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说课稿(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73918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地的形成》说课稿(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地的形成》说课稿(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地的形成》说课稿(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的形成》说课稿(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地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师范101班的刁伟,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而且复杂,我把它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褶皱山,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1) 出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2) 教学内容:褶皱及褶皱山、板块运动学说(3) 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章节紧紧围绕地质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这一主线,继续学习自然环境中地表形态的塑造形式之一山地的形成。既是对前一小节

2、的延伸,又与下一小节相联系。其中褶皱山是本节中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的重要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重中之重,而板块运动既是褶皱山的动力机制,也是地震火山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山地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微观进入宏观,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熟记各板块区域,识别背向、向斜的形态机制,说出地形倒置的原因,判断储水构造和储油气构造的地形单元。”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5)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

3、标: 1、知道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能在示意图上识别和判断背斜和向斜;3、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倒置,并能够明白其形成的原因;4、了解板块运动学说。(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2.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学习,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 重、难点分析重点:褶皱山的形成及其基本形态特征;板块的划分区域。难点:“背斜成

4、谷,向斜成山”的原因。(7)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看,在前一节课的对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也有学习。认知发展特点和学生特点上,高一学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理解还没有系统的空间想象,存在一定的知识欠缺。二、 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探究。并通过学生动手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山地的形成机理。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在教学中运用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加强学生的合

5、作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能较好建立空间概念和动态思维,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五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2分钟,新课讲授30分钟,课堂小结4分钟,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4分钟。(一)导入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于是我从山体的主要形态入手,通过几幅山体形态明显不同的图片引出山体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进而进入第一个成因褶皱山的学习。由此由简入深,层层推进,由自然现象逐

6、步引出要学的知识点。(二) 新课讲授首先是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给出褶皱的概念,以及向斜与背斜两个组成部分,再通过一段多媒体动画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书简单地演示向斜与背斜。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亲自演示让学生了解褶皱的形成过程和向斜背斜的基本形态特征,从而突破了褶皱山的形成和形态特征这一教学目标。在已经学习褶皱山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设问: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此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探究其原因,其将会提示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内容和本节书本知识来回答,点价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板块运动学说。我将带领学生一起来学习书本73页图4.10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共同学习板块运动学说,了

7、解各大板块的大致轮廓和边界特性,从而突破了板块运动学说的教学目标。在已经学习褶皱形成过程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础上,我将通过书本74页的活动题来练习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第一小题中根据学生的答案结合地层结构图来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断依据;第二小题中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讲解侵蚀前后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倒置的相应内容,并带领学生及时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第三小题中让学生充分思考,结合小组讨论来自由回答,然后我针对学生的答案讲解褶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该活动题的探究,从而突破向斜与背斜的判断依据、地形倒置和褶皱的应用三大教学重点和难点。(三)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总结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在

8、多媒体课件中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向斜与背斜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区分,主要从岩层形态、判断依据、侵蚀前后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的原因等方面着手。其次是通过板书列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结构框架。(四) 作业布置首先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对应的习题册练习,其次及时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预习本章节剩下的内容。(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一、 褶皱与褶皱山(1) 概念(2) 组成部分:背斜 向斜(3) 成因(4) 地形倒置(5) 应用二、 板块运动学说(五) 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了山地的形成原因之一褶皱和褶皱山,掌握褶皱的形成过程以及向斜与背斜的形态特征,能够从地层结构图中识别向斜与背斜,知道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以及了解褶皱构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习和了解了板块运动学说,既积累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方法,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具备相应的地理素养。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进行提问点评,谢谢。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