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_常瑞宏.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3817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_常瑞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甘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_常瑞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_常瑞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_常瑞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34卷第 1期 2013年 2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Vol.34 Nol Feb. 2013 甘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常瑞宏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甘肃合作 747000) 摘要: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和观察、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甘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对 现阶段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总结 .以期为将来甘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

2、参考 . 关键词 :甘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S0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7974(2013) 01 -0064 -04 1 研宄的目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 民族聚居地区,全州有藏、汉、回、土、蒙古等 24个民 族,总人口 80万人左右,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 47.64%, 汉族占总人口的 45. 13%, 回族占 6. 88%, 其他 2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0.35%.地处青藏 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度地带,全州平均海 拔 3000米左右,热量不足,温差较大 .自然条件严 酷,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教学投入相对不足

3、,学校体 育工作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长期 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本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课 程到目前一直是老面孔的竞技项目,极大地影响了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经济发展缓慢,文 化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改革意识淡薄,导致这 里的学校体育发展十分缓慢 .要使 甘南地区的中小 学体育教育同步于发达地区,就必须改变现今的体 育教育现状,在资金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 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整合 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突出地 方特色 . 2 研宄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 一些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广泛搜集阅读了关于课程

4、 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文献资料 .查阅并搜集 关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民风民俗以及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为本文的研宄做 好理论准备 . 实地调查法与观察法 .为了掌握甘南藏族自治 州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对 本地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部 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对部 分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观察研宄 . 经验总结 .对一些己在部分学校开设的项目如 “ 锅庄舞 ” 的教学情况进行研宄,并对其适应性及教 学效果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分析 . 3 研宄结果与分析 3.1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场地面积平均仅为

5、348m2.体育器材达到国家规定的比率很低,无论是 县城、乡镇、还是农牧村,现有的器材均无法满足学 生的体育需求 .由于自然条件艰 苦,加上教育思想观 念落后,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老教师留 不住,新教师不愿或进不来,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 高,结构不合理 .根据笔者调查统计,全甘南州中小 * 收稿日期 :2012 -04-20 作者简介 :常瑞宏 ( 1973 -),男,甘肃通渭人,硕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 学专职体育教师不足百名,且主要分布在县城和合 作市,乡镇一级以及以下学校 70%的没有专职体育 教师,体育课程由相对有体育专长的其他学科老师 或直接由各班班主任兼任

6、,上课方式主要是游戏或 自由活动为主 .在甘南州这些专职体育教师中,本科 学历的教师占 36. 9%,大专占 55. 4%,中专占 7. 7%,目前还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 . 调查表明,甘南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以传统竞技项目为主的学校占 44. 2%,开设民间、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占 18.6%,有 30. 9%的学 校的体育课教学是以游戏和自由活动为主,主要原 因就是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或场地器材不足 .调查 发现,有的农牧村中小学未开体育课程 .由于长期受 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甘南州正常开设体育课的中 小学课程内容近几年变化不大,一直是以竞技项目 或是自由活动为主,大大影响

7、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 .从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 81.5% 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现阶段甘南州体育教学的内容还 不能满足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实 际需要 . 甘南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 源,但是从调查统计来看, 38.4%的教师未能选用任 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虽然有 61.5%的体育教师都 不同程度的选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大都集中 在以锅庄舞为代表的个别民族舞蹈项目 上,并且以 游戏课的形式为主或应用在课间休息时间,可以说 是以调剂为主,未能深度开发 .总体来说还是引入项 目太少,地方特色不明显,未能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 体育课程应有的特色优势 . 3.2甘

8、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 必要性 一是,缩小差距,促进甘肃藏区体育教育发展的 需要 .甘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经济发达 地区相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方面投入 相对不足,学校体育发展相对滞后 .就目前来看,短 时期内这里还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 学校体育中来,体育课程资源显得相对匮乏 .如 果能 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 并结合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 于增强本地区学生体质,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 “ 一标 多项 ” 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实现体育课程的 目标,从而解决体育场

9、地,器材等方面的困难 .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 但可以超越狭溢的单纯体育内容,让体育富有趣味, 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健康的目标,使其在锻炼中 感悟快乐,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 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念,从而 更 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教师的能力, 1 从而提高本地区教师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动 甘肃甘南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 二是,进行体育资源开发能够促进甘南地区体 育教育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的决策权基 本集中于教育部,实施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管理机 制,地方和学校没有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 .专家根据 体育学科编制

10、统一的教学大纲,把各学段的教学内 容、教学时数、教学目标都做了详细的安排,学校和 体育教师的任务是被动执行 .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 区地理气候、地域特征、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 、学 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像甘肃甘南地区就 很难实施原有的教学大纲 .原大纲教学进程和教学 内容的规定,给教师留下了很少的发展空间,严重影 响了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原大纲含有很多竞技 体育的内容,在甘南地区严重缺乏体育器材的情况 下很难完成教学内容,使本地区的体育课教学基本 处于瘫痪状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影响了这里学校体育的发展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 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为甘南地区

11、体育教 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3.3甘南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一恳 “ 三级课程管理 体制 ” 为本地区民族传统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保障 .1999年 6月 13日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 确指出:要 “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施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学校课程 ”. 由此开始了构建我国 “ 三级课程体系 ” 的改革 .2001年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又在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 改革课 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增强

12、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性学校 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 研宄学 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 ,这些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提供了保障 .2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 对课程目标领域和水平做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出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 途径,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结构、方法等方 面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度,使各地区、学校及教师对课 程资源开发利用和课程教材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主 权 .因此,甘南藏族自治州各中小学可结合学校的实 际和体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的、民族 的体育课程资源,从中筛选出深受学生

13、喜爱的、具有 健身性和文化性、切实可行的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实 现课程目标 . 表 1甘南州各地主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统计表 类别 内容选择范围 发展目标 太毛、卡歌交、帕合代、吉韧、 陶冶情操,培养青少年 技巧类 香来布浓、香则合、浪交、阿即 机智、勇敢、灵巧等身 黑、刚再、特巴尔 体素质 打岗、西合攀、恰嘎哇代巴、江 发展青少年的奔跑能 奔跑类 克勒格、那西代、油吉合、刚吉 力、团结互助的能力、 合、吾某桑木等 提高耐久力 力量类 举合再、高头、闹大(代)黄、桑 巴勒合再、祖再当客擦尔、朵 瑞可日等 发展青少年上肢力量 为主全身肌肉力量 跳跃类 特合当、莫高木、刚得等 主要发展青少年下肢

14、力量 棋牌类 宄何(藏棋)、达何赛楼乎赛、 甲波、扎久、略之把、旺康、卜 合青等 主要发展青少年 “ 智 力 ” 水平 陶冶情操,全面发展青 舞蹈类 锅庄舞、弦子舞、则柔、拉卜愣 少年身体素质,团结协 民间舞 作,培养藏族少年儿 童的民族自豪感 押加、北嘎、赛马、射箭、响箭、 综合类 朵加与角乎、套马、知合再、万 人拔河等 注: 以上材料参考文献 15 4 二是,甘南地区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甘 南地区有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特有 的体育传统(见表 1),这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 源于民族生产,淳朴自然,贴近生活,具有丰富的民 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甘南的民族传统 体

15、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如果我们再不去 继承和传播本民族传统体育,大量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将会流失,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 .如果在 本地中小学大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一方面继 承和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弥 补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不足 .因此,全面发掘、科 学利用这里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资源不仅对改 变学校体育的落后状况意义深远,而且对开发、保 护、利用和继承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具有 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例如,在甘肃省各高校和中小学推广己初见规 模的藏族舞蹈 “ 锅庄舞锅庄舞,又称为 “ 果卓 ” 、 “ 歌庄 、“ 卓 ” 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

16、大民 间歌舞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 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锅庄分 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 “ 大锅庄 ” 、用于民间传 统节日的 “ 中锅庄 ” 和用于亲朋聚会的 “ 小锅庄 ” 等 几种,其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 .也有将之区分成 “ 群 众锅庄 ” 和 “ 喇嘛锅庄 、 “ 城镇锅庄 ” 和 “ 农牧区锅 庄 ” 的 .跳舞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 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整 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 “ 悠 颤跨腿 、 “ 趋步辗转 、“ 跨腿踏步蹲 ” 等,舞者手臂 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

17、时针进行,圆圈 有大有小,偶尔变换 “ 龙摆 尾 ” 图案 . 锅庄舞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 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藏族人 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 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 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 .锅庄舞舞蹈形 式自由活泼、场所不限、人数不拘,集音乐节奏、形体 动作、内心感受于一体,成为广大学生获得身心健康 的良好手段 .根据笔者在甘南中小学的走访调查统 计,在甘南大约有 40%的学校在体育课中不同程度 的开设了锅庄舞,卓尼藏中等 10所学校还把锅庄舞 作为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规定内容 . “ 锅庄舞 ” 作

18、为甘南中小学体育课程具有特殊 意义 :首先,促进甘南中小学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的同时发展 .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通过锅庄 舞的开发和研宄,向中小学生揭示和传播民族民间 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转变为一种社会力量、民族精 神,而且还能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 其次,易于在中小学普及 .锅庄舞对教学场地器 材要求不高且动作简单易学,其特点是群体配合、男 女互动、队型变化并配合音乐,动作丰富多彩,课堂 教学气氛活跃 .本人对甘南地区己开展锅庄舞课程 的部分中小学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对已 学习过锅庄 舞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90% 以上的学生对此项目非常喜欢 . 再次,其具有独特的运动心

19、理学功能 .锅庄舞锻炼 是情绪的调节剂,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起舞的过程中,缩 短了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学生的畏惧感减小了,精神 束缚感消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尤其是锅庄舞以集 体配合形式出现,有助于増进友谊 ,(下 转第 115页) 练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我们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聚 集各高校相关教师,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学生自身条 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借鉴拓展训练开展较 早、发 展较好的国家的先进模式,根据自身的具体情 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为高校开展该项目提供充分的 理论依据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根据现实情况从真正 意义上掌握一门运动技能,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 . 3 结语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先进的培

20、训理念,自 20世纪 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己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 学者和专家的认可,对其训练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 也有了比较系统的研宄和认识,将拓展训练列为高 校体育课程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拓展 训练项目的设计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弥补了体育 课程的某些缺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 但是目前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开展的还不普 遍,加强拓展训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 的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拓展训练理论方法、培 训机制,加强拓展训练 “ 教材化 ” 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研宄,将极大的促进拓展训练在高校的普及推广,从 而完善高校体育教

21、学任务,培养出更加出色的、适应 社会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 . 参考文献: 1 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6. 2 钱永健 .拓展训练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124. 3 吴杰 .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研 究 J 教学与管理, 2006, 20( 9) : 76. 4 蔺雪莲,李丹 .户外拓展训练走进普通高校体育必修课的可 行性研究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 2) : 108. (责任编辑 :王前) (上接第 66页) 增强凝聚力,使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培养学生 的意志品质 . 3

22、.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甘南地区开展的优势分析 (1) 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技术、 规则和场地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 .在甘南藏 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场地器材 都有限的困难面前,甘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其自 身的特点,可以在本地蓬勃发展,可谓是 “ 因地制 宜,突出特色 (2) 民族传统体育在这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广为藏民族喜闻乐见,己成为 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项目广大师生从小耳濡目 染,十分熟悉,由于有群众基础做保障,易于在本地 中小学顺利开展 .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甘南中小学开发此项内容,对于

23、继 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意义,所以这项任务必将得到甘 南社会各界的广泛 重视和大力支持 . (4) 甘南藏族自治州各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占 有相当大的比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得天独厚 的条件 . 上述分析表明:甘肃甘南地区可开发的民族传 统体育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对其开发利用是必要且 可行的,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并未对民族传统体育课 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开 发利用的策略等做进一步的分析研宄,这将在本人 的后续研宄工作中逐步完成 . 参考文献: 1 舒宗礼,夏贵霞 .试论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 6,2 (1). 2 钟小燕,石岩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与 可行性 J.山东体育科技, 2005, 27( 3). 3 刘生文 .藏族传统体育 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4. 4 胡卓生,谢智学 .藏族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J. 体育学刊, 2004, 11(1). (责任编辑 :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