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使至塞上教案-长春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2949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使至塞上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使至塞上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使至塞上教案-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格律诗八》使至塞上教案-长春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使至塞上教案 长春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

2、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简介背景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

3、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三、课文赏析1.让一学生朗读,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由此导入讲解全诗。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提问(1):“蓬草”在古

4、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提供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提供的答案: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4、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直”字,使景物一下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提供参考: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6、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本环节由学生自由发挥,点拨:“抑郁到慷慨”)四、理解诗的内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

6、在燕然前线。五、理解诗的意境、(1)使至塞上王维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

7、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六、教师点拨: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让二个学生进行描述)。(备学生)点拨要点: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沓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七、全班齐诵全诗。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总结:使至塞上,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八、布置作业必做题:1、背诵这首诗。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选做题: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