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与艺术想象活动林平.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47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思与艺术想象活动林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神思与艺术想象活动林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思与艺术想象活动林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思与艺术想象活动林平.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总 23卷第 10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3No.10 2002 年 10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Oct. 2002 神思 ” 与艺术想象活动 林平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四川成都 610068) 摘要 :文心雕龙。神思是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篇中提出了 ” 神与物游 ” 、 “ 神用象通 ” 等命题涉及了艺术想象活动。首 先,艺术想象主要是在情感领域里进行的,所以其中 “ 神与物游 ” 应是一种充满情感的艺术想象活动。其次

2、, “ 神思 ” 篇中 “ 物 ” 与 “ 象 ” 应有所区别, “ 象虚而物实 ” ,由此强调了艺术想象活动中另一个基本特怔:虚构性。 关键词:神思;艺术想象;情感体验;虚构性 中图分类号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4 3926 (2002)10 0143 03 刘總文心雕龙为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 论的专著,全书 50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述文学 基本原则和阐明各种文体的渊源和流变。下篇主要 内容属于文学创作论,为全书精华之所在, “ 神思 ” 篇 列为创作论之首,具有总纲的性质,涉及到创作论很 多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涉及到了艺术想象活动问题。 据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

3、选介绍: “ 神思 ” 当是 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 1 何谓 “ 神思 ” ? “ 神思 ” 一词最早见于汉末。韦昭 鼓吹曲说 :“ 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 ,但这里的 “ 神思 ”主要用来状人物的精神面貌。到了刘勰,则 将其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审美范畴、刘勰在文心雕 龙 “ 神思 ” 篇中提出 “ 神与物游 ” 、 “ 神用象通 ” 等命题 涉及了艺术想象活动。据郭绍虞主编的中 国历代 文论选介绍 :“ 神 ”是指作者的想象, “ 物 ” 、 “ 象 ” 指事 物的形象, “ 游 ” 、“ 通 ” 指一起活动。 “ 神 ” 与 “ 物 ”“ 象 ” 联系在一起,用语本于易。说卦 :“ 神也

4、者,妙万物 而为言者也。 ”这里指艺术构思的妙用在于想象活动 与事物的形象紧密结合,黄侃先生札记云 :“ 此言 内心与外境相接也。 ”由于艺术想象主要是在情感领 域里探索的、所以此处的“ 神 ” 又当是一种充满情感 的艺术想象活动,想象与物象统一在作者主体的情 感体验之中。刘總 “ 神思 ” 篇中: “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 句强调了 ” 神游 “ 、 “ 神用 ” ( 艺术 想 象活动 ) 的情感体验特征。其次 “ 神思 ” 篇中 “ 神与物 游 ” 的 “ 物 ” 与 “ 神用象通 ” 的 “ 象 ” 应有区别。据李天 道先生说 :“ 象虚而物实,象偏重于心灵的表现,而物

5、则偏向于形象的显现。 ” 所以刘勰在这里又强调了艺 术想象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虚构性 。 M 郭绍虞在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将 “ 神思 ” 与 “ 艺 术想象 ” 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 “ 神思 ” 至少与 “ 想 象 ”有很深的关系。那么何为想象?想象是由一事 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刘勰 “ 神思 ” 篇云 :“ 形 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 。说明了想象应是一种 身在此而心在彼,是由此及彼,不受身观局限的思维 活动。当然艺术家的 “ 想象 ” 与科学家的 “ 想象 ” 是有 区别的。艺术家的想象能力应偏重于情感的推动。 科学家的想象力则偏重于理解力的控制和支配。高 尔基曾形象地描述了艺

6、术想象的这一特征。他说 : “ 科学工作者研宄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 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 ” W康德称 “ 想象 ” 是 “ 在 直观中表象出一个本身并不出场的对象的能力。 ” M 作家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与具体物象紧密结合,互 相促进,甚至直接渗入意象之中。 “ 神与物游 ” ,成为 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情感 体验既是艺术 想象的动力,又同时是艺术想象的成果。关于此,我 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宋代 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云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 收稿日期: 2002 07 10 作者简介:林平,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 144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

7、会科学版 第 23卷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f早 春之景,最有特征的是柳色与杏花,对 “ 红杏出墙 ” 描 写,在唐宋诗中多有之。如唐 .温庭筠杏花 :“ 杳 杳艳歌春日舞,出墙何处隔朱门 ” 、唐、吴融杏花 : “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 。吴融途中见 杏花 :“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 宋人写 杏花的,如陆游马上作 :“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曰穿 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 张良 臣偶题 :“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 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 这些诗都抓住了早 春的特点,描绘出了柳绿杏红的满园春色。尤

8、其是 陆游和张良臣的诗,写出墙红杏,胜过唐诗。但叶绍 翁的诗为什么能压倒前人之作而成为万口传诵的名 篇呢?这主要是叶 氏能更好地运用情感,巧妙地通 过 “ 想象 ” 使人的情感与具体物象结合,从一支红杏 使人联想到 “ 满园春色 ” 。这正如刘勰所云 :“ 神与物 游 ” 。当代符号美学家卡西勒说 :“ 当一位抒情诗人 与物 (对象 )相接触时,常予物以内在的生命和人格 形态,从而使天地有情化 ” 。 M由此可见人的情感体 验是艺术想象赖以存在的基础。 既然情感体验是艺术想象活动赖以存在的基 础。这就意味着: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想象活动。 作者要写出一篇感情色彩浓厚、能强烈感染读者的 诗文,自

9、己得对描写和表达的某种感情,有过深切的 体验, “ 神与物游 ” 。唐人柳宗 元 “ 江雪 ” 一诗 “ 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首 诗如作者仅仅写出了具体物象美的画面,显然还不 能算成功的诗,实际上这首诗的妙处,正在于作者通 过具体的物象,通过想象抒发出作者自己的一种遗 世而独立、孤高的情感,并由此表达了自己的人格和 境界。柳宗元虽然长期谪居异地,但仍然不畏雨横 风狂而泰然自若。所有这些都是此诗的言外之意、 词外之情。其诗深层的情感内涵隐蔽于词外,隐蔽 于言外,而有待于读者 “ 神与物游 ” ,去发现,去挖掘。 再如 :唐人元稹 “ 行宫 ” 一诗 :“ 寥

10、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 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此诗如从字面上 看,事物的具体形象仅为白头宫女的存在,但作家的 情感正是通过昔日景象的想象表现出来,通过白头 宫女说开元、天宝时盛况,寄托了作者自己深深的抚 今伤古之情,烘托出当前的凄凉,在 “ 神与物游 ” 之 中,使人深刻地理解到诗歌的主题。 艺术作品中 “ 虚 ” 常常用来形容让读者想象的部 分,形容艺术作品中虽出于现实,但又不拘泥于现 实,虚构的部分。刘勰 “ 神思 ” 篇云 :“ 形在江海之上, 心存魏阙之下 ” 即说明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 彼,不受身观局限的艺术想象活动,刘勰在 “ 神思 ” 篇 中提出 “ 神用象通 ” 命题

11、,这里的 “ 象 ” 偏重于心灵的 体现。老子说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老子 )老子 说的 “ 象 ” 也是一种虚灵的东西。淮南子。天文训 说 :“ 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 ” 。有 “ 象 ” ,但是却 没有形,可见 “ 象 ”实际上是没有其物,没有其形的, 而是人的想象突破景象域限所再造的虚灵、空灵境 界。所以李天道先生说 :“ 虚幻的境相 可以说正好 是 神用象通 中 象 的最恰当的解释 ” 。 2 对于艺术想象,虚构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这 可举外国文学作品为例。当代阿根廷优秀作家博尔 赫斯,其很多作品都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想象能 力,很好地体现了虚构特征。如著名作品 “ 圆

12、形废 墟 ” 。此作品情节简单,讲的是一个印度巫师来到一 座圆形废墟,竭力梦见一个人,最后终于使这个梦中 的幻影成了现实的儿子。这时神庙的废墟却突然再 次被火焚毁,火焰吞没了巫师。巫师临死才明白 “ 自 己也是一个幻影,一个别人在作梦时看见的幻 影 ” 。 N博尔赫斯在作品中用梦来造一个现实的儿 子,是要说明现实是由想象生成的。即想象是现实 的本体, 而现实不过是想象的产物,它本身是虚幻 的,人可以感觉到现实的存在,但它不是真正的存 在,真正的存在只是一种想象,是一种 “ 虚幻的境 相 ” ,这与 “ 神思 ” 篇中 “ 神用象通 ” 命题契合,也与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思想很相契合,

13、贝克莱提 出了 “ 存在就是被感知 ” 这一命题,强调根据存在而 产生虚构的合理性,贝克莱说 :“ 我们时常说我听到 街上有马车 ,严格地说这是不对的。实际上 ,我并不 能听到马车,我们所直接听到的只是某种声音,不过 由于过去的经验告诉我那声音是马车发出的,所以 我知道有马车在街上。 ” 171贝克莱 “ 存在就是 被感知 ” 这一原理本身除了暗示实体(具体物象)的存在外, 更进一步强调了 “ 虚幻的境相 ” ( 被感知 ) 的合理性, 这一点与刘勰 “ 神用象通 ” 的观点是一致的。贝克莱 为了把 “ 虚幻的境相 ”强化,又进一步提出仅有人感 知不行,必须也让神感知,提出: “ 存在就是被神

14、感 知,或者被人和神共同感知 ” 。171贝克莱认为人心只 能被动地接受上帝创造的观念。 “ 我只要一张开自 己的眼帘,我便没有能力来自由选择看或不看,也不 能决定要某使些特殊的物象呈现于我的视野。 ”171这 就使贝克莱的 “ 虚幻的境相 ” 蒙上了宗教的色彩,同 第 10期 林平 “ 神思 ” 与艺术想象活动 145 贝克莱一样,博尔赫斯也相信宗教,不过他相信的是 佛教。在圆形废墟中,博尔赫斯借用了大乘佛教 教义,即空宗一派的观点: “ 我法二空 ” ,既不能承认 有一个实体的人我,也不能承认在人我之外有一个 客观世界 法我存在。但要注意的是:空宗主张 一切皆空,并不是说人我与法我什么都没

15、有,空空如 也,而是指二者皆无自性,即没有自己造作生成的能 力,只能由外部的因缘和合而成 ,“ 众因缘生法,我说 即是空 (无 )” 。 贝克莱与博尔赫斯对 艺术想象活动 中虚构性这一点作了渲染和夸大,并把此神秘化。 这与刘勰 “ 神与象通 ” 是有区别的。 在 “ 圆形废墟 ” 中,儿子只能靠巫师的因缘支撑 自己的存在,所以儿子的本性说到底便是空,如果说 “ 空 ”是一种 “ 虚幻的境相 ” 的话,这种 “ 虚幻的境相 ” 在博尔赫斯这里却少了 “ 物 缺少了 “ 虚构 ” 必须扎 根于具体物象的现实。而 “ 虚幻的境相 一旦脱离了 现实,虚构也就失去了依据。诚然,艺术想象的虚构 性允许它不

16、仅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可能有而并非实有 的艺术典型 (如唐。吉诃德、阿 Q等 ), 而且也可以通 过虚构创造出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有的 人物、情节 和情景。(如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情景等 )但虚 构性仍然应该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所谓 “ 神与象 通 ” ,也并非是脱离现实的不着边际的虚玄想象。对 于这一点刘勰在 “ 神思 ” 篇里举例说 :“ 视布于麻,虽 云未贵,抒轴献功,焕然乃珍 ” 。(麻是原料,布是成 品,以布与麻相比,两者质量相去不远,但麻经过加 工,织成了布,就变成了光彩的珍品了。 )这里,刘勰 以麻布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虚构也须以现实生活为 基础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神用象通 ” ,才有生

17、活的 意义。而博尔赫斯强调前者,忽略了后者。这样人 生就是一片虚无了。 仅处于 “ 虚相 ” 之中,人的希望 随时都可能因幻境的消失而消失。这是悲观的人生 观。而刘勰“ 神思 ” 篇中所说的 “ 神用象通 ” ,所强调 的 “ 虚幻境相 ” ,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表达的就应 是一种入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情感体验性和虚构性是艺术想象活动的两个基 本特征。刘總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完整的艺 术想象论。当然也就涉及了情感体验性和虚构性问 题。刘總 “ 神思 ”篇云 :“ 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 强调艺 术想象活动须借助于感事触物,即景生情,激发情感 生腾,开展神思逸想。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

18、象 征宇宙人生的真谛。而这 “ 虚幻的境相 ” 可以说正好 是 “ 神用象通 ” 中 “ 象 ” 的最恰当的解释。当然,所谓 “ 神与象通 ” ,也并非是脱离现实的不着边际的虚玄 想象。 注释: 中论。观四谛品大藏经第 30册第 33页, “ 无 ” ,梵本作 参考文献: 1郭绍虞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p.238. 丨 2丨李天道 .文心雕龙审美心理学丨 M| .电子科大出版社, 1996.p. 280. 丨 3丨邓曾耀 .谈文学创作中的想象丨 J丨 .文学评论, 1991, (6). 丨 4丨康德 纯粹理性批制 |M卜 151. 5卡西勒 人论 M(德文版,第 9章 ) 1947. 丨 6丨王央乐译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丨 C|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丨 7丨傅有德著 .贝克莱哲学研究丨 M|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2.p. 191.p. 107.p. 110.p. 115. (责任编辑陈灿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