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830264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剖析 微生物试验室检查标准 1试验室建筑布局与流程平安、合理;试验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试验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分隔。 2 试验人员的办公区或生活区应当有饮水和休息的场所,有存放 私人物品的设施(衣橱)。 3 试验区设有门禁系统。 4 试验区入口处有警示语提示,如特别工作区,未经允许, 请勿 入内;有生物危急警示标记,警示标记标明生物危急级别。 5全部二级生物平安试验室入口处有生物危急标识、授权人员方可进入警示语、生物危急级别、危急因子、责任人、紧急联系电话等信息。 6试验室入口处设有更衣区或挂衣装臵,个人便装与试验工作服分开放臵且有标识

2、(运用与未运用的工作服也要分开放臵)。 7试验室出口处有在黑暗中可分辨的照明或发光指示标记,紧急出口有区分于一般出口的标识,紧急发光疏散指示标识在黑暗中可分辨。 8试验室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标识清晰:采血区,样本接收区 和检测区明确分开。 9试验室门带锁,能自动关闭,有可视窗;在门上或其上方、左 右侧有试验室工作状态的文字或灯光讯号显示。 10应保障试验室的通风和换气,可采纳自然通风,如采纳机械通风, 1 应定期监测空气流向和速度,应保证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 的通风换气次数;自然通风的试验室窗户应能打开,并有防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有防止啮齿类动物进入的相关措施。 11每间试验室靠近门口处设有

3、洗手池,水龙头为感应式或采纳肘 动,膝动,脚踏操作。 12 将可能产生过多热量、烟雾、蒸汽、气味或有害物质的设备 与一般工作区隔离,并安装适当的排风罩。 13 有牢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能保证重要设备的不间断供 电。 14 试验室内必需有足够的空间以满意平安操作、清洁、维护 的须要。 15 试验室内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运用的物品,以免试验台和走廊的混乱;在试验室的工作区外应有供长期运用的储存间。 16试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平整、易于清洁、不渗水、耐腐蚀、不易附着灰尘、防静电;地面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17试验室的采光或人工照明满意工作须要,无强光和反射光;室温可限制,应使工作人员感到

4、舒适 (16 28 );实行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区的噪音(60 dB)。 18重点位臵应备有急救物品,显著位臵张贴医疗救助电话等信 息。 19试验室有洗眼设施,必要时有应急喷淋装臵。 20试验台面光滑、不透水、耐腐蚀、耐热和易于清洁;试验台、架、设备的边角以圆弧过渡,不得有突出的尖角、锐边、沟槽;相互间保持肯定距离,必要时实行防倾倒措施。 21合理设臵,摆放相宜的灭火器具,以及其他常用工具如锤子、扳 2 手、螺丝刀、梯子和绳子等。 生物平安管理体系建设 22二级生物平安试验室, 应按辽宁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平安试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并将所开展的试验活动报受理备案

5、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才可开展相应的试验活动。 23单位设有生物平安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机构负责人、试验室管理者、平安员、感染限制人员、检验技术人员等相关人 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制定本单位的生物平安政策和操作规范,审议试验室管理制度;审查开展的试验项目是否符合本单位生物平安要求,对操作的生物因子进行危急度评估;审查操作程序,监督检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程的执行状况;审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试验室平安事务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处理和改进看法;监督工作人员的准入、培训与健康监护等;其他有关生物平安管理的事宜。 24试验试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试验室生物平安负责,授权主管领导及试验室负责

6、人详细负责试验室生物平安工作;试验室负责人是试验室生物平安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平安制度和程序,实施试验室平安安排。平安安排应包括教化、培训、审核及评估等。 25试验室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阅历的试验室平安员帮助管理平安事宜,平安员应是生物平安管理委员会成员,有权阻挡担心全活动。 26生物平安管理委员成员应熟识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目的, 确定防护等级,制定SOP,选择个体防护装备,防止感染,避开不必要 的恐 3 慌; 明确微生物生物风险评估包括的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与浓度、预防和治疗等。 27生物平安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收集齐全。包括(但不限

7、于):病原微生物试验室生物平安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朝气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试验室生物平安通用要求;生物平安试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医 学试验室平安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试验室和试验活动生物平安审批管理方法;微生物和生物医学试验室生物平安通用准则; WHO试验室生物平安手册第三版(2004)。 28编制有试验室生物平安手册。手册内容包括 (但不限于):介绍试验室概况,描述生物平安质量方针、目标、编制手册目的、依据、运用范围,并对手册的发布,修订和更新做出规定;试验室平安管理要求:包括管理体

8、系及组织结构,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职责,试验室管理制度等;试验室平安技术要求:包括风险评估,健康监护,平安安排审核检查,试验室事务报告,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内务管理,平安工作行为,各种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样本运输,废弃物处臵等;详细检测项目的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试验操作技术规程等。 29建立有生物平安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准入制度;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健康监护制度;生物平安工作 4 自查制度;试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生物平安管理及试验人员的培训制度;意外事务处理与报告制度;试验室平安保卫制度; 试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30试验室编制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至少包括: 生物平安试验室

9、操作规程;针对感染性材料的试验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运用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运用规范;试验室消毒规程;废弃物的生物平安处理规程;尖锐器具的平安操作规程;紧急状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等;生物平安柜操作规程;移液管和移液协助器运用规程;11 离心机运用规程;12 匀浆器、搅拌器和超声处理器运用规程;13 样本分别操作规程等。 31试验室有生物平安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试验室平安记录;试验原始记录;设备条件监控及检测记录;消毒记录;事故(职业暴露)记录;人员培训记录;员工健康档案;废弃物处理记录。 32试验室主任仔细履行职责:熟识生物试验室平安防护学问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规程;负责

10、试验室管理、试验技术和生物平安工作;对在本试验室从事试验活动的人员进行生物平安培训;对进入试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和授权;监督法规和规程的执行,订正违规行为并有权停止相关活动;负 责试验室紧急状况及事故的处臵,并向生物平安委员会或主管领导报告;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试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平安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以确保试验室设施、设备、个人 5 防护设备、材料等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33试验室平安员应履行以下职责:须熟识试验室生物平安防护学问,负责试验室的平安检查; 随时监督检查试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状况;发觉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平安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订

11、正;对于发觉的严峻问题刚好向试验室主任报告或干脆向生物平安管理委员会报告;负责向生物平安管理委员会提交所开展项目的“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和“试验微生物操作规程”;在获得批准后,负责项目相关试验按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执行;项目结束后,应与试验室主任进行交接和记录。 生物平安 管理 体系建设 34试验活动相关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相关人员包括管理、技术、协助人员及运输和清洁员;培训内容包括正确操作、工作及试验设施中潜在风险、消防学问、化学和放射平安、生物危急和 传染预防、急救学问等,保证全部员工驾驭生物平安防护学问,试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相关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相关记录。 35

12、对已取得上岗资格的工作人员,至少每2年应进行试验室生物 平安相关技术、法律法规、标准的培训,有培训记录。 36设臵试验室生物平安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对试验室生物平安工作进行检查和监控;试验室定期组织生物平安自查,生物平安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平安检查,并有相关记录。 6 37建立试验档案,记录试验活动状况和生物平安检查状况。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试验活动的档案,其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 38在同一个试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平安区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试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菌(毒)种及样本的相关试验活动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39发生试验室感染或

13、试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从事病原微生物试验活动相关的临床症状或感染体征时,应刚好向单位报告,并派专人陪伴就诊。 40试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平安事故应急预案,定期演习,并有记 录。 41菌(毒)种及样本发生被盗、丢失、泄漏或人体感染等重大事故时,应实行必要的限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同 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发生被盗、丢失、泄漏的还应刚好向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报告。 平安 设备 及个 体防 护 42试验仪器有状态标识(是否正常运行,负责人等信息)。 43试验室所在建筑内或试验室内有高压蒸汽灭菌器(蒸汽能被回收),每年定期检查和校验;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操作、维护和灭菌效果监测,有相关记录

14、。 44试验室内配备有级或级生物平安柜,全部可能使致病微生物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都必需在生物平安柜内进行,生物平安柜应定期检查和验证,须要时更换高效过滤装臵,有相关记录。 45重要设备如培育箱、冰箱等要进行温度监测,并有记录。 7 46离心机等设备机械性能处于良好状态,离心桶及转子定期检查,定期清除污染,建议运用螺旋盖的离心管或可密封的离心桶(平安杯)。 47试验室配有足够的与风险水平相应的干净个体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服、试验用鞋、口罩、帽子和面部防护装备等)以及其他平安设备(如喷溅罩、移液协助器、一次性接种环或接种环加热器、螺口盖瓶子或管子、微生物样本运输容器等)。个人防护防护设备和平安

15、设备试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运用。 48试验室内工作人员穿戴与操作相符合的个体防护用具(进入实 验室应穿防护服、工作时应戴口罩和帽子等)。 49操作感染性材料或接触污染容器要佩戴手套;手套运用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手套用完后先消毒再摘除,随后洗手;接电话,开门或离开试验室时摘除手套。 50试验室内不得穿露脚趾的鞋,工作鞋为舒适、防滑、不渗液体 的平底鞋,当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操作时可穿防水鞋。 51高速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臵于负压罩或其他排风装臵(通风橱、排气罩等)之中,并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后排出。 52试验室应确保检测报告的生物无害性,宜采纳电子通讯方式在清洁区打印,发放

16、报告。在污染区出具的检测报告,需经消毒处理,达到生物平安后方可发出。 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8 53菌(毒)种及样本必需有唯一性标识,并指定专人管理。 54菌(毒)种及样本有严格的平安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菌(毒)种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领用、开启、传代和销毁等。 55菌(毒)种及样本的收集: 刚好将收集、分别的有肯定价值的菌(毒)种或样本及相关资料送专业试验室进行检测、鉴定、复核或保藏。 56对引进或购买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进行登记、检测、鉴定及复核。 57菌(毒)种及样本的运输: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须要三层包装系统,由内到外分别为主容器、协助容器和外包装。主容器必需防水、防漏,建议采

17、纳密闭,带螺旋盖的塑料容器,并贴上指示内容物的标签;协助容器为防水、防漏、牢固及能密闭的塑料管或瓶,在主容器和协助容器之间应填塞足量的汲取性材料;在外包装内附有具体的检验申请单或样本、菌毒种信息单,在外包装外醒目位臵贴有生物危急标识。 58由艾滋病筛查试验室向确证明验室运输HIV标本时,标本一般为血清或血浆。运输应采纳三级包装系统,第一层容器内装带盖的有HIV标本的试管,要求防渗漏;其次层容器爱护第一层容器, 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第三层容器为外层包装,应易于消毒。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HIV标本应由专人运输。 59样本、培育物等在本建筑设施内传递时,采纳两层包装,即主

18、容器和运输容器;运输容器应为金属或塑料制品,可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作用,有容器盖,能密封不渗漏,容器需定期清毒;运输 9 时将主容器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并由专人运输。 60菌(毒)种及样本的保藏:有专人负责菌(毒)种及样本的保藏。 61保藏的菌(毒)种及样本有具体的背景与试验资料和档案记录, 出入库和存储有相关记录。 62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应设立专册(卡),具体记录名称、编号、来源、鉴定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培育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 63有菌(毒)种的开启、复苏、鉴定、保存标准操作程序。 64本单位领取和运用菌(毒)种及样本时要经试验室负责人批准, 并有相

19、关的运用和流向等记录。 65试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菌(毒)种和样本应经试验室负责人批准,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在专册(卡)上注销并注明缘由、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 66菌(毒)种及样本的销毁:根据感染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销毁, 有相关人员监督,有销毁及监督记录。 感染 限制 67有试验室工作相关人员的免疫安排,并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 有免疫接种记录。 68试验室有适当,有效的消毒设备(如喷雾器和甲醛熏蒸器等),合理安装紫外线灯或三氧消毒机,定期维护和检测紫外线强度, 有维护、强度检测和运用记录;试验室配备有有效的消毒液,有配制记录。 10 69试验结束后对运用

20、场所要清场,每天对试验室物表地、表和空气进行消毒,并有消毒记录。 70不得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注射器双手重新戴套。 71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皿应丢弃而不重复运用、不能用手捡,应用毛刷、簸箕、镊子或夹子等器具,最好用塑料代替玻璃制品。 72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他珠 宝,长发应束在脑后。 73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时,应马上用沙布或纸巾覆盖,在上面倒上消毒液,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然后将沙布,纸巾及破裂物品移臵于废物盛装容器,随即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并向试验室负责人报告,做好相关记录(时间、地点、溢出物、处理方法及效果)。 74对职业暴露进行正确处

21、理和记录。试验室人员不得瞒报职业暴 露事务及平安隐患。 医疗 废物处理 75每间试验室配有大小相宜,符合规范要求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和盛装容器,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干脆弃臵于利器盒或耐扎容器内,包装物和容器上有生物危急标识。 76试验室废物产生地点有废物分类收集标识。 77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医疗废物放入废物盛装容器后不得取出;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和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应运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并刚好从工作区运走。 11 78从工作区运出的每个包装物和容器外表面应有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 生日期、医疗废物类型(如感染性、损伤性、病

22、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和其它废物)以及须要的特别说明等。 79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在操作、搬动或搬送医疗废物过程 中发觉容器有破损、渗漏等状况,应马上实行重新封装等措施,并作相应的消毒处理。 80干净的破损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废弃物,不得作为普 通生活垃圾遗弃,应与医疗废物一同处臵。 81试验室有废物处臵专职管理人员从事废物收集、运输、贮存、管理等;相关人员接受过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平安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学问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有培训及相关记录。 82对从事废物收集运输、贮存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 品,定期进行健康

23、体检及免疫接种。 83全部病原体的培育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高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标本等在运出试验室之前应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4试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85试验室有废物转运、交接记录,并保存登记记录。 感染管理科 微生物试验室检查标准剖析 微生物试验室布局 微生物试验室设备 微生物试验室守则 微生物试验室等级 微生物试验室简介 微生物试验室规则 微生物试验室规划 微生物试验室培育 微生物试验室标准操作程序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