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52715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知道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教学重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重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有关成语? 结果?影响?强大后的前秦(前秦(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在决战即将爆发时,东晋将领提出要前秦军队稍稍后撒,以便晋军过河交战。苻坚认为在晋军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定能一举获胜,随即命令军队后撒。不料,当前秦军后撤时,有人在阵后大喊:“秦兵被打败了!”前秦军顿时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晋军乘机发动猛烈攻击,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思考与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

3、战争相似?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420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东北鲜卑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北魏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生结合课文思考回答: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A北魏原来

4、的都城平城地理位置偏僻,一方面容易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对广大中地区的统治、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B当时洛阳已很繁荣,北魏孝文帝要通过建都洛阳取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同时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2、为什么有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为什么他们无法阻挡迁都?(他们抱残守缺,观念落后。迁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迁都洛阳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他进一步实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措施定都洛阳后,推行汉化。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改穿汉装、禁鲜卑服。按着,孝文帝规定汉语为北魏通行语言,禁鲜卑语。之后,孝文帝下

5、令把鲜卑复姓,改成汉文的单姓。孝文帝还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还有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2、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种族封建化的进程,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的改革家。)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学生阅读(p.95)。北方各民族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北魏以后,北方又经历过东魏和西魏并存、北齐和

6、北周对立的局面。历史上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总称为北朝。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北齐,统一北方,这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问题思考(p.96)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小结:北魏的建立,北方的统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意义。知识拓展:阅读(p.96)北魏时的洛阳。作业:课后活动(p.96)1、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