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共3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47786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共3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共3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古代部分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含

2、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

3、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郡县制: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

4、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

5、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评价: 三省的相权一分为三最官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元朝的行省制: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两个单列的行

6、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4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7、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军机处: 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

8、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消极影响: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东汉:使用一牛挽犁.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

9、于完善。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

10、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二、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纺织

11、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彩陶出现.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5古代中国手

12、工业发展的特征: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2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商业城市: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

13、国的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隋唐: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宋:开封和益州。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四、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海禁政策的内容及影

14、响: 重农抑商: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这个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影响: 海禁政策基本含义:明太祖由于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百家争鸣: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

15、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政治思想:思想体

16、系的核心“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性本善”。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4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综合了法家和

17、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含义: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 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 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汉武帝的尊儒措施:全

18、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

19、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程的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朱熹的主张:“理气论”。主张先有理后有气,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心性论”。人们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2王阳明的心学:(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 “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 的“仁”的思想。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

20、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纲”,继承先秦儒

21、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第4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就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 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火药:唐初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

22、应用于多领域。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形成汉字。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2中国

23、书法: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始于东汉,特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魏晋时期,楷书特征得到完善。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经过东汉至西晋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3中国画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颧鱼石斧图、岩画、壁画、地画。演变

24、: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壁画和帛画。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等。夫妇宴饮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士人画:以顾恺之成就最高,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

25、人画成就最高,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 特点: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三、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1诗经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

26、,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3汉赋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4唐诗辉煌的原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国力的强盛,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唐诗的四阶段: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山水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是

27、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的成就最高,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5宋词繁荣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宋词两流派: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

28、的不满。7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小说的特色: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这类小说多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四、京剧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形成: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29、,后来称为京剧。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第5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公元前5世

30、纪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公民大会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五百人会议,是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

31、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使城邦充满活力。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内容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99年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公民法:概念: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所有法律的总称。适用范围: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不足: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不够灵活和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

32、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万民法:背景: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之后,原有的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地位:成为罗马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特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3世纪末至4世纪初,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

33、展。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研究重点是人本身。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重点研究人本身以及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识的作用,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近代部分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马丁路德的主要

34、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认为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还认为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

35、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人自已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他们反对一切外在权威,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3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国家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备注法国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士为恶棍,教皇为两足禽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36、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利相互的“制约和平衡”。还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表现。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第7

37、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原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过程:迪亚士: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哥伦布: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

38、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荷兰、英国等国家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 荷兰: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抢占殖民地:荷兰在北美抢的殖民地,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台湾。17C成为海上马车夫.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在印度沿海一带建立殖民据点;16

39、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的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63年英国对法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 革命或改革运动三、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

40、靠的政治保障。 发明: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07年富尔顿轮船和1825年史蒂芬孙火车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工厂制度的兴起。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期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出现。 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是一个显著特征。1866年西门子研制了发电机。此外还有电

41、灯、电话等。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有所进步。 中心:美国和德国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8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权利法案的制定: 时间:1689年颁布 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42、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具有立法权 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 1787年宪法: 背景: 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 无力偿还巨额债务。 无力保障国家安全内容:

43、 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 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评价: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州人口数成正比;法律需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才生效。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征兵等。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总统任命的官员,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总统:行

44、使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及内阁不向国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他可对国会通过法律实行否决权。联邦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3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统率军队等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相对独立。 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两党轮流执政,国会(议会)都是两院制三、法国的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 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官员,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