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5 琥珀(教案)(部编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12344662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5 琥珀(教案)(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5 琥珀(教案)(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5 琥珀(教案)(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5 琥珀(教案)(部编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科学与发现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用各种方式探索着未知的世界,用各种奇思妙想解释着脑中那些困惑。在一步步的成功探索中,时至今日,人类已能自由地活动于海陆空,甚至在外太空也留下了踪迹,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就是科学与发现的魅力。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幻想美丽的琥珀身上发生的奇妙故事,找寻恐龙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凌空飞翔的鸟儿的证据,探究新奇的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变化,回顾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的经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步步走近科学,在科学发现中寻找答案,获取真知。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选编的每一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神奇。在阅读时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

2、题,并试着解决;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琥珀 课文生动具体地说明了一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科学依据,增进了我们对化石的科学知识的了解。了解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2课时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3、2课时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并展示了纳米时代纳米技术美妙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探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新奇的表现,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2课时千年梦圆在今朝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精神。1课时口语交际说新闻选一则感兴趣的新闻和同学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介绍新闻和评价新闻的能力,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1

4、课时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合理发挥想象,写一种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大胆想象,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写下来。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从中明白解决不懂的问题的方法和介绍事物的方法;通过查资料、请教等方式,积累新词、学习古诗;通过加减偏旁来识字。2课时识字加油站学习用加减偏旁的方法来积累汉字。词句段运用积累近几十年出现的新词,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日积月累背诵并积累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及其他科普读物。创设情境,分组阅读,分享读书的乐趣;迁移拓展阅读,培养广泛的兴趣。1课时

5、5琥珀文本分析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极具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感受其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拂拭、推测、成千上万”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

6、及这样想象的依据。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依靠事实进行合理想象的。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琥、珀、嗡”等11个生字和多音字“扎”,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详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琥珀的图片。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琥珀的样子,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了弄清这个未知的知识,本文作者就推测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和琥珀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看看几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7、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琥珀 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有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一般透明。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可以用来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以做装饰品,可入药。蜘蛛 节肢动物,身体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有触须,四对脚。肛门尖端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在空气中凝成细丝,用来结网捕食昆虫。多生活在屋檐和草木间。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3)思考:琥珀是什么?琥珀有何特点?课文讲了琥珀的哪些内容?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8、(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会写的字:怒(n) 吼(hu) 松脂(zh) 拂拭(sh) 美餐(cn) 划(hu)动 晌(shn)午 热辣(l)辣 渗(shn)出 挣(zhn)扎 一番(fn) 埋(mi)在 冲刷(shu) 推测(c) 详(xin)细会认的字:琥(h) 珀(p) 嗡(wn)嗡 前俯(f)后仰 挣扎(zh) 澎(pn) 湃(pi)需注意的字音:“珀”读“p”,不要读成“b”;“脂”读“zh”,不要读成“zh”;“湃”读“pi”,不要读成“bi”;“渗”是翘舌音,读作“shn”;“挣”“扎”都是多音字,在“挣扎”中分别读作“zhn”“zh”。需注意的字

9、形:“晌”的左部是“日”,不是“口”;“辣”的第七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湃”的右部横画较多,不要少写。(2)重点词语释义。晌午 中午。 前俯后仰 形容身体前后晃动。约莫 大概。估计。 拂拭 掸掉或擦掉(尘土)。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预设:(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2)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明确: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躺在里面。(3)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明确: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0、,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清楚叙述顺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该部分可分为两层:松脂球的形成;化石的形成。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小结: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到一些词语,如_,也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文中这块神奇的琥珀包含了_、

11、_两种动物,文中讲述的故事其实是_。在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大胆积极,如_同学展示了他搜集的琥珀图片;_同学把琥珀的形成过程制成了动画演示,真是够形象的。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教材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教材好阅读”丛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美餐 划动 晌午 热辣辣 渗出 淹没挣扎 一番

12、成千上万 埋在 冲刷 断绝 推测 详细 情形2.教师激情导入新课。过渡:陆沉海漫,沧海桑田,那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松脂球变成了化石琥珀。那么你想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吗?科学家又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学生讨论交流:句中“约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几万年”前要用上“约莫”这个词? 明确:“约莫”,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大概是几万年。 教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2.自由读第212自然段

13、,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1)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板书:松脂球、化石)(2)请学生当科学家,研究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a.介绍形成松脂球的段落:第29自然段。b.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太阳光、松脂、苍蝇、蜘蛛。3.默读第29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1)提出汇报要求: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再说说原因。我会演:大方表演写得精彩的部分,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2)学生汇报。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苍蝇的活动写得很生动)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

14、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后一句语气轻柔,语速稍缓,读出小心翼翼之感)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一切发生得很凑巧,作者的想象真丰富)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预设:你觉得这两只小动物怎样?谁还想读?哪位同学能表演“前俯后仰”?师:这么做,就会留下黑色的圆环,这就与我们观察到的吻合,原来科学家是这样推测的。(同桌互读。)4.请默读第1012自然段,找一找松脂球变为化石

15、需要哪些条件,画出有关句子。(1)学生标画。(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3)视频播放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认真观看后做复述。(4)设问:我们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这样的想象有哪些依据?明确: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海滩发现的,由此想象大水淹没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逐渐变成化石;二是从琥珀的样子可以想象它们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教师小结:想象要合理,要以现实为依据。5.请默读第1318自然段,探讨交流。(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明确:经风吹浪卷来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明确:一块琥珀

16、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3)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有什么价值?明确: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几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几万年以上了。三、拓展提升,学有所获1.作者根据这块琥珀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发挥想象,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和大家交流交流。要点:(1)必要条件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这个条件不能变。因为只有炎热的夏天才会有松脂流出,昆虫更活跃。(2)重点改写两只小虫如何被裹在松脂里这一部分。其顺序是:树受伤,松脂淌出苍蝇落

17、入松脂里蜘蛛捕食苍蝇松脂不断淌出,形成了松脂球。示例:一个夏天,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海边的树林。树林里一棵大松树受伤了,一小块树皮凹了进去,松脂从上部和两边淌进了凹处,已经有一小片了。这一小片松脂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色的光彩,散发出一股香味。一只饥饿的小苍蝇大概闻到了香味,或许把这闪光的松脂看成是什么可吸食的东西。它毫不犹豫地扑到松脂上吸食起来,可是一点儿也没吃到。它想飞走,抬抬脚,糟糕!脚被这东西紧紧地粘住了。它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扇翅膀拔腿,想赶快逃走,可是没用。最后连翅膀也被粘住了。一只贪吃的小蜘蛛看见了被困的小苍蝇。它心中暗喜,飞快地向小苍蝇爬去,从小苍蝇的背后扑上去。它要用两只长

18、长的“手”把小苍蝇紧紧抱住美餐一顿,可是没想到还没抱着小苍蝇,它的“长手”就被松脂粘住了。它拼命地挣扎,使劲地拔着手和脚,可一切都是徒劳。看着眼前的美食吃不着,想逃走也不能,小蜘蛛懊丧极了!多可怜的两只小虫!连动一动的力气也被松脂夺去了。松脂继续慢慢地流出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大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最后积成了一个凝固的松脂球,把两只小虫紧紧包裹在里面。2.当解说员。假设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博物馆的官网上有一则招聘广告,招聘琥珀解说员,同学们想试试吗?(出示招聘广告)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1)学生练习。(2)

19、汇报。(3)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颁发聘书)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教材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教材好阅读”丛书)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师:(生默读后)大家首先考虑要想知道琥珀形成的过程,必须先弄清什么?(板书:过程)生:必须先弄清琥珀形成的条件。师:对。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板书:条件)生: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师:为什么能断定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夏天?(板书:夏天)生1: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松脂才多。生2:只有渗出的松脂多,才有可能不断地滴下来,将两只小虫裹在里面。师:对。请大家再默读第35自

20、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生:先写一只苍蝇飞进树林,再写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后来又写一个蜘蛛爬过来,想吃掉苍蝇。师:这三个语段写的是在一个古老的树林里,苍蝇和蜘蛛有趣的活动。(板书:苍蝇和蜘蛛)请同学们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要读出感情来。注意第3自然段要读得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悠闲自在的样子,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要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气氛。(生轻读课文)师:正当蜘蛛要吃掉苍蝇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第69自然段。(生默读)生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正当蜘蛛扑向苍蝇的时候,一大滴松脂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

21、齐包在里头。生2:后来,松脂继续滴下来,又刚好滴在树干上,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积成一个松脂球。师:(板书:刚好)“刚好”这一词说明了什么?生1:事情的发生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生2:这件事是极少见的,是刚好发生的一件巧事,是极个别的现象。生3:所以这个松脂球成了不同一般的东西。师: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再看幻灯片,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推理,把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复述一遍。(出示幻灯片,慢速度抽、拉活动投影片,屏幕上再次出现苍蝇飞、苍蝇停,引出蜘蛛过来,蜘蛛正要扑过去,大滴大滴的松脂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重重包裹在里面;学生边观察,边推理,边复述,最后大家评议)师:松脂球形成了,那么

22、松脂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谁先说说这个松脂球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最终起了什么变化?我们看下面三个语段。(指名读)生:这个松脂球起初挂在一棵老松树上,后来淹没在泥沙下面,最后变成了化石。师:这个化石就是生:(齐)琥珀。师:大家现在来想一想,松脂球变成化石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生1: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生2: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师:(板书:地壳运动,时间漫长)我们已经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那就把笔记认真地誊写下来吧!赏析:这个教学片段,重点是引导学生去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也注意

23、到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能自由交流、阅读和抒发感悟。文中这个故事只是科学家的一个推测,但在师生的共同演绎下,似乎许多年前就真的发生过一样。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总结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琥珀一课,我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态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

24、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使学生掌握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三、创设情境活动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四、不足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可就一个或几个重点语段来进行朗读指导,不应盲目地多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