、 河网 水系 、山体 林地 、城市 的空 间轮廓 、城 市的平 面轮 廓、 城市轴 线、 城市的 街道骨 架、 街巷尺 度, 还包括 城市 中起 空间 标 识作用 的建、 构筑 物, 以及那 些已 经成 为城 市 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这些需要保护的 要素既 可以 是历史 的或 传统 的, 也可能 是现代 的,关键是看它们在表现城市特征方面和构成城 市纹理方面的作用。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 城市中的历史城区,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也往往 扩展到 城市的 整个 城区范 围。 (三 ) 保护 古 城 空间 格 局 的意 义 首先,

5、对古城空间格局的 保护强调在快速建 设浪潮中要更为慎重的处理城市新建设与古城原有 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历 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而且特 色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居民归宿感的基本体现。 其 次, 古城空 间格局 体现 古城的 社会 文化 发展水平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对古城空间格 局的整体研究表明古城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特 定空间格局。古城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表 现在空间与人的相互影响与塑造上,好的空间格 局对居民 产生的积 极意义是 无法估量 的。 再 次, 对古城 空间格 局的 保护也 是 对 古城 整体环境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单位 、重要历史 建 筑 以及特

6、定古城的 地方民俗、历史、文化 得以存 在 的基础。对 古城整体空间格 局的保护,主要体 现在对古城现存历 史环境的保护,这已经 成为一 种国际共识。 年 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 在内罗毕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 保 护及其当代作 用的建议,简称内 罗毕建议。 该会议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个 共同观点:历史 环境是人类日 常生活环境的 一部 分;历史环 境是过去存在的 表现;历史环 境给我 们的生 活 带 来多样 性; 历史环 境能 将文化 、宗 教、社 会活动的丰富性和 多样性最准确如 实地传 给后人 ;保护 、保存 历史 环境 与现代 生活 的统 一,是城市 规划、国土

7、开发方 面的基本 要素。 二 、 南 京 古 城 的 空 间 格 局 历 史 演 变分 析 ( 一 )自 然 风 貌 格 局的 演 变 规划研究 、概 况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段,北纬 ,东经 ,总面 积 平方公里。跨越黄金水道 长江, 东距长江入海口 余公里,自六朝以来一直是 滨 江通 海的港 口城 市。 南京古城(本文中所指南京古城以明城墙为 界 定要素 ,以 护城河 、秦 淮河 、金川 河及玄 武 河东北岸为界,总面积 平方公里的范围) 地处江南,坐落于以中山陵为主峰的宁镇山脉的 核 心地带 ,属 于丘 陵城市 。其 三面环 山, 西面 临江 ,城 区内尚 有雨 花台、 钟山 、幕府 山

8、等 山 丘, 多处 水域或 穿越 、或 依附 、或环 绕。 城北 部是幕府山脉,其西端的狮子山被明城墙包围于 城内 ;东 部是钟 山, 余脉向 城内 延伸 ,由龙 广 山 (富 贵 山)、 小 九华 山 、北 极 阁山 、鼓 楼 小 山、石头山等成为古城的东西方向轴线并直接导 致古城中央地势较高;玄武湖地处钟山与幕府山 之间,与长江共同构成古城的西北部防线;南部 的 聚宝 山(雨 花台) 是古 城的对 景山 脉, 西南 部的三山与白鹭洲是南京的休闲美景之地;内外 秦 淮河更 是南 京文 化发展 的母 亲河 。( 图 ) 图 南京古城区位图 、水 系的演 变 在远古时期(约万年前的第三代时 期)

9、,长江、秦淮河等就渐渐发育起来 。 长江 也称大 江, 是南京 古城重 要历 史地位 得以呈现的重要保证,其发展演变与南京在不同 朝代建城位置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长江河床由于 冲淤频繁,岸线及河水河床都常有变迁:南唐以 前,长江水从石头城下流过,才有“石头城凭长 江天险”之说,后来江水 西移,逐渐变成目前的 河岸状况。 秦淮 河 又 名淮 水 ,与 南京 古 城外 部 防御 、 内部发展都有着重要关联。不同朝代在建设南京 城时或多或少都对秦淮河做出改造和利用。秦淮 河自 南京武 定门 外分 成两股 ,一 股为 干流, 称 为外秦 淮河 ,另 一股称 内秦 淮河, 内秦 淮河在 淮 清 桥 又 分

10、 为 南 北 两 支 , 南 支 为 “ 十 里 秦 淮”, 北 支即 古 运渎 。 南唐 以 前, 长 江在 石头 城下流 过时 ,秦 淮河就 在附 近入 江,后 来江 水 西移,秦淮河就沿着较 深的残留江道往北流入长 江。秦 淮 河有 多条 支流 ,先 后多 为人 工开 凿: 三国 孙吴 时期, 东凿 青溪 以为护 城河 ,西凿 运 渎作为从长江向宫城运输的通道;五代杨吴筑城 时填 了部分 青溪 ,又沿 城墙 周围 筑城壕 ;这些 大小 河 道分 支 相互 连 通, 皆 向南 汇 入秦 淮 河, 而成为 秦淮 河水的 城内分 支。 玄武湖 又称后 湖, 湖内有 座人工 岛,系 疏浚 湖泥堆

11、 筑而 成,湖 水主 要纳 紫金山 西坡 来 水 。西 、 北 与 十 里 长 沟 、 护 城河 相 接 , 通 过 金川 河汇入 长江 ,南 侧为泄 水口 ,经珍 珠河 汇 入秦 淮河。 历代 多成为 南京 古城 的护城 河, 同 时也是王侯将相的游览胜地。近年来由于公园旅 游开 发、单 位占 用等 原因 湖面 面积大 幅下 降。 莫愁湖 ,因相 传六 朝时莫 愁女 居此而 得今 名。 是 秦淮 河 与长 江 原交 汇 处 残留 水 道形 成 , 成湖 年代 较晚, 至北 宋方见 于记 载。后 世变 迁 至今,其岸线水域在近些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受 不同 程 度的 破坏 。 、山体 及城市绿

12、化的变 迁 约 亿年到 万年的燕山及其他地壳运 动,改造了南京附近的原有山地,形成了今南京 地区的主要山岭。在约 年前,受地壳运动、 海水起降影响,长江两岸河漫滩逐渐形成雨花台 等 米高的长江三级阶地,清凉山等 米高的二级阶地和其他 米高的 一级阶地。 这些不同高度的阶地受流水冲刷逐步形成当今南 京的山川形势。山体在近千年没有太多变化,但 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尤其是近现代,推 山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南京古城中心区的五 台山 为例, 从民 国开始 ,山 顶建设 体育 馆, 建 国后体育馆规模扩大,其山体北侧的绿化又受到 很大破坏,目前的五台山已只是南京市体育中心 而难 见山 的痕 迹了

13、。 城 市 绿化 方 面 , 古 代 城 市 绿 化 除 了 行 道 树、城郊景观等少数绿化形式可供大众共同欣赏 外,主 要都 是皇 族、官 员的 私家 游乐 场所 。比 如孙吴时期筑建邺城时于城北建后苑(又称建平 园), 作 为皇 家 苑囿 和 宫廷 禁 卫园 地 ,又 引运 渎之 水建 设太子 的御 花园 ,称太 子西 池;六 朝 时国力逐渐强盛 ,兴建皇家苑囿 余 处,主要 分布 于玄武 湖畔 、青溪 、秦 淮河沿 岸以 及钟山 南麓, 其景 色佳丽 之处 ,几 尽为皇 家占 为游乐 场所; 明代 建设 更多 ,从分 类来 说就 有皇家 苑 囿 、私 家 园 林 ( 如 瞻 园 是 中山

14、 王 徐 达 府 邸 )、 城郊 风 景名 胜 (牛 首山 、 白鹭 洲 等等 )。 民国 规划研究 至现代逐渐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公园与公 共 广 场, 在 此 不 一 一细 述 。 ( 二) 南京 古 城城 市 建设 格 局的 发 展演 变 及特征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著名古都。政区 建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棠 邑、濑渚开始建城,经东吴、晋、南朝、明、民 国等重要发展时期,至今已有 多年,先后有 十个朝代以南京作为国都。本文以孙吴时 期、明 代、民国时期等重要发展阶段作重点论述。 、 吴、 东 晋建 邺 城 孙吴建邺城是南京首次成为区域政治和文化 中心 。建邺

15、都城 位于 今南 京城 中部偏 东, 城周 二十里一 十九步,城 形状为北宽 南窄之倒梯 形。 建邺 都城 设篱 立栅 为城围 ,未 筑城垣 。建 邺城 缺乏整体规划,大体可分为都城中部和北部的宫 苑 区、 都城南 部及 苑路 两侧的 官署 区、 南城外 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和西城外沿江以及石头城为 中 心 的 军 卫 区 。 在 外 围 又 修 筑 了 石 头 城 , 冶 城 ,金 城,白 马城 ,吴王 城等 五个 城堡作 为辅 助防御。其空间格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 一, 充 分发 挥 作为 水 乡城 市 的航 运 优势 , 积 极发 展城 市经济 。二 ,合理 利用 地形 ,加

16、强 城 防, 以确保 国都 安全 。建邺 虎踞 龙盘 ,地形 极 为有利城 防,规划充分 发挥了这种 地理优势, 运 用地 形, 层层设 防。 三,城 市总 体虽然 承天 工 、就 地势 ,但是 仍然 保持 严谨的 整体 性, 结 合 群山 起伏, 江河 环抱 的地形 ,充 分体现 了作 为都城的宏伟气质。宫廷区以中心方位及城廓环 卫 之势 ,显 示其尊 贵地 位, 同时以 宫城 中轴线 作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遵循宫北市南的礼 制 规 则秩 序 。晋 及 南朝 时 期南 京 虽几 易 其名 , 图 吴、东晋南朝南京格局分析图 规划研究 但都是在东吴建都基础上进行扩建整修,整体未 作太大变化

17、。(图 ) 、 明南京 城 南京 首次成 为一 统中国 的首 都。明 南京城 形状 并不规整,没 有遵循传统 的都城方形规 制, 而是因天时、就地利结合地形特征,凸显南京虎 踞龙蟠的特点。明代南京城规划思想明确,结构 明晰,奠定了目前南京城发展的主要格局。首先 表现为明晰的功能分区:城东为政治活动综合区, 包括宫城,官署;城中、城南以原有前朝秦淮河 一带商业为 基础形成经济活动综合区;城西北结 合南京城的天工地势部署城防区,包括驻军卫所、 教场、军事仓库等军事机构。其次表现在其多重 轴线上:东区的政治轴线由于宫城位置选择的偏 向性而并不成为城市的主轴线;而处于中部的商 业和公共活动中心成为城市

18、主轴线所在,这完全 突破了前朝的北宫南市的宫市由一条轴线串连的 传统布局。“四重城廓”亦是南京古城空间格局的 主要特征:内为宫城,外为皇城,再外为京城,而 后更环以广阔的外廓。明南京城形成的一些规划 形制成为后来明清北京城仿效的样板。(图 ) 、民国 南京 城 年国民政府 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 曾作了一些规划。主要思想体现在以古力治、墨 菲为顾问,吕彦直为助手的 年颁布的“首都 计划”中。民国南京城的规划由于其时代性、设 计者的特殊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进 西方的先进规划理念。在鼓楼,山西路等都出现 了西方的 交通路网形 式;也出现了 像鼓楼广场 、 新街口广场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而

19、对城市的功 图 明南京城空间 格局分析 规划研究 能分区更是西方规划思想引进的直接体现。二是 强调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保留。一方面表现在强调 建筑的固有形式上(大屋顶,墙倒屋不塌的梁柱 体系),档案馆、南京博物院等都是基于此理念建 造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古 城中文物古迹的保护 上,这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历史文化 保护概念。(图 ) 三、 目前 南 京 古城 空 间 格局 分 析 (一)南京 古城空间格局现状 构成元素总结 山川形 胜,虎 踞龙 蟠是南 京城 市格 局的重 要组成元素。山与水的自然地形、地貌是古今南 京城市空间格局构成的重要特色之一。山取“虎 踞龙蟠”之势,水以江河湖成网,山

20、江隔城相望, 共同构成南京古城藉以存在发展的自然背景。 古城墙 是古 城格局 的重要 界定 要素。 南京 拥有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城墙体系:现存城墙长度 约 公里 ,较 完好的城门四座, 护城河基本保 留明 代 的总 体格 局 ,另 有多 处 遗址 。 南京的 绿化 景观环 境是重 要构 成特色 。目 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 人均公共绿地 平方米,初步形 成了点线面结 合,大中小配套,种类齐全,功能显著的城市园 林绿 化体系 。国 家重 点风景 名胜 区钟 山风景 区 位于 古城 东侧 ,融山 林、 湖水、 城墙、 陵园于 一体,绵 延三十 余平方 公里。道路绿 化宛如“绿 色隧道

21、”,绿地 广场和游 园绿地 ,星罗 棋布,结 构合理 。南 京的绿 化景观 特色不 在其量 的大小 , 而在 其特色 ,表 现为 依山就 势的 森林 景观和 城 市中 成为绿 色遮阳 的行道树 体系(图 )。古城 图 南京的林荫道 内 部历 史上 沉积 下来的 传统 建筑 与现状 建筑 所 共 同构 成的 空间 关系 ,以及 古城 内部 由不同 时 期 的道 路网 所分 隔的城 市地 块所 形成的 平面 布 局 体系 。这 两者 虽然在 近现 代变 化比 较大 ,但 是 无论 人们 对新 建设 的褒 贬如何 ,目 前南京 城 市 中的 新建 城市 建筑 、新开 辟的 城市 道路都 已 确 实成

22、 为城 市格局 的组 成部 分。尤 其是 有些高 层 建筑 ,甚 至成为 南京 新的 形象 标志和 特色 。 (二 ) 现状 南 京古 城空 间 格局 分 析 南 京古 城地处 南京 主城区 的中心 片区 ,是 南京城镇发展区的核心,对周围省份与城市具有 重 要 的辐 射 作用 。 南京古城目前用地的主要定位为以公共设施 为 主, 主要发 展第 三产 业用地 。就 目前发 展而 言 形成 两个 行政 中心 、三个 商业 中心 、五条 城 市 轴线、多个 居住组团的 古城区发展 用地布局。 两 个行政 中心 :一指 北京 西路 、西康路 附 近 的江苏省级 行政中心, 辐射范围包 括草场门、 颐

23、 和 路、宁 海路 、西 康路 、北 京西 路 等地 段; 图 民国南京格 局分析图 规划研究 二 指北 京东路鸡鸣 寺附近的南 京市级行政中 心, 辐 射范围 包括 北极 阁、鸡 鸣寺 、北 京东路 、和 平 公 园等 地 段 。 三个商 业中 心:一 指新街 口地 区,新 街口 地区的商业中心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南京目前 集金融、商业、商务、信息及中介服务等机构,拥 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 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 的中央商务区( )简 称 ;二指山西路商业中心,是以文化、休闲、 购物为主的南京主城内的副中心 ,主要由山西路 广场、湖南路购物街等综合组

24、成;三是夫子庙综 合传统商业中心,是以传统建筑作为其主要风貌, 零售、批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南京主城 内的副中心,主要由夫子庙步行商业界、江南贡 院、秦淮河风光带等组成。 五条城 市轴 线:一 指以中 华门 中华 路 中山南路 中山路 中央路 幕府山的城市主轴, 由 南至北 逐步 展现 南京的 古代 现 代的发 展进 程;二指中山门 中山东路 汉中路 汉中门并 一直向河西延伸的东西方向轴线,融合了南京的 近现代、当代、未来的各种景观;三指御道街 北安门 街轴线,体现明代宫城发展风貌;四指中 山北路 中山路 中山东路沿线体现民国历史风 貌;北京东路 北京西路轴线,连接南京的两个 行政中心,

25、结合鼓楼、北极阁、小九华山、玄武 湖、钟山等自然风貌体现南京自然山林与城市融 为一体的空间格局(图 )。 图 现状南京城市格局 四、基于 等技术对保护的探 索 (一 ) 在规划 研究领域 的应用 地理信 息系 统( )是一 门介 于信息 科 学、空间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新技 术科学,它将地学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 结合 , 通过 系统 建立 、操作 与模型 分析 ,产生 对资源 环境 、区 域规划 、管 理决策 等方 面的有 用信 息。自 出现 以来, 已得 到迅速 发展 ,成为 现代地 理学 的重要 技术学 科。 规划 人 员主 要 研究 关 于城 市将 来 的难 题 。 广泛

26、可靠的地理信息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规划 信息来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要把这些信息进行 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并不容易,在实际规划 中需要 确实可 用的、实 用性强 的信息 。 与 和其他流行的工程设计软件有天然接口, 能够从 工程 设计文件中 提取道路和 设施的图形, 为规划人员完成日常的规划和分析工作提供 了必要的工具。 (二 )基于 的南 京古城 保护探析 在 城 市 格 局 保 护 中 如 何 做 到 既 能 避 免 “ 规划性 破坏 ”,同时 又能 达到使 城市 持续 发展 更新 的目 标呢? 笔者 对“规 划性 破坏 ”作逆 向 思维 思索: 也就 是什么 是“ 在城市 保护 中避免

27、划出 局部保 护区 ,然 后在规 划保 护区 之外 肆意 建设 行为” 的对 立面 ?笔者 认为 ,应该 是以 城 市的 一定区 域作 为界 定边界 ,在 此区 域内 不是 划 出 一 定 的 保 护 区, 而 是 划 出 一 定 的 建 设 区 ( 允许新 建区 ),在此 之外 一律保 护, 从而达 到 对城 市 总体 进 行保 护 的目 的 。在 本 次 研究 中 , 笔者 以南 京古城 (明 城墙 为界) 内部的 总体 空 间格局 保护为例 ,通过 与 技术结 合,达 成上 述构想 。 对 于 城 市 空 间 格 局 保 护而 言 , 如 前 文 所 述,包含多方面复杂因素,就南京古城内

28、部而言, 就 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历史轴线,城市文物保护 点,城市内部自然山水的保护,城市各文保点之 间的视觉连 通等。笔者 对此复杂因 素进行简化 , 只取各朝代遗留于目前南京古城内部的遗址或建 筑物作为单一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在 中 以传统的保护理念绘出作为影响要素的建筑物或 者是 遗址 的核 心保 护区 。 为了 模拟各影响要素点对周围产生的影 响距离,需要对要素点进行打分。对于民国时期 的重要遗留,主要为位于长江路的总统府,以及 中山路沿线的一些现存建筑,考虑其主要成散点 分布,总体赋值较低,除总 统府赋值为 之外,其 余皆赋值为 ;明代遗留是南京古城格局的总 体结构所在,其赋值较高,

29、虽然明宫城只剩余遗 址,仍然赋值 ,作为古城边界的明城墙则线性 赋值 ;南唐宫城遗址地处内桥附近 的张府园小 区一带,虽然在该小区建设时曾见遗迹,但是没 能引起重视与保护,今天几乎信息全无,加上年 规划研究 代久远 ,只能赋 值为 ;更 久远的 是南朝 宫 城,虽然今日也难寻遗踪,但是今日尚存鸡鸣寺, 南京市政府也处其地,而且台城的称呼还在,故 赋值为 ;对于最为久远的石头城遗址,考虑南京 今日别称,以及清凉绝壁地势险要遗迹尚存,赋 值为 。 对这 些 不同 的 基点 有了 不 同的 赋 值之 后 , 其对 周边的 综合 影响力 就可 以在 中 通过衰 减 来 模 拟 。 在 城 市 状态 中

30、 , 衰 减 的 影 响 系 数 有 多 重 标 准, 影 响 因 素 也 包 括 距 离 、 现 状 建 设 、 道 路交 通 可 达 性 等 多 个 方 面 , 但 是 在 本 次 试 验 中 , 取 简 化 状 态 : 只 考 虑 距 离 衰 减 。 相对 于前 述赋 值而 言,每 一百 米范 围衰 减 标志 点影 响值 。对 这些 影响 衰减 值曲 线在 中进 行叠加 ,得 到南 京古城 范围 内任 何一点 的 历 史 影 响 值 蓝 色 ( 深 冷 色 ) 为 保 护 区 , 绿 色 ( 亮 暖 色 ) 为 可 以 建 设 区 。 在 城 市 具 体 保 护 时 , 将 前 述 曲

31、线 影 响 图, 与南京 古城 内的 地块划 分图 进行 叠加 ,即 可得 到不 同地 块的 建设度 控制 值。 从图中 可以 看出 ,在只 考虑 历史 要素点 单一 影响 因素的 情 形下 ,南京 现状 地 区 新街 口处于 可以 建设 区, 但是主 要应 向西 北方 向继 续发 展,向 东发 展应 当需 要严 格论证 。东 部城东 干道 龙蟠 路沿 线也是 对历 史影 响较低 区域 ,结 合城 市快 速路 本身特 点, 宜发展 成为 符合 汽车交 通 景观 展现 南京 当代风 采的 现代 区域。 北侧 模范 马路 沿线 向东 连向 火车站 、宁 杭公路 ,向 西至 定淮 门并 延伸 至河西

32、 副中 心, 也应当 以现 代景 观为 主。 对于城 西干 道 虎踞 路沿 线因 靠近 明城 墙(遗 址) 较近, 建议 能作 为向外 界展 现 南京 的古 都文化 。其 余南 京古 城之内 应当 尽量 以保 护 为 主 。 新 建 建 筑 的 高 度 、形 式 等 都 应 严格审 查。 当 然在 实际操 作时 ,古城 范围内 的影 响点 类型、数 量都应增加 ,不同 影响点的衰 减影响因 素也同 样需 要增加 ,如 此得到 的地 块影 响值会 相应复 杂化, 但是 也必 然更具 有说 服力 和可信 度。 【参考文献】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北京:中国建 筑 工业出版社,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北

33、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北京: 中 国城市出版社, 马伯伦 主编南京建置志 南京:海天出 版 社, 南京市 地方志委员会南京简志南 京:江 苏 古籍出版社, 自由建 筑论坛 王建国 现代城 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二 版南京:东 南大学出版社 童本勤,魏羽力发扬城市地方空间优势 塑造 城市空间特色城市规划,() 金汤南京城市地段山水景观整合研究东南 大 学研究生论文 【作者简介】 尹 超,男,江苏省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 计所 (上 接第 页 ) 邀请国 内外 专家做 学术 报告 ,探讨城 乡规 划 中的 新问 题 、新 理 论和

34、新方 法 。 请有关 专家 评述优 秀规划 成果 创新点 ,全 面提升 全省规 划编制单 位编制 水平。 、城市 交通专 业委员 会 在做好 常规性 的信 息交流 、技术 培训 等工 作之外,继续帮助各市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 制工作,重点加强推进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公 共交通优先发展各项策略的实施 。具体工作安排 初定为: ( )组织 开展城市 轨道交 通规划和 优先发 展公 共交通的 专题研 讨会或 观摩交流 。 ( ) 开展 优先 发展 公共 交通 综合 策略 专 题 研 究 ( 已 列 入 省 建 设 厅 科 技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 并 争 取 出 版 专 著 。 ( )配合 省建设 厅组织 相关城 市综合 交通 规划 成果 论证 与交 流。 ( ) 围 绕 “ 优 先发 展 城 市 公 共交 通 ” 主 题, 继续 办好 城市 交通 规划 培训 研 讨班 。 、 城市 测绘专业委员会 积极 发 展会 员单 位 ,提 高 覆盖 面 。 组织 一 次对 当 前城 市 规划 测 绘 行业 热 点、 难点 问题 的研 讨交 流。 规划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