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经济理论.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2994951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20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经济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相关经济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关经济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经济理论.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讲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上)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市场经济一般理论、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况。 主要考点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三)市场经济的实质与内容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内容讲解 第一章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以市场为依

2、托的经济形式。具有三个要点: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独立的法人;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都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得以实现;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本体机制。 二、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市场经济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完善的。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经济形式。 例题:单项选择题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畜牧业发展 B.农业发展 C.社会分工 D.商业发展 答案:C 解析:这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核,也是对考生功底的测试。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有一定的基础条件的

3、,那就是社会分工。 第二节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有四种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观点。 一、相同论 两者都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借助于货币实现商品交换,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实物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立,只是发展程度不同。 二、不同论 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四个方面。 三、发展论 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 四、对立论 认为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联系到一起,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对立的、矛盾的。 第三节市场经济的实质与内容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计划经济是高度集

4、中统一的决策和自上而下的强制来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指挥整个经济运行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从市场经济的实质出发,以及从社会资源配置的高度来概括市场经济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 一、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二、充分和不充分的竞争关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分为充分竞争和不充分竞争两种类型。明确充分竞争和不充分竞争的概念和区别。 三、开放性 市场经济

5、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开放性经济,要求打破地域的限制,使市场开放度扩大,把分散的地方市场联合为统一的全国市场,把国内市场联合为世界市场。 四、具有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是由一些市场所组成的,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判断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特征的表述,()是错误的。 A.从信息传递方式来看,市场经济以信息横向传递为主 B.从决策的方式看,市场经济以集体决策为主 C.从调节方式看,市场经济以自我调节为主 D.从经济联系方式来看,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系统 答案:B 解析:在上述四个选项中,选项B认为从决策的方式来

6、看,市场经济以集体决策为主,正好与市场经济特征相反,市场经济是以自我调节为主,集体决策只是补充。 2.在下列各类市场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粮食市场 B.旅游市场 C.证券市场 D.钢材市场 答案:C 解析:证券市场属于资金市场,而资金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其它的三个选项,都属于商品市场。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一、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求,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二、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人类依靠资源而生存和发展,并通过利用资源来满足需要。市场可以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三、灵活调节社会供求的总

7、量平衡 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来平衡。 四、能动地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市场经济特别是竞争规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使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一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但是实行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性。主要原因是: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一、计划经济已经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要求社会化大生产,把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联合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制度呈现出了供求脱节、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等矛

8、盾,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我国决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理论的巨大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观要求。 三、中国具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基础 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基础。在生产关系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四个方面的条件:出现和形成了多元化、多结构、多成分的经济主体;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建立。 四、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了新的活力 实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生机,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协调的发展;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运行过程规范化、合理化;使社会上每个成员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同劳动支出、经营能力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传统的商品经济理论 这是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创立的,列宁把取消商品的货币和市场机制,建立计划经济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任务,斯大林时期正式完成。 二、对传统理论的挑战和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 作为一种科学,经济学应该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证明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0、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阶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 详细情况 一、单选题: 1、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A.计划、生产、分配、消费 B.计划、生产、交换、消费 C.生产、组织、交换、消费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标准答案:D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劳动力市场 B.食品市场 C.技术市场 D.土地市场标准答案:B3、市场经济是以()为基础配置资源。 A.商品生产和交换 B.市场自由竞争 C.市场机制 D.价值规律标准答案:C二、多选题: 4、市场经

11、济运行中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是() A.价格 B.工资 C.利润 D.汇率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标准答案:A,B,D5、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 A.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B.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C.灵活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平衡 D.能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标准答案:A,B,C,D三、判断题: 6、市场经济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结合而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特征。标准答案:正确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二讲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下)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

12、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主要考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二)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四)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各类企业 (二)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市场体系 (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效益 (四)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 (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 内容讲解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区

13、别和差异,那么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节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一直与公有制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更多的是注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而不是直接对立物。 公有制的对立面是私有制,而市场经济的对立面是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但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两者并不对立 2.私有制与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着相互适应的一面,但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 在所有制的资本主义国

14、家,市场经济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为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会出现矛盾,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未曾出现的矛盾。 3.中国具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具有独立的盈利的冲动,另一方面,中国所有制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还存在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二、中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 改革开放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逐步结合,具体措施有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改革经济主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3.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例题:判断题 公有制不能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答案:错 分析: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15、是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并不对立。 第二节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来的,但是有一定的条件: 一、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前提。 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全社会的社会劳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劳动量难以计量、确认和比较。 三、社会化劳动量与其说是一个绝对量,不如说是一个相对量。市场更好的计量劳动的价值。 例题:判断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并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答案:正确 分析:按劳分配只是一种分配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第三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宏观调控不仅有

16、着有利的制度基础,而且显得更为重要,体现为: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和“追赶阶段”,宏观调控显得更加重要。 二、经济发展受着一定规律的支配和约束。 市场经济具有自己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和控制。 三、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只有政府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节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上层建筑主要是指生产关系这一块,包括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制度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只强调物质文明建设

17、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齐头并进。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必然要求有法律保障,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第一节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各类企业 一、企业一般论述 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整个经济的活动细胞。他既是社会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单元。 二、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要求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1.自主经营 是指企业对其经营和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进出口等享有自主权,具体包括数十项权利。2.自负盈

18、亏 企业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从筹集资金到利润分配承担全面的经济责任。 3.自我发展 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节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4.自我约束 是指受到一系列的约束,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照章纳税、预算约束等。 例题:多项选择题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 A自主经营 B自负盈亏 C自我发展 D政府管理 E自我约束 答案:ABCE 解析: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政府尽可能少干预。 第二节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市场体系 明确各类市场的意义。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结构 1.按流通的时序划分,市场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19、 2.按流通的地域和范围分,市场分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地方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 3.按流通对象来分,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二、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1.金融市场 金融是指资金融通,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总称。金融市场则是社会经济主体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分为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 2.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通过劳动力的流动,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 3.房地产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恢复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开辟了三级市场。 4.技术市场 是以出售和购买技术知识、技术成果为主的商品交换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可以分为技术开发市场、技术转让市场、技术咨询市场和技

20、术服务市场。 三、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1.消费品市场 2.生产资料市场 第三节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效益 一、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 效益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一般表示为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或者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最少。经济效益的内涵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生产和消费统一、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 二、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 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是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利润。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 第四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 一、价格的形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

21、定的,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还有许多因素影响价格,包括: 1.市场供求关系 2.商品的稀缺程度 3.货币的币值 4.国家政策的影响 二、价格的作用 1.价格机制是经济主体利益的体现和保证 价格改变利益的分配格局,但是价格总体上反映价值。 2.价格机制是供求关系的调节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再生产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器,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 3.价格机制是推动竞争的有力工具 市场竞争中最突出的是价格竞争,价格反映了许多东西,能够使企业优胜劣汰。 4.价格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最好途径 价格机制能促进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 三、价格与利率、

22、工资 利率是资金市场中供求关系的表现,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贷款额之比,或利息收入与本金之比。工资是对劳动者的报酬,直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第四节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 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涵义 内容包括:商品具有价值,价值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实行等量劳动的交换。有四个方面的要点。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刺激个别价值的降低,进而促进社会价值的下降 2.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 3.调节社会的

23、利益分配 4.为国家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 例题:单项选择题 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供求规律 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 详细情况 一、单选题: 1、按劳分配是以()为前提的。 转贴于:考试大_土A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B劳动资料的社会占有 C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D劳动资料的私人占有标准答案:A2、经济的核心问题是() A公平 B效益 C平均 D发展标准答案:B二、多选题: 3、市场经济的对立物有()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产品经济 D公有制经济 E私有制经济标准答案:A,B,C4、影响价格的因素有() A市场

24、供求 B货币币值 C国家政策 D商品稀缺程度标准答案:A,B,C,D三、判断题: 5、现代市场经济是完全自由的经济,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标准答案:错误6、市场体系的完善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共同完善。标准答案:正确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社会效益。标准答案:错误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地估价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会计的本质与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方法等。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会计学相关的基本了解。 主要考点 一、会计的本质与职能 二、会计核算的基

25、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四、会计方法 内容讲解第十五章会计概述 第一节会计的本质和职能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这个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管理活动;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二、会计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会计利用其管理职能,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监督经济行为,分析经济活动结果,预测经济前景,决定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三、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反映主要体现为:会计是定量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客观事后反

26、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是系统、连续、完整的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监督职能具有两个职能:贯穿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考核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效果。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在会计主体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明确会计主体前提,一是可以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

27、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二是可以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分割为一定的

28、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师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为

29、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以上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0、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的领用和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固定

31、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5)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

32、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首先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

33、,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7)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8)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

34、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如,将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9)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企业应当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35、。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以正确

36、地计算企业当期经营成果。这主要是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间发挥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1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并视同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1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

37、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例题: 判断题 会计主体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个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或若干个会计主体,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答案:对 单项选择题 对各项资产应按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计量,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其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 客观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答案

38、: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划分 企业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类。 资产。它是指企业目前和未来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任何有用的经济资源。它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负债。负债又称债权人权益,是企业现在承担的义务,需要在将来某一确定日期,用现金或劳务或其它资产来偿还的经济责任。负债根据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又称资本,是指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金额为企业的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从其所包括的内容说,就是所有者原始投资额,加上

39、企业自开办以来所积累的未分配收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名称及项目有所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凡是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业主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股东权益一般包括股本和留存收益两个项目。 收入。收入又称营业收入,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得一定营业收入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具体包括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直接费用,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的间接费用和应直接引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利润。利润也叫净收益,是指企业以营业收入扣除费用后得出的款额,它

40、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从计算结果来看,营业收入大于扣减的营业费用时,才会有净收益,反之则为净损失。利润具体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 二、会计等式 实际上,会计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所谓资金运动的静态是指资金运动在会计期间某一时点,通常是会计期末资金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静止状态。在一个企业中,资金运动的静态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共同体现的。这三项要素在企业经营中的任何时点都具备下列数学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在会计上通常称为“会计恒等式”,它是复式记账原理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 在基础会计学教

41、材中,对会计恒等式的表述有若干种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等式资产权益;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考生若能正确理解这几种会计等式的表达形式,则基础会计学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转贴于:考试大_土地估价师第四节会计方法 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的手段,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详细情况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一贯性原则 D谨慎性原则标准答案:B2、“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理由及其对财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