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共4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29868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9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共4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共4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共4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共44页).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2、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3、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等。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代词: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代词有三种:一是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

4、、人家”;二是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各、每”;三是疑问代词,用于提问,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多、少、儿”。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如人称代词代替名词时,就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介词

5、: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

6、沙沙沙、呼啦啦。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短语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联合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调查、研究接受并且审理雄伟、壮丽又白又胖。偏正短语:偏正短语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总是有修饰语。如大城市、小村庄、优异的成绩(这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慢走、努力工作、仔细地分析、特别大、最优秀(这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补充短语: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动宾短语:这是动词后面带着宾语的

7、短语。如买菜、写小说、看电视、走亲戚、跑材料、修理汽车、收购药材。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如“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句子成分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

8、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1)大伙都散了。(分马)(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黄色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记的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影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

9、严绚丽的画图。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

10、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博物院)(6)我给她一本书。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荔枝蜜)(8)我独自一人游荡。(挖荠菜)(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10)我那时真是聪明。(背影)(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

11、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地质之光)(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语文语法知识1

12、、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表示动作、行为:

13、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动词的语法特点: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

14、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动

15、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

16、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副词的语法特点: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语法特点: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

17、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2)、词类的辨别: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

18、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19、。特点: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

20、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主谓短

21、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3、单句:

22、(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

23、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1)如何区分单、复句: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

24、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找统领

25、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5、修改病句:(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

26、、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6、修辞:(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2)

27、句式的变换和选择: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28、。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

29、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30、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

31、语提前。例如:大王来何操?(操何)(司马迁鸿门宴)沛公安在?(在安)(同上)子何恃而往?(侍何)(彭端淑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与谁)(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司马迁鸿门宴)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唯利是图(图利)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

32、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24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2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33、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举个例子: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

34、: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记不清了)举个例子: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举个例子:“忌不自信”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蚓无爪牙之利”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属于定语

35、后置,也是倒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也是倒装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者也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晋军函陵”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它省略了介词“在”所以是省略句。文言文语法简析词类活用一般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

36、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简析:(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左右欲刃相如.(用刀刃杀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 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句带宾语,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

37、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烈山泽而.(放大火烧)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 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

38、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 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 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普通名词作状语 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

39、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赢粮而景从(像影子)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句: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失期,法当斩.(依法)(4)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能面刺寡人之

40、过者.(前面)义庙礼之.(在庙堂上)既东封郑.(在东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

41、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

42、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曹军逃跑,有路之?走(之)。闻寡人之耳者。(使我听到)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很少,比较难辨别须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例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使百余骑跟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曲)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也,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使人常膳)(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

43、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句: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之居洁)今媪尊长安居之位(使之尊)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之弱)张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使之张,使之贫)(七)意动用法。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1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的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句侣鱼虾而友席鹿(以鱼虾为侣。以席总的来说.名词的使动语法.意动用法术很常见。(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指主语主欢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用好动词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句:吾妻之美我者.和我也(认为我美)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天下变小了)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句式倒装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

44、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或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1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否定句中出现结构助词2定语后置:数量性定语后置修饰性定语后置“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3介词并语前置4介词宾语的位置,5谓语前置(1)宾语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例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