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生发——基于社会主义学说内部的探析-张全胜.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396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生发——基于社会主义学说内部的探析-张全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生发——基于社会主义学说内部的探析-张全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生发——基于社会主义学说内部的探析-张全胜.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祛年篙黼黜刮霪牢稚协 2016年5月10日出版l5I l p y_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生发基于社会主义学说内部的探析张全胜,袁祖社【摘要1马克思吸纳空想社会主义的正义资源,抛弃其非科学的理论基础,批判庸俗社会主义的正义观点。吸收其合理因素。奠定其社会正义论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通过阐释社会正义的系列中介,厘清社会正义的目标。确立社会正义的核心,构建囊括经济正义、政治正义、(狭义)社会正义、文化正义和生态正义的整体、广义社会正义论。同时,完成了对空想社会主义、庸俗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超越。【关键词】社会正义;分配正义;社会主义学说;社会性【作者简介】张全胜,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西安财经学院思政

2、部副教授;袁祖社,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 西安710119【中图分类号】Bo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6)05001 1一05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西方政治哲学和正义话题的复兴,马克思正义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议的论域。他们纷纷从分配正义、法权正义以及社会正义视角探讨马克思正义理论。其中,美国学者麦卡锡等提出。假如从狭隘的分配正义、法权正义视角探究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话,“马克思与正义之间存在矛盾”将会凸显,只有沿着宽广的社会正义路径,我们才能消弭“马克思与正义之间的矛盾”。在笔者看来,马克思社会正义论可以从两个路向进行研究:其一

3、是古希腊整体正义现代个体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扬弃古代、现代正义):其二是空想社会主义正义庸俗社会主义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扬弃空想、庸俗社会主义正义)。本文沿着后一路向,在社会主义学说内部,探究马克思吸纳不同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正义营养。批判并纠正各种庸俗社会主义的正义观点。在此基础上建构其社会正义论。一、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的吸纳在社会主义学说中16至19世纪“四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1】(眩埘的一些正义观念是马克思社会正义论的源头。马克思吸纳了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的合理成分:对私有制和一切剥削、压迫制度的批判;对社会正义基础的构建;对社会正义目标的确立:对新世界和未来社会的设计等。在吸

4、纳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他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一)批判其非科学的正义理论根基。十六七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基础阐发其正义观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以无神论取代了宗教神学。带有极强的启蒙思想烙印。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起点,以理性论为归宿,用唯心主义历史观解释社会发展。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仍受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双重影响:它既受到启蒙思想唯理论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具有了相对科学的唯物主义外壳,认可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运动性。与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正义一样仍然运用唯心主义历史观来诠释社会。但是,他们的历史观中含有较多宝贵的唯物主义成分

5、。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既承继了以往空想社会【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研究”(13Bzx0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较研究”(2014M5524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8批特别资助项目“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5T81004)11万方数据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基础,又结合法国、德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他们的学说含有更多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因素。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念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无情批判其神学和神秘主义色彩、启蒙思想以及唯心主义历史观,另一方面又吸收其合

6、理营养成分唯物主义、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实践维度等。(二)扬弃其对不平等社会根源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马布利和欧文等曾嘲讽、揭露不平等社会的源头私有制。莫尔在其乌托邦中不但分析了“羊吃人社会”不平等的制度根源,而且厘清了这个根源。他曾大胆地呼吁“完全废止私有制度”【2】(瞬)。马克思非常赞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私有制的批判和控诉。但是,马克思并不满足仅仅对私有制的批驳。他首先揭示出私有财产是对人性的否定或异化;其次,从主体化的劳动(人的劳动)与客体化的劳动(资本)之间的对立,披露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固有矛盾;然后,他又批判私有制(私有财产)扭曲了人的“全面需要”和“整体感觉”;最后,提出对

7、私有财产(私有制)的双重的积极扬弃(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扬弃)。(三)肯定其对社会正义基础的建设。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把它视为社会正义之根基。莫尔描绘的“乌托邦”推行一切都公有;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规划绝对的公有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公有);摩莱里在其自然法典中把生产资料公有制视为三大法典之一;欧文在其设想的“合作公社”中,实行的是财产公有制:卡贝在其“伊加利亚共产主义社会”中,提倡“财产公有”。马克思认同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共产主义的基础同时他又提出从私有制向公有制发展的手段和具体措施。(四)澄清其正义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掘地派”和莫尔、梅叶、马布利、巴贝夫等把平等视为正义

8、社会的出发点和基本价值目标。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是力求平均分配,甚至一些人呼吁推行公妻制。马克思赞成平等,“平等,作为共产主义的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政治的论据”【3】(嗍)。但他非常反感以巴贝夫等人为首的丑陋的平均主义分配,更是大力批判公妻制。他首先批判这种共产主义并没有完成对私有财产的真正扬弃;其次,他批判这种共产主义扼杀人的才能和个性;再次,他揭示这种平均主义具有一种对较富裕的私有财产怀有的妒忌心;最后,他批判平均主义12的“公妻制”是一种人性的退化。(五)承继其对正义社会的规划。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很多美好的正义社会。莫尔开创了“乌托邦”,康帕内拉设计了“太阳城”,欧文创造

9、“新和谐社会”,梅叶描绘“教区公社联盟”,马布利构建了“完美的共和国”,巴贝夫设想“平等共和国”等。在他们设计的理想正义社会中,描绘了很多具体、详细和周密的方案,例如人们道德高尚,实行了财产公有制,平等作为这种社会的最高原则等。除了上述五方面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探讨了经济分配原则,按才能和贡献分配、按需分配;论述了教育、科技创新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他们更论及了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提出了“暴力革命”和“过渡时期”的方案等。这些合理的正义资源为马克思批判庸俗社会主义歪曲的正义观建构其社会正义论奠定了学理基础。批判二、马克思对庸俗社会主义正义观的从19世纪30年代到9

10、0年代。受资产阶级正义论的蒙蔽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内部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群体当中,出现了多种庸俗社会主义流派。主要包括蒲鲁东无政府主义、拉萨尔机会主义和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等流派。他们把一些错误的正义观点扩散给工人甚至把他们的错误观点写进党的纲领。马克思对此非常气愤,他对上述庸俗社会主义流派的正义观点进行一一反驳和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同时吸纳其合理因素。(一)对歪曲正义观理论基础的批判。庸俗社会主义者从各种唯心主义和混乱的政治经济学等观念出发,阐发各种错误的正义观。马克思曾对他们正义观念的非科学基础加以批判。同时揭示其实质。马克思评判蒲鲁东主义正义观的理论基础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和混乱的政治经

11、济学”【4】(蹦)。同时马克思认为除了套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点方法蒲鲁东的社会正义还混合了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元素。同样。在马克思看来,拉萨尔正义观念的基础也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加混乱的政治经济学同时也混合了资产阶级自由学派和庸俗民主主义思想的元素。巴枯宁主义是蒲鲁东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巴枯宁的正义观念同样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当解释人类历史发展时,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全万方数据部人类发展的历史诠释为由动物性状态进化到人性状态的历史。另外,相对拉萨尔,在巴枯宁的正义观念中,资产阶级自由学派和庸俗民主主义思想占据更大的比重。二)对永恒正义观的批判。蒲鲁东的永恒正义观在庸俗社

12、会主义流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首先把“正义”“社会”和“平等”视为三个相等的名词。另外他提出:“社会意味着各种关系的总和总之就是体系。”嘲(啪)最后他宣称,永恒正义是社会“体系”的中心,个体的一切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行动都依赖它。马克思批判了这种永恒正义观,他指出:“真正的哲学家蒲鲁东先生把事物颠倒了他认为现实关系只是一些原理和范畴的化身。”【q(眦同时,马克思告诫蒲鲁东们:“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甸(胁三对狭隘分配正义观的

13、批判。拉萨尔等人提出工资的平等分配,信奉“铁的工资规律”r玎(吣),注重“劳动所得”的“不折不扣的平等分配”等观点。针对这些狭隘的分配正义观(“公平”的分配观)马克思纠正了“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用(嘲观点。同时告诫拉萨尔们:“在所谓分配问题上大做文章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错误的。”同(脚在马克思看来,拉萨尔等人只是局限于消费资料和消费结果的分配。而没有勇气打破“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等的分配。这是一种错误并有害的主张。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和消费结果只能是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本身的反映。马克思质疑那些庸俗社会主义者:“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

14、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又要开倒车呢?”同(阱21(四)对“各阶级的平等”观的批判。巴枯宁从小资产阶级利益出发,害怕工人革命和工人起义,拒绝一切政治活动。竭力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更是抛出了调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论调“各阶级的平等”。马克思曾严厉批判了这种错误和有害的论断:“不是各阶级的平等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相反

15、地是历史地必然出现的消灭阶级才是国际工人协会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司(嘶)在对庸俗社会主义各种歪曲正义观批判的同时,马克思吸收其合理元素。譬如拉萨尔在其正义观念中引入了劳动观。虽然他在诠释劳动的内涵时有一些错误,遗漏了自然界的贡献,把劳动当成一切财富的源头,回避了劳动的前提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错误地理解劳动的“社会性”但是他能够把劳动观引入到正义之中。有助于马克思阐发其正确的劳动观,也有助于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更有助于马克思借助劳动对资产阶级非正义的科学批判。另外,蒲鲁东和拉萨尔片面地理解了社会和社会性。有助于马克思整体、全面理解社会和社会性。蒲鲁东把社会当作“各种关系的总和”,

16、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合理的理解,有助于马克思整体、全面地诠释“社会关系”。最后,拉萨尔提出“把劳动资料提高为公共财产”,有助于马克思科学规划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三、马克思对社会正义论的建构马克思吸纳空想社会主义的正义资源抛弃其不合理因素:而后批判庸俗社会主义的正义观念,吸收其合理成分;最后结合自身的独特性,构建其社会正义论:同时完成了对空想社会主义、庸俗社会主义正义观的超越。(一)奠定社会正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庸俗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构建其社会正义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等基础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以往的社会主义(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和庸俗社会主义)一

17、方面未能“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未能“揭露这种生产方式的一直还隐藏着的内在性质”唧(蹦)。通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的发现,马克思完成了上述两个任务从而也为其社会正义论的建构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构建其社会正义论时。马克思还糅合了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合理成分。13万方数据(二)阐释社会正义的系列中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书中,对社会正义的中间环节,人性、私有制(私有财产)、分工和劳动进行了科学阐释。对于人性,马克思强调两点:人的“生命活动”劳动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是“

18、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它具有社会性。关于私有财产。马克思判定了它的“主体本质”劳动和“客观形式”资本,并指出:“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作为自为地存在着的活动、作为主体、作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就是劳动。”【9】(嘞而“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9】(嘞)。马克思又断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和“客观形式”存在着对立的矛盾。“作为财产之排除的劳动,即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和“作为劳动之排除的资本,即客体化的劳动”之间存在对立矛盾。关于分工,马克思肯定其历史作用,同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分工,工人的“人性”遭到片面化和单一化的分解,失去了“社会关系总和”的本性。关于

19、劳动,马克思把它视为社会正义的最主要中介。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正义与劳动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中,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及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及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及生产力。因而,人与自

20、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应然的社会正义。(三)厘清社会正义的宗旨。如前所述,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正义社会的目标局限于平等,庸俗社会主义者也曾提出“各阶级平等”观。马克思同样重视平等,但是马克思社会正义的目标或宗旨并不仅仅局限于平等,这种正义的宗旨或目标更加广泛。首先,马克思阐发了社会正义的宗旨“人的自由和解放”。在这个宗旨下,人的自由、平等、解放、人的尊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应囊括在内。其次,马克思倡导一种广义“实质平等观”。资产阶级和自由主义倡导“形式平等”,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法14的形式实现了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权威或特权

21、,逃避法律的制裁另一个是市场经济中的契约平等。”【嘲(n16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倡导的“形式平等”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了社会分化和政治不公平等恶劣后果。因而马克思认可一种广义“实质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特别强调经济平等。同时,马克思吸纳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提出的社会平等、政治平等、教育平等。不过,马克思倡导的经济平等不同于巴贝夫等人倡导的平均分配财物,每个人都占有等量的财产的平等,而是一种强调个体联合、共同占有财富,个体对财富的占有建立在个体之问的非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平等。最后,马克思反对永恒平等观,提出两个阶段的平等观,“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马克思倡

22、导“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提倡“按需分配”。(四)确立社会正义的核心。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正义的核心在于“社会性”。第一,只有通过人的“社会性”才能完成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私有财产异化了人的本性共产主义借助“社会性”完成了对这种异化的扬弃。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而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f9】(啪他进一步阐明:“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从宗教、家庭、国家等向自己的人的存在即社会的

23、存在的复归。”嘲(嗍第二人、自然和社会通过“社会性”达到统一。单个人具有社会性,人的感觉、人的劳动和人的生命也都具有社会性。另外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也打上社会性的烙印。“人如何生产入他自己和别人;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9】(麟社会也具有社会性,人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系列运动“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咖(踟)。即使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理性思考也具有社会性。自然界也具有社会性。“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

24、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万方数据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9】(刚在共产主义中通过社会性,人、自然和社会达成本质上的统一与和谐。马克思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9】(聊第三,通过革命,把私有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的生产资料。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要做的事就是改变这种有组织的劳动和这些集中的劳动资料目前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性质把它们从阶级统治和阶级剥

25、削的手段变为自由的联合劳动的形式和社会的生产资料。”【,1(啦第四,劳动者通过社会联合的形式,支配、控制“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生活条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庸俗社会主义者仅仅着眼于工资、劳动所得以及生产资料的分配,马克思社会正义视阈更宽阔,它倡导一种更广义的分配方式。在未来正义社会中,劳动者“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阎(嘲),同时,劳动者还实现了“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叼(髓)。(五)构建社会正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借鉴16至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正义社会的规划。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马克思并未纠缠于具体、详细的未来社会方案。他只是给我们构建了社会正义的基本内容

26、或基本框架。同时,马克思吸收庸俗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的合理元素。然而,与他们不同的是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深入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之中,这种社会正义是一种宏大、整体的社会正义,包含经济、政治、狭义社会、文化和生态正义。在马克思社会正义中,经济正义不仅是社会正义的基础,更是社会正义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经济正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废除私有制、构建公有制是经济正义之基础;共同计划、联合经营是经济正义之保障;劳动是经济正义(分配正义)之尺度;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是经济正义之分配原则(不是永恒正义原则)。关于政治正义马克思吸纳了巴贝夫等人提出的暴力革命、人民政权和过渡时期的思想;接纳了布朗基提出的革命

27、专政思想;吸收了卡贝提出的民主观念等。马克思主要勾勒了政治和民主方面的平等。(狭义)社会正义包括: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社会正义之宗旨:劳动者联合支配、控制社会生产(能)力、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等为社会正义之保证;异化、剥削的消失,“三大差别”消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社会正义之表征: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社会正义之载体。文化正义的基本内容包含:文化正义之根源劳动,文化正义之目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个体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不再受到外在物的强制约束,不再体会到一种精神上的摧残、蹂躏,他们能够体验一种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个体在劳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全面个性。因而人与自身不再分裂和异化,呈现出一种人与自身的和谐。文化

28、正义之保障道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马克思吸纳了古希腊社会对美德的推崇,赞同道德、正义是个体成员关系的基础。文化正义之特性世界性。随着生产和交往进入了全球化时代,文化和精神产品打上了世界性的烙印。马克思的生态正义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生态正义包含的内容:社会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人与自然之间处于动态的平衡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中介;注重运用科技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倡导“生产生态化”理念。马克思广义生态正义包含的内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污染、人们(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化等;修正“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断裂”

29、概念;提出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案。在马克思看来,从“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来分析,生态问题的主要障碍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因而,只有扬弃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制度,通过生产者联合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指明共产主义才能真正达到生态正义。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彻底解决,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参考文献】【1】王伟光社会主义通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f2】莫尔鸟托邦fM】戴镭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王伟光社会主义通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M】孙署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孟锐峰马克思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的超越【M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f责任编辑:伍洲慧】15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