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李良成.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2328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李良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李良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李良成.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 fg第14期 Sci咖。粕d Te惑筹勰ement R雠眦h 2016 No14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14005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李良成,高 畅(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以20102015年初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51份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主体一政策目的一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三维之间及政策群之间的协同状况。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政策;协同性中图分类号:F420;G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2、007695(2016)14002407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Policies in Guangdong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LI Liangeheng,GAO Chang(Law School(IP Sch001),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Taking 5 1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policies issu

3、ed by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between 20102015 as samples,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the policy subjectpolicy purposepoli-cy tool,was buildUs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it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coordination among three dimensions andpolicy groupsKey wo

4、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policy;eoordination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粤府201187号)中,明确提出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到2020年,广东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据统计,2013年全省

5、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近2900亿元,同比增速达95,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117。但从全局来看,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究其主要原因,宏观层面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微观层面则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而知识产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分析现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协同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指导实践。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新兴产业和服务通常被理解为通过采用新技术或其他革命性创新,或对现有经济活动进行更新和改造、发展和升级或合并到新的产业而形成的全新的产业领域(F啊cze

6、k)。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适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新概念。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1 发达国家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国家竞争力。如美国2009年相继颁布(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复兴法案、奥巴马一拜登新能源计划、政府创新议程、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等。采用财政支持、税收补贴和激励等政

7、策手段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创新议程确定了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包括替代能源技术、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智能电网、高级交通技术;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确定了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包括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以及风能、核能、太阳能等。2012年,美国政府投资2亿美元启动收稿日期:20151021,修回日期:20160l一05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政策协同性研究”(GDIP2014一G06)万方数据李良成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 25“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美国近年来发布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8、重点展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巩固国家创新基础;加强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心。美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沿着三种轨迹进行延伸,一是以实现国家利益和充分满足企业竞争为根本出发点,以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为目的,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实现对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修改和完善;二是加强调整知识产权利益关系,强化对转化创新的立法;三是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一套有利于美国的新的贸易规则。在欧盟峰会上,2010年6月通过了欧洲2020战略,明确了未来十年欧盟经济发展的三个重点方向,即以知识和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增强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提高就业水平,增强社会的

9、凝聚力。2014年初,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总额为800亿欧元的研发创新框架计划(2014年一2020年),即“欧盟地平线2020”,主要涉及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资源效率和原材料等主题。德国还震撼性地最新推出(2014德国工业4。0舨。日本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刺激经济的发展。2009年,日本先后推出了信息技术发展计划;出台了“新增长战略”,重点发展节能汽车、低碳经济、医疗护理、清洁能源发电等产业;出台了到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方针,确定了未来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包括环境资源、医疗护理、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促进就业和人才培养。日本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具有以下特点:重视以长期需求为目标

10、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注重通过相应的财税政策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市场;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开发机制,降低研发风险;强调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3 J。2013年6月,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发布日本知识产权政策展望,确定了日本未来十年的知识产权政策方向,希望藉此走出经济低迷状况,加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政策体现了扶助知识产权运用主体、改善知识产权运用环境、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手段,引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方向。12 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括起来包括“4种模式”和“3种原动力”观点,不论是哪种方式形成的新产业,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

11、求的推动作用。李奎,陈丽佳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的双螺旋要素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向更高形态发展,并针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如何运用研究开发、市场推广、人才建设、金融支持、财税扶持和配套支撑等六大产业政策进行了设计Hj。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研究表现在:一是对现行的政策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措施建议。张蜗酷,王俊沣对近年来各部委制定和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从产业技术政策、市场培育政策、国际合作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专项政策等六类进行归纳和评述J。韩霞,朱克实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基础

12、性作用和政府政策引导与协调,同时注重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把握政策作用的边界,并分析了研发投入结构、组织协调与规划、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方面的政策选择。二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独特特征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段小华从技术演化和创新周期的视角,分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要素方面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简要分析了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包括研发投入、制度环境的营造、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产业引导、规制及市场环境等o 7|。费钟琳,魏巍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模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产业主体的需求变化调整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悼J。宋河发等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13、的内涵特征、产业发展的环境状况以及产业选择标准和产业分类,总结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要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9。三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的专项政策手段进行重点描述,如产业政策(费钟琳,魏巍;贺正楚,吴艳)金融扶持政策(谢清河;胡剑波,张平;郭淑娟,惠宁;马军伟;吕铁,余剑)和财税激励政策(胡剑波等;逄晓霞,方晓琳;尹小平,苏扬)olo。具体内容包括对现有运行政策的整理和分析,该专项政策的重要性及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完善和改进该专项政策手段的建议。13政策协同性相关研究所谓政策协同,就是指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主体为了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

14、通过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相互协调得以实现的一种方法。政策协同包括政策措施之间以及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1。现有及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基于单一产业政策,而是需要更广泛的其他领域的政策的进行互补(Soete)“。政策协同也称为政策协调、政策整合。Mulford&Rogers认为政策协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对新规则的创造,或者是对现有的各项相关决策规则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轻松应对相似任务环境的一种状态”-l 3I。Meijers认为政策整合是多元主体间的协同。OECD组织将政策协调按照维度分为万方数据26 李良成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时间

15、维度整合;Meijers将跨界协调分为政策合作、政策协调、政策整合。汪涛,谢宁宁构建了政策层级、政策工具、政策主体三维政策分析框架,并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12)”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政策群的协同性4|。彭纪生等构建了创新政策的计量模型,对我国19782006年期间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政策部门协同、政策目标协同、政策措施协同的演变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5|。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李建花从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结合主要集中在产业技术政策领域,科技政策通过产业技术政策服务于产业政策。14政策工具相

16、关理论政策工具因分类方法的不同而各异,按政策工具的目的可分为管制类、激励类、信息传递类政策工具J。按政策工具的层次可分为基本层、综合层和战略层政策工具8。按知识产权公共政策工具则可分为创造类、运用类、保护类和管理类政策工具,四类政策工具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统一于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内9|。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经济体)根据本国自身特色,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实现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发展思路,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其在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这对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借鉴作用。国内学者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多数是集中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政策群文本内容进行量化

17、处理的研究成果不多。有些研究孤立的研究一种政策手段,如产业政策、税收激励政策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不利于从整体上去把握政策的效果。为克服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将构建“政策主体一政策目的一政策工具”的政策协同性三维分析框架,据此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协同状况,以期对今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提供参考。2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框架的构建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理解为,政策行动者(主要以政府主导部门为主)为了实现共同的政策目标,即实现在政策系统中最终的系统功能大于各个子要素相加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政策系统中的各个子要素不断配合、相互协作,产生政策合力。公共政策是一定时间、空间的函数,具体政策

18、功能的发挥必定受到一定时间、空间内的各种因素的制约。此外,任何一项政策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展发生变化。本研究从政策主体、政策目的和政策工具三维Y: : : :,:伽一-丰二一必:一二辨熹以! ;l_供给_测一士 : I:-环境倾4一一一一一一一4-一图21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分析框架(1)政策目的(x维度)。在综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三个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目的细化为5个方面,包括“A突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简称科

19、技创新)“B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简称市场环境)“C实现国际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简称国际合作)“D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简称产业集聚) “E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试点推广”(简称试点推广)。(2)政策主体(Y维度)。按照政策制定主体将其分为为单部门和多部门,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3)政策工具(z维度)。本研究采用了Rothwell&Zegveld提出的创新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将创新政策分为三类,包括供给侧政策、需求侧政策和环境侧政策J。供给侧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对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的支持直接扩大供给。供给侧政策工具在于解决公共或系统失灵问题,如连通性的缺乏或体制

20、的僵化,并改善战略新兴产业各要素的供给,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可细分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科技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专利联盟等。供给型政策工具通过诱导研发活动来影响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推动力。需求侧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采购与贸易管制等措施减少市场不确定性,积极开拓并稳定新技术应用市场,从而拉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可分为公共技术采购、外包、贸易管制、海外机构管理等。需求侧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拉动创新或新技术进入市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侧政策工具表现为对新兴产业的影响力,万方数据李良成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 27政府通过制定

21、租税优惠、法规管制和金融支持等政策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环境侧政策工具间接影响新兴产业的研发及其市场发展。(4)政策群协同。经合组织(OECD)提出了政策整合的三个维度:横向整合,是以单个政策的发展作为出发点,通过确保单个政策之间相互支持,实现政策目标之间的和谐以及政策内容上的连贯性;纵向整合,是指确保政策产出结果实现和政策制定初衷的相一致;时间维度整合,主要是确保政策效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具有影响力。21。结合以上观点,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群的协同性分为三方面,即政策连续性、政策互补性、政策交叉性。政策连续性表现在政策“时间维度整合”的协同性要求,具体理解为政策群在时间序列方

22、面的连续性,政策工具针对环境变化所进行的调整,以及政策的持续效力。政策互补性体现在“纵向整合”层面,本文将其具体化为政策主体维度,即对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部门的数量进行分析,具体分为单部门和多部门两类。往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来实现政策合力,因此通过对政策主体部门的分析可以体现出政策互补性的特征。政策交叉性则是根据政策协同“横向整合”而提出的,“横向整合”要实现政策目标和政策内容上的相互一致性。往往由于政府部门职能的交叉,或者政策工具层面的缺失都会造成政策协同“横向整合”的偏差。政策的交叉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同的政策行动者在政策目标、政

23、策内容以及政策行为上的交叉。3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及协同性分析本文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协同性。定量内容分析是指运用“客观系统的计数及记录程序,定量描述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内容”,包括文本中特定的词、主题或问题出现的频率(Neuman)22j。本研究搜集了20102015年初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群的5l份政策文本。根据构建的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按照政策基本信息、政策主体、政策目的和政策工具等要素进行编码,将其转化为半结构化数据。按照政策目的和政策工具进行归类,筛选出了19个高频关键词,其中关键词在一份政策文件中出现1次或多次均

24、统计为1次。关键词的频数统计结果见表31。对编码后形成的半结构化的政策文本按照以上研究框架进行量化分析。其中,一维分析主要集中在Y维度,即多个部门之间协同性的研究;XYz维度集中在二维分析中,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即政策主体一政策目的、政策主体一政策工具、政策工具一政策目的之间的协同性分析;最后是对政策群的协同性分析。表31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关键词频数统计表关键词 频数 关键词 频数科技创新37 需求撇策芸囊譬警蚴建设翟市场环境 35 政府采购4机制体系建设40试点推广 29 产业投融资 38政 政 标准化建设 20策 国际合作 10 策 环境侧政策 财税政策 31目 工 知识产权服务机

25、构 6的 产业集聚 6 具 知识产权质押 19知识产权保护 13人才队伍建设 31供给侧政策霉茎等妻嚣化 ,1:931 政策主体协同性分析自2010年5月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以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联系的广东省科技厅、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发展改革委员会及省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结果显示(见图31),政策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 1年颁布了15项相关政策,政策数量最多;2014年仅颁布5项政策,政策数量最少。相关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是实现政策群的政策合力效果的保证,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

26、制定以单部门制定为主,单部门制定发布政策的比例是92,多部门合作协同制定发布政策仅占8,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群在政策部门协同制定并颁布政策方面存在着不足。图31政策主体一维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见图32),参与制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部门大部份集中在广东省科技厅、财政厅、经信委。广东省发改委、知识产权局独立发布或者合作发布政策则较少。32政策主体一政策目的一政策工具维度协同性分析政策主体政策目的维度定量分析。数据显示,各部门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化目标的过程中“各自为政”,多部门协同比例低,在产业集万方数据28 李良成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图32主导发布

27、政策的政府部门政策协同分布情况聚(16)、市场环境(6)、科技创新(5)仅有少量政策协同制定,而国际合作、试点推广均由相关部门独立制定,这将难以保证协同实现政策目的,甚至导致政策措施效果之间的相互抵减。政策主体政策工具维度分析。每一类政策工具中具体的政策执行手段多部门合作使用的比例明显小于单部门使用的比例,在14项政策措施中,多部门使用比例较高的仅有财税政策(55)、科技成果转化(40)、人才队伍建设(38)三项所占的比例较高。多个部门使用某一项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的协作程度有待大力加强。表32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分布情况平台 系统性 政府 科技成果 人才队伍 产学研 专利建设 政策 采购 产业

28、化 建设 合作 信息政策工具政策目的维度分析。如表33所示,供给侧、环境侧、需求侧政策工具与政策目的的协同性均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环境侧政策工具所占的比重最大(42),其次是供给侧政策工具(33),需求侧政策工具最少(25)。表33政策工具在政策目的的分布情况在供给侧政策工具中,人才队伍建设对五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专利信息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相比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科技创新政策目的贡献相对较低,这对建设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大缺陷,不利于改变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的现状。环境型政策工具在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所占据的比例最大。在环境侧政策工具中

29、,机制体系建设政策对五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最高。机制体系建设、财税政策和标准化建设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相比最低。广东省有待加强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政策倾斜。在需求侧政策工具中,系统性政策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最高。政府采购对政策目的的贡献率相比最低。由于新兴产业的投资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国外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非常重视政府采购在新兴产业中的作用,政府采购有利于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广东省需进一步出台更有效的需求侧政策。33政策群协同性分析结合上文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三维分析框架,从三个方面分析政策群的协同性。(1)政策连续性。政策连续性表现

30、在两个方面:政策主体在空间领域及时间领域的连续性。由于所选取的政策文本均以省直部门政策为主,因此在空间连续性表现在不同政策部门在制定政策上的连续性。广东省于201 1年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其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围绕实现意见中的发展目的,体现了较强的协同性。尽管各级部门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以及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各有不同,但整体上呈现了较强的稳定性。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即对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八大重点产业领域的规模提出了要求,并对其产业总值以及产业总值的增加值比重提出量化目标。为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针对LED产业,2011年,省知识产权局召开广

31、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LED产业专利分析及预警报告会,旨在促使企业事业单位获取并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并通过对专利信息技术的跟踪服务于政府决策。201 1年、2012年省科技厅先后公布了广东省第二批、第三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LED产业立项项目。这一系列政策保证了广东省实现核心领域产业分突破的重视,对该领域的产业活动产生了持续的激励作用。不同的政策主体部门为实现政策的总目标,各自发挥着部门功能,不同的政策分布在省科技厅、财政厅、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体现了政策在空间层面的连续性。在时间维度方面,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l。嚣薹瞩觚非躲触i蓦l毫。:黧懈。舶鐾|萋概瓣m

32、。;蓍搬豫婚一。删觳蓦;婚l;i基篙篙芸篡囊|熏俐绷万方数据李良成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 29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群的不稳定性。(2)政策互补性。根据广东省2011年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该意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提出量化目标。然而,根据上文中政策主体一维定量分析,单部门制定政策的比例是92,而多部门制定只占到8,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部门大部份集中在广东省科技厅、财政厅、经信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其中省知识产权局独立发布或共同发布政策所占比仅为6。互补性还表现在政策工具之间,在三类政

33、策工具中,需求侧政策工具仅占到25,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技术密集度高、投人大、风险高,影响了企业或民间的资本的投入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性倾斜,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采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应用和推广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在广东省政府采购工作中,通过重点扶持并优先发展,有效推动了广东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和新能源汽车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说明的是,LED产业形成了“广东模式”,2014年广东省LED产业总产值为3460C6亿元,较2009年的390亿元增长了887倍,占全国LED产值的半壁江山,广东在LED产业规模、创新驱动能力、产业集群、标准

34、化建设、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可总结广东在LED产业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在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运用推广。但总体而言,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的拉动效应还不显著,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3)政策交叉性。为了实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其中,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厅等作为政策制定的主要部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由于部门职能的相对模糊,使得政策内容上存在着交叉性。这里主要分析政策行动者在政策内容上的交叉,如201 1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

35、示范应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其目的在于规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的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提出了明确的补助范围及标准,以及具体的项目管理和验收、监督与管理等具体措施。2012年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同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限时供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不同的政府部门单独针对统一政策目的制定专项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任务方面难免存在交叉。政策行动者在政策行为上也存在交叉,如关于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解析,尽管高新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二者

36、在政策上会存在着一些交叉性,但二者在产业布局和发展思路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政策制定者们需对此做进一步的区别和梳理。4完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相关建议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竞赛中,主要发达国家将未来发展重点均锁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上;国内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领域虽各有不同但相似度较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广东虽在国内总体上处于领先位置,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是:企业创新资源有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缺乏,产业竞争力不强。要从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和要素驱动发展模式转变到

37、自主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是要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实现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有质量的增长。在未来出台相关政策时,要瞄准世界科技进步的最新趋势,进一步论证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保持政策扶持的连续性。在今后制定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时,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力,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协调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重点加强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环境的打造、产业聚集区的培育和创新链的建设上。其一、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开展集中攻关,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要在创新能力上有质的提升,建议成立由省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经信委、知识产权局

38、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协调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从形成知识产权成果为目标的角度出发,整合过去碎片化的科研资金支持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协同攻关,形成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机制,突破一批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建立鼓励科研成果尤其是国家财政经费支持的广东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让的有效机制,促进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其二、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结合,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

39、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万方数据30 李良成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协同性研究(如股权投资、事后奖励和补贴),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鼓励专项债券融资,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创新驱动”的原则,联合广东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等职能部门

40、,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的研究与实施工作,鼓励国内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国外进行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占领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消费端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择优购买国内高新技术及其设备和产品。其三、实现开放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鼓励知识产权输入,将广东省的知识产权输入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其中包括国外知识产权优势在内的技术设备,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支持知识产权输出,支持广东省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借鉴国际知名的知识产权公司管理的经验,积极培育广东省本土化的知识产权国际公司。最后、

41、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通过政策引导,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通过政府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围绕不同产业聚集区的主导产业,不断整合相关资源集中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区的差异化发展,避免园区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加大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集聚。此外,还要妥善协调好省内不同政府职能部门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在政策目的、政策主体和政策工具之间彼此矛盾和冲突。参考文献:IFRACZEK DUsing clusters to address

42、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seIpicesworking paperin:Where the cluster winds are blooming inEuropeMTACTICSOctober 20122李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机制和实证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3秦海林日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14(6)4李奎,陈丽佳基于创新双螺旋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2):1791865张蜗器,王俊沣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述评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15一196韩霞,朱克实我国战略

43、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分析J经济问题,2014(3):157段小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与政策手段J企业发展,2011(2):89948费钟琳,魏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1041079宋河发,万劲波,任中保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产业选择与发展政策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0(9):71410顾强,董瑞青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22923611仲为国,彭纪生,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19782006)J南方经济,2008(7):455812

44、SOETE LFrom industrial to innovation policy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07,7:27328413MULFORD C L,ROGER D LDefinitions and modelsMROGERS D L,WHETTEN D A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Theory,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Press1982:93114汪涛,谢宁宁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科技创新政策协同研究

45、J技术经济,2013(9):222815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9):253616李建花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整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5):252717顾建光,吴明华公共政策工具论视角述论J科学学研究,2007(2):475l18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25619李良成,高畅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11411820ROTHWELL R,ZEGVELD WIndustrial innovation an

46、d publicpolicy: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the 1990MLondon:Fran-ces Printer198121周志忍,蒋敏娟整体政府下的政策协同:理论与发达国家的当代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6):283322NEUMAN W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approachesMNeedham Heights,MA:AllynBacon,1997作者简介:李良成(1965一),男,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分析及战略管理。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