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八大版块基础知识汇总(共59页).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36345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8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八大版块基础知识汇总(共5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中语文八大版块基础知识汇总(共5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八大版块基础知识汇总(共5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八大版块基础知识汇总(共59页).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基础知识一、常见易误成语40例(一)常见易误成语40例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其前不能加“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3.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常误用为“不可思议”。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5.守株待兔:指不主动地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

2、章悲惨动人。指文章写得好。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8.鼎力相助:大力地帮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10.名噪一时: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常误用为贬义词。11.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用在贬义场合。12.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常误用为“不厌其烦”。13.胸无城府:形容心胸坦率、坦白,没有什么隐藏。城府,城池和府库,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没有文化”。14.身无长物:指身边没有多余之物,形容极端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15.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

3、步。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1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17.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20.卓尔不群: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诲、熏陶。与“景物”无关

4、。24.对簿公堂: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25.相敬如宾: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易误为形容朋友。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2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28.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为多次迁移。2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相似的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5、易误解为“没有成功”。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32.安之若素: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跟平常一样处之。要用在身处逆境的语境中。另如:“泰然自若”。33.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34.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35.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易误解为尊敬。36.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3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3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6、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3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往往被误认为赶不上。40.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往往被误认为还没到来的东西。(二)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两点:弄清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他写稿子常常是

7、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读下去。(不是不加标点)【大方之家】 指学识渊博或精通某种技艺的人。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成语义显然不是花钱大方)【侧目而视】 斜着眼看人。形容敬畏或愤恨不满的神情。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马革裹尸】 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不是“死

8、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的意思)【危言危行】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指不畏危难而直言敢为。如:在没有约束的自由的互联网环境中,政治辩论很可能会导致不健康、不可靠的危言危行产生,并误导公众。(“危”不是危险,而是正直)【三人成虎】 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真有老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

9、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不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涣然冰释】 比喻疑虑、误会迅速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洛阳纸贵】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

10、之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理解成物价上涨。【首当其冲】 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望文生义)【独具只眼】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不可理解为只有一只眼。【高山景行】 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指高山美景,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人言啧啧】 此词中的“啧啧”指不满意地纷纷议论,与“啧啧赞叹”的“啧啧”不同义。【高屋建瓴】 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倾倒。【便宜行事】 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

11、变化就斟酌处理。也作“便宜从事”。【心广体胖(pn)】 心胸开阔舒畅,体貌泰然安详。也作“心宽体胖”。【义薄(b)云天】 正义之气逼云天。形容一身正气,为正义而斗争。薄,逼近。云天,高空。【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博,广博。闻,见闻。识,记,音zh。【色厉内荏】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色,神色。厉,厉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一傅(f)众咻(xi)】 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个施教,众人吵闹干扰。形容由于不良的环境的影响,做事难以取得成绩。傅,教导。咻,喧闹。【旁门左道】 指不正派、不正宗的宗教派别。也借用在学术上。也作“左道旁门”。

12、旁、左,邪,不正。【不名一文】 指极其贫穷,不能理解为不值一分钱。此处的“名”是“占有”的意思。【阳春白雪】 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跟“下里巴人”相对),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信手涂鸦】 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指随意涂画。如: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手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不能理解为“经常练习画画”)【求田问舍】 比喻只知谋置家产,不以国事为念,胸无大志。不能理解为买田购房。(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出现张冠李戴的误用现象。第一类:人、物不分【风姿绰约】 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

13、人。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不用来形容花木)【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姿容娇柔美好,让人心动。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适用对象错误)【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炙手可热】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如:大河之舞自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

14、典音乐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他的)【如雷贯耳】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极大。【待人接物】 跟人相处。物,人物。【乐山乐水】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的人爱山,有的人爱水。比喻人的爱好不同。乐,喜爱。第二类:谦、敬不分【蓬荜生辉】 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抛砖引玉】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如: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用在这里

15、颠倒了主从或尊卑关系,显然不正确)【忝列门墙】 谦辞。表示自己有愧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如: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第三类:陈述对象错误【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而这里陈述的对象主体是自然界中的“苍山”和“洱海”,强调的是自然造物之美,非人力所能达到)【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如: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这里说的是北方大草原,使用有误)【天花乱坠】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6、(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话。【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刮目相看】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注意本成语一般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含英咀华】 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使用时注意本词所指的对象。【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

17、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倚马可待】 刘义庆世说新语:“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原意是靠着即将出发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很快能写好文章。如: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不用来形容做事)(四)容易用错感情色彩的成语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重整旗鼓】 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是褒义词。如: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不作贬义用)【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如: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

18、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该词较多用于贬义,用于此处不恰当)【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如: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这里显然是误用)【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褒义。如: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此处贬义,应为“振振有词”)【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很多人争着追逐某种事物。多含贬义。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用来说“艺术爱好者”,是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

19、用)【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如: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感情色彩不符)【不稂不莠】 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稂,狼尾草。莠,狗尾草。不能误用作褒义。【附庸风雅】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拾人牙慧】 刘义庆世说新语:“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作自己的话。使用时注意其褒贬色彩。【饮鸩止渴】 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鸩,一种毒酒。注意这是个贬义词。【曲高和寡】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很少。原来比喻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

20、人很少。【狗尾续貂】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接到好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沽名钓誉】 用种种手段(多为故意做作)谋取名誉。含贬义。沽,买。钓,比喻骗取。【颐指气使】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奇文共赏】 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二、常见近义成语辨析【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多是坏事。【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

21、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其他方面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后者偏

22、重在“生面”上,表示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适用范围较广。【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重在病,形容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治,强调无法挽救。【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把没有的说成有。【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前者做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做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都指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

23、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有很多人注目的场合。【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前者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都有不整齐的意思。用于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用于物时,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居心叵测高深莫测】 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行事专断、蛮干之意。

24、“专横跋扈”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重在“独”“专”,侧重独立做决定和行事;“一意孤行”侧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但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的用心。【悔过自新痛改前非】 都有改正错误之意。前者重在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重在过去,强调彻底改正错误。【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有因规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前者偏重于不求进取;后者偏重于固执地守旧,不肯改进。【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

25、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前者重在形容脸皮厚,后者重在形容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于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前者形容行人、车、马、船等往来不绝;后者形容像水

26、流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含糊其词闪烁其词】 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言语或消息流传得极快。【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前者侧重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没有私心;后者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前者形容待人细致周密,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

27、出来,含贬义。【杳如黄鹤杳无音信】 都有见不到之意。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洋洋大观洋洋洒洒】 都有内容多的意思。前者侧重指事物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后者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之意;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销去之意。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在领会,一般指一方。【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

28、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不可推卸。【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看不过来,后用以形容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优劣、是非分明。【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事物消失净尽。【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通。【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鱼龙混杂

29、鱼目混珠】 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前者语意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前者重在说话时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都表示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

30、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偏重于要置遭难者于死地。【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示经常变卦。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都表示达到的境界很高。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三、常见的谦敬辞(一)常见谦辞1.“鄙”字一族鄙人: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2.“舍”字一族多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舍下:称自己的家。3.“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31、。4.“敝”字一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5.“愚”字一族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见:自己的见解。6.“拙”字一族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一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一族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见”字一族见教:客套话,指教(我)。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10.其他谦辞久违:好久没见。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错爱:用于感谢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刍荛之见:在向别人提供意见时把自己比作草野

32、卑鄙的人。过奖、过誉:过分地夸奖或称赞,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寒门:旧时谦称自己的家。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二)常见敬辞1.“令”字一族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嫒、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阃:尊称对方的妻子。2.“拜”字一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探望对方。拜托:托人办事。拜识:结识对方。拜辞:告别对方。3.“奉”字一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归还对方的物品。奉送:赠送对方礼物。奉劝:劝告对方。4.“惠”字一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

33、: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5.“垂”字一族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怜: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6.“贵”字一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氏。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干:询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7.“高”字一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用于询问老人家年龄。高见

34、: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8.“光”字一族光临:称宾客来到。光顾: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9.“宝”字一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10.“呈”字一族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呈报: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示。11.其他敬辞璧还: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自己的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千金:称别人的女儿。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华诞:称人的生日。海涵:用于请人原谅。大作:称对方的著作。玉照:称别人的照片

35、。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集注(一)官职名【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简称“相”。【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逐渐成为虚衔。【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是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上卿】周代官制,天

36、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大将军】先秦、两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后废除。【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主要负责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

37、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家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

38、务。【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境内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经略使】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逐渐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

39、属,又称“从事员”。【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二)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

40、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群臣面向北。【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一指让位于贤,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古代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41、。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

42、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座席而对人不敬。【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

43、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拥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利。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但体未及壮,还比较年少,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斋戒

44、】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等食品,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虚左】古代乘车是以左边的位子为尊的,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45、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死】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三)教育科举【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46、臣秀才。”东汉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科举】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童生试】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官办的府、州、县学学习。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