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全一册.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95600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案全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论语教案全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教案全一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案全一册.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论语选读?教案目 录一为政以德01二克己复礼三待贾而沽略四知其不可而为之五仁者爱人六君子之风七求诸己略八周而不比九出辞气远鄙倍十学以致其道十一诲人不倦十二高山仰止十三沂水春风十四中庸之道十五敬鬼神而远之一 为政以德【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l背诵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局部。2重点掌握“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以下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

2、;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那么安之。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根本素质是什么。开展要求1 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2 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说明【教学建议】词语理解的主要目的是理解课文意思,除参阅课文注解外,教师对于未加注而学生不能解释的词语要稍加疏通。有些固定短语成为汉语成语或者熟语的,要古今参照,使学生明白其意义,熟悉其用法。16.1章可以涉及孔子与学生对话辩论的章法艺术。为政者的根本素质可以结合“为政以德的内涵进展阐发,如:德行、教化、诚信、平和、仁爱、秩序、重民、端正等。“教学要求中“开展要求的内容,可以分条让学生学习掌握,也可以把各段串联起来达成。建

3、议教师能够触类旁通,连类而及,把各段内容统一在“为政以德这个主题下。本章节中孔子讲为政,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理。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到达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X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样,孔子自然

4、就反对武力征服,主X“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做出典范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那么敬;孝慈,那么忠;举善而教不能,那么劝。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他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缺乏?百姓缺乏,君孰与足?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X均贫富,孔子主X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所以于统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

5、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对于课文后面的解读题目,可以作为师生讨论的话题,讨论的思路可以参阅教师用书。【写作】古代儒家主X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以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 知识整理1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实词含通假字、古今异义词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所:地方,处所。共:通“拱,环抱,环绕。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通“导,训导。齐:整治,整顿。3有耻且格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4子适卫,冉有仆适:到,往。仆:驾驭车马,赶车。5庶矣哉庶:人口多。6道千乘之国道

6、:通“导,治理。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国力中等的国家。7敬事而信敬事:严肃慎重地对待政务。敬,做事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8无乃尔是过与无乃:表示揣测,估计。这里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恐怕。尔是过:宾语前置句,用“是做标志,即“过尔,责备你们。9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能施展出能力就就其职位。,陈设,这里有施展的意思。就,趋向,靠近。列,行列,位次。10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危:出现危险。持:持正,扶位。颠:跌倒。扶:扶起。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1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兕:一种类似野牛的独角怪兽。一说为独角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椟:匣子。1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7、必为之辞。疾:恨。1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串贫而患不安有国有家者:有国者,指诸侯。有家者,指大夫。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寡:人口少。贫:财物少。14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修文德:整治礼义教化。文德,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15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附益:增加。附,增益。16年饥,用缺乏年:收成。饥:年成不好,灾荒。用:资财。17盍彻乎?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18草上之风,必偃上:加。偃:仆,倒伏。这里比喻被折服,被感化。19使民以敬,忠以劝忠:对人对事尽心竭力。劝:努力。20临之以庄临:面对。庄:庄重。21举善而教不能举:举荐,推举。荡舟:覆舟。2 解释以下句中加

8、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含通假字、固定短语【以】1为政以德介词,用2使民以时在时候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介词,起提宾作者,把4何以伐为何以为,固定句式,表示反问。以,介词,因为5那么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6如杀无道,以就有道连词,表目的7使民敬忠以劝连词,表递进,而且8临之以庄介词,用【而】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连词,表承接关系,无义2必不得已而去之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3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连词,表并列,又,或不译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却5其身正,不令而行连词,表转折?,却)6举善而教不能连词,表并列,不译7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连词,表转折,却【于】1于斯三者何先介词,在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

9、词,对于3虎兕出于柙介词,从4龟玉毁于椟中介词,在5固而近于费介词,和,跟6季氏富于周公介词,比7哀公问于有假设曰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译【必】必不得已而去之连词,表假设,如果,如果一定【盍】盍彻乎盍:何不,为什么不。【如何】年饥,用缺乏,如之何?固定格式,对怎么办。3 判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为政以德介宾短语后置2既庶矣,又何加焉宾语前置3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4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举善而教不能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优秀的。5成语熟语1民无信不立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3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4既来之,那么安之5分崩离析6祸起萧墙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二、言辞欣赏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比喻,形象地说出了为政以德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为政以德那么恒定不移而人心向之。2庶矣哉虚词连用,可见出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时的惊叹。3161“季氏将伐颛臾,孔子的论辩层次及对待学生的语气。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比喻,形象地写出君子之德的感化力量和小人之德的脆弱。三、课文【作业】【课后小结】二 克己复礼【教学目标】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12.1、3.1、16.2、13.3章。2掌握“敏、“希、“阙如、“奚、“鲜、“期在文中的意义,理解“归、“目、

11、“事、“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以下短语并能够默写: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4熟读课文,品味文段的语体和语气,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5明确每一章的根本观点。开展要求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X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X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有些句译可参阅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每一章的根本观点可以尝试用简短的词句加以概括。 【教学建议】对3.1章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杨伯峻和南怀瑾都认为应理解成“这样都可以狠心做出来,那么什么事情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12、教师可参阅?论语译注?、?论语别裁?。16.2章的“十世、“五世、“三世具体例证可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考证。13.3章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的翻译应该加上“你怎么能乱说呢,语意方能完整。“正名是一个重要概念,古来说法歧出,教师可适当参阅各种说法。1.2章的“弟应该讲作“悌,指的是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2.8章的“色难也是一个重要短语,历代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理解关系到对该章根本观点的理解,建议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说法。?论语?中的礼是个人的礼,也是社会秩序的礼。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大,所以孔子说:“道之以德,

13、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其要恢复的自然是周礼。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也就可以叫做忠了,所以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孔子认为这些“实的变化是不应该的。他要

14、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社会的混乱是由“名、“实混乱引起的。解决“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治国之指导思想的问题,所以“名不正,那么言不顺;言不顺,那么事不成;事不成,那么礼乐不兴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该课每一章大致可以归纳出根本观点,譬如12.1章的“克己,3.14章的“崇古,3.1章的“秩序,16.2章的“道,13.3章的“正名,1.2章和2.8章的“孝悌,17.2l章的“报恩,3.章的“仁等观点。对该课的主题阐发,应该在学生对每一章的根本观点有所领悟的根底上进展。 【写作】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XX扬和尊重个

15、性有什么矛盾?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目标】1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18.5章和1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完毕局部。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3理解并默写以下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知其不可而为之。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表达的。开展要求1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2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说

16、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的一面,教师在讲述中可以列举相关历史人物,体会其浩然正气与不灭的民族精神,从而深刻理解儒学的积极意义。【教学建议】这一课教学要抓住叙事要素,从行为细节、对话语气中想像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的精神和心态。重点抓住前四章教读。成子弑简公,孔子已经告老还乡,但他仍然沐浴而朝,而且在投告无门的情况下尚不放弃。14.2l章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当时的背景和报告的困难,体会孔子“卫道的精神。18.5章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接舆的风歌含义,理解孔子主动寻求对话的态度,要通过反复诵读进而体会孔子内心的苍凉。18.6章要抓住对话使学生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18.

17、7章相当于一篇微型小说,要让学生领会丈人对子路的态度和子路的感慨。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该辩证地来看。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与他们交流,“欲与之言。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都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这种忧郁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两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这种力求用世的态度,比一般“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的态度更为积极。 【写作】

18、根据课文材料加以想像扩大,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小说。【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五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1.6、5.26两章。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默写以下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开展要求1 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2 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说明【教学建议】教学本课时要从各个角度阐

19、释孔子的“仁爱思想。譬如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是其次的事。4.15章讲到的“忠恕,乃是待人的根本原那么。6.30章提醒在实践“仁爱时不妨从小处着手等。这些都涉及“忠恕、“仁爱的根本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可从对管仲这个人物的分析人手(可补充介绍管仲的事迹),进而理解孔子关于“仁的丰富的含义。孔子“仁的标准能维护王权,保护百姓,而不是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为仁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说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可以引用一些外围材料,引导学生认清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根本点在于维护君君臣臣的等级关系和父父子子的宗族血缘关系,而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异

20、普遍之爱,这就与儒家强调的宗法等级制度有了根本的差异,所以孔子提出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是不一样的。【写作】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上的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六 君子之风【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章。2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耻、“饭、“枕、 “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

21、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5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开展要求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开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说明主要是“理解孔子的义利观,至于“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开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求不能过高,可让学生阅读“相关,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三,自由发表对孔子、韩非子和董仲舒三人的义利观的看法。【教学建议】要提醒学生关注文中一些文言特殊现象,如:“孙以出之的“通“逊,“知者乐水的“知通“智;“耻恶衣恶食者的“耻是意动用法,“饭疏食,饮水,

22、曲肱而枕之的“饭和“枕用作动词,“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等句都是介词宾语前置。在文意理解上,12.8章是难点,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源自本课的成语不少,它们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并且流传至今,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可以让学生找出并造句,以带动文本研读,并激发学生对?论语?的热爱。有些成语的意义后来发生了变化,可通过讨论、辨析引起学生的注意。本课7.16、7.19两章孔子自道的文字,为我们传神地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可敬又得意的夫子形象。可以让学生揣摩孔子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以感受夫子的高尚情怀和乐观精神,从而形象地理解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

23、的生活经历、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如从7.6章看,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根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讨论本章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论语?在今天的应用。如可让学生以“市场经济时代的义利观为题,展开讨论。【写作】本课内容是儒家关于君子自身修养的语录。假设让你选择其中某一章或某些句子,做成条幅以赠人或自勉,你将选取什么内容?请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阐述选取的理由。【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八 周而不比【教学目标】1理解儒家的人际交往观。2理解并积累文中

24、常用的文言词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2.14、16.4、15.23、12.24章。2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4结合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开展要求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说明【教学建议】在疏通文意环节中,要辨析“周、“比、“党等词义的异同,弄清“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中“友的用法。课后练习四宜在疏通文句过程中适时分别插入完成。在文意理解上,2.10章、4.7章是难点,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人际交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

25、际交往经历和体会,深入讨论原文的内涵,将原文具体化,并从?论语?中汲取人生智慧,用先哲具有警醒意义的话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鞭策自己走向成熟。可以先让学生概述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并朗读相关章句。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句旁边写评注或随感,与同学交流分享。为了深人阐发本课文化内涵,理解孔子的人际交往观,还可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结合实际,你认为“周而不比应该有哪些表现?2不是说“仁者爱人吗?可是,孔子却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就是说仁者不仅能爱人,还能恨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老子说“报怨以德,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主X“以直报怨,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

26、道?4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根本准那么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那么止,毋自辱也。有人说,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成认和尊重,也有人说,这其实是一种对朋友不负责任的态度。你认为呢?为使学生加深对孔子交往观的理解,并赋予它时代特点,可让学生围绕“交友话题,每人拟五条思想火花互相交流。【写作】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X“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即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你能结合我们时代的特点和生活的实际,赋予这句话新的内涵吗?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十一 诲人不倦【教学目标】1领悟孔子的教育

27、原那么和方法。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源自本课的成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7.8、11.22章。 2掌握“习、“趋、“愤、“与、“素、“诸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4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5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那么和方法。 开展要求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X。说明【教学建议】疏通文意时,要辨析“文学、“异闻在文中的意义;3.8章比拟复杂,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补充注释“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要引导学生辨析、理解“其斯之谓与

28、、“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其斯之谓与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宾语前置形式,其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绘事后素是“绘事后于素的省略。本课涉及孔子关于教育的一些重要的原那么和方法,学生对此有体验,有感触,也一定会有想法。可以让学生研读文本,思考并概括章句中蕴涵的教育原那么和方法。最好是让学生联系当前教育现状和自己的学习实际,参与问题探讨,从而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那么和方法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如: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2哪些章句充分表达了孔子“因材施教、“

29、启发诱导的教育原那么?本课中有典型案例,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3“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论语?是语录体,上下文没有联系,历来对它的诠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课前查阅?论语?相关内容,并上网搜寻有关资料,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文言练习第四、五两题,涉及古代文化中的称谓问题,情况复杂,难度过大,故不作统一要求。对于古代文化知识,我们主X随文理解,不要求系统掌握。【写作】“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是孔子重要的教育原那么和方法,其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就其中的一条进展评说。【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

30、结】十二 高山仰止【教学目标】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源自本课的成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背诵17.4、9.11章。 2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4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5理解文中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开展要求探究?论语?中叠句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说明【教学建议】7.11、19.23、19.24章是本课文意疏通的难点,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11.13章可补充

31、注释:(1)訚(yn)訚和颜悦色的样子。(2)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3)得死,当时俗语,谓得善终。(4)然,语气词,用法同“焉。本课章句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人物语言情感十分强烈。建议在疏通文句的根底上,从诵读入手,揣摩人物语气,品味人物思想情感,从而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9.1l、19.23和19.24三章中,颜渊和子贡都竭力推崇自己的教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说成是高不可及的。颜渊还谈到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子贡非常敬重孔子,他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贬损。两人的话语中都充满了对教师的无限崇敬之情。本课中孔子的话生活化、口语化,多处采用叠句形式,极富感

32、染力,处处表现出浓烈的爱生之情。孔子看到学生志向高远,文采斐然,情不自禁说道:“归与!归与!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子路非常坚强,但有勇无谋。孔子唯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说:“假设由也,不得其死然。话里是教师深深的忧虑和牵挂。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说道:“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话语中充满痛苦和无奈。颜渊死了,孔子哭喊:“噫!天丧予!天丧予!“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叠句和反问形式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写作】结合孔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和你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我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为题,写一篇演讲时间为23分钟的演讲稿。【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

33、小结】十三 沂水春风【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教学风格,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 背诵“点!尔何如?吾与点也!。 2 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 3 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4 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开展要求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说明要求对已学过的?论语?中的状态形容词作简单归纳。【教学建议】本课在疏通文句上,个别地方会有困难,可重点分析以下语句:(1)毋吾以也否认句宾语前置句,又有成分省略,复原为“毋以吾(年长)(而不言)也

34、。(2)不吾知也否认句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3)那么何以哉疑问句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可译为“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以,为,做的意思。(4)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可译为“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用。学习本课主要把握两方面内容,一是从“问志“言志“评志的过程,来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二是从孔子对三人言志的态度,来分析、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具体而言,可以从讨论以下问题入手,来把握文本内涵:1用原文语句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2曾皙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有何才能,胜任何职,而是描绘了一

35、幅暮春郊游图,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答复,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答复他们的政治理想,但是孔子为何对曾皙的答复由衷地赞同,“吾与点也?孔子的“志又是什么呢?3结合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并说说从这场围绕“言志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可感受到孔子怎样的教学风格。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色调明丽,情绪欢快,生趣盎然,令人神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驰骋想像,口头描述具体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助于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孔子为何要“与点?这是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适时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写作】以“夫子何哂由为题,写一篇探

36、究性文章;或联系实际,以“我看其言不让为题,写一篇评论性文章。不少于200字。【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十四 中庸之道【教学目标】1理解中庸之道的根本内涵。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根本要求1 背诵11.16、13.23、13.24、17.13章。2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3 理解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根底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开展要求理解“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说明【教学建议】疏通文字,4.10、13.2l、1.12三章有一定难度,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属于道德行

37、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之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要正确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相关,教师也可以作必要的解释。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从分析具体形象的材料人手。可让学生从?论语?中找出表达中庸之道的例子,进展讨论分析,从而阐释中庸之道的内涵。例如本课11.16章和13.2l章就是对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子X做得过分,子夏做得缺乏,

38、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再如第六课7.38章:“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那么的。学习本课,还应该让学生辨析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的区别,讨论中庸之道在今天的作用。要求结合实际,大至和谐社会,小至日常生活。“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

39、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表达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也应该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探讨,以加深理解。【写作】从人类历史上看,由于文化(哲学、价值观)的不同引起的冲突和战争并不少见,进入21世纪以来,虽未发生世界性的大战,但局部地区的战争仍然不断,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文化问题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发生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化解这种因文化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冲突甚至战争,也许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一条非常有意义的原那么。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作业】【课后小结】.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