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_黄剑辉.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05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_黄剑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_黄剑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_黄剑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_黄剑辉.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JINGJIGUANCHA | 经济观察 |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 黄剑辉王一峰张丽云 摘要: 绿色金融为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机遇。 G20杭州峰会将绿色金融纳为重点议 题并发出相关倡议,表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我国银行业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增 长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均有重大意义,必将成为金融业在 “ 十三五 ” 期间践行绿色发展理 念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的整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银行业加快发展 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银行业;碳金融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

2、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 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绿色金融需求持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 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落实 “ 五大发展理 念 ” 和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重要 举措。今年 9月,绿色金融首入 G20杭州峰会议题, 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在此背景下,加快发 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绿色经济, 也成为银行业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促进自身经营转 型的重要方向。 发展环境分析 1. 绿色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 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 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 资、

3、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 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其关注环境和社会效益,努力 将具有 “ 公共物品 ” 或 “ 准公共物品 ” 性质的环 境成本或收益 “ 内部化 ” ,追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 护、生态平衡的协调。从广义上讲,绿色金融也包 括金融企业自身办公运营的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 绿色化。从绿色金融的工具来看,主要包括绿色信 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产品、绿色基金 、绿色保 险和碳金融等。 绿色金融体系则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 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 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 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2. 绿色金融为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

4、机遇 (1) 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 抓手。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时期,发展绿色金融将在推进信贷结构调整、防范 和化解结构性风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 提升经济的増长潜力和技术含量,必然要求银行业 以服务绿色产业发展为支点,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 服务创新,助力增长模式转变。 (2) 有助于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近 年来,我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中的环境社会风险事 件频发,不仅给企业造成财务损失,而且带来严重 的声誉风险。随着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日益突出,风 险管理的政策、标准、手段和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发 展。发展绿色金融,遵循制度、标准和运用各类工 具,有助于国内

5、银行业识别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与 2016/12 I 25 中国国情国力丨 ZGGQGL 社会风险,也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有利于提升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竞争力。随 着“ 一带一路 ” 等战略的实施,国内银行业深入开 展跨国金融服务成为新趋势。在很多国家,除了注 册资金等经济因素外,环境和 fiSiiiSSS r / r r _ / / r r r 考量金融机构的重要指标。对致力于走国际化道路 r r / r , / r r r r r r 的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其扩展业务范围、防 - r -T y r / r , 范融资项目的国际合规风险,也有助于其改善与客 f r r y

6、 y y r , _r , , 户、政府、民众及媒体的关系,提升服务水平。 I r y j , r -v (4) 有助于提升银行社会形象。当前,上市公 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国际上通常被要求披露其环 境责任信息。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提升国内银行业 的社会责任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3. 国内绿色金融需求巨大 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团队测算, 2015-2020 年,按照落实现有已经制定的环境规划、计划和 标准的 “ 低方案 ” ,我国在工业污染治理、环境修 复、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资源 节约五大领域的绿色融资需求为 15万亿元;若基于 环境无退化原则的 “ 高方案 ” ,

7、则资金需求为 30万 亿元, 2015-2030年的绿色 融资需求达 123万亿元。 虽然绿色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体量和融资需 求,但财政资金在全部绿色投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 降。据估算, 2015-2020年,只有 10%-15%的绿色投 资项目能由政府出资支持,社会资本占 85%-90%。 在此情况下,金融业担负着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 事业、填补绿色发展融资缺口的重任。为此,我国 亟须构建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 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多样的金融产品 和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绿色产业发展中。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近年来 ,伴随政府的 大力倡

8、导支持、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各类机构的 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正在逐步形成。但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众 多问题,距建立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还有距离。 1. 绿色金融市场逐步形成,绿色金融体系加快构 建 (1 )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占各项贷款余 额的近 10%。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大力推进绿色信贷 业务,绿色信贷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007年 7月,绿 色信贷发展之路开启; 2013年 11月, 29家银行签署 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共同承诺; 2014年银行业 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业 务专业委员会。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6月末, 21家主要银行业金

9、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 7.26万亿 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以上。 从金融机构的实践操作来看,大都进行了如下 探索:一是制定了相应的绿色信贷政策、指引或意 见,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机制。二是进行了一定的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建立起问责机制和 责任体系,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直接与工资、奖金及 评先等挂钩。四是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控制,开始 探索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地区、行业建立环境和 社会评价体系,从信贷规模、授信额度、贷款利率 和经济资本等多方面支持绿色行业发展。 (2) 绿色债券市场处于大规模启动前夜。我 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 2014年 5 月,中广核风电成功发行国内第一

10、单 “ 碳债券 ” , 成为我国绿色债券的初步尝试。兴业银行最新发布 的绿色金融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绿债 市场共计发行 549亿元,占全球规模的 29.3%,离 岸绿债发行量名列全球第三,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 体。下半年伊始,我国绿债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增 长势头, 7月国内市场绿债发行量达到 430亿元,中 资机构境外发行 30亿美元 ,两项合计超过了上半年 累计水平,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预计,到 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规模有望达到5.7万亿元。 但就整体而言,当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还处于 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绿色项目认定、信息披露、独 立机构评估或认证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 (3) 绿色

11、基金市场逐步升温, PPP模式成为重 要方向。过去,我国绿色金融主要局限在绿色信贷。 但是很多绿色项目,尤其是新的绿色项目,首先需要 的是股权融资,而且也只有当政府背景的基金参与投 26 I 2016/12 JINGJIGUANCHA | 经济观察 | 资后,才可以大大降低民间对此类项目的风险厌恶。 为此,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环保产业投资基 金,力口速推进环保 PPP等项目落地。如重庆投入财政 资金2亿元,建成首期 10亿元规模股权基金。 近两年环保领域也出现大范围并购,行业进入 加速整合期。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 8月中旬,我国已有 20只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发起设立,

12、共涉及 19家企业,规模接近 400亿元,几 乎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且这一热潮仍在持续。而 从基金规模来看,有 50%以上的产业并购基金超过 10亿元。 未来,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 PPP模式动员社 会资本,成为市场的重要方向。一是支持设立各类 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二是地方政府可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 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 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 项目。三是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 PPP模式,鼓励将 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和其他绿色项目与各种相关高 收益项目打捆,建立公共物品性质的绿色服务收费 机制;推动完善绿色项目

13、PPP相关法 规规章,鼓励各 地出台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4) 碳交易市场日趋成熟,碳金融开始起步。 2008年 7月,国家发改委决定成立碳交易所,此后 两个月内,北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 权交易所相继成立。截至 2015年底,已有北京、天 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七大区域启动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 2000余 家,年覆盖碳排放配额 12亿吨,累计交易量超过 5000万吨。随着试点的深入,我国碳市场总体日趋 成熟,交易规模显著增长。今年上半年七个试点市 场合计成交 3000万吨,比2015年同期 增长 245%,比 2015年下半年环比增长 89.8

14、%。2017年,全国范围内 的碳市场计划试运行,范围将覆盖钢铁、电力、化 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随着碳市场发育壮大,碳金融也开始起步。 2015年 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屮国(广东 )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屮称, “ 将研究 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 。 今年6月,中信证券等签署了国内首笔碳排放权场外 掉期合约,交易量为 1万吨。但相比于 EU-ETS等成 熟碳市场,市场活跃度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衍生 品交易和碳资产管 31服务等碳金融创新不足。 (5) 绿色产业在 A股中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不 断扩大。 2013-2015年,我国有更多绿色企

15、业扩展规 模并成功进入二级市场,绿色产业的整体规模不断 扩大,绿色产业在全部 A股中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不 断扩大 。 此外,我国在建立推广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 品、引导资本市场投资方面,也正在起步。目前,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绿色环保指数主要分为三个大 类:可持续发展指数 ( ESG)、环保产业类指数和 碳效率类指数。截至2015年 10月,中证指数公司编 制的绿色环保类指数约为16个,占其编制的 A股市场 指数总数(约 8个)的 2%。 未来,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不断强化 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责任是大势所趋。 (6) 绿色保险市场进程相对缓慢,在实践中 面临众多挑战。我国绿色保险试点始于

16、 2007年; 2007年 12月,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 意见发布,正式确立了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 度的基本框架。 2015年 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总体方案印发,提出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 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当前,环境污染责任保 险利用市场机制防范和分散环境风险的作用已初步 显现,但保障范围相对发达国家 较窄。数据显示, 2015年全国 17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投保环责险 的企业接近 4000家,保费规模 2.74亿元,绿色保险市 场仍有很大拓展空间。此外,绿色保险还面临如下 问题:一是环责险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产 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二是尚未确立普遍的环境

17、污 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三是关键配套制度的实施仍 面临困难。 根据 8月 31日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 指导意见,为推动绿色保险发展,将继续在环境 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鼓励 2016/12 1 27 中国国情国力丨 ZGGQGL 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和 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 (7) 积极推进国际化合作,提升绿色金融水 平。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 发行了离岸绿色债券,市场反响热烈。当前,上海 市又在探索在自贸区发行向区内注册的境外机构开 放的绿色债券,预计将于年底前簿记发行。该债券 旨在借助创新性的外资管理政策,

18、为我国推进金融 市场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资金渠道发展绿色经济 提供有益的探索。 此外,商业银行也在探索国际化的合作模式。 近期,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启动 “ 京津冀大气污染 防治融资创新 ” 项目。该项目将通过世界银行 4.6亿 欧元及华夏银行的等量自有资金,以较低的利率水 平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能效、可再生能源和大 气污染防控等领域重点项目,成为全球第一个应用 于能效领域的结果导向型贷款项目。 未来,政府还将加快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 作。一是通过 “ 一带一路 ” 战略,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 -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和南南合作,以及亚投行 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撬动民间绿色投资的作用, 推动区域

19、性绿色金融国 际合作。二是积极稳妥推动 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三是推动提升对外投资绿 色水平。鼓励和支持我国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 我国参与的多边开发性机构在 “ 一带一路 ” 和其他 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 披露水平,使用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开展绿色 供应链管理,探索使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工具进 行环境风险管理。 2. 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完善 (1) 一些地区缺乏战略上的高度认知和良好的 市场环境。当前,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发 展的代价,反过来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环境污 染,金融的市场配置功能没 能很好发挥,甚至处于 无效或反向引导状态,造成生态

20、与产业发展失衡。 此外,虽然我国已将节能减排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 考核,但在具体领域、项目和企业,环保政策的实 施并非一帆风顺,对环保违规信息还缺乏完善的发 布机制。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企业基本信用报 告所能提供的 “ 环保信息 ” 涉及的企业范围还很 窄,信息极不对称。 (2 )跨部门协调合作仍须进一步加强。 融既是生态保护问题,也是金融问题,是涉 主管部门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顶层设计,建立 多个部门协作机制非常必要。虽然现有绿色金融制 度在设计过程中已建立了 跨部门协调和沟通机制, 但由于制度细节不完善等原因,实践中跨部门协作 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协作沟通不足,措施落实不 力,制约了绿色金

21、融发展。 (3) 金融机构缺少内外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从 内部看 ,一 些金融机构环保意识还不强,特别是地 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与绿 色金融配套的制度,也缺乏符合绿色金融发展需要 的约束激励机制。在日常经营中,金融机构的环保 和社会责任意识很容易被繁重的考核压力和诱人的 经济效益冲淡。从外部看,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对金 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企业和个人 “ 绿 色消费 ” 意愿不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普遍不严。 (4)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目前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领域的融资工具还 稍显单一,主要是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项目 融资 PPP为主。未来在绿

22、色证券、绿色股票指数、绿 色消费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和碳资产管理等领域 还须进一步突破创新。金融机构须优化以绿色为主 的产品结构,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更加关注和支持 小微企业、小微项目和个人,逐步构建成熟的发展 模式和方案,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市场空间。 (5) 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才。目前, 国内大多数银行没有设立 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或委 员会,绿色金融业务混同在一般业务中一并处理。 此外,作为新兴交叉性行业,绿色金融人才标准呈 现高素质、复合型特征,专业人才十分稀缺。 (6) 市场服务中介体系发展滞后。绿色金融业 务涉及环境风险评估、碳交易等十分复杂且不断发 展更新的专业技术,对金融机构

23、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分工原理,需要专业性 28 I 2016/12 JINGJIGUANCHA | 经济观察 | 的服务机构来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一 系列配套服务。但 目前我国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多数 还未涉足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其他诸如环境损害鉴 定评估机构、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和数据服务公司等 屮介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因此,必须加强对屮介机 构的培育,并鼓励民间 NGO组织继续发挥信息提供 方作用。 银行业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1. 提升绿色金融的战略认知,纳入银行发展战略 借助当下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指导,从 战略高度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汁,纳入银行 发

24、展战略,加强战略认知和规划执行。同时,在全 行业范围内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推动形成 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和良好氛围。 2. 强化产品创新,加快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1) 完善绿色信贷总体框架,大力发展绿色信 贷。继续制定并完善绿色信贷的综合性和分行业指 导政策;构建绿色信贷的责任体系,建立易操作的 考核措施;创新丰富绿色信贷工具,扩大绿色信贷 服务范围;在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进一步明确贷 前、贷中和贷后的各项管理措施,实现内部各部门 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相互协作配合,建 立健全风险分析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 用的监督和评估。 (2) 加强布局和业务创新,力口快发展绿色

25、投行 业务。一是随着监管部门态度日趋明朗,应加快推 进绿色金融债、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发展,满足 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融资需求。二是结合原有的业 务经验,立足实际,选择适合的绿色投行业务切入 点。三是横向打通,与行业内绿色信贷部门实现协 同。 (3) 参与设立绿色发展基金,以 PPP模式助力 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利用绿色发展基金在绿色金融 领域的优惠政策,合理借力,赢得市场份额;并在 服务绿色产业的过程中,借助 PPP模式,增强自身风 险补偿和风险覆盖能力。 (4) 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形成 “ 全产业链 ” 配套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加快建立的契机,有序创新发展碳远期

26、、 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 和碳基金等各类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发展环境 权益回购、碳保理、碳托管和碳交易财务顾问等金 融产品,初步形成涵盖企业碳资产从生成到交易管 理的 “ 全产业链 ” 配套综合金融服务。 (5) 打造绿色金融综合产品体系。 绿色发展需求日趋强烈的今天,建议将纟 SS5S 为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建立专项推动机制,创 新提供包括绿色融资、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绿色 租赁、绿色信托、绿色消费、绿色理 财和绿色咨询 顾问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满足绿色企业和 项目 “ 融资 +融智 +融商 ” 等全方位需求。 3. 积极推行国际原则,大力参与国际合作 一是

27、积极研究和参考国际上现有的较为完善的 原则制度来制定实施绿色金融的政策方针,加快与 国际金融体制和惯例接轨。二是积极参与绿色金融 领域的国际合作,创新开发各类信贷产品;紧紧围 绕 “ 一带一路 ” 、中国 -东盟等国家和区域战略布 局,推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探索设立合资 绿色发展基金,并以跨国银团贷款等方式来分散和 规避合规风险。 4. 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对外交流 一是密切关注和掌握国家政策导向、国内外同 业发展现状,紧抓市场机会。二是在业务拓展中,结 合内外需求,加强对绿色金融领域的前瞻性研究, 定期出具绿色金融发展报告,传播绿色金融业务知 识,分享绿色经验,提升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三是积 极参与监管部门牵头的相关政策制订,加强与国家 部委、地方政府、国内外金融同业、学术机构以及 IFC、 WWF、 UNEPFI等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 提升自身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四是不断向客户普及 绿色金融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导客户从 被动遵循绿色原则向寻求以绿色原则标准管理自 身 环境与社会风险主动转变,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 DOI: 10.13561/ki.zggqgl.2016.12.008 编辑 :马振东 2016/12 I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