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周军杰.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2616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周军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周军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周军杰.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8卷第2期2016年2月管理评论Management ReviewV0128,No2Feb2016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周军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郑州450046)摘要: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在虚拟社区分享信息及知识,但以往研究多针对年轻人及企业员工,相关结论无法很好解释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文章分析了环境及认知两方面的因素,将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为作为环境因素,自我效能及期望收益作为认知因素,分析了它们对退休人员知识贡献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且自我效能及期望收益作为认知因素,

2、还会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起到双向的调节作用。文章扩展了在线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发现了自我效能的负向替代效应及期望收益的正向补充效应,对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及鼓励退休人员积极老龄化有一定的实践启示。关键词:知识贡献;虚拟社区;老年人;退休人员;积极老龄化引 言随着互联网及社交网络的流行,虚拟社区成为互联网上最普遍的应用之一。虚拟社区为用户提供了在线交流及协作的平台,使得人们可以分享共同的爱好,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交换信息与知识,从事在线交易等01-31。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虚拟社区成功跨越了地理位置及时间的限制,成为了知识分享的重要平台,开始被个体及企业广泛的用于在线学习、新产品开发及售后服务等”引。伴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开始向老龄化方向发展。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我国50岁以上网民群体比例为107,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越来越多的年长者群体(senior citi-zen,一般指50岁以上的群体)开始使用互联网,并开始活跃在各类在线虚拟社区内,成为了我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一67I。与年轻人一样,在虚拟社区内,年长者群体也在积极的参与各类活动,如,信息与知识分享等,开始受到学者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8,9I。与年轻人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长者群体表现出来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1 011。基于年轻人或企业员工数据的研究结论已经无法很好的解释虚拟社区年

4、长者群体的知识分享行为,需要重新进行理论的探索与构建。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最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亿,而劳动力总量却在2011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未富先老”和“人口红利提前结束”等问题频现于媒体H 2。老年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尤其是那些刚刚退休的低龄老年人,很多人依然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因此,利用虚拟社区支持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对于开发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缓解我国的“用工荒”及促进退休人员的积极老龄化将会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退休人员。基于团队前期的研究基础913j,本文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5、:有哪些环境及认知因素会影响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分析了环境及个人认知两个层面的因素,将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为作为环境因素,自我效能及期望收益作为认知因素,构建了相应的假设模型,通过回收的127份有效问卷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收稿日期:201404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501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273265)。作者简介:周军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万方数据第2期 周军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文献回顾与假设发展1、

6、理论基础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主要用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其核心是三元互惠决定论(triadicreciprocal determinism),即认为个体的特定行为是由外部环境、个体的内在认知和行为等三种要素交互决定的n 4|。这种三元交互作用使得三种要素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个体行为,且不同因素之间还会相互作用,再次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SCT理论对本研究的另外一项支持是提供了两个核心构念:自我效能、期望收益。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从事特定行为所需能力的评价,期望收益是个体对特定行为潜在收益的评估o 14,二者分别描述了从事特定行为所需的能力及动机,可以有效

7、的解释个体的行为。2、退休人员及其特点描述老龄化(aging)是一个持续且非常复杂的过程,老年人的特征更多的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5I。生理特征方面,本文用实际年龄表示;心理特征方面,选择了“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组织、实施特定行为并达到一定绩效所需能力的判断,它决定着个体面对困难或是障碍时,努力的程度及坚持的时间4|。对年长者来说,当他们对自己行为或认知能力信心不足时,他们会选择不去实施这些行为1 6。因此,自我效能可以很好的反映退休人员认知能力下降的特点,解释他们贡献知识时所表现出的自信心不足。尽管不同职业可能存在着一些差别,但目前国内的法定退休年龄标准为“男60岁,女55岁”

8、。本文出现的“退休人员”主要是指那些正常工作并退休的群体,尤其是那些50多岁或是60岁之后退休的群体,因为特定原因不再工作的年轻人则不包含在内。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年龄划分与老年人的年龄界定标准“60岁”有很大交集。3、研究假设(1)环境因素的影响虚拟社区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起来的虚拟世界,用户彼此之间主要在虚拟社区内进行互动。SCT理论认为,其他用户的行为构成了特定目标个体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会影响到他(她)的行为4I。因此,本文将不同用户之间在虚拟社区内开展的交流、联系、沟通和互动等相互影响的过程定义为用户参与,它包括信息或是新闻分享,Q&A,FAQs,最佳实践,讨论和聊天等活动7【。对

9、特定的目标个体(如,退休人员),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为会影响到其在同一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以往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如,用户参与对于个体在Wiki社区内的知识分享意愿有着正向影响8;。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关注自身周围的环境,更容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会促进他们对特定技术的使用9驯。将上述发现拓展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知识贡献的情形下,这里提出以下假设:H1:对于目标退休人员来说,社区内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为作为环境会对其知识贡献行为产生正向影响。(2)认知因素的影响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组织、实施特定行为并达到一定绩效所需能力的判断,它决定着个体在此过程中努力的程度4|。自我效能决定个体面对困

10、难或是障碍时,会付出多大的努力或是坚持多长的时间,对个体的知识贡献行为有着正向的影响忙1。对老年人来说,当他们对自己行为或认知能力信心不足时,会选择不去实施这些行为。1 6I。退休人员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如果他们对自我能力的信心不足,知识贡献对他们来说就会成为一种挑战旧2|。故自我效能对于退休人员在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非常重要。基于以上信息,本文假设:H2a:自我效能对退休人员在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有着正向影响。此外,以往的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存在着负向的调节作用。如,一项关于护士感知到的平等信念和信息支持的研究显示:即便是得到了同样程度的信息支持,自我效能不同的护士对自身是否被公平对待的感觉也

11、是不一样的;低自我效能的护士对于信息支持的程度很敏感,觉得自己不被公平对待;而高自我效能的护士会觉得自己被公平对待了,即使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较少的信息支持心3【,这表明自我效能会负向调节信息支持与万方数据管理评论 第28卷公平对待信念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在上述研究中,对于员工(护士)来说,组织的信息支持是组织环境的一部分,故自我效能对环境的影响有着负向的调节作用。在实地访谈中,我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我们曾经访谈过某退休社区内的两位老年人,得到了以下信息:“其他人的讨论太肤浅了,说不到点子上。我一般不参与他们的讨论,要不就会让人觉得我跟他们是一样的。”退休人员A“我最近刚开始学习图片

12、处理技术,社区内其他用户的讨论挺好的,对我帮助很大。我很喜欢去社区内问问题或是参与他们的讨论。”退休人员B对于同样的事情,两位受访人员的回答截然相反,这与他们自身能力等情况有关:前者代表着一类能力和自我效能较高的人员,他们觉得自己水平相对较高,不愿意参与其他用户的讨论;后者代表着一类能力和自我效能较低的人员,他们觉得自己的水平不足,其他用户的讨论能给自己很大的帮助,从而愿意参与其中。因此,个体的自我效能会对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为与该个体的知识贡献之间的关系产生负向的影响(即自我效能会影响到H2a中假设的关系)。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b:对于目标退休人员来说,自我效能会弱化其他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

13、对H2a中的假设关系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期望收益是个体对特定行为潜在收益的判断,是个体从事该项行为的动机和激励4|。以往研究发现企业员工或是年轻人的知识分享行为受到其期望收益的正向影响心1|。退休人员或是老年人的虚拟社区使用也受到其期望收益的影响,如,他们通常将虚拟社区作为沟通媒介,信息源,任务导向的工具和休闲活动等阻9。,期望从社区内其他用户处得到社会支持等旧4|。正是这些潜在的收益,激励他们去参与虚拟社区的活动。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a:期望收益对于退休人员在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有着正向影响。除了正向影响外,期望收益对于环境因素与知识贡献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着潜在的调节作用。如,作为

14、个体所处环境的描述,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会正向影响到其信息搜寻行为,但拥有同样网络位置优势的个体通常会表现出来不同程度的知识贡献水平。究其原因,那些期望收益高的个体,他们更愿意利用自身的网络位置优势去寻找或是贡献知识;那些期望收益低的个体,他们对自身的网络位置优势并不在意旧j,故期望收益会增强环境的影响。将上述结论扩展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知识贡献的情景中,我们认为上述效应同样存在,并提出以下假设:H3b:对于目标退休人员来说,期望收益会强化其他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对H3a中的假设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此外,年龄、性别、社龄(自个体在注册时点起开始计算,而非实际使用时长)及教育程度等也可能会影响到

15、虚拟社区内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这里作为控制变量。基于SCT理论及上述假设,建立图1所示的假设模型。控制变量认知因素 年龄性别“虱教育程度 睡H2bf乃磊谳H1 Jr尹a 一U铀跫 图1假设与模型研究设计1、构念定义研究所用到的量表及题项均来自以往文献,并根据研究情景做了必要的修改。考虑到原始题项多是英文而问卷调查基于中文进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量表质量。首先,邀请四位具有较好双语能力的博士万方数据第2期 周军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 87进行了双向互译,邀请两位具有丰富量表开发经验的专家对量表的内容效度进行了检验及修正。其次,邀请五位使用同一虚拟社区的退休人

16、员填写了问卷,确保他们理解每个问题;在此过程中,允许他们随时提问,并根据他们问题的情况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问卷基于7点李克特量表,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2、数据收集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在4个面向老年人及退休人员的百度贴吧内(2012年12月一2013年1月)。为了提高贴吧成员的参与度及问卷的回收率,我们通过私信的方式与贴吧内的“吧主”进行了联系,通过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及很多帮助;尤其是通过吧主的“全吧置顶”及吧主在好友圈的积极宣传,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响应,使得问卷能够顺利进行。为了确保抽样的合理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问卷通过置顶的

17、方式在社区内发布,确保每个会员都有机会访问到该链接。其次,每个IP地址只能填写一次问卷。回答问卷完全出于自愿,整个过程并未提供物质激励。最后,通过问题“退休前您从事什么职业”对被试再次进行了筛选,确保他们真的是已经退休的人员。通过以上措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到14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7份。样本的人口特征见表1。表1样本的人口特征3、共同方法偏差及回复偏差检验由于所有的自变量及因变量都是基于自我报告,故可能存在着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不过,有研究显示交互效应不受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2 6|,这对于本文所要检验的调节效应是一个正向支持。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

18、减少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首先,设置了两个反向问题旧7I。其次,将7个自变量(含控制变量)都放入到模型中,得到了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其中第一个仅解释了变异的1778,说明不存在很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回复偏差通过两个途径检验:(1)回复者男性比例为614,接近2012年底CNNIC关于国内网民性别比例的数据(男性558);(2)通过单因子T检验,分别比较了前20样本和后20样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发现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样本不存在显著的回复偏差。此外,从表l可以看出,受访用户学历以高中、大专及本科为主,尤其是后两者,比例达到了599,这个学历层次可能与我们关于“退休员工学历可能不高”的直观判断存

19、在着偏差。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上述比例。一方面,上网分享知识或信息对相当一部分年长者网络用户来说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由于逆向选择因素的存在,能顺利上网分享并参与问卷调查的,恰恰是一部分受过一定教育的老年人或退休人员,故数据不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样本可能只代表了学历相对较高的群体,无法反映学历较低群体的情况,故所得到的结论只适合于这一部分群体。不过,根据我们团队前期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存在着层次性3|,有些老年人或退休人员尚处于学习计算机或网络的阶段,有些老年人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网络1,故开发老年人或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需要分阶段、分对象的进行,如,鼓励学历相对较高的群体在线贡

20、献知识等。因此,尽管样本对象可能只反映了年长者网民中学历较高的群体,但是与本文的研究主题一致。4、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量表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结果见表2与表3。万方数据管理评论 第28卷表2因子载荷注:MP、OE、SE及KC分别代表其他用户的参与、期望收益、自我效能及知识贡献。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构念题项的因子得分都超过了06,大于最小建议值05m 3;构念的Cronbachs d系数介于0904与0933之间,大于最小建议值06;构念的平均变异萃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介于0698与0773之间,大于建议值05;组合信度系数也介于0901与093

21、2之间,说明构念的聚合效度较好2 9I。表3协方差矩阵区分效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检验:1)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题项在自己对应构念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其在其他构念上的得分,说明构念之间的区分较好;2)从表3可以看出,主对角线上的值(AVE的平方根)大于各自对应的非主对角线上的值(不同构念间的相关系数),说明构念的区分效度较好。5、模型检验与分析模型相关假设通过逐次回归来检验。考虑到部分构念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共线性(如SE与KC之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73),我们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对构念进行了中心化处理。使用中心化后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发现所有构念间的VIF值介于1042与8837之间,小于临界值10”圳,

22、说明已经不存在很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此外,为了完整性,在回归中还补充了期望收益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交互及三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尽管它们未作为假设关系出现。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4。(1)控制效应与直接效应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3最优;各个模型中,控制变量均不显著,说明虚拟社区内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主要受控制变量之外因素的影响;此外,所有的直接效应假设(H1,H2a及H3a)都得到了支持。根据SCT理论,其他个体的行为构成了特定目标个体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到该个体的行为。因此,对于虚拟社区内退休人员来说,作为目标个体,他们的知识贡献行为会受到其他会员的参与行为的影响(H1,卢=0311,r值=万方数据第2期

23、 周军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 89注:显著水平:ns不显著;9p01;p005;”pO01;p0001;括号内的值为标准误差。3574),如,新闻或信息的分享,Q&A,FAQs,甚至是直接的知识贡献等。除了环境因素(虚拟社区内其他会员的参与行为)外,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还受到其自身自我效能、期望收益的影响。如表1所示,低学历(超过50都是大专及以下)是现阶段我国退休人员的一个特征,正如在实际生活中一样,这部分群体在面对新技术或是利用新技术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如,在虚拟社区贡献知识),表现出来了不自信等特征,故自我效能是影响到他们参与知识贡献的因素之一(H2a,口

24、=0501,T值=5591)。此外,由于空巢及退休后失去正式组织依附等原因,退休人员很渴望通过虚拟社区的交往来满足自身社交等的需求,故对参与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有着一定的期望(H3a,口=0233,T值=2971),如,结识新朋友,被其他用户认同等。控制变量之所以不显著,是因为: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他们有着相似的年龄及经历,属于近似的同质被试(年龄的差异可能会在年轻人与退休人员进行对比研究时表现出来);尽管教育程度上差别较大,但绝大多数都只接受过本科及以下的教育,且面对新技术的应用时,他们往往表现得很一致,即觉得自己不是技术时代的“原著民”;性别和社龄也不存在很显著的差异,说明知识贡献行为与

25、用户性别及在社区内时间的长短关系不显著。(2)调节效应表4逐次回归的结果支持了模型中所提出的调节作用。自我效能的负向调节作用得到了验证(H2b,卢=一0333,T值=一1989,见图2)。对于这种负向的调节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首先,“劣币驱逐良币”。Ridings等认为,虚拟社区内信息内容的质量对社区内用户的交流活动有着影响;如果社区内充斥着低质量的知识分享活动,将会使得社区氛围一团糟,不利于用户的维护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口1|。对于拥有较高水平自我效能的退休人员来说,在一个充斥着低水平互动的社区内,参与讨论反倒有可能将自己与那些低水平者划为一类,故会选择不参与知识贡献。本文借用经

26、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来解释退休人员的上述行为。其次,提问是知识贡献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一个退休人员的自我效能较低,其他用户在社区内的参与行为对他来说将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问、等待其他会员的回答、针对答案与他们互动,类似于上述的讨论过程将会使得特定问题的背景、答案及其适用情况、具体的解决过程等生动的展现出来。故一个好的提问及讨论过程对于社区来说其实是知识创造的过程,即低自我效能反倒可能会激发起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万方数据管理评论 第28卷为,对知识贡献产生影响;此时,该个体的提问也是在进行某种形式的知识贡献。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自我效能在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中还会减弱环境的影响。由于自

27、我效能本身对知识贡献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我们将上述负向的减弱效应称为“替代效应”。期望收益的正向调节作用也得到了验证(H3b,口=0297,T值=2640,见图3)。对于处于同样社区环境内的用户,如果一位退休人员很期望通过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获取一定的收益,那他(她)会很关注其他用户的行为,关注其他用户的行为中有哪些机会可以利用,那么其他用户的参与行为对该目标退休人员的影响就较强;而如果一位退休人员不是很期望通过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获取一定的收益,那么其他用户的行为对他来说不是很重要,他们不会关注社区内其他行为的沟通、联系、交流或是互动等参与行为,这些行为对他自身的知识贡献影响相应

28、也就较小。由于期望收益本身对知识贡献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我们将上述正向的强化效应称为“补充效应”。其他退休人员的参与行为_低自我效能o叫高自我效能图2自我效能的替代作用其他退休人员的参与行为凸司低期望收益6_也高期望收益图3期望收益的补充作用此外,我们还检验了自我效能与期望收益之间的交互作用,其对知识贡献的影响并不显著(卢=一0160,T值=一1576)。而自我效能与期望收益的综合作用对于其他会员的参与行为与该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有着负向的影响(口=一0325,T值=一1898),在一定程度上存在(Po1)。结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对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他用户的

29、参与行为作为环境因素,自我效能和期望收益作为认知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行为;自我效能还具有负向的替代效应,会减弱环境因素对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期望收益还具有正向的补充效应,会增强环境因素对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1、理论意义首先,本文聚焦于退休人员的在线行为,扩展了在线知识管理研究的对象。退休人员在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年轻人或是企业员工展开,缺少合适的理论进行解释21I。本文构建了关于退休人员知识贡献的理论模型,从环境和个体认知两个层面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数据进行了检验。这些工作丰富了在线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是对虚拟社区退休人员

30、知识贡献理论构建的有益探索。其次,深化了以往研究中关于自我效能和期望收益作用的结论。环境因素与认知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之前的文献中也有提及25,本文对自我效能及期望收益调节作用的检验是以往研究的延续。但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在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情况下,如果将在虚拟社区的提问也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识贡献,自我效能可能会对环境的作用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这是以往信息系统领域研究未提及的,是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丰富。不过,这种负向的替代作用仅适用于老年人,还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讨。2、实践启示首先,劳动力短缺和养老负担重是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关注退休人员虚拟社区内

31、的知识万方数据第2期 周军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 91贡献,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也能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因此,对那些有意通过虚拟社区开发人力资源的组织来说,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既要重视环境的作用,营造活跃的社区氛围,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同时要努力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得他们能克服自我效能低的问题,积极分享知识。此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支持,鼓励退休人员贡献知识。其次,为虚拟社区的会员管理提供思路。研究发现了当虚拟社区内充斥着低水平的讨论时,自我效能可能存在着负向的调节作用,将高素质的用户排除出社区活动,不利于社区

32、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提示虚拟社区的管理者要合理引导社区的氛围,努力提升分享知识的质量,防止高自我效能的用户可能会不屑于参与虚拟社区内低水平的讨论,造成社区优质用户的流失。期望收益的正向补充效应提示社区管理者,要不断提升社区的质量,如,知识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让退休人员觉得参与社区活动会有好的收获,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此外,自我效能的负向调节作用还提示虚拟社区设计者,可以设计一种知识自动分类系统,将社区已经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库。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的提问或是解答,尤其是一些关于基础性或入门级知识的讨论,鼓励高水平的讨论,提升社区的档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3、不足及未来研究本文也存

33、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样本数量较少是本文的一个问题。关于老年人或退休人员新媒体使用的定量研究较少,部分原因由数据收集困难造成的。这是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也是此类研究的意义所在,即促进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虚拟社区的使用上来,让他们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其次,结论的局限性。正如文中所讨论的,60的受访者都具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只能代表目前我国退休群体的一小部分,所得出的结论局限于上网群体中学历相对较高的部分,如,高中以上的群体。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覆盖更多的群体,对比不同学历层次群体间的差异,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三,我们在研究中并未考虑社区类型及特征的影响,如,百度贴吧与Discuz系列的

34、社区在界面及操作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在线环境有不同的特征,社区内用户之间的互动系统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潜在的差别有多大?它们对老年人(退休人员)的使用行为(如,贡献行为)有哪些影响?本文并未给出答案,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但上述问题确实很有趣,对于面向于老年人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及社区管理机制很有帮助,也是我们团队其他研究项目正在关注的问题,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给予关注。最后,收集关于年轻人与退休人员(或老年人)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研究将有助于发现不同群体之间行为的异同,形成理论上的成果及现实中有意义的实践指导,值得学者们给予关注。参考文献:1Porter CE,Devaraj S

35、,Sun DA Test of Two Models of Value Creation in Virtu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3,30(1):261-2922李游,闪四清,李红,等面向突发事件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11):87963 金晓玲,汤振亚,周中允,等用户为什么在问答社区中持续贡献知识?:积分等级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3,25(12):138-1464Bayus BLCrowdsourcing New Product Ideas over Time:

36、An Analysis of the Dell IdeaStorm CommunityJManagement Science,2013,59(1):2262445Kim H,Chan HC,Kankanhalli AWhat Motivates People to Purchase Digital Items on Virtual Community Websites?The Desire for Online Self-Presentation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2,23(4):123212456刘勃勃,左美云,刘满成基于期望确认理论的老年人互联

37、网应用持续使用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2,24(5):891017Michael DC,Nettesheim C,Zhou YChinas Distal Generations 30:The Online EmpireR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128Ryu MH,Kim S,Lee E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Online Eldedy UserS Participation in Video UCC ServicesJComputem in Human Behavior,2009,25(3):6196329周军杰虚拟

38、社区内不同群体的知识贡献行为:一项对比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2):556610Bal PM,Lange AH,Jansen PG,et a1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Reactions to PsychologicalContract BreachJApplied Psychology,2013,62(1):15718111Kl-umm S,Grube A,Hertel GNo Time for Compromises:Age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Nee

39、dsSupply Fit and万方数据管理评论 第28卷1213141516171819加21挖乃拱2526刀28293031Job Satisfa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3,22(5):547562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左美云,刘勃勃,刘方老年人信息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管理评论,2009,21(10):7077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

40、itive Theory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86Choi NG,Dinitto DM,Kim JDiscrepancy Between Chronological Age and Felt Age:Age Group Difference in Objective andSubjective Health as CorrelatesJ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14,26(3):458473Rand D,Miller WC,Yiu J,et a1Interventions for Addressing Low Bala

41、nce Bonfidence i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ge and Ageing,2011,40(3):297-306周军杰,左美云线上线下互动、群体分化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6):185192Wang WT,Wei MZHKnowledge Sharing in Wiki Communities:An Empirical Study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1,35(5):799820Nimrod GSeniorsOnli

42、ne Communities: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JThe Gerontologist,2010,50(3):382392Godfrey M,Johnson ODigital Circles of Support:Meet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Older Peopl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3):633642Hsu MH,Ju TL,Yen CH,et a1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Virtual Communities:The Re

43、lationship Between Trust,Self-efficacy,and Outcome Expect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7,65(2):153169Bennett JOnline Communities and the Activation,Moti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ersons Aged 60 and OlderRProject of“TAO(Third Age Online)”,2011Vanyperen NWInformational Suppo

44、rt,Equity and Burnout: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8,71(1):2933谢芳文,周军杰,左美云虚拟社区内外互动对老年人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4(4):2433Reinhoh M,Pedersen T,Foss NJWhy a Central Network Position Isnt Enough: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Ability forKnowle

45、dge Sharing in Employee Net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6):12771297Siemsen E,Roth A,Oliveira PCommon Method Bias in Regression Models with Linear,Quadratic,and Interaction Effect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0,13(3):456476Myers MDQualitative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M

46、Oxford:Sage,2013Hair JF,Black WC,Babin BJ,et a1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Nunnally JCPsychometric Theory 3EMNew York: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2010Kleinbaum D,Kupper L,Nizam A,et a1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uhivariable MethodsMBoston:CengageLearning,

47、2013Ridings C,Wasko MMLOnline Discussion Group Sustainability:Investigat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Structural Dynamics andSocial Dynamics over TimeJJoum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1(2):95121RetireesKnowledge Contribution in Virtual Communities:A Research from Social Cognitive

48、Theory PerspectiveZhou Junjie(School of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450046)Abstract:Retirees are increasingly engaging 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ctivities in virtual communities,but prior studiesmainly focus onyoung people or employeesIt isnt appropriate to explain retirees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using the data based onyoung people or employees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