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264963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将进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进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将进酒教案 第一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执教:高二李敏 第 十 周 星期 四 第 七 节(共 1 节) 课 题 将进酒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反复诵读,赏析诗句,理解诗人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感受诗人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及自我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诗酒。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请大家打开自己的知识库,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这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我们一起把这些诗句齐读一下。 PPT出示:(齐声诵读) 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谴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艰难苦恨繁霜鬓

3、,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提到酒,提到诗,有个人我们是无法回避的,他因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诗仙”的称号,且因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他就是使酒和诗有了最完美结合的伟大诗人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情感倾注于其中呢?今天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酒与诗的绝唱将进酒。 二、解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将进酒这个题目。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进酒,饮酒。“将进酒”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李白

4、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一天,他跟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四、诵读通韵 明代徐增曾经评价李白的诗

5、,他说:“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PPT出示:品读本诗,感受诗歌的豪放气势。(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学生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请同学个别诵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将(qing) 朝(zho) 樽(zn) 还(hun) 岑(cn) 烹(png) 馔(zhun) 恣欢谑(z) (xu) 径(jng) 径须沽取(g) 裘(qi) 点评要点:声音、字音、节奏、韵律、情感的倾注。 3.教师范读。 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PPT出示全诗将进酒 吟诵提示:注意节奏、语速、

6、语调、重音,红色字体部分重读。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齐读(教师诵读指导) 五、品读感人 (一)自由诵读 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理想遭遇挫折后的他,内心世界更为丰富。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文本,看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并思考。 (3)PPT出示:探究内容:透过 (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关键词、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分析、概括。) 要求:自由朗读时注意:节奏、语速、语调、重音。 (二)学生交流,个别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预设: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7、暮成雪。” (PPT展示) 生:悲伤的李白/忧愁的李白。 问题1:本文题为“将进酒”,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写黄河之水意在表明什么?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学回忆起与水有关的诗句? 明确: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手法:起兴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借以起兴,诗人借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言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反衬以黄河水的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比喻以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逝。(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夸张从

8、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空间:写了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定非肉眼所极,作者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时间: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总结;高堂明镜悲白发,这是李白感情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从这两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语言的是哪个字? 生:“悲”。 师:悲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李白 问题2:诗人正伤感,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师:他想到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呢? 生: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

9、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那么,诗人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我们用原诗中的话来回答:“欢”。 师: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 生: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现在得意吗?李白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的李白/忧愁的李白 在这里,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何等自信,简直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须是大写的。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

10、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生:能喝酒的李白。 整头整头的“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有的人一年也难喝三百杯,极言喝酒之多,这里用了夸的手法张。 师:说到喜欢喝酒,还有哪里可以体现?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喝酒快。“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喝得豪爽。我们还能看到怎样的李白? (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

11、同销万古愁。” 生:狂放的李白。 师:你是怎么读出他的狂放的?思考以下问题:1、李白究竟劝谁喝酒?李白这次到哪家宴酒?谁是主谁是客?李白是去嵩山做客,他去元丹丘家做客,却指使主人买酒,他成了主人了,反客为主了,你去买酒,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酒,买来酒我们一起狅喝痛饮。 师:李白劝人怎样喝酒? 生:“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 师:用名马、皮裘换酒,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是什么让世俗的礼法在李白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诗人的狂放不羁,所以这表达了诗人的狂放之情。(板书:狂放) (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生1:淡泊名利(蔑视权贵)的李白。

12、 师:李白看重钟鼓馔玉吗?钟鼓馔玉指什么? 生:“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 师:联系李白经历,“但愿长醉不愿醒”是李白的真心话吗? 生:不是。正是因为他得不到重用,无处施展他的才华,所以才不愿醒来。他想通过“长醉不愿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师:李白他有着他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然而,写作这首诗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发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呼喊,

13、李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够做成一番事业,现在却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是是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7)“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生:寂寞失意的李白。 师:圣贤指的是哪些人呢?孔子、孟子、屈原、贾谊之流。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 他们为什么寂寞,被世人冷落,被君王冷落,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所以我们称之为寂寞。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明确: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

14、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生:怀才不遇的李白。 师: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知识迁移:曹植和他的七步诗) 师:曹植的经历跟李白的经历像不像? 生: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生齐读:“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报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返乡”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钟,也许是同

15、病相怜的缘故吧。 六、总结悟情 总结:将进酒这首诗里面包含了非常多面的李白。将进酒就像一杯美酒一样,承载了李白非常丰富、复杂的情感,刚才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将进酒里面诗人情感的一个变化: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一欢乐一愤激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种怀才不遇又渴望入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作者为何称这个愁为万古愁呢?小组讨论。 生回答后明确做结: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

16、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但是李白在面对这种愁苦的时候,他意志低沉吗?不是,它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一种豪言壮语,其实不止他,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还有谁,还有我们的毛主席,他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所以我们看,这些人一边面对着愁苦,一边坚强着,所以我们在面对愁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这种乐观、自信,还有这种洒脱,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要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该学习李白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有此,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17、。 最后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送给大家,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七、拓展显能 思考:试将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的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表达形式不同: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

18、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李白的诗确实是激动人心的,尤其是他的这种抒情诗,诗歌教学究竟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从自己上的将进酒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第一个诵读通韵环节,我采取多样化的诵读方式,结合学生自由诵读、个别朗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李白诗歌的豪放气势,带动学生情感的融入,在个别诵读完成之后,师生

19、共同评议,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融入全情投入,适当给予学生技巧性的指导,指导学生在吟诵技巧上做一点技术的处理,比如说哪一个字我要重读,再就是节奏,有的地方要排得密一点,像机关枪一样打出来,有的地方要读得慢一点,要舒缓一点,有的时候要高亢,有的时候要低沉,使整个吟诵富于感情的起伏变化,并自己以身示范,朗诵将进酒一诗,激发了学生继续探寻这首诗内涵的热情,学生在听完我的朗诵后再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老师的诵读齐读课文,效果良好,基本上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接下来的品读感人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引导深入研读文本,第二个活动是学生交

20、流,在此基础上个别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主要旨在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读、思、问、议、评。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探究内容:透过 (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关键词、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分析、概括。)这一个问题看似只是在探寻李白的自我形象,但实际上在学生开放式的分享过程中,诗人情感的变化:悲伤一欢乐一愤激一狂放就自然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而这样的情感变化又不是我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是学生在自己对诗句的体悟与分析中自然得出的,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分享出现争议和遇到疑难点的时候加以点拨就

21、可以了,比喻在分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时学生不能分辨李白的“长醉不复醒”是不是真心话,我就用李白曾两次入京,又两次见弃的经历启发学生,他们终于品味出了其中包含的激愤之情。在分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时,学生们产生了争议,有的认为这一句符合李白豪迈积极的性格,有的这是李白内心悲伤凄凉的体现,体现出了李白苦中作乐的真实情感。我趁势引导学生,不论读得悲切也好,激昂也好,李白的人生观都是积极的,虽然他的诗句中暗藏着愁情但我们不能把“人生得意须尽欢”两句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李白,也没有

22、完全停留在诗句解析上,我从朗读切入,辅之以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支撑课堂,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这是古典诗歌是古典诗歌的绝美韵律把他们带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诗歌情境中。 当然,对于教学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存在不足之处,中加学生分享环节占了比较长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总结环节没有做得很到位,原本设计的师生合作演读环节也没有时间进行,这就启发我应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整体的把控。 说明:1、教学过程应体现新课导入、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 2、教案本中应有教学计划,每节教案应标明周次、时间、节次等基本信息,要写好 教学反思。 3

23、、实验课(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习题讲评课、复习归纳课均需有教案。 第二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24、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

25、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

26、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 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

28、)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

29、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

30、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

31、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

32、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

33、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34、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

35、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第三篇:将进酒教案 15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对

36、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研究李白的一篇作品将进酒。(板书课题)这个字“将”读什么?什么意思?劝你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人不同人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例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浅斟慢酌。(同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是快意痛饮。那么,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中,作者又是如何喝酒的呢? 二简介背

37、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具体点说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诵读指导。

38、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练习背诵。 3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

39、慨生悲的韵味。 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

40、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4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全诗。 四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独立钻研,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明确: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

41、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

42、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五课后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李白的诗歌名篇。 2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行路难中任选一首,试与将进酒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加以比较,写一段鉴赏短文。 将进酒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qing) 呼儿将出(jing) 领(jing) B馔玉(zhun) 编撰(zun) 纂辑(cun) C欢谑(xu) 虐杀(n) 病(n) D烹饪(p

43、n) 享受(xing) 通(hng)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进酒(请) B钟鼓馔玉不足贵。(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陈,时间久远的。宴,宴会) 斗酒十千恣观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陈王/昔时/宴平乐 D与尔/同销/万古愁 4下列各句中,使用

44、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 5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愤激则是内核。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至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6补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_,千金散尽还复来。 (2)_,但愿长醉不复醒。 (3)古来圣贤皆寂寞,_。 (4)呼儿将出换美酒,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