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663133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楚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好像无从谈起。第一文档网今日为大家细心打算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敬重的领导、老师: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少年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袤胸襟,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激昂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行,就不行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宏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遗忘!多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古人如是,今日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持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勉

3、、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发芽、生长。君不见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老师张丽丽,用无私大爱谱写着人生的赞歌。君不见在死亡旅途的汽车上,肝胆裂开的吴斌,紧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终1分16秒完备的诠释了作为一名一般司机的责任与担当,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君不见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铁肩担起报国志,用生命诠释航空情怀!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觉诸多尴尬与困惑。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挚友看法粗暴,公共场

4、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化,是提中学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的关键所在。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骄傲和傲慢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改变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冲突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

5、机感为基础,寄予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剧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敬重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将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爱护自己的文化遗产。首先,我们应当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化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化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依据社会发展须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建性地为

6、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溢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祥、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探讨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

7、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主见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样。法家主见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柔、和善、尊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

8、统文化。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绚烂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验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合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合力渐渐增加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主动地阅读文化典籍,观赏文学

9、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须要、主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汲取,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傲慢。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闻名遐迩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

10、、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假如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探讨、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来,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主动的宣扬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主题演讲稿二千多年间

11、,中国人养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过去中国人的生存,及其民族生命之开拓,皆赖于此。这种精神,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历代以来,中华民族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向上之心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明代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清代从荷兰殖民地者中誓死保卫,和敌人同归于尽的邓世昌;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用笔作抗战,唤醒民族的鲁迅、老舍等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相与之情深厚。两弹元勋邓稼先,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钱学森,他以过人的胆魄,让新中国发出最强音!铸就五载两弹成,千秋功,万古绩。丹心照日月,凭轩向高

12、峰的壮丽诗篇。荣获2022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的师昌绪。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中国才逐步成为今日的军事大国。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无怨无悔的赐予,不求回报。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都可以感受到的是,从温饱迈向小康,生活的富有程度大大提高了。但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化,人人都向钱看。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已成为我们现如今面临的新课题。哈韩族哈日族,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抢先过,对李敏镐、灌篮高手如家数珍,信手拈来;而问他们王孟组合唐宋八大家却支吾半天都说不上来。我们该怎么做?以往的向上之心,曾经的相与之情与我们渐行渐远。二十一

13、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将来的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养。试想一下假如将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认为,虽然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千万不能迷失和放纵自己。现如今生活好了,人民安家立业了。我们更应当饮水思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让中华文明散发着悠久的韵味,有着著名于世界的科学技术,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崇礼重德,尊师重道是传统美德。先祖给我们留下的这些珍贵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传承和弘扬这些传

14、统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从现在起先,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向上之心。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的相与之情。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妙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