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3531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染织纹样史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一、 概括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文化表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代表引领那个时代的艺术潮流,而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染织工艺高度发达的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般又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开过带睿宗先天(618-712年)为初唐,自玄宗开元到代宗永泰(713-765年)为盛唐,自代宗大历到宪宗元和(766-820年)为中唐,自穆宗长庆到唐朝灭亡(821-907)为晚唐。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陶瓷生产呈现出新的局面。染织纹样装

2、饰艺术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成熟阶段。 二、发展条件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唐王朝成为国内各个民族遗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

3、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在交流中,染织工艺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影响到许多兄弟民族染织工艺的发展,还影响到邻邦,特别是朝鲜,日本,印度和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有吸取了各个兄弟民族以及外来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形式,使染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社会思想方面,佛教仍居显著的重要地位,佛教莲花纹传入以后,很快就与中国这种爱莲的审美倾向相结合并发展起来,而且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作品中体现最为突出。但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太有,入世的思想战胜了过去出世的幻

4、想注意,这就使得艺术更加现实主义化,一扫南北朝时期不统一,民族形式不强的面目。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染织工艺提供了原料等物质基础,促进了染织工艺的提高。三、纹样特点 唐代纹样特点,主要概括为:丰富,肥硕,浓郁,艳丽。题材上,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形成了丝绸纹样的三大题材。艺术造型尚肥壮,如此时的宝相花,缠枝纹,卷草纹。在发扬传统优秀的同时,吸收外来有益营养,这使得唐代丝绸纹样既是中国商周以来各个时期艺术精华的汇总,又在整个外部世界具有最大的吸附力。善于运用对比色,色彩纯,明度高,彩度明艳,表现出来的纹样特别艳丽。 唐代染织纹样在对汉代以来传统纹样的继承、发展,对外来纹样的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

5、了新的形式,即以花鸟纹样为主体、以审美装饰为目的,面向自然和生活,描写现实景象、歌舞伎乐、狩猎出行、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特别是对现实花卉的关注和描绘,表明了人们在大唐盛世思想上的解放和审美情趣的转变,继而形成了唐代清新、活泼、华美、流畅、亲切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和风格,在染织纹样装饰美术上展开了一个新面貌。四、唐代的纹样种类介绍 唐代染织纹样可分为以下几种。(一) 联珠团窠纹 隋代开始传入中国,及受喜欢,在唐代的织物和壁画等装饰中较为常见。其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中心纹样大多为对轴对称合适纹样,中央

6、花草,两边为对龙、对凤、对马、对狮等等。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期。(二) 宝相花纹 在唐代极为流行,它是由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传来的,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此时的宝相花纹,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硕果,也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它的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三) 瑞锦纹 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四) 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 散花是唐代图

7、案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组织形式,常常以牡丹、花卉、鸟蝶等组成自由式花纹。取花叶的自然形做成对称形小簇花,作散点排立。无论圆形、菱形,各纹样都具有独立的美感,组合排列起来和谐统一。(五) 穿枝花 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流行于唐、宋、明、清。也称唐草纹。 (六) 鸟衔花草纹 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七) 狩猎纹 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八) 几何纹 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

8、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常见的有万字、龟背、棋哥、十字、间道等形式。五、唐代染织纹样具体分析(一) 联珠鹿纹 此联珠鹿纹的纹样基本骨骼为平 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20个大联珠纹组成一个大圆圈,在中心纹样中布以鹿纹,鹿的形象略有变形夸张,身体肥硕而四条腿很短,呈行走状,昂首挺胸,颈系飘拂的绶带,头上的大角锋利,身上装饰三个大圆点,极其富有装饰性。鹿的姿态从容不迫,有大国风范。整个鹿纹呈虚虚实实的视幻效果。在设计上保留了鹿角美丽的部位,而对鹿身则进行了装

9、饰化的处理。使得动物纹样在平面化的基础上,根据自然形象的纹理特征,添加不同的装饰纹样,使纹样形象更为活泼、流畅。情与景的神趣浓缩,具有意象化倾向。 色彩由米黄作地色,深蓝作鹿纹配以白色联珠,再以淡绿点缀,显得古朴而鲜明。 由于“鹿”与“禄”相同谐音,象征高官厚禄,因此古人多把鹿作为图案。(二) 宝相纹左图为敦煌出土的宝相纹花砖。花砖的造型别致、图案优美、质量完好,足以显示出唐代的制砖技术和花砖工艺达到了敦煌历史上的最高水水。说明了宝相纹的流行,反映出当时特色鲜明的唐代风格。 此牡丹花图案以写实造型为主,多选取正面俯视的角度来表现,中心为圆盘状的花蕊,花瓣向四周均匀的呈多层放射状排列,造型更加饱

10、满。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宝相花纹大气华丽,复杂但是不失节奏,色调瑰丽不跳跃。不论用于服饰纹样还是瓷器上,都可作为艺术品欣赏。宝相花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之一。是将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作变形的艺术处理,使之趋于图案化、程式化。宝相花纹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平面团形,以8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由8个小圆珠和8瓣小花组成;多见于唐三彩器上,典型器如上海博物馆藏三彩宝相花纹盘。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典型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影青暗花缠枝宝相花纹碗、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碗等。 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硕果,也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它的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