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2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34057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师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师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洿池 阿谀奉承 师襄经传以贻 句读 颁白 老聃 郯子 针砭 无长无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彼童子之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士大夫之族 D作师说以贻之是故无贵无贱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列

2、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贻笑大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

3、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8. 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A全相同B各不相同 C只有相同D只有相同 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D或师焉,或不焉 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2.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二填空题 13.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 14.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 ,_ ,

5、_, ; 15.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 _,_,_ ,_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课外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

6、目,以召闹取怒乎? 18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与读音正确的是 仆道不笃被南越中数州 A、笃:深厚d 被:同“披”p B、笃:深厚d 被:覆盖bai C、笃:忠诚d 被:覆盖 p D、笃:忠诚d 被:同“披”bai 19与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群怪聚骂 指目牵引 A 素善留侯张良 非能水也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吾得兄事之 C 其可怪也欤沛公军霸上 D 不耻相师 不耻相师 2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增与:诬加。 D、余以为过言 过:责备,批评。 21.“辱书云,欲相师”

7、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老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2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23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B

8、、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迭。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於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

9、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25.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_。_。_。 26.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_, _。三人对观点的论证有何相似之处?_。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7.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0、A数罟洿池 阿谀奉承 师襄经传以贻 句读 颁白 老聃 郯子 针砭 无长无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彼童子之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士大夫之族 D作师说以贻之是故无贵无贱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吾从而师之 A全不相同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

11、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贻笑大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完成下列各题 1、生字注音 谀欤 郯 苌 襄聃 蟠 贻 2、多音字辨析 读: 相: 传: 3、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4、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

12、句读之不知古义:今义: 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 今之众人 古义:今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今义: 5、解释加点的重点实词: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是故无贵无贱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圣人无常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吾从而师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之 1、今之众人,其

13、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3、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4、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乎 1、其皆出于此乎? 2、生乎吾前: 3、固先乎吾: 于 1、耻学于师: 2、其皆出于此乎? 3、于其身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不拘于时: 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而 1、惑而不从师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8、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而耻学于师 四、名言警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15、无惑? 2、吾师道也, ?是 故 , , , 。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其皆出于此乎? 4、, , , , ,吾未见其明也。 5、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 ,如是而已。 师说练习答案 之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作助词,可译为“的” 作助词,可译为“的” 译为: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作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翻译时可去掉译为: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种情况吧?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

16、时可去掉译为:我是向老师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用在主语“其年”和谓语“先后生于吾”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译为: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译为: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之”用在主语“人”和谓语“无惑”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译为: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知道了。“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复”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

17、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作助词,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可去掉 译为: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为: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学习书中的句读的,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那些大道理,解决那些疑惑的。作代词,代人,可译为“他”、“他们”,或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作代词,代事物,可根据语境灵

18、活地译出来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为: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作代词,复指主语,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翻译时可去掉 “之”复指“六艺经传”,翻译时去掉了。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作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 译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3、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之族”中“之”译为“这”,“族”译为“一类人”,“之族”即为“这类人”。 1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译为:“

19、之徒”中“之”译为“这”,“徒”译为“一类人”,“之徒”即为“这类人”。 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只是指示代词,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乎 1、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2、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3、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1、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2、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3、于其身

20、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4、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5、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却,竟然 而1、惑而不从师 转折连词,却 2、犹且从师而问焉 顺承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修饰 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 他 8、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拘于时 1、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师说试卷 一、双基夯实 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贻 嗟乎 针砭时弊 B郯 严谨 不拘于时 C聃 阿谀 六艺经传 D蟠 句读 不屑一提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

21、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惑之不解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小学而大遗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其可怪也欤 C吾未见其明也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 学于余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AB C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惑也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A.?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非吾所谓

22、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则必有我师焉则足羞?三人行?位卑?C. D. ?余嘉其能行?古道先帝不以臣卑鄙?D 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则耻师焉 孔子师郯子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不耻相师 或师焉,或不焉 A/ B/ C/ D/ 7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忌不自信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弟子不必不

23、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不复,可知矣?师道之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皆出于此乎C.?生乎吾前? ?教之?择师而B.? ?而耻学于师?时?不拘于?D. ?学于余?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24、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

25、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

26、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2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句。 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 13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 这个对象是:_ 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_ 14文段经过论证,形成了结论。 这个结论是:_ _。 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_ 师说试题答案 1、 B 2、 B 3、 A 4、 A 5、 D 6、 B 7、 A 8、 B 9、 A 10、 D 11、 B 1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3、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