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ppt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67583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26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件.pptx(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期心理委员培训之第四期心理委员培训之当个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创伤(如丧亲、离婚、交通事故、目击暴力事件、失业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v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v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v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v重大失落事件: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威胁生命的不能预期无能感一切都在控制中可预测的公正和公平的有意义的不脆弱的求生反应脆弱惊吓不停地说侵入性的画面、声音和气味恶梦失眠问题反复出现的念头注意力集中问题惊跳反应高度警觉不信任焦虑激惹愤怒自责脆弱头痛疲惫肌肉紧张情绪错乱感觉被疏远情感淡漠抑郁失记侵入性回避恢复图1 心理危机时的失衡状态没

2、有痛感没有感觉适应行为清晰的意识躯体强壮的灵活的v创伤本身的严重程度自然情境:战争、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事件生活应激事件v个体的易感性当事人当时的年龄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v冲击期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v防御期否认、物质滥用、攻击、退行等v解决期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v成长期v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v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v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v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v初级受害者初级受害者亲历了创伤事件的个体(如性袭击的受害者)v次级受害者次级受害者目击创伤事件或创伤事件中的帮助者(如警察、急救人员、救火队员)v三级受害者三

3、级受害者遭受创伤事件非直接影响的个体(如受害者的家庭成员)v不需要、也不必期待个人很快的从创伤中走出。v悲伤常被标示成病态、不健康、打击士气,这是错误的观念。v有些创伤也许终生都不会完全过去,当事人更需要帮助去与创伤事实相处。v可以控制对创伤事件的反应v感觉到该创伤事件是可以接受的v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v自尊的恢复(感觉自己有价值)v人际关系的修复v发现了该事件对生活的意义v能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伴随适当的情绪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v即刻v1或2天以后v1或2周以后v1或2月以后象一个关爱

4、的母亲v给予简单的心贴心的关怀用简单的语言如果允许:触碰提供实际的帮助提供食物和饮料善意的、安全的“我在这儿帮你”最好有明显的制服、牌子等v帮助应付警察、媒体、学校机构等手续v讲述经历,但不要强迫(如果他/她愿意说,你就听)v情感支持(拥抱、发短信、说“我在这里陪伴你”)v对即将出现的睡眠障碍和侵入有所准备象一个老师v组织小组会谈保持房间的安静,不被打扰,足够的时间v一起进行叙事性的工作帮助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支持帮助解决内疚和怀疑v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发生事件的一部分:相互帮助v在听完每个人的回忆后进行心理教育,告诉受害者对来自环境的反应有所准备(埋怨受害者、愚蠢的玩笑)

5、v解释症状反应的原因v解释症状的功能和生存价值象一个治疗师v叙事v检查创伤后的症状(休息、饮食、日常生活情况)v特别的“痛点”v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v讨论来自周围环境的反应象一个牧师v叙事v创伤后症状的检查v检查个体的“痛点”v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v讨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v找到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v准备周年反应(一年以后同一天又回到原来的状态)v大事化小(“这没什么在不了的”)v埋怨受害者(“你当时就不应该穿那样的裙子”)v愚蠢的玩笑v寻求刺激者(特别好奇,想知道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v不公正的猜疑v忘记,不再关注v保护和提供吃住v给予认同和肯定(告诉他做得非常好)v激活支持系统(所有能利用的资源:

6、父母、朋友、同学等)v有关创伤和创伤反应的心理教育v给予持续的关注(头两天每天给他打电话,然后是隔几天后打,然后是1-2个月以后打)1.开展叙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脱敏的过程)2.提供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拍手操;保险箱)3.与他人进行比较(与更糟的情况相比较)4.建立恐惧的边界(找到不会产生恐惧的地方)5.聚集于自己的控制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6.充分认识其自身的资源7.寻求社会支持(创伤病人恢复的最有利条件)8.发现该事件对自己生命的意义9.分散注意力的技术(找到一些喜欢做的事情)10.躯体锻炼(有氧运动)11.体验大自然(旅行)12.有用的放松技术(肌肉放松、深呼吸、想象放松)

7、自杀干预v自杀无法预知。v询问自杀意念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真正想自杀的人是不会告诉任何人的。v那些自伤的人只是在寻求注意,并不存在自杀的危险。v失业和贫穷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此无能为力。v减少自杀的危险v驱散情感痛苦v处理当前问题v保证安全v提供即刻的支持v确认并采用应对机制v在访谈时允许情感释放v改善无望感v强化希望与信心(寻找正性资源:过去美好的回忆、友好的朋友或亲人)v支持自尊来自他人的肯定、曾取得的优异成就v拿走致死性工具v确定合适的支持系统校内的亲密朋友、同班同学、同寝室同学v联系家庭、朋友和其他专业人员v帮助解决当事人面临的问题1.接纳个案的感受,避免责备怪罪。2.多同理个

8、案的心情。3.多了解,降低其孤立感。4.诚恳而直接的问问题。5.鼓励个案选择有希望的机会。6.支持正向、建设性的活动。1.不要恐慌2.不要低估情况3.不要单独一人应对4.不要过多怀疑耽误时机5.不要大众媒体过度宣传报导6.不让有自杀倾向者孤单独处1.倾听、了解、陪伴度过危机时刻2.移开可能致命的器材3.求援、联络亲友3.电话110 请求急救4.接纳与关怀5.提供就业机会或培训信息6.参加青少年支持团体、成长团体7.利用同学及同伴的力量继续追踪辅导1.不管情况如何,我绝不自杀或杀人2.为了自助助人,我要学习危机处理方法3.我要过着健康、平安、快乐的生活 签约人:(自己的姓名) 见证人:俞林鑫 签

9、约日期:二八年十月十二日1.你有困难请下楼来告诉我如何帮助你。 2.亲人朋友如何联络?能告诉我吗? 3.让我们一起走下楼梯,研究解决方法。4.你若这样死了,事情可能不明不白。5.请说出来,让我知道如何帮助你。6.我会尽力帮助你。我会跟你一起面对。7.继续关怀,并请相关单位共同协助。 一个青年人危坐高楼栏杆,扬言要自杀,说:“学习及生活非常难过困苦,我要跳下去” 假如你是第一位发现及到达现场的人,你会如何响应及处理?v迅速通知 110或 119 v迅速通知二级学院辅导员及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v说明企图自杀事件地点v请紧急处理v评估自杀企图者的情绪 v评估及处理在场其它人的反应v

10、最重要是自杀企图者的安全 v安慰及关怀自杀企图者,让他安静v鼓励他讲出心理感受(通过叙述使得情绪缓解)v把握时间,等候支持 v联合资源协助v勿说出刺激当事人情绪的话语,如“你去死好呀” 或“你这样做也解决不了问题”v可说:“请先深呼吸,吐出压力。请说说你需要的是那些?我们如何协助你?”v留意肇事者的反应:眼神、表情、呼吸、精神状态、说话清晰度等。 v语气肯定的请求当事人离开高楼栏杆。v请当事人可信任者去带领下楼。 v由可信任的同事亲友陪伴,不可一个人孤单 v安排入医院作精神健康状态或身体检查评估v了解自杀原因,多次讨论提供可应用的支持 v安慰及让自杀企图者亲友冷静v配合跟进自杀企图者的情况,了

11、解事件的影响v可询问为何以自杀去解决困扰 v协助再次面对自杀企图者重返学校v介绍有这样的障碍:介绍有这样的障碍:PT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我的症状有个说法、有个名称”,“还有人和我一样”v使症状使症状“正常化正常化”“PTSD是对非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躯体症状是身体面对危险伤害的自动保护(“身体的智慧”)v有关症状的知识有关症状的知识解释闪回、麻木、回避、惊恐发作等症状,并注意体察症状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加重。正性生活事件的记忆成功的经历获得这些成功所具备的能力正性关系的记忆早期的支持性关系现在的支持性关系业余爱好、娱乐等活动唱歌、音乐、散步等想象的资源神话人物;传说故事;英雄/

12、偶像;电影人物;哲学/诗歌1.对此时此地的部分或完全的分离2.对创伤性事件部分或完全的再体验3.将创伤事件知觉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而不是侵入性记忆4.行为或感受好象创伤的事件正在发生5.在情绪上非常烦忧的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出现的一组有特征性和持续存在的症状群, 并且导致一定社会功能的丧失 1、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如:(1) 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觉(又称闪回)。(2) 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 2、对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 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如:(1) 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2) 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3) 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4) 明显地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5) 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6) 情感范围有所限制(例如, 不能表示爱恋) 。3、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表现为:(1) 难以入睡, 或睡得不深;(2) 激惹或易发怒;(3) 难以集中注意。 集中营50-65%性袭击、性虐待50-55%交通事故3-11%火灾等自然事故5%事故暴力等的目击者2-7%表1 不同生活事件的PTSD发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