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秋颂教案1-河大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33141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秋颂教案1-河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秋颂教案1-河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秋颂教案1-河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秋颂教案1-河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秋颂教案1 河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背诵文中的妙词佳句。2、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描绘、表述等方法赏析妙词佳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秋的独特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秋之美。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难点:赏析感悟妙词佳句。教学方法:诵读法、描绘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天的怀念、与文中意境相似的画面、古诗词、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物故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笔清新隽永、意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

2、文,作者以飘逸洒脱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闲逸、淡泊的秋的境界,既写秋又颂人,在作者满怀深情的娓娓诉说中,让我们不仅领略到她所喜爱的素雅、自然、恬淡、娴静的秋,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对“为而不争”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理解感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你们积累了那些有关秋天的诗文,能不能说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大家共享你的积累成果。台湾女作家罗兰笔下的秋更是超凡脱俗,别具一格,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罗兰秋的世界,踏访罗兰诗一般的内心世界。背诵、评价描写秋天的诗文。开阔视野,感受秋的多

3、种意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一名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其他学生聆听、理解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重点。拜访罗兰播放幻灯片学生朗读、识记记忆、积累文学常识,了解罗兰生平,为理解文章作铺垫。分析题目题目应该怎样解释呢?学生解释题目,预测文章内容渗透预测读书法。初读课文播放音乐秋天的怀念默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勾画作者所描绘的秋天的景物。积累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描绘秋景播放幻灯片,出示问题;再读课文,用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描述文中所描绘的景物。例如:文中描绘了秀逸、洒脱、孤傲的秋林 自读课文,组织语言,准备表述。学生自由表述培养学生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畅谈感受播

4、放幻灯片,明确要求:从文中勾画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景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与感悟。(提示:可结合自身经历、见闻进行解读,可结合所用修辞进行赏析,可借助诗词名句或其他优美语句进行描绘,可借助绘画、歌唱、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也可讲述你认为与秋的意境或秋的风骨相关、相似的人、事、景)再读课文,进行思考、联想、想象、绘画、朗读等活动,为班内畅谈感受作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做自己能做的事,都有展示自我、进行表达的机会,有发现,有进步,有提高;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中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动力。把握主旨根

5、据你的感悟与理解,概括描述作者笔下的秋,可采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秋是 ,因为秋有 因为秋有 因为秋有 教师总结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组织语言,准备概括。自由表达强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质疑问难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互相质疑,共同解答查漏补缺,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布置作业1、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第三题。2、搜集、摘抄、背诵有关秋的诗文。通过仿写句子,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板书设计秋 颂罗兰 枫林 飒爽秋林 秀逸秋日 酡红 秋院 寂寥 闲逸淡泊秋云 悠闲秋风 纯净秋水 明澈 颂

6、 人 教学反思本文意境优美,意蕴丰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还存在着理解不深、不透、不到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搜集写秋的诗文,并对这些诗文的主题有所了解,为理解本文的中心作铺垫,同时还应多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历,更多的了解作者,就能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另外本文语言清新隽永,不失为一篇美文,应反复诵读,既能激发审美情趣,又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选准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描绘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这对于学生来讲很容易,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畅谈感受,这对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此设计了多种表达感受的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说点什么,哪怕只是给同学们大声朗读几句,也仍然对他人有益,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难点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主旨就会有水到渠成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