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0章.ppt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272371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0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0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0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第20章.ppt(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20章章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政策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本章重点问题本章重点问题v1.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2.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v3.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件变化v4.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1.1中国商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中国商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v1)中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量变化中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量变化 v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进出口总值仅为11.35亿美元。到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发展

2、为206亿美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已从国际贸易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贸易大国。 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进出口206.4293.3378.2440.2416.1436.2535.5696738.5826.51 027.8出口97.5136.6182.7220.1223.2222.3261.4273.5309.4394.4475.2进口108.9156.8195.5220.2192.9213.9274.1422.5429432.2552.7

3、贸易差额-11.4-20.2-12.8-0.130.38.4-12.7-149-119.6-37.8-77.5年份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进出口1 116.81 154.41 356.31 655.31 957.02 366.22 808.62 899.13 250.13 239.33 606.3出口525.4620.9718.4849.4917.41 210.11 487.81 510.71 827.01 837.61 949.3进口591.4533.5637.9805.91 039.61 156.11 320.81 388.4

4、1 423.61 401.71 657.0贸易差额-6687.480.543.5-122.254167122.3403.4435.9292.3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进出口4 743.25 096.56 207.78 509.911 545.514 221.217 606.921 738.325 616.322 072.3出口2 492.02 661.03 256.04 382.35 933.37 620.09 690.812 180.114 285.512 016.6进口2 250.92 435.52 951.74 127.65 6

5、12.36 601.27 916.19 558.211 330.910 056.6贸易差额241.1225.5304.3254.73211 018.81 774.72 621.92 954.61 96表20-1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 资 料来源:商务部网站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从表20-1中可以看出,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1978年仅为206.4亿美元,2008年达到25 616.3亿美元,是1978年的124倍,虽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9年有所下降,仍达22 072.7亿美元,2010年达到29 727.6亿美元。v 我国商品出口贸易总额1978年仅为

6、97.5亿美元,2008年达到14 285.5亿美元,是1978年的146倍多,虽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9年有所下降,仍达12 016.6亿美元,2010年达到15 779.3亿美元。v 我国商品进口贸易总额1978年仅为108.9亿美元,2008年达到11 330.9亿美元,是1978年的104倍,虽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9年有所下降,仍达10 056亿美元,2010年达到13 948.3亿美元。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我国商品贸易改革开放前十二年(19781989),除1982、1983两个年份外,都呈现逆差状态。1990年以来(1993年除外)则一

7、直保持顺差局面,且顺差额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接近三千亿美元。巨大的商品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和主要贸易货币国贸易争端的重要原因。v 我国商品贸易各省间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的省份对外贸易额大,经济落后的省份对外贸易额小。v 2010年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广东省达到7 846.6亿美元,而进出口贸易额最小的青海为7.9亿美元,约为广东省的1.01%。排名前七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均超过千亿美元,其总额达到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3.16%。而排名后七位的内蒙古、海南、甘肃、贵州、宁夏、西藏、青海进出口贸易额合计值仅为全国的1.06%。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

8、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2)中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中国的商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v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农副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70%左右,随着中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出口商品构成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2%。 v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逐步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1980年为49.7%,而2007年达到94.95%。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例1980年高达65.23%,2007年仍处在74.58%的水平(见表20-2)。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

9、开放经济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总值一、初级产品二、工业制品2007年各类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例(%)1005.0594.95各类产品进口占总进口额的比例(%)10025.4274.581980年各类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例(%)10050.349.7各类产品进口占总进口额的比例(%)10034.7765.23资料来源:金哲松,李军.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21. 表20-2 1980年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中国已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同时,技术含量

10、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998年当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665.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超过纺织品,自1998年以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 v 3)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v 中国的贸易伙伴由1978年的几十个发展到227个国家和地区,与传统市场的经济贸易关系稳步推进,与新开拓市场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增强。v 2010年我国的前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我国与这十大贸易伙伴的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2 511.2亿美元,占当年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5.72%;v 2010年我国的

11、前十大商品出口市场依次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我国向这十大出口市场的累计出口额为12 683.4亿美元,占我国2010年出口总额的80.38%;来自前十大进口来源地的累计进口额为100153亿美元,占我国2010年进口总额的71.80%。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4)中国的加工贸易状况)中国的加工贸易状况v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产的碎片化和生产工序的全球配置使得一些国家可以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专门从事某一工序的生产和出口。我国抓住了这一机遇,继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对

12、对外贸易的贡献越来越显著。1996年后,基本稳定在总贸易额的50%左右,而且自1989年以来进料加工贸易额一直高于来料加工贸易额。2008年110月进料加工额占加工贸易额的比例超过80%。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1.2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状况v我国利用外资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v第一阶段从19791991年,为起步阶段,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不超过50亿美元。v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今,1992年南巡讲话掀起了外商投资的新高潮。虽然1999年和2000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利用外资额有所下降,但总体增长快速趋势明显。实际利用外资额2011年达

13、到历史最高点的1160.11亿美元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经历了从合作经营、合作开发,到合资经营、独资经营不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商对我国经济越有信心的趋势。v 19791983年间,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协议金额占比为47.0%,中外合资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协议金额占比仅为4.8%和5.9%;v 1986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协议金额占比达到48.52%,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协议金额占比降为41.83%;v 19972004年,外商独资企业投资额占比超过50%。v 2007年和2008年,外商独资企业投资额占比分别达到76

14、.6%和78.3%,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投资额占比仅有1.9%和2%。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外商直接投资的价值链环节经历了从加工组装、全面生产制造、研发机构设立不断升级的过程。投资初期,外商更多地想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仅把中国作为加工组装车间;之后,随着我国人力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高技术生产、营销、采购、研发等环节都不断本土化,许多跨国公司都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v 2010年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674.74亿美元)、中国台湾(67.01亿美元)、新加坡

15、(56.57亿美元)、日本(42.42亿美元)、美国(40.52亿美元)、韩国(26.93亿美元)、英国(16.42亿美元)、法国(12.39亿美元)、荷兰(9.52亿美元)和德国(9.33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90.1%。v 2011年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770.11亿美元)、中国台湾(67.27亿美元)、日本(63.48亿美元)、新加坡(63.28亿美元)、美国(29.95亿美元)、韩国(25.51亿美元)、英国(16.1亿美元)、德国(11.36亿美元)、法国(8.02亿美元)和荷兰(7.67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

16、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61%。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v 2008年,第一产业占比约1.3%,第二产业占比约57.6%,第三产业占比约41.1%。第二产业中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到95%,说明我国仍是世界制造基地。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部门分布广泛,几乎各个服务部门都有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部门是房地产业,占到服务业外资金额的48%;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到服务业外资金额的13%。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部门吸引外资很少,占服务业外资金额的比例不到0.15%。以后应鼓励外商投资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v

17、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格局基本稳定,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聚集地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1.3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v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状况)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状况 v我国服务贸易增速较快。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 06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70.5倍。服务出口进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全球20002007年间的出口增长率为11%,进口增长率是10.4%。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图图20-1 2000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趋势图年

18、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趋势图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2)中国服务贸易的差额变动)中国服务贸易的差额变动v我国服务贸易19821991年间一直保持小额顺差,1992年至今(1994年除外)一直是逆差,2009年的逆差高达295亿美元,显示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低下。v虽然服务出口额、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都排在世界第七位,但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都为负数,且服务贸易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最低,仅为0.497,是英国和印度的1/4,不及爱尔兰的1/4,是美国的1/3。 服务出口占本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排在最后一位,不到10%,而英国、爱尔兰、印度这个比值接近4

19、0%。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3)中国服务贸易部门进出口结构及其优、劣势分析)中国服务贸易部门进出口结构及其优、劣势分析 v 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 624.2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6.4%,超过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出现强劲反弹。v 2010年,中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增幅均在20%以上,但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进口。全年服务出口1 702.5亿美元,增幅从2009年的-12.2%转为32.4%;服务进口1 921.7亿美元,增幅由2009年的0.1%提升至215%。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在增长的同时,国际排名不断上升。2005年,中

20、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世界第九位、第七位,2010年分别上升至第四位和第三位。中国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 我国服务贸易优势部门长期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而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知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比重偏低。但近年来有所改变,以下是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些数据:v 运输服务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97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0%,继续成为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v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1 0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8%,贸易差额为逆

21、差90.7亿美元。v 保险服务保险服务进出口额为1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出口17.3亿美元,同比增长8.2%;进口157.5亿美元,同比增长39.3%v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进出口额为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3.8%,其中,出口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6%;进口13.9亿美元,同比增长91.2%;逆差0.6亿美元。v 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5%,较2005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v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

22、比重为21%,比2005年上升 10个百分点。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v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伙伴国(地区)基本保持稳定,集中度较高。2010年,中国香港、欧盟(27国)、美国、日本和东盟继续成为中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实现服务进出口2 209.1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1%。v我国服务贸易地区分布不均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规模偏小。 1 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中国外贸发展与开放经济2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v 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体制是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

23、、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v 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相对应,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v 对外贸易实行国家统一管理;v 对外贸易公司都是国有制企业;v 从事对外经济业务的机构和组织由国家指定;v 国家制订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对外贸易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v 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保护国内幼稚工业、避免国际收支逆差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问题是:行政管理权过分集中在中央政府,经营管得过死,产销脱节,各级地方政府、工业部门和生产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效率越来越低。 v遵循197

24、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我国外贸体制在1979年开始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回顾外贸体制改革历程:v对外贸易主体对外贸易主体的改革沿着“国家地方企业”的模式演进;v对外贸易的调控对外贸易的调控沿着直接管理到利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管理;v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逐步向积极主动地运用关税及非关税政策组合目标演进。2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v外贸体制改革具体可大致分为五大阶段:v第一阶段是19791987年,主要是下放进出口贸易经营权,以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工业部门、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v第二阶段是19881990年,主要是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v

25、第三阶段是19911993年,主要是建立外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 v第四阶段是19942001年,主要是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外贸运行机制。 v第五阶段是加入WTO(2001年)后阶段,主要是履行入世承诺阶段。 2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3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件变化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件变化 v3.1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变化 v1985年至200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1990年达到30%,2000年达到40%,2004年达到60%,2006年和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67%。2008年和2009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

26、依存度有所下降,扩大内需的压力显现。 v3.2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中国的贸易条件变化 v 贸易条件一般分为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两种。 v 我国19812004年价格贸易条件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157.3下降到2004年的98.3,下降了37.5%。其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指数上升幅度大,而出口价格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所致。这期间,进口价格指数从75.2上升到128.0,上升了70.2%;而出口指数除2004年外,都低于1981年。v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走势与发展中国家相似,都是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则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3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

27、件变化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件变化 v我国1981-2004年收入贸易条件逐年上升,2004年是1981年的近16倍。其原因是虽然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但出口数量指数上升,而且数量指数上升的幅度大大超过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幅度。 3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件变化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条件变化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 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国际公认的判断是中国是“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中心”。 v4.1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v 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应只看绝对水平,要看劳动

28、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水平。如果劳动生产率上涨幅度大于工资上涨幅度,则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v 我国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比值20002007年总体在下降(见表20-3),说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没有因为劳动力工资绝对水平的上涨而被削弱。 年份劳动报酬/边际劳动生产率 劳动报酬/平均劳动生产率20000.440.2720010.380.2420020.340.2220030.30.1820040.270.1620050.270.1520060.270.1420070.220.12资料来源:都阳,等.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9(5).注:单位劳动力成

29、本优势的计算为UCLA=劳动力报酬/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率为企业支付的工资、福利和保险三项之和除以企业职工总数。 表20-3 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化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4.2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v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从1986年的1.81%快速提升到2007年的9.12%,成为继德国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国。从贸易额全球排名来看,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进口贸易额也位居全球第二。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

30、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 1)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 v 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与该类产品贸易总额的比率。这个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用公式表示为:TCij=XijMijXij+Mij(1TCij1)v 式中:TCij贸易竞争力指数;v Xiji国j类产品的出口总额;v Miji国j类产品的进口总额。v 如果TCij0,表示该国是j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

31、来说,该国是j种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v 如果TCij0,表示该国j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v 如果TCij=0,则说明该国j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 国农产品的TC指数自1998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到2004年TC指数已是负值,这表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呈下降趋势。v 从主要农产品结构来看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的竞争力较强,粮食、畜产品竞争力较弱,油菜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特别缺乏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以

32、来,大米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小麦的竞争力不太稳定,玉米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食用油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蔬菜、水果的竞争力有所增强,水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2009年我国大宗农产品粮食、油料、棉花、食糖的TC指数均为负值,而且后三种的指数值接近-1,表明其国际竞争力特别弱。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2)中国制造业企业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中国制造业企业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v 中国有国际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RCA0.8)的产品主要是高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随着引进外资和出口扩张的进程,低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

33、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上升。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3.2和2.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上升主要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贡献的。 我国高技术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2000年的0.98上升到2005年的1.64,上升了67.3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更是从2000年的0.73上升到2005年的1.40,增幅高达91.78%;而本土企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反而从2000年的0.25下降到2005年的0.24,略有下降。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3)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贸易国际

34、竞争力 v (1)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v 由表20-4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小于0.8,这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19972006年10年间变化幅度不大,平均值为0.54。v 1997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CA指数呈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0.26上升到2006年-0.17,但数值一直小于零。因而,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服务贸易不具有竞争优势。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受服务业进口的影响比较小,主要受服务贸易出口情况的影响。v 19972006年,我国NRCA指数在-0.04和-0.02之间波动,说明我国服务贸

35、易处于比较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弱的竞争力。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R C A 指数0.620.580.60.570.570.540.490.490.470.47CA指数-0.26-0.25-0.23-0.19-0.17-0.17-0.14-0.13-0.15-0.17NRCA指数-0.04-0.04-0.04-0.03-0.03-0.03-0.02-0.02-0.02-0.03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WTO数据统计、中国统计摘要2007等相关数据计算。表20

36、-4 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2)服务贸易分部门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分部门竞争力指数 v从表20-5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4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而同期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的TC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为0.12,具有竞争力。

37、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v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5年来才有所改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v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贸易竞争力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0年间的TC指数平均值是-0.88,反映该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很大。 4

38、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表20-5 服务贸易分部门竞争力指数 年份行业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总体-0.07-0.05-0.09-0.08-0.08-0.08-0.08-0.07-0.05-0.05运输-0.54-0.57-0.53-0.48-0.42-0.41-0.4-0.34-0.29-0.24旅游0.20.160.130.110.120.140.070.150.150.17通讯服务-0.030.60.510.7-0.170.080.2-0.03-0.1-0.02建筑服务-0.34-0.31-0

39、.22-0.25-0.010.130.040.050.230.15保险服务-0.71-0.64-0.810.92-0.85-0.88-0.87-0.88-0.85-0.88金融服务-0.85-0.72-0.2-0.110.12-0.28-0.21-0.2-0.04-0.72计算机和信息服务-0.47-0.430.090.150.14-0.30.030.130.060.26专用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0.82-0.74-0.86-0.88-0.89-0.92-0.94-0.9-0.94-0.94咨询-0.15-0.19-0.3-0.29-0.26-0.34-0.22-0.2-0.07-0.03广告、

40、宣传-0.01-0.11-0.0040.050.04-0.030.030.10.20.2电影、音像-0.63-0.44-0.67-0.34-0.21-0.53-0.35-0.62-0.06-0.08其他商业服务0.190.070.020.070.120.280.40.310.280.27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4.3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力 v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v 如图20-2所示,从1990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1990年的9亿美元,达到了2009年的565.3亿美元。

41、2002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4.4%。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图图20-2 1990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v 从2002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002年的299亿美元,达到了2009年的2 457.5亿美元 。图图20-3 2002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v 从投资目的地投资目的地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进一步拓展:2006年,我国对拉丁美洲

42、直接投资7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六成,对亚洲地区投资39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30.1,其次是欧洲地区和非洲地区,分别为6.2亿美元和3.68亿美元,占4.8和2.8。 v 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去向依次为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和欧洲。其中,对美洲和亚洲地区的投资约占34,对大洋洲、非洲和欧洲地区的投资各占约一成。v 2008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去向依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及欧洲。其中,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占77,对拉丁美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和欧洲地区的投资分别占10、5、4、3及1。金融部门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我国香港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

43、。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 从投资的行业分布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从一般出口贸易、餐饮和简单加工扩大到营销网络、航运物流、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在采矿、商务服务和制造行业的直接投资较为集中,对这些行业的投资额占全部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比例2006年分别为59%、24%和6%,2007年分别为46、8%、18%,2008年分别为16%、60%、5%。v 从投资方式投资方式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收购兼并方式开展对外投资,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比

44、例2006年为37%,2007年为33%,2008年为50%。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境外收购和设立分行为主,2008年占我国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的60。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 v 为了反映一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在世界中的相对地位,UNCTAD开发了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OND)。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用一国对外投资流量占世界对外直接流量的份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份额的比率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FDIOND=某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全球流量该国(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国内

45、生产总值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OND可在控制了来源国经济规模之后,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世界直接投资市场上的真实地位。OND的大小受经济规模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v如果某国(或地区)的OND为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某国(或地区)的OND大于或小于1,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的绩效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般地,OND越大,则一国(或地区)对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利用越充分。v当然,OND还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如来源国经济规模、经济政治政策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在其他条件相

46、同的情况下,一国(或地区)经济规模越大、国内管制程度越高、对外直接投资历史越短,则其OND越小。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v UNCTAD的计算结果表明,20012003年间,OND高的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为发达国家,中国排在第58位,OND为0.15。2005年,中国OND为0.313,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平均OND为0.706,发达国家平均OND为1.06。v 由此可见,中国对外投资绩效指数在全球排名比较靠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较低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表明中国跨国公司缺乏所有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效益较差。这与中国企业处于全球分

47、工产业价值链低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创新力、品牌和管理经验,国际竞争力不强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 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名词术语名词术语v加工贸易v价值链v服务贸易竞争力v对外贸易体制v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v帕氏公式v国际竞争力 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v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什么特点?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贸易小国走向贸易大国的?v2.中国应如何从一个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v3.我国外国直接投资发展有什么特点?v4.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什么特点?v5.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v6.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如何?v7.如何评价我国的贸易条件?v8.如何评价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v9.近年来,人民币升值,中国劳动力工资上涨压力很大。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否不复存在?“中国制造”的隐忧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